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伟大的社会主义革命在苏联取得勝利以後,列寧最先就確定了米丘林的工作在生物科学中的意义;不但使米丘林的工作得到進一步的開展,而且使生物学在唯物主义的基礎上發展到嶄新的階段。米丘林的丰富的科学工作証明了有机体与其生活条件的統一,使獲得性遺傳成为不可否認的生物進化的有力依据,完全否定了阻碍科学前進的魏斯曼、摩尔根的反動唯心主义学說。米丘林在他的著作中,由於深刻地全面地研究了植物的發育生物学。他首先指出了植物在其个  相似文献   

2.
今年10月27日是苏联先進生物科学偉大的創始人伊凡·符拉其米洛維奇·米丘林誕生百周年紀念日,米丘林貢献了他畢生的精力於植物品种改良事業,創造性地發展了達尔文主义,使之建立於辯証唯物主义的基礎之上,提高到最新的最高階段——創造性達尔文主义,成为了解和控制改造自然的科学,人們掌握了它,就能主動地战勝自然,創造出有益於人類的新品种为全人類民主、和平、幸福的生活而服务。这是根本上不同於资產階級的唯心主义的生物学观點的。  相似文献   

3.
一.引言早在達尔文的時候,就認識到無性雜种獲得的巨大可能性,並搜集了大量事实予以有力的証明。从米丘林的实踐中更進一步的証实了,並且丰富和發展起來,不僅从理論上能够正確認識生物遺傳性的形成,而且从实践上由此創造了許多植物新品种。丰富了人類的生活資料,更为今後育种工作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和可能。無性雜交学說是米丘林学說中的重要內容。因此在偉大的自然改造者——米丘林誕辰百周年的今天來紀念他而述及关於無性雜交問題是特别有意义的。“無性雜交”是植物兩个体的营养器官相結合;用  相似文献   

4.
太谷核不育小麦,从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期开始,不育株花药的核酸代谢就有明显异常,核糖核酸(RNA)含量很低,仅为可育株花药的22%,而游离单磷酸尿苷(UMP)含量则高于可育花药4倍左右。不同育性花药中RNA聚合酶活力无明显差别。RNA水解酶活力表现异常,如其组成酶中新酶n带的出现和原有各组成酶相对活力不同程度的提高等。可育株和不育株旗叶的核酸含量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5.
1.小麦种子萌发初期,蛋白酶、淀粉酶、酸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均随萌发时间而增强。除过氧化氢酶外,上述各酶的活性均受0.25毫克/毫升氯霉素溶液处理所显著抑制。上述各项酶活性及总氮量的增高,均一无例外地受2×10~(-4) M2,4-二硝基酚所抑制。 2.小麦种子萌发初期,不表现(酉兼)性磷酸酶活性。 3.用0.5%(w/V)木瓜酶溶液处理休眠小麦种子的匀浆,能使淀粉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增强,而使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6.
春化过程中小麦胚中核酸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核酸及核朊物質在生物有机体的代谢、分化、发育和适应上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植物发育阶段的变化上核酸物質含量的探讨,也是很有兴趣的问题。所以在1953—1954年,便进行了春化过程中小麦胚中核酸含量的测定。以了解在春化阶段核酸物变化的情况。现在将实验方法及结果简单介绍於下。一.实验方法实验材料是采用冬小麦“小红芒”及“北系3号”两品种。种子经过消毒後,分别补足水分  相似文献   

7.
小麦根尖细胞分化过程中超微结构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研究了小麦根尖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中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发现细胞核从分生区到成熟区,其大小、形态及其内核仁和异染色质结构均发生一些有规律的变化;内质网、液泡、线粒体、质体、细胞壁和胞间隙也存在着一系列有规律的变化;并讨论了这些动态变化与根尖细胞分化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8.
小麦光合午休过程中RuBPCase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小麦光合午休过程中RuBPCase活性明显降低,从而验证了多年来有关RuBPCase参与午休过程的推测,并分析了RuBPCase活性降低的可能原因。  相似文献   

