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记述了发现于横断山地区的叶螨三新种:横断山苔螨Bryobia heng duanensis,矛拟细须螨Tenuipalpoides hastata和长裂爪螨Schizotetranychus elongatus,其中拟细须螨属在中国为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2.
柑桔六点黄裂爪叶螨Schizotetranychus sexmacu-latus(Riley)是宜昌地区的一种重耍柑桔害虫。尤以西陵峡内沿江的甜橙主耍产区为最严重,一般年份,被害株率都在90%左右,是甜橙非正常落叶的重要原因。 柑桔六点黄裂爪叶螨主要危害叶片和绿色枝条,次为花蕾和果实。造成落叶、落果、枯梢,常导致产量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道了毛竹害螨-南京裂爪螨Schizotetranychus nanjingensis Ma&Yuan和竹缺爪螨Aponychus corpuzae Rimando的重要天敌竹盲走螨Typhlodromus bambusae Ehara的研究:在22~30℃室温下以南京裂爪螨为食料,卵期1.7天,幼螨期1.7天,Ⅰ若螨期0.8天,Ⅱ若螨期0.8天,产卵前期3.2天.林间雌:雄为2.78:1,总产卵量35~40粒.毛竹换叶、降雨量是影响林间竹盲走螨种群动态的主要因素.猎物的质量、数量是影响竹盲走螨存活的重要因素.最后对竹盲走螨的作用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毛竹害螨优势种竹裂爪螨Schizotetranychus bambusae Reck自然种群在主要发生季节的消长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竹裂爪螨在林间发生的高峰期为5—6月份。发生的严重度与林份条件有密切关系,在土壤瘠薄、林相较差的林区发生重;海拔较高、人为干扰度大的林区的发生重且高峰有所延后。竹裂爪螨在林间不同年龄竹株上存在转移危害,即4—5月,3年生竹上(当年不换叶)的有螨叶率与平均每叶螨量大于2年生竹;5月下旬以后,2年生竹换叶完成、新竹开始上林,竹裂爪螨逐渐转移到新叶上为害,使得在1年生竹、2年生竹上的发生量逐渐超过3年生竹上的发生量。通过对5、6月发生高峰期的空间格局研究表明,竹裂爪螨在毛竹林间呈聚集分布,且密度越高,聚集度越大。利用Iwao的m-m回归分析表明,竹裂爪螨是以个体群的方式存在。从空间格局的动态规律上看,5月份的聚集度大于6月份的聚集度,其中5、6月份的m'-m回归式分别为:m=2.265 2.342m(R=0.853,5月份)、m=1.612 2.171m(R=0.952,6月份)。  相似文献   

5.
王慧芙 《昆虫学报》1981,(2):221-222
缺爪螨属Aponychus Rimando,1966隶属于广叶螨族Eurytetranychini Reck,全世界已报道了11种。该属种类我国曾报道过一种竹缺爪螨Aponychus corpuzae Rimando。本文再记述我国的一个新种。 泰山缺爪螨Aponychus taishanicus新种 雌螨 体长(包括喙)307微米,体宽226微米。浅黄白色,体缘有黑色斑点。宽椭圆形,背部隆起。 须肢端感器棍状,其长约为宽的3—4倍。背感器稍短于端感器;刺状毛粗壮,稍长于端感器。口  相似文献   

