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第一项基因转移实验已告一段落。肿瘤滤过性白细胞(TIL)经改造后含有一个外源标记基因。这项实验的初步结果表明是安全的,转移基因的活性至少持续19天/TIL疗法作为有希望治癌方法还正在研究之中,显示出的病情减轻率为55%。这项研究由国家癌症研究所的Steven Rosenberg、Michael Blaese及国家心肺血液研究所的French Anderson主持的。在此项工作中,转移的细菌基因被用来追踪TIL,并指示哪些TIL已接近肿瘤。  相似文献   

2.
7月29日,基因治疗迈出了一小步。国家卫生研究所(NIH)的重组DNA咨询委员会(RAC)的人体基因治疗小组要求在人体内进行第一次基因转化之前附加动物试验。在进行标记基因插入人体TIL纳胞的工作以前,必须由NIH院长James Wyngaarden、RAC、基因治疗小组及尽可能地由卫生部卫生助理Robert Windom许可。 TIL细胞—肿瘤渗透性淋巴细胞是癌症病人抑制肿瘤并受白细胞介素-2刺激的自身白细胞。在体外增殖以后,他们重新转入病人体内以攻击恶性生长。  相似文献   

3.
一项关于将外源基因移植到人体中的实验提议已被送交美国政府,以待国家卫生研究院(NIH)重组DNA顾问委员会批准。该委员会迟迟不予决断,只到拥有更多的数据。上述实验尚需NIH主任和食品药物管理局(FDA)的审批。实验内容包括将一个新霉素抗性基因插入到一种已失去侵染性但仍能携带并激活上述基因的病毒中。病毒将被置入分离自癌症患者的肿瘤渗透性淋巴细胞(TIL)中,然后将细胞送回患者体内。上述外源基因并不影响癌细胞,只是起标记作用,使医生能检测抗癌的TIL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肝癌细胞反击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的机制,在体外进行肝癌细胞和TIL混合培养后,检测两种细胞FasL、Fas、caspase-8基因的表达情况,以及肿瘤细胞反击时TIL凋亡比例的变化.将肝癌细胞与TIL按照不同的比例共培养后,流式细胞术检测TIL凋亡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肝癌细胞与TIL FasL、Fas和caspase-8基因的表达情况;以及Western印迹检测FasL、caspase-8的表达情况.不同浓度的肝癌细胞与TIL共同培养48 h后,随着肝癌细胞接种浓度的增加,TIL凋亡率明显增加(P<0.01).与正常人肝细胞相比,人肝癌细胞FasL mRNA表达含量明显增高(P<0.01).与人肝癌细胞共同培养24 h后,TIL Fas、caspase-8基因mRNA的表达也明显升高;TIL caspase-8的表达也明显升高.结果表明,肝癌细胞可以通过Fas系统诱导TIL发生凋亡,这为肝癌的免疫逃逸和肿瘤反击机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温度诱导的载脂蛋白(temperature induced lipocalins,TILs)与植物在热、冷、光、氧化等胁迫下的稳定性相关,旨在克隆花生中的温度诱导的载脂蛋白基因,分析其在响应低温、高温中的作用。从花生c DNA文库中筛选到一个TIL候选基因,命名为Ah TIL1,通过PCR扩增获得了其基因组和候选启动子的序列,并利用实时定量PCR等方法检测了该基因在花生不同组织、种子不同发育时期和温度胁迫下的相对表达量。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的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为558 bp,编码185个氨基酸。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推测的Ah TIL1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为21.4 k D,等电点为6.78。序列比对结果显示,该蛋白氨基酸序列同其他物种TIL蛋白显示出很高的同源性。对候选启动子预测结果表明,该基因的候选启动子包含ACE、Box4、G-box、GAG-motif等与光反应相关的调控元件以及与ABA、水杨酸、赤霉素、厌氧等相关的顺式调控元件。基因芯片和RNASeq结果表明,该基因在花生的根、茎、叶、花、果针、种子中均有表达,在花中表达量最高,茎中次之,在根中表达量最低;Ah TIL1在果针入土后表达量下降,随着荚果的膨大和种子的成熟,Ah TIL1的表达量逐渐增加。实时定量PCR结果证明,Ah TIL1在高温和低温诱导3、6、12和24 h后上调表达,在48 h后表达量下降。Ah TIL1可能在花生响应低温、冷胁迫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经过管理部门长达数月的审查,外加一次流产的法庭挑战之后。科学家终于在(?)月初将一种外源基因注射到十名癌症患者中的第一位体内,5月22日,国家癌症研究所的A. Rosenberg及R. Michael Blaese和国家心、肺、血液研究所的W. French Anderson将杀伤性T细胞及白细胞介素-2与一种经修饰的小鼠病毒培养在一起。病毒含有新霉素抗性基因,可作为标记来追踪肿瘤滤过性淋巴细胞(TIL)在患者体内的行踪。头一名患者患的是晚期黑色瘤,预计还有90天的生命期。如果实验成功,其他患者将受益于改进的  相似文献   

