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江华 《生命世界》2005,(12):61-65
离奇的卡氏肺囊虫肺炎1980年10月,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戈特利布(Michelael D.Gottlieb)医生遇到了一位不寻常的患者。这位31岁的年青人的口腔和食管发生了严重的白色念珠菌感染,血液中 CD4~ T 淋巴细胞下降至几近于零,随后患者出现极度疲劳、气急、干咳、高热、大汗,对他进行纤维支气管镜检和支气管肺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艾滋病(AIDS)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2012年4月期间确诊的12例AIDS合并有肺部感染患者的病例资料。结果:发病以男性为主(11例),临床症状以发热、咳嗽、胸闷等为主,实验室检查血沉明显增快、中性粒细胞升高,2例合并有梅毒螺旋体感染,5例合并有乙肝病毒感染,1例合并丙肝病毒感染,氏肺孢子虫肺炎发生率41.67%(5/12);影像学检查主要表现为双肺弥漫性病变,肺门部位为主的毛玻璃样改变。结论:AIDS合并肺部感染患者早期不易诊断,应进一步提高对AIDS的临床症状及影像学认识提高对AIDS的早期诊断率,如存在高危因素者应及时进行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口腔念珠菌病( oral candidiasis,OC)是HIV/AIDS患者中最常见的口腔疾病,研究其临床表型及病原学特点对AIDS相关性口腔念珠菌病的诊断和临床用药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方法将70例确诊为HIV/AIDS且初步诊断为AIDS相关性口腔念珠菌病患者使用棉拭子在其病损区取材,接种至科玛嘉念珠菌显色培养基检验。结果 HIV/AIDS患者念珠菌感染的病例为52例,临床表型以假膜型和红斑型为主,其中假膜型最为常见(56%)。 HIV/AIDS患者口腔念珠菌病各致病病原菌以白念珠菌的检出率最高(60.32%),热带念珠菌次之(19.05%),光滑念珠菌为(12.70%),克柔念珠菌(7.94%)。有9例HIV/AIDS伴口腔念珠菌病患者,检测出病原菌的混合感染,其中2例为3种病原菌感染。结论 HIV/AIDS患者口腔念珠菌病临床表型复杂且可以伴发,单纯通过临床表现鉴别诊断常不准确,且病原菌的准确分型可以指导临床用药,降低耐药菌的产生。  相似文献   

4.
自1982年美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CDC)对那些与免疫缺陷和卡氏肺囊虫肺炎等症状有关的病例命名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以来,研究者们对预防和治疗性AIDS疫苗的研究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实验中的疫苗包括env亚单位疫苗、减毒活疫苗、灭活疫苗、DNA疫苗等等,但至今尚没有一种疫苗能获得理想的免疫效果.最近研究者们对中和抗体(Neutralization antibody, nAb.)在HIV-1感染中的作用的研究结果让人们看到一些新的曙光.  相似文献   

5.
<正> 一、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症的病型 HIV感染症不仅限于AIDS。HIV感染后一周左右出现发热,并出现伴有淋巴结肿大的类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或流感样症状。多数是一过性的。经相当时间后成为AIDS相关症状(ARC)。在感染HIV的人群中,有10%左右在6个月或5年的潜伏期之后发病。AIDS是由于HIV感染造成免疫  相似文献   

6.
<正>献血员的管理 所有具有下述危险因素的血液和血浆供者,包括具有AIDS症状者,有AIDS相关复合物(ARC)者或携带人类嗜T淋巴细胞病毒或淋巴结病相关病毒(HTLV—Ⅲ/LAV)感染的带毒状态者,在可能的任何时候,应通过医疗史检查或实验室的筛选,将这些人排除献血。  相似文献   

7.
自1982年美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CDC)对那些与免疫缺陷和卡氏肺囊虫肺炎等症状有关的病例命名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以来,研究者们对预防和治疗性AIDS疫苗的研究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实验中的疫苗包括env亚单位疫苗、减毒活疫苗、灭活疫苗、DNA疫苗等等,但至今尚没有一种疫苗能获得理想的免疫效果。最近研究者们对中和抗体(Neutralizationantibody,nAb.)在HIV1感染中的作用的研究结果让人们看到一些新的曙光。尽管对nAb是否在预防HIV1感染过程中具有保护作用存在争议,但是仍然有不少的研究者在nAb方面展开了大量的工作,以期…  相似文献   

