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6 毫秒
1.
脊椎动物化石从地层中出土,到它的复原塑象的作成,是一个科学和艺术相结合的创作过程;在这方面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去探讨。古代动物同现代:动物一样,尽管生活方式各有不同,它们都是生气勃勃地生活在大地上。科学复原象就要充分展示它们活灵活现的生活情景,向人们生动地揭示自然界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2.
四、食用菌的生活要求及生产技术(一)生活方式所有的菇类都不形成叶绿素,它不能象植物一样,靠光合作用利用二氧化碳合成糖类。当然,菇类也没有象动物那样的吞噬器官,可以靠吞食多种食物度日。所以菇类的生活,只能依靠腐生生活或寄生生活从死的或活着的植物体内吸收营养以维持自己。菇类的营养器官是菌丝体,菇体靠这些菌体深入到土壤、树木或人工提供的基质原料中,分解基质,吸收营养。  相似文献   

3.
<正>关注与探索人类起源和演化历史源于我们对自身认知的强烈愿望。从猿到人,我们的祖先行走暴露在茫茫大地之上,既没有食草动物惊人的奔跑速度,也没有食肉动物锋利的牙齿,我们的祖先是凭借什么生存并繁衍下来的呢?今天我们都知道,因为我们的祖先可以制作并使用工具,可以猎杀动物获取食物,工具对人类演化繁衍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这个认识到17世纪才开始形成于欧洲。有学者注意到一些似乎被打磨过、修理过的"奇石"常常与已经灭绝的  相似文献   

4.
《人与生物圈》2014,(6):73-75
老虎与我们共同生存在一个生态环境中,我们必须承认,人类从老虎身上确曾获得过不少利益和欢乐。但就像人类需要一个生存空间和获得尊重一样,我们人类在从老虎身上索取利益和欢乐的同时,是不是也考虑到应给予老虎应该享受到的尊重和权利?尽管近年来,中国为了恢复境内的东北虎种群做出不小的努力,但需要我们努力的空间依旧很大。  相似文献   

5.
朱敏 《化石》1999,(2):16-17
图1班鳞鱼的复原图4亿多年前的斑鳞鱼化石朱敏从鱼到人2600年前古希腊思想家阿那克西曼德声称,人象其他动物一样也是从鱼衍生出来的。这是哲学家对人类过去的猜测。但在一个信仰上帝的世界,这种说法只能被当成是“痴人说梦”。140年前,达尔文《物种起源》问世...  相似文献   

6.
普氏原羚的采食对策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刘丙万  蒋志刚 《动物学报》2002,48(3):309-316
从1998年8月到2000年6月,我们在青海省共和县和海晏县利用系统取样法测定了植物的地上生物量,利用粪样显微组织学分析法、目标动物记录法研究了约200只普氏原羚的食物组成和采食时间,同时研究了普氏原羚对采食生境的选择。我们发现:(1)采食是普氏原羚的主要活动之一,占其活动时间的40.0%-65.6%。普氏原羚晨昏采食时间超过总采食时间82.9%;(2)普氏原羚在人为干扰小、食物丰富度高的地方采集,人为干扰与食物丰富度对普氏原羚的采食活动影响显著(P<0.01);(3)普氏原羚是广食性物种,共取食16科50种植物,其食物组成季节性差异极为显著(P<0.01);(4)食物资源影响普氏原羚的食物组成。普氏原羚的食物中从11月份到第二年5月会出现替代性食物狼毒和马蔺,食物中狼毒和马蔺的比例随食物资源的下降而上升;在5月份,偶吃性食物沙蒿所占比例最大,为13.8%;(5)普氏原羚选择芨藤草草原以及其它食物丰富度高、隐蔽条件好和人类干扰少的生境作为采食区;几乎不在围栏内采食,但常在距离围栏1km内的生境中采食,对距离围栏1km以上的采食生境的选择为随机选择;普氏原羚不在沙丘中采食,而在沙丘边缘的生态交错带采食。基于以上结果,我们认为:人类活动和食物资源量对普氏原羚的采食对策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7.
过去,我们听到不少神话般的传说,最后总是被科学无情地否定。但是,有个别象梦一样的传说,往往预示着真实。你信不?“嫦娥奔月”这一古老的传说,今日已成现实。现在,我们到了动物园,可以不费劲地看到各种猴子和猿类,这是一件惹人欣喜的事。可是,你要知道,从这些动物未被人们所认识之前到人人皆知,从梦一般的传说到最后被证实,是一件极其不易的事啊!  相似文献   

