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宝良  张巧云  吴红添 《蛇志》2010,22(4):405-406
受精卵在子宫以外的部位种植发育即异位妊娠,俗称宫外孕,以输卵管妊娠最常见,是妇科最常见的急腹症。近年来,宫外孕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已成为影响妇女心身健康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宫外孕保守治疗的方法已取得较为肯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带器妊娠行人工流产术后节育器嵌顿致滞留或残留于宫内患者取出节育器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2月~2009年12月期间在永康市计划生育指导站2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1例在B超引导下,均成功取出。结论对放置IUD的妇女要定期复查,对放置IUD避孕失败的妇女,明确宫腔内是否有IUD,做到早发现,早诊断,及时正确地处理。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宫腔镜联合腹腔镜在女性不孕诊断及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我院收治的采用宫腔镜联合腹腔镜进行诊断和治疗的女性不孕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宫腔镜联合腹腔镜检查发现,60例不孕症患者中,56.7%的患者患有慢性盆腔炎,16.7%的患者为子宫内膜异位症,11.7%的患者为多囊卵巢综合征;单纯腹腔镜检查的阳性检出率为60.0%,单纯宫腔镜检查的阳性检出率为28.3%,宫腔镜联合腹腔镜检查的阳性检出率高达91.7%,宫腔镜联合腹腔镜镜栓阳性发现率明显高于前二者(P〈0.05)。治疗前,双侧不通、一侧通畅和双侧输卵管通畅的患者分别为38.3%、48.3%和13.3%,经宫腔镜联合腹腔镜治疗后分别为11.7%、50.o%和38.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4例原发性不孕患者,术后13例妊娠,妊娠率38.2%;26例继发性不孕患者,术后15例妊娠,妊娠率57.7%;总妊娠率为46.7%,其中宫外孕2例。结论:宫腔镜联合腹腔镜检查可帮助明确女性不孕症患者明确原因及发病部位,并可针对病因进行治疗,提高女性不孕症的病因诊断准确率及治愈率。  相似文献   

4.
周洲 《蛇志》1997,9(2):60-60,62
异位妊娠是妇科常见的急血症之一,若诊断不及时可因腹腔内出血而危及病人的生命,该病国内外报道均呈上升趋势.现将我院1995年5月至1996年4月收治的异位妊娠125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1 临床资料1.1 发病相关因素 ①发病年龄;本组年龄最小18岁,最大45岁,23岁~35岁106例,18岁~22岁12例,36岁~45岁7例.②婚育史;125例中未婚者23例,经产妇59例,未产妇66例,有人工流产史者93例.③宫内节育器(IUD)的情况;125例病人带宫内节育器26例.④腹部手术史:125例病人中25例有腹部手术史,其中剖宫产12例,既注异位妊娠做过手术的6例,输卵管结扎术后5例,阑尾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首次异位妊娠不同处理方式与重复异位妊娠的发病因素及结局。方法:回顾性调查,2005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326例异位妊娠,其中筛除双侧输卵管切除或绝育术者20例,年龄巳达绝经期者2例,对294例重复异位妊娠、异位妊娠发生的情况,以及首次异位妊娠的治疗方法进行分析,重复异位妊娠中前末次妊娠的情况,重复异位妊娠与首次异位妊娠所见输卵管炎症情况之间的关系。结果:294例弄位妊娠中发生重复异位妊娠27例,发生率9%,手术治疗(开腹清除病例输卵管,不包括切除或结扎对侧输卵量)96例,发生重复异位妊娠17例,发生率15.9%。药物保守治疗(指M·T·X分次肌注加中药口服外敷治疗)组192例,发生重复宫外孕12例,发生率5.2%,两者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输卵管有肉眼炎症表现者85%病例重复异位妊娠发生在炎症侧,而重复异位妊娠发生在无肉眼炎症侧者仅为34%(P0.01)。结论:输卵管炎症与手术治疗异位妊娠是重复异位妊娠的危险因素,药物保守治疗发生重复异位妊娠率要比手术治疗发生重复异位妊娠率要低。  相似文献   

6.
