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问题解答     
问:血清的免疫功能是什么? 答:血清在人的免疫功能中有很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帮助机体消灭和排除外界病原体的感染,从而维持机体生理功能的正常进行。血清的主要成分除水外,在血清中还含有对人体免疫起重要作用的许多抗体或免疫球蛋白。血清中免疫球蛋白(简称Ig)共有五种:IgG、IgA、IgM、IgD和IgE。其中IgG在血清中含量最多,人体中约有40—5%的IgG存在于血清中,占血清中免疫球蛋白总量的80%。IgG是抗感染性抗体、它是唯一能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的抗体,对初生儿的抗感染力有很大的影响。IgA主要以单体型存在于血清中,占总IgA的85%,占血清免疫球蛋白总量的13%。IgM则全部存在于血清中,含量占血清免疫球蛋白总量的6%,IgD主要存在于血清中,含量占血清免疫球蛋白总量的1%。  相似文献   

2.
任斐  成勇  谢庄 《生物技术通讯》2007,18(1):137-139
现已证明,应用抗体治疗疾病是一种非常成功的方法。单克隆抗体的生产使免疫治疗达到一个新水平,但鼠源单抗在治疗人体疾病方面有很多问题,而人源化抗体可以解决这些问题。目前抗体人源化已由鼠嵌合抗体发展到了转基因动物表达完全人抗体阶段,而人类人工染色体(HAC)载体的发展和微细胞介导的转染色体技术使得产生携带人类免疫球蛋白基因位点的转染色体动物成为可能。通过HAC将人的免疫球蛋白基因转入后,这类转染色体动物可以产生大量人源化多克隆抗体,这对预防及治疗疾病,甚至防御生物武器都有很重要的作用。转染色体技术可以使动物携带大而复杂的人类基因或基因簇,这些转基因动物有助于研究人类基因组在体内的功能作用,并用于各种疾病研究和生产药物蛋白。  相似文献   

3.
人巨细胞病毒(CMV)是威胁人类健康的最重要病原之一。高CMV抗体效价的免疫球蛋白G(IgG)制剂,为临床医生在预防和治疗用药上提供了一个有价值的选择。而CMV免疫球蛋白标准品对于制品的CMV抗体效价测定以及高效价血浆的筛选都至关重要。该标准品对于器官移植/输血安全测试,以及临床诊断都是不可或缺。本综述提供了一种人巨细胞病毒IgG标准品制剂方法以及目前研究进展的概述。此外,本文还关注应用于不同领域的不同CMV IgG抗体效价单位。故本文为人巨细胞病毒免疫球蛋白的开发,人巨细胞病毒IgG抗体诊断试剂的标准化,以及为其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抗体(antibody)又称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是人体免疫反应的重要参与者.了解抗体的结构和结构动态特征,是理解人体免疫作用机理、修复或提高免疫能力、定向设计抗体以治疗各种疾病的基础.本文以人体IgG1抗体为对象,综述了使用透射电子显微学方法研究IgG1抗体结构方向的最新进展.详细介绍了使用逐个分子的电子断层三维重构技术(individual-particle electron tomography,IPET)对抗体进行结构研究的方法,包括样品制备、图像处理和数据分析等.并描述了利用该技术,在研究抗体结合肽分子后的结构形变和通过收集不同构象来研究抗体动态结构特征方面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最后,对尚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与该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讨论与展望.  相似文献   

5.
狂犬病是一种人兽共患传染病,人和动物一旦发病后死亡率几乎百分之百,而有效的暴露后预防措施可以将死亡风险降至零。根据WHO推荐的狂犬病暴露后预防方案,一般狂犬病暴露者需要进行疫苗注射,严重者则需在进行疫苗注射的同时注射抗狂犬病毒中和抗体。常用的中和抗体有马抗狂犬病毒免疫球蛋白和人抗狂犬病毒免疫球蛋白,然而两者都存在引起过敏反应或血液疾病的风险。人源抗狂犬病毒中和抗体则因为具有安全性高、成本低、可量产等优点有望代替免疫球蛋白用于暴露后预防。基因工程抗体技术的发展加速了抗体人源化的进程。就抗狂犬病毒中和抗体的发展历程,不同类型中和抗体的优缺点以及中和抗体的未来研究方向作了综述及展望,以期为新一代狂犬疫苗的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采用山羊抗人IgG作为包被抗体,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山羊抗人IgG作为标记抗体,建立一种双抗体夹心法用于定量检测人源破伤风毒素单克隆抗体的IgG含量。以纯化的IgG作标准,用平行线法测得亲和层析纯化的人源破伤风毒素单克隆抗体G2的含量为0.512μg/ml,与分光光度法测得的结果基本一致。因而样品检测采用纯化G2作参考标准,制作标准曲线,测定了已知样品和未知样品的抗体含量。结果表明本法重复性好,特异性强,可定量测定培养及纯化样品中人源单克隆抗体的含量。  相似文献   

