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河冲积平原区水稻湿润灌溉控制稻田蚊虫孳生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华按蚊Anopheles sinensis Wiedemann和三带喙库蚊Culex tritaeniorhynchus Giles是我国广大稻田区疟疾、丝虫病或乙型脑炎的主要媒介,由于它们的孳生面积广泛,孳生环境复杂,长期以来未能得到妥善解决,因而,它是我国除害灭病工作中存在的一个重要而又急需研究解决的问题。 结合农业技术措施进行稻田蚊虫防治,过去国内外学者曾有不少尝试,诸如间歇灌溉等  相似文献   

2.
宜宾地区的按蚊记录,何琦、刘吟龙(1943)曾报道有中华按蚊、微小按蚊,潘氏按蚊3种。建国以来,我们又先后发现嗜人按蚊、贵阳按蚊,八代按蚊,林氏按蚊、多斑按蚊、巨型按蚊西姆拉亚种、傅氏按蚊等七种。中华按蚊和嗜人按蚊的孳生地都主要是稻田,但后者多孳生在有水草和遮荫条件较好,水源清凉的稻田或沟渠内,它对生境的选择较中华按蚊严格,故多有狭区性分布特点。微小按蚊、潘氏按蚊、林氏按蚊孳生于山溪缓流。中华按蚊嗜吸牛血,兼吸人血,以成虫在牛房越冬为主,冬季在牛房有吸血活动,嗜人按蚊主吸人血,栖于人房,以卵越冬。微小按蚊,潘氏按蚊、…  相似文献   

3.
广大的水稻田地,一直是蚊类孳生的良好环境,根据书本及文献上的记载,在我国约有22种蚊类能孳生在稻田之中,其中按蚊有中华按蚊(Anopheles hyrcanus sinensis)等16种,库蚊有二带喙库蚊(Culex bitaeniorhynchus)等5种,以及一种刺扰伊蚊(Aedes vexans)。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道1983年6月至1985年10月对四川江油地区蚊体寄生的四川罗索线虫(Romano mermis sichuanensis)的调查结果。四川罗索线虫的自然宿主为中华按蚊等幼虫。它的主要孳生地为稻田,尤以双季田内中华按蚊幼虫的感染率为最高,5~10月份,其平均感染率为6.74%,冬水田为2.14%,流水沟为1.38%,堰塘中偶见(仅占0.15%)。各孳生场所内中华按蚊幼虫的感染幅度为0.15~26.78%。四川罗索线虫在不同月份中对中华按蚊的感染情况来看,自5月至10月份中均有感染,但在不同类型孳生地内出现的感染季节高峰也各有不同,如在双季田内中华按蚊幼虫的感染率以8月份为…  相似文献   

5.
花溪地区在四川西南部,纬度30°,;经度103.5°,为成都盆地的边缘,拔海520米。1957年平均温度16.13℃,年最高温度37℃,最低温度-2℃,相对湿度82.7%,年降雨量1,377.74立方毫米。三面高山围绕而形成一个不大的盆地,系高度疟疾流行区。该地田塘交错,适宜中华按蚊(A.hyrcanus sinensis)大量孳生。中华按蚊在冬蛰期间一直未停止吸血活动。  相似文献   

6.
中华按蚊是农村水稻种植区最普通、数量较多的按蚊。其数量的变动常与水稻种植有着密切关系,被称作“稻田型”蚊类。以往辉县胡桥公社稻区中华按蚊种群数量较多,从1977—1981年的密度测定中看出,最高密度为人工小时捕捉320只(1977年9月上旬)。但自1979年以来,其种群密度急剧下降,1981年6—10月每旬一次共15次的人诱通宵捕捉中华按蚊共15只,平均每月每旬·次捕捉1只。1977年的同期用同法捕捉,其捕获量为1981年的29.6倍。中华按蚊种群数量这样大幅度下降是近年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告南京地区中华按蚊近似群三种不同的种型:宽卵型、窄卵型及中间型。除中间型采获标本较少外,对于宽卵型和窄卵型的卵、幼虫、蛹、成虫的形态特征及其生态习性 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根据本文中举出各点,两种不同种型可以明显区别。 中华按蚊的宽卵型在南京地区分布很广,平原和山区都很普遍,幼虫孳生在各种不同类型的积水,尤其在水田、水塘、水沟等处。窄卵型主要分布在山区丘陵地带,幼虫孳生于水塘为主。 宽卵型和窄卵型都在9月份数量最多。宽卵型冬季以成蚊过冬。窄卵型冬季以卵粒过冬。 宽卵型主要栖息在畜舍、吸畜血兼吸人血,在午夜前后均能进行吸血活动。窄卵型白昼常栖息于户外,从通宵观察中捕获的少量雌蚊看来,以午夜以后侵入人屋居多,以刺吸人血为主。  相似文献   