宫外孕是妇科常见急腹症之一,而超声显像已成为诊断宫外孕的重要方法,能为临床早期诊断宫外孕以及选择治疗方案和疗效的观察提供可靠依据。我院1989~1997年,应用B型超声诊断宫外孕30例并经手术证实,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30例宫外孕均系我院住院病...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阴道应用细针穿刺注射5-FU介入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疗效。方法:超声引导下经阴道用18G及22GPTC针对42例未破裂型异位妊娠病灶进行穿刺抽吸囊液后,注射5.氟尿嘧啶(5-FU)及氨甲喋呤(MTX)治疗,进行疗效观察。结果:应用22G细针穿刺,一次性穿刺成功病例21例,成功率100%;穿刺出血病例3例,穿刺后出血发生率14.2%。对照组18G粗针穿刺,分别为15例、71.4%;9例、42.8%;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注射5-FU术1周病人血HCG测量值及异位妊娠病灶缩小或消失率达到90.4%、治疗方法有效率为95.2%,对照组注射MTX分别为71.4%、80.9%;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经阴道22G细针穿刺注射5.Fu治疗未破裂型宫外孕较18G粗针及注射MIX疗效显著,成功率高、副反应少,为临床保守治疗未破裂型异位妊娠穿刺针型号及用药种类的选择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张华 《蛇志》2011,23(1):79-80
异位妊娠是指受精卵在宫腔以外着床,俗称宫外孕,是妇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传统的治疗方法以开腹切除患侧输卵管,但生育几率大大下降,这对要求生育的妇女是难以接受的。2004年6月~2010年6月对我院行腹腔镜手术治疗宫外孕102例患者的围手术期实施整体护理,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子宫输卵管造影(HSG)及腹腔镜或联合宫腔镜手术在输卵管性不孕中的诊治价值.方法:选择203例临床诊断为不孕症的患者行HSG,其中A组单侧输卵管完全梗阻、不全梗阻或粘连者62例,造影术后行腹腔镜或联合宫腔镜手术;B组单侧输卵管完全梗阻、不全梗阻或粘连者25例,造影术后未行宫腹腔镜手术.C组双侧完全梗阻、不全梗阻或粘连者13例,造影术后行腹腔镜或联合宫腔镜手术;D组双侧输卵管通畅103例,造影术后未行宫腹腔镜手术.HSG或宫腹腔镜术后一年内随访患者的妊娠情况.结果:A、B、C、D组分别有18例、2例、2例和14例妊娠,妊娠率分别为29.0%(18/62)、8%(2/25)、15.4%(2/13)和13.6%(14/103),总妊娠率为17.7%(36/203),A组与B组、D组妊娠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组和D组各1例宫外孕.结论:HSG和宫、腹腔镜诊治是目前诊断女性不孕症的最佳方法之一,可治愈部分患者,是诊断女性不孕症必不可少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B超在诊断早期宫外孕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B超诊断对10例宫外孕病例采用超声诊断仪检查分析,并获得超声诊断。结果:B超检查的20例宫外孕患者,被手术后及病理确诊的18例,确诊率为90%,误诊率约9%。结论:B超诊断早期宫外孕已经普遍使用于临床早期诊断,它是一种对人体无创伤、方便迅速的检查方法,为宫外孕患者的诊断及治疗提供了有力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李细平  马寒  莫小辉  谭飞 《生物磁学》2011,(17):3296-3299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原因及围生期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0月-2011年4月产科分娩的136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临床资料。结果: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主要原因有妊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PAT)79例(58.09%)、妊娠期高血压疾病(PIH)21例(15.44%)、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18例(13.24%)、妊娠期肝内胆汁瘀积症(ICP)16例(11.76%);阴道分娩52例,剖宫产84例;产后出血16例,产褥感染1例。结论:多种原因可以导致妊娠妇女血小板减少。PAT是最常见类型。治疗采用针对病因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糖皮质激素、丙种球蛋白、输血小板等综合治疗。分娩方式视血小板多少及有无产科指征而定。  相似文献   

12.
我院1992年7月1日~1993年6月30日剖宫产167例,其中胎窘剖宫产39例、相对性头盆不称49例、臀位16例、妊娠肝内胆汁郁积症19例、羊水过少18例、内科合并症4例、妊高症5例、珍贵儿3例、前置胎盘1例、胎盘早剥2例、社会因素4例、过期妊娠7例,剖宫产率27.6%,围产儿死亡率2.1%。我院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避免分娩时过度干扰,排除不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氨甲喋呤不同给药途径治疗异位妊娠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氨甲喋呤不同给药途径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保守治疗指征的111例异位妊娠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57例采用氨甲喋呤50 mg肌注,B组54例为静脉滴注,两组均隔日一次用药共三次,次日加用甲酰四氢叶酸钙解毒6 mg,肌注共三次,定期测定血β-HCG至正常。结果:两组共有97例成功,总成功率为87.39%,其中A组有49例获得成功,成功率为85.96%,B组有48例获得成功,成功率为88.89%,两组成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合理选择保守治疗的对象严格掌握适应症是MTX保守治疗成功的关键,至于MTX的两种不同给药途径所得疗效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4.