7.
虽然对艾滋病还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和好的疫苗,但在有关的技术和政策上已有一些改进。两个研究小组分别使用重组体牛痘病毒表达了艾滋病病毒的包膜基因。一个小组是由国家变应性和传染性疾病(NIAD)研究所和国家的癌症研究所(NCI)的人员组成。他们来自 HTLV-Ⅲ的全部 env 蛋白质基因组入牛痘病毒中。不仅是真正的合成蛋白质,而且从艾滋病病人的血清中都能识别 env 蛋白。不但如此,把传染性的牛痘病毒给小鼠只注射一次,  相似文献   

8.
由瑞典卡洛林斯卡研究所和美国国家精神卫生研究所的科学家们组成的一个研究小组,最近成功地将老鼠的含嗜铬细胞的肾上腺组织移植到它们的脑部。这一实验的成功,使他们快要为根治人类的帕金森氏综合征(震颤麻痹综合征)提供出一种新疗法来。  相似文献   

9.
拟南芥温度诱导脂质运载蛋白TIL1参与雌配子体发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雌配子体的正常发育是种子形成的前提条件之一,拟南芥温度诱导的脂质运载蛋白编码基因TIL1突变使胚珠败育,结实率下降明显。基因表达分析表明T-DNA插入使得TIL1基因敲除,突变体TIL1基因功能缺失;互交实验、Alexander染色、花粉离体培养和胚珠透明实验结果表明till-1突变体雄配子体发育正常、雌配子体胚囊发育有缺陷;通过遗传互补实验证明外源克隆的TIL1基因能恢复突变体的败育表型,并确定了TIL1基因主要在胚珠的胚囊中表达。实验结果表明TIL1基因参与了植物雌配子体发育这一重要的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10.
宣布了把基因直接移植到人体以治疗癌症的初次尝试。这一疗法是医学领域可望发生彻底变革的最新进展。因为它意味着人们将可以对由基因缺陷引起的各类疾病进行治疗。本次研究中,研究人员将对人体植入基因,然后追踪人体排斥肿瘤的免疫反应情况。密西根大学医学中心研究组利用基因移植体对12名患有转移黑素瘤(一种致命型皮肤癌)的患者进行了治疗试验。目前,这一基因疗法仍还处于实验阶段。胞外疗法是一种刚兴起的一种方法,它通常是利用病毒作载体把正  相似文献   

11.
法国巴斯德研究所与 Transgene 公司共同利用基因操作在全世界领先生产了住血吸虫病疫苗。它是巴斯德研究所分离了疫苗的目标抗原(P28)后,由 Transgene 公司合成和克隆化了它的基因并表达而成的(参阅 Nature 杂志3月12日号)。位于里尔的巴斯德研究所的研究中心的项目负责人,寄生虫学家 Andre Capron 说:“现在在非洲、亚洲、南美洲的74个国家约2~3亿人患住血吸虫病。这种病引起慢性肝  相似文献   

12.
1991年2月6日,导入烟草花叶病毒(TMV)外壳蛋白基因的番茄被移植到农业环境技术研究所(筑波市)隔离试验田的临时塑料大棚内.移植在野外试验田的重组番茄在寒冷条件下与种植在邻处的非重组番茄群一样很快萎蔫.这是基因重组植物在日本的第一个试验田实验. 根据农林水产省关于重组体利用的指导方针,这次试验是用模拟环境进行的.这种野外试验目的是观察重组植物的生育特性、花粉飞散距离、对土壤微生物相的影响,并与非重组  相似文献   

13.
基因工程小麦培育成功加拿大国家研究委员会植物生物技术研究所的研究人员,用转化工艺把三个新基因(二个标准标志基因和一个除莠剂抗性基因)成功地引人小麦细胞。随后用再生工艺把含有新基因的转化细胞培育成为全植株。最后,使新引入的基因在植株体内发挥作用,培育出...  相似文献   