8.
应用两种罗索线虫防制按蚊和库蚊幼虫的现场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峨眉市郊稻田、水坑和沼泽同时释放罗索线虫未定种(2000/m~2)和豫南罗索线虫(3000/m~2)。结果中华按蚊幼虫和三带喙库蚊幼虫的感染率分别为68.6%—87.0%和64.7%—76.9%。单独释放一种线虫的对照组结果表明,同时应用两种索线虫没有减弱二者各自的灭蚊效果,起到了联合杀灭上述两蚊种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1.本文报告了1957年春,实验室中三带喙库蚊血液消化、产卵、孵化、幼虫的各龄、蛹化、羽化等的初步观察结果。 2.同年5—10月,又初步观察了三带喙库蚊幼虫11型孳生地的十项自然环境因素。 3.自然界的十项环境因素,对此蚊幼虫孳生的影响,亦略加分析讨论。 4.通过11型幼虫孳生地的调查,得知此蚊幼虫多孳生在茭瓜田、蕹菜田、芋头田、稻田及藕田等5型中。 5.1957年三带喙库蚊幼虫全期最高峰的出现日期,与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的最高峰恰相吻合。  相似文献   

10.
仇鑫  孟晨  王明斌  陈斌  张玉娟 《昆虫学报》2023,(9):1183-1191
【目的】探讨野生环境下不同地区中华按蚊Anopheles sinensis共生微生物群落与杀虫剂抗性的关系。【方法】采集分别来自中国重庆、云南和安徽野生中华按蚊雌成虫,采用WHO标准体外生物测定法和0.05%拟除虫菊酯类试验纸,对中华按蚊雌成虫进行拟除虫菊酯类药敏试验,获得杀虫剂敏感(FS)和杀虫剂抗性(FR)的中华按蚊雌成虫并通过Illumina Hiseq 2000平台进行全基因组高通量测序,比对16S rRNA和18S rRNA基因序列鉴定杀虫剂敏感和杀虫剂抗性中华按蚊共生微生物,并进行α多样性分析、β多样性分析、聚类分析、主坐标分析(principal coordinates analysis, PCoA)和共生微生物群落差异分析。【结果】从来自重庆、云南和安徽FS和FR野生中华按蚊雌成虫中鉴定到共生微生物3 284种,分属14门52属。安徽FR野生中华按蚊雌成虫共生微生物多样性差异及群落丰富度最高,重庆FS野生中华按蚊雌成虫的最低。野生中华按蚊雌成虫共生微生物群落首先按地区聚类,其中重庆和云南野生中华按蚊共生微生物群落多样性更相似。FR野生中华按蚊雌成虫共生微生物中10株细菌...  相似文献   

11.
中华按蚊在福建省分布普遍,已证实系马来丝虫的传播媒介。我们前农(1959)肯定了该省中华按蚊不是纯一种。马来丝虫病山区至少存在有宽卵型与窄卵型的两种中华按蚊,后者丝虫自然感染率与感染度均较前者为高;班氏丝虫病平原区则仅有宽卵型一种,且尚未见有丝虫感染。初步认为本省马来丝虫病主要流行于山区,而不在平原传播的原因,除感染源外和该地区中华按蚊的种型及其生态不同有关。同时发现两地区(宽卵型)中华按蚊的产卵数和卵的船面宽度有些差别,因此对不同丝虫病区内的宽卵型中华按蚊是否系一纯种存在怀疑。至于窄卵型中华按蚊是否即为我国  相似文献   