8.
卡氏肺孢子菌肺炎是由卡氏肺孢子菌引起的一种呼吸系统机会性感染,作为AIDS、器官移植、肿瘤、化疗等免疫功能低下患者的并发症越来越突出,对其做出正确、及时的诊断也越来越重要。该文就卡氏肺孢子菌的病原学及PCP的实验诊断、影像学诊断方法的研究概况和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研究白色念珠菌分泌型天冬氨酸蛋白酶(SAP)家族在扁平苔藓患者唾液中的表达,进而探讨白色念珠菌病与扁平苔藓的关系。选取白色念珠菌携带者、白色念珠菌病患者、携带白色念珠菌的扁平苔藓患者、伴有白色念珠菌病的扁平苔藓患者各20例,念珠菌培养阴性的扁平苔藓患者10例。从唾液标本中直接提取RNA,进行RT-PCR。白色念珠菌携带者唾液中有SAP2、SAP4-6、SAP7的不同表达,携带白色念珠菌的口腔扁平苔藓患者唾液中有SAP2、SAP4-6、SAP7、SAP8、SAP9的不同表达,所有携带者中均未表现SAP1、SAP3和SAP10的阳性扩增。白色念珠菌患病者及伴有白色念珠菌病的口腔扁平苔藓患者唾液中有SAP1-10的不同表达。念珠菌培养阴性的扁平苔藓患者均无SAP1-10的阳性扩增。SAP9与扁平苔藓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耶氏肺孢子菌肺炎(Pneumocystis jirovecii pneumonia,PJP)是由耶氏肺孢子菌(Pneumocystis jirovecii,PJ)引起的急性或亚急性肺炎,最初可能表现为呼吸困难,发热,干咳,严重时导致死亡[1]。它是一种机会性感染,发生于免疫功能缺陷或低下的宿主,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常发生于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实体肿瘤、实体器官或造血干细胞移植、自身免疫性疾病、炎症性疾病及治疗使用免疫抑制剂、化疗药物、生物制剂的非HIV免疫低下人群。  相似文献   

11.
念珠菌的无性阶段是属于隐球菌酵母目,隐球酵母科的一种临床上重要的致病真菌,其有性阶段属于子囊菌亚门。在临床上,念珠菌致病病谱广,它可引起皮肤、黏膜及内脏系统的感染。近年来,由于肿瘤、AIDS患者的增多,念珠菌感染的发病率均呈上升趋势。在美国的一项调查中,发现念珠菌引起的院内感染居第四位,其引起的死亡率高。由于上述特点,所以念珠菌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12.
肺隐球菌病4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总结分析41例肺隐球菌病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1月~2006年10月)41例肺隐球菌病的临床、影像学表现,免疫学检查、病理及抗真菌治疗疗效。结果①41例肺隐球菌病,男28例,女13例,有基础疾病者18例,有临床症状者22例,影像学表现为结节肿块型27例,肺炎型8例,混合型6例。②有基础疾病的18例患者中有临床症状者15例;影像学表现为肺炎型8例,混合型4例,结节肿块型6例;并发隐球菌脑膜炎2例。无基础疾病患者23例,多无临床症状或临床症状较轻,多表现为结节肿块型(21例),无并发症,预后较好。③抗真菌药物治疗36例,治愈34例,好转2例(有效率100%)。都使用氟康唑治疗,疗程2周~2年不等。结论免疫功能正常的肺隐球菌病患者病变局限,多为结节肿块型,并发症少,预后好;免疫功能异常者多表现为肺炎型或混合型,易出现全身播散。肺隐球菌病单用氟康唑抗真菌治疗效果好,应为首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继发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到2010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COPD继发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病例,并对其耐药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本组199例COPD患者检出白色念珠菌137例(68.84%),光滑念珠菌32例(16.08%),热带念珠菌17例(8.54%),克柔念珠菌9例(4.52%),毛霉菌3例(1.51%),清酒假丝酵母菌1例(0.50%);白色念珠菌检出率有下降趋势,热带念珠菌有上升趋势;196例真菌对伏立康唑、氟康唑、两性霉素B、伊曲康唑、氟胞嘧啶的耐药率分别为3.6%、5.1%、1.0%、8.7%和0;2008年至2010年白色念珠菌和光滑念珠菌耐药率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OPD患者继发肺部真菌感染病原菌仍以白色念珠菌为主,其次为光滑念珠菌和热带念珠菌;白色念珠菌和光滑念珠菌耐药率无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14.
人偏肺病毒(Human metapneumovirus,hMPV)是最近发现的可引起人类呼吸道感染的一种副粘病毒,现被归类于偏肺病毒属(Metapneumovirus),是至今发现的第一个与人类疾病相关的偏肺病毒属成员[1]。目前已经受到世界范围的重视,已有十多个国家报道了不同年龄组人群中hMPV的感染情况。  相似文献   