9.
小麦胚胎发育过程中蛋白质、核酸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麦每胚总核酸、RNA 和每细胞 RNA 含量均随胚的发育而增加,直到开花后21天达到高峰。每胚蛋白质和每细胞蛋白质含量也相应增加,但每胚蛋白质含量的增加持续到开花后24天。每毫克胚干重为单位的 RNA 含量在胚发育早期有下降,在后期有增加,每毫克胚干重的蛋白质含量也相应变化。每胚 DNA 含量在胚发育早期有增加,但之后即相对稳定。作者对 RNA 含量的变化与细胞蛋白质的合成和胚胎发育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酶解处理使小麦对肉原生质体膜流动性降低,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积累,说明脱璧过程对细胞有伤害作用,损伤位点可能发生在膜上。胚性愈伤组织的具有分裂能力的原生质体,不表现上述变化。酶解脱壁还使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上升;过氧化物酶(POX)在叶肉原生质体中活性下降,在胚性愈伤组织来源的原生质体中活性上升。以上结果表明:在原生质体分离过程中,细胞的生理特性发生了变化;膜损伤的发生可能与原生质体能否进入正常分裂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11.
小麦旗叶发育过程中光合效率的变化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相似文献   

12.
小麦原生质体分离过程中生理状态的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酶解处理使小麦叶肉原生质体膜流动性降低,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积累,说明脱壁过程对细胞有伤害作用,损伤位点可能发生在膜上,胚性愈伤组织的具有分裂能力的原生质体,不表现上述变化,酶解脱壁还使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上升,过氧化物酶在叶肉原同体中活性下降,过氧化物酶在叶肉原同体中活性下降,在胚性愈伤组织来源的原生质体中活性上升,以上结果表明,在原生质体分离过程中,细胞的生理特性发生了变化;膜损伤的  相似文献   

13.
小麦旗叶发育过程中光合效率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物的产量基本上取决于光合机构的大小和效率(Gardner等1985)。要不断提高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除了尽可能满足水、肥供应以获得足够大的光合机构从而接受足够多的光能外,还必须提高叶片的光合效率。这是增加作物产量的一条必由之路。因此,很有必要深入开展光合效率调节控制机理的研究。关于叶片生长发育期间光合速率与叶片结构的变化,已经有大量的研究报告,并且有全面的综合评述(ˇCatsky和ˇSestàk1997)。然而,关于叶片生长发育期间光合效率特别是荧光参数如何变化的报告却很少。虽然ˇCatsky…  相似文献   

14.
以砀山酥梨果实为材料,研究了影响石细胞形成的木质素合成酶-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的酶学特性,并对PPO基因进行了克隆.结果表明,在砀山酥梨果实发育的过程中,PPO活性在花后27 d和47 d出现高峰,早于木质素含量高峰(花后47 d、61 d)和石细胞团含量高峰(花后51 d),且P...  相似文献   

15.
抗病品种中小麦条锈菌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过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就寄主抗病性表达过程中,小麦条锈菌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进行了系统地观察研究。结果表明:胞间菌丝的细胞壁染色逐渐加深,厚度加宽,结构疏松,形成小空洞,并逐渐解体;细胞质逐渐凝聚、脂肪粒的数量增多、有黑色颗粒状沉积物积累;细胞质中小囊泡数目增多并逐渐融合成大液泡,线粒体数目增多,并逐渐肿胀和解体。次生吸器畸形,初生吸器体呈圆球形。吸器壁加厚,染色加深;在吸器的中央,细胞质逐渐分解而形成空泡;线粒体数目增多,并逐渐肿胀和解体;吸器外质膜呈皱褶状,吸器外间质加宽,其中有大量的丝状或颗粒状内含物形成;吸器形态结构的变化均早于其胞间菌丝。  相似文献   