12.
【目的】应用PCR技术检测甘肃地区中华按蚊Anopheles sinensis蚊胃血来源,研究其吸血习性。【方法】根据中华按蚊可能吸血对象(人、牛、猪、羊、鼠、鸡)的线粒体DNA细胞色素b序列的差异,设计种特异引物,建立聚合酶链反应(PCR)体系鉴定中华按蚊蚊胃血来源。同时,对人血、猪血、牛血、羊血、鼠血、鸡血及未吸血中华按蚊中提取的DNA进行检测,验证该方法的特异性;对吸饲人血后不同时间(6、12、24、36、48、60 h)的中华按蚊进行检测,测试该方法的敏感性。【结果】该方法可从已知动物血样和中华按蚊提取的DNA中分别扩增得到689 bp(人)、271 bp(牛)、453 bp(猪)、225 bp(羊)、485 bp(鼠)、266 bp(鸡)和468 bp(中华按蚊)大小的特异性条带;吸人血36 h内的中华按蚊均能扩增出特异性条带,在吸人血后48 h、60 h的中华按蚊中,均未扩出特异性条带。共检测10只现场中华按蚊,血源来自人、牛、猪分别为5只、2只、3只,其中1只蚊子兼吸人血和猪血。【结论】建立的PCR检测方法可鉴定中华按蚊蚊胃血来源,结果稳定可靠;甘肃地区中华按蚊不仅嗜吸人血,也可兼吸其他动物血。  相似文献   

13.
中华按蚊是我国北纬25度以北地区传播疟疾的重要媒介。温度是影响按蚊繁殖和疟原虫发育的主要生态因子,对疟疾流行季节与流行程度影响甚大。本文从温度与中华按蚊各虫态发育历期的关系,分析不同纬度地区中华按蚊  相似文献   

14.
张肖肖  雷丹  李香盈  陈斌 《昆虫学报》2021,64(9):1050-1060
【目的】在全基因组鉴定中华按蚊Anopheles sinensis 含LY结构域的胰蛋白酶(LY-trypsin)基因,探究其分子特征、表达模式以及系统发育关系。【方法】以NCBI数据库中冈比亚按蚊An. gambiae、埃及伊蚊Aedes aegypti、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和致倦库蚊Culex quinquefasciatus胰蛋白酶家族基因的氨基酸序列为询问序列,通过本地Blast搜索鉴定中华按蚊基因组中胰蛋白酶基因,将中华按蚊LY-trypsin基因依据其结构域特征及系统发生关系进行命名LY-trypsin。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中华按蚊LY-trypsin基因的结构、在scaffold的定位、结构域、系统发育关系,及其在中华按蚊不同发育时期、成蚊不同组织和吸血前后雌成蚊中的表达模式。【结果】在中华按蚊全基因组上共鉴定得到27个中华按蚊LY-trypsin基因;在黑腹果蝇、冈比亚按蚊、致倦库蚊和埃及伊蚊基因组中未鉴定到LY-trypsin基因。中华按蚊27个LY-trypsin基因分别编码329~1 125个氨基酸,分子量在36.8~125.5 kD之间,等电点在4.73~8.94间。其中, 20个LY-trypsin具有信号肽,信号肽长度在10~62个氨基酸之间。这27个中华按蚊LY-trypsin基因的外显子数为1~5个,内含子长62~20 093 bp。这27个中华按蚊LY-trypsin基因被定位在11个scaffold上,其编码蛋白均有YWTD保守基序(LY基序);其中16个LY-trypsin基因所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具有含丝氨酸、组氨酸和天冬氨酸催化三联体的活性位点。系统发育结果表明,27个中华按蚊LY-trypsin基因聚类为4个分支。在不同发育阶段,半数以上的中华按蚊LY-trypsin基因显示出相似的表达模式,在幼虫阶段均高水平表达;在中华按蚊不同成蚊组织中,LY-trypsin基因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吸血前后雌蚊中仅有个别基因表达,并未发现表达特异性。【结论】本研究在中华按蚊基因组中首次鉴定出LY trypsin基因,并揭示了这些LY-trypsin基因的分子特征和表达模式,为LY-trypsin基因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信息框架。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内容有以下二个部分: 一、中华按蚊自然感染马来丝虫的情况; 二、中华按蚊的生物气候学。 浙江临海涌泉公社为较低度的马来丝虫流行区, 流行率为25%。当地人帐内白昼捕捉中华按蚊的类型比例大型为小型的20倍。蚊虫的马来丝虫自然感染率大型中华按蚁为12.9%, 小型中华按蚊为76%。有感染期幼虫的蚊数, 大型中华按蚊为阳性蚊数的2.5%, 小型为7.8%。 当地中华按蚊在冬季以成蚊存在为主。雌蚊在冬季仍不断吸血, 卵巢也在发育。生殖营养失调和协调的雌蚊均有发现, 但以协调者为多。全年幼虫高峰在5月中旬, 成蚊高峰在5月下旬。  相似文献   