置IUD与宫腔厌氧菌感染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47 例健康妇女放置宫内节育器(IUD)后与宫腔厌氧菌感染的关系。结果表明,置IUD 厌氧菌总感染率为17.02% ,其中IUD 带尾丝组厌氧菌感染率为13.33% ,不带尾丝组感染率为18.75% ,两者无显著性差异;置IUD< 6 个月厌氧菌感染率虽高于> 6 个月组,但无统计学意义;有异常出血组与无异常出血组厌氧菌感染率差异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输卵管性不孕患者进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后自然妊娠的可能性以及与发生自然妊娠相关的临床条件。方法:对1999年11月至2007年6月于本院生殖中心因输卵管因素不孕进行IVF的患者进行随访,回顾性分析IVF后发生自然妊娠的13例患者的临床特征、IVF助孕情况和自然妊娠情况。结果:13例输卵管因素不孕患者行IVF治疗时的年龄为31.8±4岁(27-41岁),不孕年限5.2±2.2年(2-8年)。行IVF治疗发生生化妊娠1例,流产1例,单胎足月分娩1例。11例患者在IVF后6月内发生自然妊娠,另2例分别在IVF后2年和8年发生自然妊娠。其中,2例有异位妊娠史的患者发生对侧输卵管妊娠,1例发生流产,7例已生育健康后代,3例正处于中孕期。结论:输卵管因素不孕患者行IVF后仍有可能发生自然妊娠,尤其是年轻(<35岁)患者。IVF失败或放弃IVF治疗后患者心理状态的变化,也可能有助于激发其生育潜能,促成自然妊娠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110例绝经后子宫出血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吴桂清  景茹草  侯洁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7,7(10):1541-1542,1545
目的:探讨绝经后子宫出血的年龄、绝经年限、子宫内膜厚度与疾病的关系,以及相关因素分析。方法:回顾分析2003~2005诊治的110例自然绝经1年以上子宫再次出血者的诊刮或子宫切除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绝经后病理结果分别为非器质性病变44例占40%、良性病变26例占23.6%和恶性肿瘤(子宫内膜癌)40例占36.4%,相关影响因素有IUD 13例占11.8%、高血压22例占20%和肥胖17例占15.5%。结论:绝经后子宫出血的首要原因是子宫内膜非器质性病变,年龄越大、绝经年限越长、内膜越厚、恶性肿瘤发生率愈高,其中IUD、高血压、肥胖为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7.
李春容 《蛇志》2006,18(2):157-158
正常妊娠时,受精卵着床于子宫内膜,当受精卵于子宫体腔以外着床,称为异位妊娠。输卵管妊娠是异位妊娠的一种,其变化和结果有3种:(1)输卵管妊娠流产。(2)输卵管妊娠破裂。(3)继发性腹腔妊娠。我院于2005年6月1日收治1例第2次输卵管妊娠的患者,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李彩依 《蛇志》2000,12(3):57-58
异位妊娠是妇科的急腹症之一 ,以输卵管妊娠最常见 ,占 95%以上 [1]。我站 1 995年 1 0月至 1 998年 1 0月 ,应用天花粉蛋白保守治疗早期输卵管妊娠 1 2例 ,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1 2例异位妊娠患者 ,年龄在 2 4~40岁 ,平均 32岁。其中首次妊娠 2例 ,孕 2~ 3次6例 ,带器妊娠 2例 ,绝育手术后妊娠 2例。身体状况良好 ,估计输卵管妊娠未破裂或内出血少 ,无应用天花粉蛋白禁忌症。1 .2 症状与体征 停经 34~ 62天 ,其中停经 <50天 8例 ,>50天 3例 ,1例无停经史。均有阵发性腹痛 ,肛内坠胀感 ,阴道呈点滴状出…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超声引导下经阴遣卵巢打孔术(TOD)治疗克罗米酚(CC)耐药性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患者的排卵和妊娠情况。方法:2003年12月至2005年06月就诊的CC耐药PCOS患者,阴道超声介导下经阴道卵巢打孔。术后常规用CC+补佳乐促排卵方案,观察排卵率和妊娠情况,并随访1年内妊娠情况。结果:38例患者采用经阴道卵巢打孔术治疗后血清睾酮较初诊时明显下降(p〈0.04)。术后第1周期21人有排卵,排卵率55.26%。另18人仍然无效。第1周期有3例妊娠,1例流产。第1周期后再用促排卵药B超监测有排卵或自然周期BBT双相但未怀孕7例。随访6月内共5例妊娠。结论:对于CC耐药的PCOS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经阴道卵巢打孔技术是继腹腔镜下卵巢打孔术之后一种简便、有效的选择。  相似文献   

20.
1.1973—1978年内于某海岛小学儿童测得乙脑抗体阳性者,除1978年一例中和指数为1,862外,其余中和指数均<10,说明该岛乙脑隐性感染率较低,5年内为12.5%。 2.活疫苗初种后抗体阳性率为77.6%,一年后下降至57.7%,再接种一针后抗体即迅速上升至100%. 3. 活疫苗初种后次年再接种一针,其中和抗体水平维持较好,五年后其阳性率仍为70.6%。 4.活疫苗初种后,中和指数>1000的儿童其抗体可维持较久。<1000者一年后下降约60%,但再接种后中和指数述。>10c0者其抗体阳性率在第五年仍维持92.8%,<1000者则至第五年已降为58.8%。考虑到其中一部分儿童仍有隐性感染,因此活疫苗接种后五年的实际抗体阳性率可能还低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