15.
肾移植术后长期大量的使用免疫抑制药物,使患者的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均受损,特别是细胞免疫受损更为严重,因而增加了各种感染的机会.感染时间以术后2~4月多见.感染病原茵有细菌、病毒、真菌及卡氏肺囊虫等,常常为混合感染.其中病毒感染以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多见,且CMV感染是降低受者和移植肾存活率的重要因素.本文就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感染的诊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医院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趋势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对我院1994年6月至1995年12月间门诊及住院患者送检的2165例阳性标本分析中发现,病原菌感染以呼吸道及肺部感染为最多见,其次为尿路感染和创伤感染。感染菌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病原菌检出率最多的顺序是:大肠埃希氏菌、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表皮葡萄球菌、变形杆菌、鲍曼氏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氏菌、白色念珠菌等。而引起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依次为:鲍曼氏不动杆菌(27.97%)、肺炎克雷伯氏菌(25.6%)、铜绿假单胞菌(13.56%)、白色念珠菌(13.20%)、金黄色葡萄球菌(11.2%)、大肠埃希氏菌(7.1%)等。药敏实验结果显示:革兰氏阴性杆菌(简称G-b)对丁胺卡那和头孢呋新敏感率呈上升趋势(P<5%),头孢三嗪、青霉素、红霉素敏感率稳定,其余七种抗生素敏感率呈下降趋势。革兰氏阳性球菌中(简称G+c)首选药为去甲万古霉素,丁胺卡那敏感率稳定,头孢呋新敏感率呈上升趋势,其余抗生素敏感率呈下降趋势(P<5%)。  相似文献   

17.
本文调查98例尸体肾移植病例,发现医院内感染术前汉有25例(占25.51%),而术后院内感染则上升到66例,感染率高速67.35%,同时时原发病、住院天数、术前血透腹透情况、感染部位、术后留置导尿管情况以及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了分析,发现术前及术后均以呼吸道、泌尿道感染为主,术后泌尿道感染明显增加,与插留置导尿管有关。分离出206株病原菌,以绿脓杆菌、大肠艾希氏菌、肺炎克雷伯氏菌及白色念珠菌为主。并以20种抗菌药物对10类病原菌进行了药物敏感度测定,给抗菌药物的选择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268例艾滋病合并机会性感染患者血液、体液培养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virus,HIV)感染人体后造成机体免疫系统功能进行性下降,表现出各种机会性感染和/或肿瘤,称之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本文总结分析了两年来268例AIDS合并机会性感染患者血液、体液等样  相似文献   

19.
肺癌患者肺内感染调查及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肺癌患者肺内感染状况及相关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根据。方法 用血琼脂、伊红美兰琼脂进行痰培养,用纸片扩散法行药敏测定;用流式细胞仪行NK细胞及CD3、CD4、CD8等免疫指标检测。结果 60例患者中有12例(20.0%)出现了肺内感染,其中白色念珠感染占6.7%(4/60)。12例肺内感染者外周血NK细胞、D3、CD4及CD4/CD8值较未感染者低,CD8值较高,感染组与非感染组免疫指标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感染组免疫功能明显低于感染组。12例肺内感染组中,中心型肺癌占多数。结论 肺癌患者免疫功能低下是其感染重要原因;肺内感染以中心型肺癌为多;白色念珠菌感染常见。  相似文献   

20.
绵羊肺腺瘤病毒NM株前病毒基因组的克隆与全序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参照GenBank中已发表的绵羊肺腺瘤病毒的基因组全序列,设计合成8对引物,从内蒙古某羊场自然感染绵羊肺腺瘤病的病肺肿瘤组织中提取总DNA为模板,对JSRV-NM株基因组分8段进行PCR扩增,产物分别为8个(531bp, 888bp, 949 bp, 944bp, 1428bp, 947bp, 1836bp, 538bp)基因片段,将其分别克隆入pMD-18 T载体中进行双向测序并拼接序列,获得完整的JSRV-NM株前病毒基因组全序列.结果表明,JSRV-NM株前病毒基因组全长7430bp,有相互重叠的4个较长的开放阅读框(ORF),分别代表gag、 pro、 pol 和 env基因.与绵羊肺腺瘤病毒Ⅰ型即南非代表株(NC-001494)和绵羊肺腺瘤病毒Ⅱ型即美国代表株(AF105220)的核苷酸同源性比较分别为90.4%和90%,推导出的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0%和89.1%.分析JSRV-NM株基因组结构,发现在LTR的上游和下游都具有外源性exJSRV特有的ScaⅠ酶切位点,在gag基因编码的NC区发现有2个较典型的"胱氨酸-组氨酸序列",可形成锌指结构.在env基因编码的TM区有特异性的"YXXM"基序.用地高辛标记外源性exJSRV特异的JSRV-2片段制成探针,原位杂交法检测自然感染绵羊肺腺瘤病(OPA)的病肺组织中JSRV-NM的 RNA及前病毒DNA,结果表明OPA患羊肺肿瘤细胞的胞浆和核内都有JSRV-2基因mRNA的表达, 说明JSRV-NM株是具有致瘤作用的外源性反转录病毒.这是我国首次报道的绵羊肺腺瘤病毒的基因组全序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