7.
免疫球蛋白G(IgG)是抗体的核心组成分子,是具有糖基化修饰的重要血清糖蛋白。糖基化修饰结构影响IgG与Fc受体或补体C1q结合,进而影响IgG的生物活性及生物学功能。IgG糖基化修饰的系统研究将拓展对其在免疫过程中效应功能的理解,是肿瘤免疫学及抗体药物开发领域的关注点。现从IgG糖基化修饰、IgG糖链的生物学功能及其与不同疾病的相关性、N-糖链分析方法和抗体糖基化工程四个方面进行综述,为进一步探究IgG糖基化与疾病调控机制以及通过改造IgG糖基化修饰进而改善治疗性抗体治疗效果等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为了降低人抗鼠抗体反应 ,获得满意的免疫原性 ,将模拟人卵巢癌抗原的抗独特型单链抗体人源化 .采用重叠PCR和基因工程的技术 ,将 6B11ScFv基因的轻链和重链颠倒 ,成为 6B11VL VH.再与人IgG1铰链区和CH3区的基因进行融合 (VL VH CH3) ,构建抗独特型微抗体的原核表达载体 .转化E .coliBL2 1(DE3)后用IPTG诱导表达 .经SDS PAGE分离显示 ,在 5 0kD左右处有一诱导蛋白带 .不连续非变性凝胶电泳显示 ,表达产物分子量为 10 0kD左右 .采用ELISA、竞争抑制实验、West ern印迹对其进行活性测定 .结果表明 ,人源化的抗独特型微抗体具有特异性双价结合卵巢癌单克隆抗体COC16 6 9和识别人免疫球蛋白IgG1的活性 ,成功地将鼠源的scFv的人源化  相似文献   

9.
为研制人源抗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virus,SFTSV)Gn蛋白重组抗体,本研究利用噬菌体表面展示技术,以SFTSV全病毒颗粒和重组表达SFTSV-Gn蛋白为抗原,从人源抗SFTSV Fab噬菌体抗体库中筛选抗SFTSV-Gn蛋白的重组Fab抗体,通过ELISA对Fab抗体的结合特异性进行检测。将Fab抗体基因克隆入哺乳动物细胞表达载体HL51-14,瞬时转染293T细胞获得分泌表达的IgG抗体。通过ELISA、IFA和Western-blotting检测IgG抗体的结合特异性。采用亲和层析纯化IgG抗体,并用微量中和试验检测IgG抗体的中和活性。结果表明经过三轮富集筛选,以SFTSV病毒颗粒为抗原筛选出364株针对SFTS病毒核蛋白Fab抗体,没有筛选出特异性结合Gn蛋白的阳性克隆,而通过Gn蛋白筛选得到8株特异结合Gn蛋白的Fab抗体,其中5株来自Lambda库,3株来自Kappa库。ELISA、IFA和Western-blotting检测证实这8株IgG抗体均能特异性结合Gn蛋白。微量中和试验显示8株新筛抗体没有中和活性,但仍可为后续SFTSV人源单克隆抗体的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制备人源性高效价人巨细胞病毒 (HCMV)特异免疫球蛋白 (IgG)。采用ELISA从检定合格的血浆中筛选出滴度≥ 1∶5 0 0 0的血浆 ,合并后按低温乙醇法制备HCMV IgG ,再次检定后应用于临床。结果显示 ,按人免疫球蛋白标准检定 ,所制备的HCMV IgG全部合格 ,HCMV IgG滴度为 1∶15 0 0 0 0。临床应用结果表明 ,2批高效价HCMV IgG均可明显降低先天性HCMV感染率。  相似文献   