8.
昆虫生殖的一些基本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害虫防治和益虫利用是当前农业生产和卫生保健事业上的重大问题之一。害虫为什么这样厉害?我们分析一下,原因有几个:①害虫的身体较小,这就意味着只需要少量的食物,就可以维持生命活动和种族绵延;②害虫的食物范围较广,动物、植物甚至人类本身也是害虫取食和攻击的对象;③害虫的生活周期较短,这就意味着只需要较少的时间,就可以完成它的生活史;④害虫的种类较多,如为害水稻的虫子有  相似文献   

9.
达尔文进化论强调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理念与逻辑,对动物起源与进化提供了重要解释;然而,为什么会有动物、以及为什么会进化出人类等问题,却仍无答案。在我们实验室近年来从事肥胖及相关慢病研究中发现"饥饿源于菌群"并发展出可通过控制肠道菌群向人体传递的饥饿感的生物技术之后,提出科学假说认为,和人类同样具有消化道结构的动物,很有可能也是受到肠道菌群摄食的胁迫压力而进化的,即动物和人体的消化道以"中空"的拓扑学结构为基础,形成可容纳与相应动物种类相适应的肠道菌群微生态系统。这些肠道菌群终生共生于肠道,通过向动物传递饥饿感而迫使动物摄食而生存,同时肠道菌群也通过动物摄食的营养物质繁殖自己的后代,从而提出了以肠道菌群为中心、动物受肠道菌群胁迫而协同进化的"菌心进化论",是对"宿主进化论"的重要补充和完善,有利于我们从新的角度来理解和诠释动物的起源、进化和发展过程,乃至促进我们逐渐理解自然界从动物进化到人类之后,有可能是在实现从菌群主导的以食物为代表的"物质需求"向人类智慧主导的"精神需求"的新跃迁。  相似文献   

10.
正甜味是包括我们人类在内的绝大多数动物都喜欢的一种味道,这大概是由于葡萄糖是所有动物最终能够利用作为能量来源的营养物。植物中所含有的淀粉、蔗糖、果糖等物质都能够被动物转化为葡萄糖或合成为糖原,而蔗糖、果糖等是能够给动物最快地提供能量的物质,其中它们最显著的性质便是甜味。众所周知,我们的舌头上有许多味蕾,当食物中的某些分子,与味蕾里  相似文献   

11.
人类社会的发展与食物有密切关系,首先要吃饱,接着就是要吃好。让所有人们吃饱很不容易。至今地球上还有几亿人在挨饿,而且世界人口尚要增加,如何保证食物供应是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对丰衣足食的人来说,更要求吃好。不仅是营养,还有口味,会不会使人发胖等一系列问题,人们将越来越讲究。无论怎么吃,基础食物都是靠植物提供的。粮食、瓜果、蔬菜、海带、螺旋藻等本身就是植物产品;鱼肉蛋奶是动物吃了植物转换成的;香草木耳和酱醋美酒是微生物利用植物作原料变的。人和动物吃食物呼出二氧化碳和排出粪便,微生物将动植物和它们的排…  相似文献   

12.
提起老鼠,就会使我们想起它在我们家庭中是食物的偷窃者,农业上它严重危害农作物,在危害人类的疾病方面,它又是传染病的媒介。总之,它在人们心目中是十分讨厌的东西。当然,不是所有鼠类全都有害,也有一些种类是属于有经济价值的兽类,如松鼠等的皮毛可以做成皮革制品。但是假如说适应辐射的范围,种的数目等是进化成功的标准,那么从动物进化的观点来看,啮齿类在距今几千万年的新生代期间,同其它各类动物进化相比较的话,它们远胜于所有其它哺乳动物,在进化上是非常成功的动物。  相似文献   

13.
王甄 《生命世界》2008,(2):65-67
世界是美好的,是丰富多彩、五颜六色的。当看到湛蓝的天空,雨后的彩虹,我们享受着大自然赋予的美好色彩时,也许并没有人想到,是否所有的动物都能和人类一样分享这多姿多彩的世界。之所以能够看  相似文献   