6.
天敌竹盲走螨在纯竹林中种群数量锐减的原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项研究针对我国南方毛竹林,近年害螨突发性成灾的现象,进行调查与研究,结果表明:纯竹林害螨总量平均高于混交林289.28%,混交林天敌竹盲走螨(Typhlodromus bambusae Ehara)总量平均高于纯竹林263.56%;混交林益、害螨比例为1:13,而纯竹林益、害螨比例是1:118。研究表明纯竹林地面垦复、劈草,使得以芒草为生的芒草裂爪螨(Schizotetranychus mistanthi Saito)种群数量急剧下降,导致乡土优势种竹盲走螨缺乏中间食物,难以维持种群。在毛竹——芒草混生的毛竹林(含其它树种)由于毛竹上害螨和林下芒草裂爪螨受到共同天敌——竹盲走螨的控制维持着稳定的益、害种群数量,虽然有害螨,但不成灾,在纯竹林由于地面垦复、劈草破坏原有已形成的生物链,导致毛竹害螨失去天敌控制而突发性成灾,证明纯竹林中天敌锐减是导致毛竹害螨暴发成灾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南京裂爪螨危害对毛竹生理生化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首次报道毛竹上重要害螨——南京裂爪螨Schizotetranychus nanjinensis Ma et Yan的危害对毛竹生理生化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毛竹叶片受害程度与叶绿素含量,还原糖含量,总糖含量,含水量呈明显直线负相关关系,其模型分别:Y叶绿素2.10-0.268x(r=-0.96),Y总量=5.2721-0.2788x(r=-0.87),Y还原糖=-2.778-0.1766x(r=-0.99),Y含水量=2.472-2.783x(r=-0.81)。最后对毛竹叶螨暴发成灾及综合治理作了简述。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道胡瓜钝绥螨Amblyseius cucumeris Oudemans在25℃条件下以毛竹4种害螨南京裂爪螨chizotetranychus nanjingensis Ma&Yuan、竹裂爪螨S.bambusae Reck、竹缺爪螨Aponychus corpuzae Rimando、竹刺瘿螨Aculus bambusae Kuang为猎物的实验种群生命表,并进行比较结果表明:①胡瓜钝绥螨能取食上述4种害螨,其世代存活率依次为90.4%、77.55%、87.93%、81.63%;②每雌总产卵量依次为38.12粒、45.77粒、35.59粒、30.76;③胡瓜钝绥螨以南京裂爪螨为猎物其净增殖率R0=16.74低于南京裂爪螨(R0=20.84),但是内禀增长率rm=0.154是猎物的1.73倍(rm=0.089),世代周期T=18.31和种群倍增时间t=4.5088均低于南京裂爪螨(T=33.35,t=7.704),因此在林间当南京裂爪螨离巢、破巢或大量迁移时能有效地控制其种群增长;④胡瓜钝绥螨以竹裂爪螨为猎物其净增殖率R0=25.81,内禀增长率rm=0.152,周限增长率λ=1.164均低于竹裂爪螨(R0=39.28、rm=0.192、λ=1.212),而世代周期T=21.35种群倍增时间t=4.552均高于竹裂爪螨(T=19.08,t=3.603)因此必须在竹裂爪螨处于低密度时释放胡瓜犯绥螨才能有效地控制其种群密度的增长;⑤胡瓜钝绥螨以竹裂爪螨为猎物时,其净殖率R0=20.80,内禀增长率rm=0.175,周限增长率λ=1.191均略低于竹裂爪螨(R0=21.54、rm=0.185、λ=1.202),而世代周期T=17.30种群倍增时间t=3.958均略高于竹裂爪螨(T=16.62,t=3.753)因此必须在竹裂爪螨处于低密度时释放胡瓜钝绥螨才能有效地控制其种群密度的增长;⑥胡瓜钝绥螨以竹刺瘿螨为猎物时其净增殖率R0=16.82与取食南京裂爪螨相近,但内禀增长率rm=0.144,周限增长率λ=1.155均低于取食上述三种叶螨,但产卵量高于其乡土天敌竹盲走螨(Tylodromus bambusae),林间在竹刺瘿螨低密度时仍能控制竹刺瘿螨的种群密度.模拟试验表明当毛竹长至1米高时释放胡瓜钝绥螨16小时后,能在12米高的竹冠上发现大量的胡瓜钝绥螨.研究结果表明胡瓜钝绥螨能有效地控制毛竹害的危害.  相似文献   

9.
我国南方柑桔钝绥螨属及其新种描述(蜱螨目:植绥螨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伟南 《昆虫学报》1982,(1):96-101
桔全爪螨Panonychus citri(Mcgregor)是柑桔产区发生普遍而为害严重的一种叶螨。柑桔园的钝绥螨属Amblyseius Berlese 1914捕食螨主要捕食桔全爪螨和其它害螨,如跗线螨、细须螨、瘿螨;同时还捕食其它微小昆虫,如小蛾类的卵、蚜、蚧、蓟马、啮虫等幼虫。本文记述了我国南方部分地区柑桔园钝绥螨属16种,其中有2种新种,2种雄性为首次描述,带*者是人工繁殖利用及生物学研究的种类。有些种类已列为害螨综合防治中的重要因素。新种模式标本保存于广东省昆虫研究所。(本文测量长度单位为微米)  相似文献   

10.
竹盲走螨对竹裂爪螨的捕食功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实验室模拟条件下,系统研究了竹盲走螨对竹裂爪螨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在25±0.5 ℃条件下,竹盲走螨对竹裂爪螨各螨态的功能反应均属HollingⅡ型.在同一温度条件下,雌竹盲走螨成螨对竹裂爪螨各螨态的处置时间依次为卵<幼螨<前若螨<后若螨<雌成螨.竹裂爪螨卵、幼螨、若螨、雌成螨共存时,竹盲走螨嗜食卵、幼螨和前若螨(Q>1),但其对卵与幼螨及幼螨与前若螨无偏嗜现象.当竹裂爪螨密度低于9头时,竹盲走螨的产卵量随密度增加而增加;9~15头时,其日平均产卵量保持在每雌2粒左右;超过15头以后,产卵量反而下降,说明猎物密度过高对捕食者生存、繁殖存在干扰作用.  相似文献   