11.
杂交瘤技术和单克隆抗体的专利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抗药物代替重组蛋白药物已成为生物技术药品中的主导产品。上世纪80年代末以来,利用基因工程手段构建嵌合抗体或人源化抗体为发展治疗性单抗药物带来突破。上世纪90年代,美国旧金山南部的GenentechInc.开发了治疗乳腺癌的新药Herceptin,1998年11月该药物上市。该药物也是治疗其他疾病的辅助药物。2000年第一季度,该药的销售收入达到6870万美元。90年代中,美国Genetech、IDE?...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讨人源抗甲型肝炎(甲肝)病毒scFv—Fc融合抗体在酵母中的表达特性,将获得的人源抗甲肝病毒中和性单链可变区抗体(scFv抗体)基因克隆入含信号肽及人IgG1Fc抗体基因的酵母细胞表达载体中,获得了一株中和性人源抗甲肝病毒pPiscFv—FcHA16融合抗体的分泌表达,并对表达产物进行了纯化。同时对表达产物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一系列鉴定。表达的pPiscFv—FcHA16融合抗体为具有不同糖基化形式的同源二聚体,与相应的CHO细胞表达的IgG抗体相比,pPiscFv—FcHA16融合抗体仍保持很好的抗原结合活性,以及与中和性鼠抗甲肝病毒单克隆抗体的竞争抑制能力。同时也保持了对甲肝病毒的体外中和活性。这些结果表明,在酵母中表达的单链可变区(scFv)与IgG1Fc区的融合抗体具有很好的生物学活性,有希望用做体外诊断,用纯化相应的抗原,或者可能用于体内预防与治疗。  相似文献   

13.
治疗性抗体药物针对不同的适应证具有专一性和有效性。目前已上市的治疗性抗体药物多是以IgG为框架开发的,并且绝大部分属于IgG1亚型。在治疗性抗体药物的开发中,由于各亚型具有不同的结构与功能,影响其理化性质、生物活性和触发效应功能的能力等,为达到期望的治疗效果并且避免不良反应,应选择适宜的抗体亚型进行抗体设计。主要综述了影响IgG亚型选择的相关因素,以及IgG1、IgG2和IgG4亚型在治疗性抗体药物开发中的应用研究,以期为治疗性抗体药物研发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抗体技术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单克隆抗体有近30年的历史,但由于抗鼠抗体(HAMA)的形成,使抗体在人体中的应用受到局限,近年来由于DNA重组技术的发展,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可以实现将鼠抗体人源化或生产人源抗体,克服HAMA,为抗体的临床应用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和思路,本分别介绍抗体技术的发展状况及其在治疗肿瘤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为克服血源免疫球蛋白制品的不足,开发了抗甲肝病毒基因工程单克隆抗体anti-HAV IgG。用无血清培养基培养rCHO工程细胞株,上清液经过rProtein A SFF亲和层析→脱盐→离子交换层析→超滤换液纯化后,所得anti-HAV IgG纯度达99%以上,比活性约100IU/mg,anti-HAV IgG活性回收率40%。所纯化的anti-HAV IgG分子量150kD,等电点8.4~9.3。免疫印迹实验证实anti-HAV IgG为人源全抗体分子。亲和层析介质rProtein A SFF确实存在亲和配基脱落问题,但通过后续纯化步骤可有效除去。在亲和层析过程中加入高盐清洗步骤,可有效降低宿主DNA残留量水平。对样品中自由巯基含量进行了测定,认为非还原电泳图谱中低分子量条带是由于抗体分子内存在自由巯基引起。用该工艺制备的anti-HAV IgG各项纯度检测指标均达到我国对基因工程产品的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16.
重组嵌合抗人CD22四价基因工程抗体是由一条短肽链将两个鼠源抗CD22mAb的scFv连接起来,再与人IgG1的CH3片段连接所获得重组基因工程抗体(cRFB4-CH3),是目前开发治疗B细胞系淋巴瘤的人源化基因工程抗体。为探讨该重组基因工程抗体高效表达技术,本研究利用DNA重组技术将含有人IgG1的CH3段的抗人CD22四价基因工程抗体基因克隆到含信号肽的重组杆状病毒载体pAcSG2中,构建重组质粒pAcSG2-cRFB4-CH3并转染到Sf9细胞中,构建携带有重组嵌合抗人CD22四价基因工程抗体基因的重组杆状病毒AcNPV-cRFB4-CH3。通过对该重组毒进行PCR和IFA鉴定,证实获得了可以稳定表达抗人CD22四价基因工程抗体的重组杆状病毒。以蚀斑试验进一步纯化病毒,经过3次病毒蚀斑克隆,获得毒价达到4.5×107pfu/mL重组病毒,为治疗白血病药物的开发和应用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三十年前就已开始用蛋白酶消化免疫的马血浆,以获得精制高效的破伤风和白喉抗毒素。这一方法目前仍是制备各种精制抗毒素的良好手段。近二十年来由于蛋白质分离技术的进展,对进一步了解免疫球蛋白的结构、功能和遗传性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Porter(1959)首先用木瓜酶水解家兔抗体免疫球蛋白GIgG得到两种碎片,一为Fab(F代表碎片,ab代表能与抗原相结合的抗体部分),另一为Fc(c表示可结晶之意)碎片。最近的研究说明家兔和人的IgG几乎可被所有的蛋白水解酶所分解,所试过的蛋白水酶如木瓜酶、胃酶、胰酶、胰凝乳朊酶及组织朊酶等对IgG  相似文献   