14.
什么是食物     
人类可食用的食物种类似乎无穷无尽,每个门类的生物中都有人类可食用的食物。和其他异养生物一样,人类的食物都来源于其他生物。异养生物能食用各种其他生物的根本原因在于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由相同的"基本零件"构成,而且使用这些零件的基本机制也相同,所以生物之间的"零件"可以互相通用。摄食和消化就是获得和拆解其他生物的"零件",来建造自己的身体。外星生命如果使用的"零件"不同,就不能食用地球上的食物。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郑州晚更新世老奶奶庙遗址从动物考古学的视角进行研究。埋藏学观察显示动物遗存的堆积是人类活动的结果。动物遗存主要由马科和原始牛构成,还包含羚羊、鹿类、野猪、犀牛等。对马科动物的分析表明:人类很可能把猎物整体搬运到遗址上进行屠宰。动物骨骼中的骨髓与油脂被充分提取,成为人类饮食的重要构成,反映了狩猎采集者最大化地获得食物的生计策略。马科动物和原始牛的死亡年龄结构显示:人类以获取成年个体为主,暗示了人类狩猎能力和集体协作行为的发展。本研究试图为进一步认识中原地区晚更新世人类生计方式与文化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恐龙是一类典型的陆生动物 ,它们一般栖息在地面上觅食、戏耍、交配和繁殖后代。不过 ,似乎也不尽然。比如有人认为某些恐龙生活在水里 ,象长脖子的马门溪龙和长剞角的青岛龙 ;还有人认为某些恐龙是生活在树上的 ,比如棱齿龙和美颌龙。从生物演化的角度讲 ,象美颌龙这样的兽脚类恐龙是否有树栖习性非常重要 ,因为这涉及到古生物学中的一个难题———鸟类飞行起源的研究。人类从古代就开始梦想能够象鸟类一样飞上蓝天 ,自由地翱翔。科技发展到今天 ,人类已经借助各种飞行器械实现了这一梦想。然而 ,每当看见鸟类展翅在蓝天中自由翱翔的时候 ,…  相似文献   

17.
知识果味派     
正拉便便,拉便便,嘿——哟——嘘——小声点儿!我们是一本严肃的科普杂志,就算你要说屎尿屁,也得有一张科学脸好吗?言归正传,你有没有发现,动物们拉完便便不用纸巾擦屁股,屁股看起来也总是很干净,而人类却完全做不到?来来来,火狐狸姐姐这就为你科普这个大便便,哦不,大知识!动物们的便便和人类的一样吗?这是问的什么话!便便嘛,当然都是食物变成的喽。只不过动物们的便便大部分都很干燥,更有型。野外没有自来水,水源地的水自然算  相似文献   

18.
我们的祖先一度是素食者,但很早以前却变成了食肉者,不过这可不是件容易的事。人类是很奇特的动物。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我们人类形成了一些独特的体质特性:用双腿行走;有很大的脑子;由于没有明显的“发情期”,难以说出女人何时怀孕;制造工具比体质上的进化对适应趋势的影响更大。人类还有一些行为上的特性:具有创造艺术、音乐和语言的能力;有男女结对为偶的习惯;与其他灵长类相比,我们吃更多的肉食。我们现在谈谈人类的食物——争论多年的古生物学问题:什么时候、为什么以及如何开始吃这么多肉食。就许多人而言,在食物上现在有很大的选择余地。而在遥远的过去,获取食物可是件很伤脑筋的事。一般认为,与我们亲缘关系最近的灵长类大部分部是素食者,在某一关键时刻,我们的远祖经历过一次大的转变:从大部甚至是全部素食转变成吃大量的肉食。这样的转变并不是常有的事。现在不大容易找到很好的例证,用以说明起源于素食的祖先而进化转变为食肉  相似文献   

19.
人是怎样由古猿进化而来的?它象人类的祖先是谁一样,一直是人们关注的课题。但要探索到它的真谛,谈何容易。在我们的前头,有无数的哲学家、生物学家举着的明灯,似乎给我们照亮了到达彼岸的航道。可是,当我们刚划动桨叶,就会发现:此处并非通途。于是不得不校正航向。在分子遗传学问世之前,从猿到人的探查船,始终在纠葛的浪涡里挣扎。  相似文献   

20.
孙锴 《生命世界》2007,(2):82-85
记得上初中的时候,我有一本介绍美洲风物的科普读物,里面介绍了很多稀奇古怪的美洲动物,例如可以变成“足球”的犰狳,“白脸老鼠”一样的有袋动物负鼠,长途迁徙的君主斑蝶等等,都让我好奇而感叹。但是,与所有被人类过度开发的大陆一样,很多美丽的美洲生物成为了人类殖民的牺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