16.
采用差异显示逆转录PCR(DD-RT-PCR)技术分析小麦基部茎节伸长过程中基因表达差异的结果表明,小麦拔节前和拔节后基部茎节中存在明显的基因表达差异(包括质和量的差异).从具有质的差异表达基因中挑选了4个基因进行cDNA片段(编号为WSRI~4)的克隆,测序和GenBank数据库序列同源性比对分析,结果显示,WSRI与大麦中编码Ser/Thr蛋白激酶的序列具有很高的同源性,WSR2的功能未知,WSR3高度同源于玉米中码Ty3/gypsy类Kg-座子反转录酶的序列,WSR4高度同源于小麦的端粒关联DNA.半定量RT-PCR技术分析拔节过程中克隆基因WSRl~4表达特性显示,除了WSR4以外,其余3个基因的表达模式和通过DD-RT-PCR分析所展示的差异表达趋势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7.
从小麦幼苗和花药中提取的二氢吡咯-5-羧酸(P5C)还原酶,在可育花药中活性很高,约为幼苗中活性的7~13倍,表明花药有很高的脯氨酸合成能力。从减数分裂期到单核靠边期酶活性逐渐升高,到双核初期明显降低。在不育花药中,减数分裂期酶活性高于可育花药,到单核初期酶活明显下降,仅为可育花药活性的一半。 初步纯化的小麦幼苗P5C还原酶的最适pH为7.2左右。对P5C和NADH的K_m值分别为400μmol/L和370/μmol/L。以NADPH为供氢体,其酶活性为NADH的35%。NADP~+、NAD~+、ATP、ADP对酶活性均有强烈的抑制作用。脯氨酸浓度在10m mol/L以上对酶活有轻微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温度对小麦籽粒形成过程中生理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研究了温度对小麦籽粒形成过程中生理变化的影响,得到以下结果:1.小麦在开花到成熟处于日温相同(25℃)而夜温不同(20℃,10℃)的条件下,夜温低的处理籽粒灌浆期和成熟期比夜温高的处理延长10天。2.夜温低的处理绿色叶面积大、下部叶片衰亡较慢、叶片夜间呼吸强度低,有利于干物质的积累。因此茎鞘、叶、穗、籽粒和总干重都较高。开花到开花后17天植株干重的主要差异是茎鞘。开花17天以后到成熟,两个处理籽粒干重的差异逐渐增加。3.夜温低的处理,籽粒灌浆的物质来源较丰富,有利于晚开花的籽粒生长。由于灌浆的粒数较多,不仅小穗第一、二粒的粒重增加,第三粒的结实率和粒重也有所提高。4.夜温低的处理,茎、鞘和叶的含糖量比夜温高的处理大,以茎较为显著。籽粒生长前期淀粉含量低而醇溶性糖的含量高,接近成熟时两个处理的差异减小。5.在小麦籽粒灌浆盛期供给旗叶以 C~(14)O_2后;穗、穗下节和饲喂叶的局部温度改变(5—8℃,20—25℃)引起了同化产物运输分配情况发生变化。穗部降温对同化产物输入籽粒的抑制作用最大,饲喂叶次之。穗下节降温到5—8℃的影响不大。穗及饲喂叶降温有较多的放射性物质留存在饲喂叶中。6.不论是供给、输导或接受器官降温,受到低温影响的部分醇溶性物质的分布百分率皆增高;穗部降温的影响最大,饲喂叶次之,穗下节较小。穗部降温籽粒中的放射性约有65%在醇溶性部分,不降温的约有63%在稀酸水解部分;说明了5—8℃的低温阻碍籽粒中糖向淀粉等高分子物质的转化过程。7.本文对青海地区小麦干粒重较高的原因,夜温对小麦茎、鞘、叶和籽粒的生长,每穗粒重和粒数的关系等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并指出改变温度或用其他方法增加粒重提高产量的可能。  相似文献   

19.
薛建平  张爱民 《植物学报》2002,19(3):354-358
在相同的培养条件下,比较了不同基因型小麦花药培养过程中药壁变化的差异。组织切片观察表明:易诱导材料花药培养过程中,药壁细胞发育充实,活力强,降解衰退较难诱导材料有所延缓;两种材料的花药刚离体时绒毡层就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20.
条锈菌侵染过程中小麦叶片水分关系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条绣茵29号小种(CY-29)及其弱毒突变菌系(CY29-mu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