18.
为获得针对狂犬病毒糖蛋白Ⅲ号表位的人源单抗,本研究采用噬菌体展示平台,对一株狂犬病毒糖蛋白Ⅲ号抗原表位的人源单抗CR4098采用链置换法进行改造。以CR4098单链抗体为骨架,从狂犬疫苗接种者外周血分离淋巴细胞,提核酸逆转录,PCR扩增抗体轻链可变区基因,替换CR4098的轻链基因,构建轻链置换文库。经纯化狂犬病毒aG株富集筛选,以上述筛选出的轻链阳性克隆为骨架,构建重链置换抗体库,富集筛选后通过ELISA和IFA鉴定阳性抗体克隆并进行序列测定。利用IgG表达载体VH/VK双质粒系统瞬时转染293T细胞实现IgG抗体的分泌型表达,通过亲和力测定和中和试验鉴定IgG抗体功能。结果显示,通过轻链置换,我们获得14株抗狂犬病毒scFv抗体,通过ELISA、IFA、亲和力测定及中和试验确定人源抗体RV3A5特异性结合狂犬病毒糖蛋白,对狂犬病毒CVS株和aG株均具有良好的中和活性,亲和力达到2.8×10-9 M。通过竞争ELISA对抗体结合表位进行鉴定,结果表明RV3A5特异性识别糖蛋白Ⅲ号抗原表位。通过链置换法成功获得1株全新的针对狂犬病毒糖蛋白Ⅲ号表位的高亲和力人源中和抗体,为狂犬病毒抗体制剂鸡尾酒治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单克隆抗体以其特异性强、均~性好的特点在疾病治疗中已显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但由f目前所用单抗多为鼠源性抗体,进行治疗时,由f多次使用或多剂量使用,会刺激人体产生抗鼠抗体(HAMA)的排斥反应,这不仅减弱了单抗的治疗效果,而且还会使人体产生其它副反应,从而阻碍了单抗治疗的进程。抗体工程技术的发展,使人们可以利用分子生物学手段对抗体进行人源化改造,这不仅降低了抗体中的鼠源成份,可以使鼠源抗体的免疫原性减弱,有利于抗体的临床应用。本文利用表面重塑法对抗乙脑抗体可变区基因进行了人源化改造。1材料与方法工.三…  相似文献   

20.
早期抗体药物是鼠源单克隆抗体,存在免疫原性强、半衰期短等问题。历经数十年的发展,抗体药物从最初的鼠源单抗,逐步发展为人鼠嵌合抗体、人源化抗体及全人源化抗体。通过片段重组、位点修饰、药物偶联等方法,科研人员研发了包括抗体融合蛋白、抗体偶联药物、双特异性抗体、小分子抗体片段等形式多样的抗体药物。抗体药物在恶性肿瘤、自身免疫病、感染性疾病的治疗上发挥重要作用。通过对抗体药物人源化历程,不同类型的抗体结构和特点,以及抗体药物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治疗中的应用进行综述,并对抗体药物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以期为我国抗体药物的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