16.
中华按蚊是我国平原地区的传疟媒介,研究中华按蚊的生态学,对于疟疾的流行病学及预防均具有重要的意义。生理年龄及生殖营养环的研究,不但可以进一步认识中华按蚊在自然界的一些生态学问题,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分析其传疟的作用,作为防制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中华按蚊类型的问题,过去已有学者作过研究,早在1935年姚、吴二氏曾指出南京的中华按蚊有宽底和窄底两种类型存在(Yao等,1935)。Reid氏在1953年报告马来亚的中华按蚊类型已有7种(Reid,1953)。1958年冯兰洲等报告了杭州中华按蚊有“大型”与“小型”两种类型。继后有张本华、刘维德等和浙江卫生实验院都对这一问题有研究报告  相似文献   

18.
笔者于1983年在辽宁千山对黄斑伊蚊孳生习性及季节消长作了调查,现报告如下:一、孳生习性:对山间溪流、池塘、石穴、陶瓷容器、金属容器、水泥池(槽)、树洞、泉水坑等场所作了黄斑伊蚊幼虫的调查。共采样198份,孳生率30.81%。其中石穴孳生率29.41%(20/68);树洞孳生率55.56%(35/63);陶瓷容器孳生率50.00%(3/6);金属容器(铁锅、铁罐头盒)孳生率23.08%(3/13)。山间溪流21份,池塘21份,水泥池(槽)5份,泉水坑1份等场所都没有采到。树洞、石穴孳生主要蚊种的组成如下:树洞,共孵出标本237只。其中黄斑伊蚊占72.58%(♀96、♂76);白雪伊蚊占13.50%(♀1…  相似文献   

19.
雷心田  赖勤 《四川动物》1997,16(1):16-21
对四川赫坎按蚊种团各蚊种因个体、地区以及季节和温度的不同而产生的卵形态变异进行了观察。将中华按蚊因各种因素影响产生的变异卵,归结为“宽中曲型”、“甲断型”两类卵型,认为“宽中曲型”卵,有可能为中华按蚊正在分化过程中的类型;中华按蚊在不同季节的不同温度条件下,能够产生同“小窄甲板型”、“大窄甲板型”、“小宽甲板型”、“大宽甲板型”相似的中华按蚊卵。为了避免产生误解,建议马氏(1964、1966)所称谓的“中华按蚊类群”仍称赫坎按蚊类群为好。  相似文献   

20.
中华按蚊是我国按蚊的优势蚊种,是我省疟疾和马来丝虫病的主要传播媒介。为了观察近几年来DDT、马拉硫磷和杀螟硫磷对中华按蚊的毒效作用,我室于1996年在独山、荔波两县进行了3种杀虫剂对中华按蚊的毒效测定,为今后我省合理使用杀虫剂提供科学依据。1材料和方法1.1杀虫剂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