11.
对危害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和慈竹(Neosinocalamus affinis)的竹裂爪螨(Schizotetranychus bambusae)两个种群进行相互间的食性选择和生殖隔离试验.结果表明,由于两种竹子叶片在物理结构上差异较大。尤其是慈竹叶片背面具有成排细茸毛,导致竹裂爪螨毛竹种群不能在慈竹叶上完成世代发育;竹裂爪螨慈竹种群能取食,危害毛竹叶片,但由于寄主转换后,对其生长发育不利,导致存活率低,繁殖力弱.两种群取食各自嗜食的寄主植物时,基本生物学特性存在差异,27℃条件下,当毛竹种群以毛竹为食时,种群的内禀增长率(rm)、周限增长率(λ)、净增殖率(Ro)分别为0.1415、1.1520和15.6298;慈竹种群以慈竹为食时,rm、λ、Ro分别为0.0993、1.1044、10.0622;慈竹种群取食毛竹叶片时,rm、λ、Ro分别为0.0391、1.0399和2.5542.生殖隔离试验表明,两种群间能互相正常交配,且互相交配的时间与两种群自交时的交配时间(1次)差异不明显.同一种群交配产生的后代,其性比均在2:1左右,而不同种群杂交产生的后代全部为雄性(竹裂爪螨为孤雌产雄),这表明两种群在长期的寄主植物选择压力下已形成一定的生殖隔现象.  相似文献   

12.
新疆苔螨属一新种(蜱螨目:叶螨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记述采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苔螨属一新种,模式标本分别保存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和新疆八一农学院。 杨苔螨 Bryobia populi,新种(图1—10) 雌螨 体椭圓形,长(包括喙)673微米,宽433微米。  相似文献   

13.
朱勤 《昆虫学报》1984,(1):104-106
1982年在安徽合肥进行叶螨种类调查时,发现始叶螨属一新种,今记述如下。模式标本保存于安徽大学生物系。 梧桐始叶螨Eotetranychus firmianae新种(图1—10) 雌螨 体长409微米(包括喙),体宽214微米。背面观椭圆形。须肢跗节端感器圆柱形,长5.65微米,宽2.26微米;背感器小棒状,长2.26微米,短于端感器。刺状毛二根,长  相似文献   

14.
丝感纤恙螨Leptotrombidium(Leptotrombidium)filasensillum,新种(图1—6) 活体色泽不详。体椭圆形。饱食虫体415—594×318—493微米;未饱食虫体202—279×164—256微米。螯鞘毛羽状分枝,须毛式N—NB-N—N/7B。须肢爪分3叉。盾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省进行恙螨分布调查时,发现一种属于叶片恙螨属(TrombiculindusRadford,1948)羽叶恙螨亚属(Subgenus Plumosicola)的恙螨,经鉴定为一新种,现记述如下。长度单位均为微米。泉州叶片恙螨Trombiculindus(Plumosicola)quanzhouensis,新种 活体标本乳白色,体长410—722.宽266—653. 颚体(图1)螫鞘毛分枝,须肢毛N-N-BNB/7B。须肢爪3分叉。  相似文献   

16.
本文所记述的恙螨两新种系1964年和1965年分别在安徽省歙县和贵池县采得,模式标本均存蚌埠医学院寄生虫学教研组。现记述如下。叶片葛李恙螨 Gahrliepia(Gahrliepia)lamella,新种(图 1—8) 活体时颜色不详,体长圆形,长382微米,宽279微米。 颚体 螯肢基节背面近似三角形。螯肢爪顶端有三角形倒冠齿。螯盔毛光裸。须股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叶螨科一新属新种(蜱螨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云南大理的竹子上采到一种叶螨,经鉴定是叶螨族Tetranychini Reck,1950的一新属新种。描述如下(文内量度单位为微米)。 云爪螨属Yunonychus新属 前足体背毛3对,后半体有肩毛1对,背中毛3对,背侧毛2对,骶毛2对,臀毛1对;第一对背侧毛缺如。腹面有肛毛和肛侧毛各2对,爪间突粗壮,开裂为二,爪状。足Ⅰ跗节有双毛2对,足Ⅱ跗节有双毛1对。  相似文献   

18.
记述尾足螨股前爪螨科二爪螨属1新种,具齿二爪螨Dinychus dentatus sp.nov.和革螨股(虫穴)螨科中(虫穴)螨属1新种,敦化中(虫穴)螨Mesozercon dunhuaensis sp.nov.,中(虫穴)螨属在中国为首次记录.  相似文献   

19.
吴伟南  蓝文明 《昆虫学报》1989,32(2):248-250
本文报道了采自贵州省植绥螨科钝绥螨属二个新种。测量长度单位微米。模式标本保存于广东省昆虫研究所。 长管钝绥螨Amblseius(Amblyseius)longisiphonulus新种(图1—4)  相似文献   

20.
小爪螨属(Oligonychus Berlese)是重要的农林害虫,为害各种木本植物和茶叶、小麦、玉米等作物。本属叶螨在我国未曾有过记载,今就1962—1973年间采到的4种小爪螨作初步报道。标本和模式标本均保存于上海自然博物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