14.
京都府立医科大学第2外科教授周隆宏、赤见敏和和东雪基础研究所小组确认表达人补体抑制因子CD59基因的小鼠细胞株可避免人淋巴细胞的攻击。如能抑制排斥反应,将使异种移植的实用化前进一大步。赤见等于9月在东京召开的日本移植学会上发表了这项成果。该小组将阻碍补体反应的终因子(C9因子)活化的人细胞表面分子CD59的cDNA导入小鼠细胞株(A31)。重组A31细胞与人血清反应时,由补体介导的细胞障碍随血清浓度不同(3~25%)而抑制程度不同(浓度8%时能抑制94%、浓度25%抑制47%)。异种移植的最大难关是超急性排斥反应。在移植患者的血液流入移植脏器血管的同时引起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人喉癌组织中肿瘤浸润树突状细胞(tumor infiltrating dendritic cell,TIDC)肿瘤抗原提呈效应。方法:采用光镜、透射电镜和免疫组化方法观察28例手术切除的人喉癌中TIDC和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umor infiltrating lymphocytes,TIL)的形态学表现。结果:早期人喉癌组织中TIDC主要分布在癌周区及癌巢内,病变早期TIDC和TIL的浸润比晚期明显(P<0.01)。透射电镜下可见形态不一的TIDC和TIL广泛分布于癌巢边缘、游走于癌周边组织的血管和淋巴管周围。TIDC与肿瘤细胞、TIDC与TIL、TIL与TIL、TIL与肿瘤细胞之间存在多种形式的膜接触。与TIL接触的肿瘤细胞,细胞核均质化。细胞膜消失呈凋亡状态。癌晚期TIDC与TIL数量明显减少,于癌巢内常见凋亡的TIDC与TIL。结论:人喉癌组织中存在不同形态的TIDC与TIL,TIDC、TIL、癌细胞彼此密切接触发生免疫应答反应,TIDC、TIL的数量和活跃状态与肿瘤进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农林水产省1991年2月开始在茨城县筑波研究学园农业环境技术研究所试验田进行基因重组番茄的野外试验.1月份召开的农林水产省农林水产技术会议批准了农业环境技术研究所、农业生物资源研究所和农业研究中心申请的试验计划.试验到明年3月底为止.向田间移植20株重组株,20株非重组株,主要是探讨其越冬性.这是在日本首次进行的基因重组植物的环境释放试验.这种番茄导入了烟草花叶病毒(TMV)的外壳蛋白基因.  相似文献   

17.
肿瘤组织经机械剪切和酶消化分离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TIL在含1000U/ml重组人白细胞介素-2(rhIL-2)的培养液中培养6d后,植入含1000U/ml rhIL-2的软琼脂半固体培养基中培养,7d后将形成的克隆转移到含rhIL-2的培养液中培养。~(51)Cr释放法测定结果表明,约30%的克隆对NK敏感的K562细胞和对NK不敏感的H7402肝癌细胞有细胞毒性,为具有杀瘤活性的TIL杀伤克隆(TIL-K)。60%以上TIL-K克隆在含IL-2的培养液中可持续地增殖2~3个月,其细胞数可扩增至10~8~10~9,并始终保持对肿瘤细胞的细胞毒性。TIL-K克隆的表型为CD3~ 、CD4~-、CD8~ 、CD16~-,有T细胞抗原受体β链基因的表达,说明其属T细胞系统。采用半固体-液体两步培养法可获取大量高纯度具有广谱杀瘤活性的TIL,本研究有助于TIL的深入研究和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8.
农林水产省农业生物资源研究所和农业研究中心将含有编码抗条纹叶枯病抗性基因的重组水稻移植到70个盆中(一般温室)。这种水稻是在日本晴中导入编码条纹叶枯病毒外壳蛋白基因而产生的。目前将在封闭系温室培育的30厘米高的水稻苗移到钵里。  相似文献   

19.
洛杉矶儿童医院(Los Angeles,CA)和CellPro Inc.公司(Seattle,WA)的基因治疗学家领先国家健康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NIH)研究了首例利用干细胞治疗重度联合免疫缺陷(SCIDS)的基因疗法。  相似文献   

20.
本文系统地研究了酶消化(胶原酶Ⅳ、胶原酶Ⅱ,透明质酸酶和胰蛋白酶)对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活力、增殖力等影响,并用单个酶消化法与Rosenberg法比较。结果提示:胶原酶Ⅳ或胶原酶Ⅱ消化肿瘤组织块时对TIL细胞活力、增殖力损伤小;透明质酸酶与胰蛋白酶消化对TIL细胞活力,增殖力损伤大。在37℃,1h消化组与4℃,24h消化组对同一来源肿瘤组织酶消化配对比较中,结果提示同一酶4℃,24h消化比37℃1h消化对TIL细胞增殖力损伤小,与Rosenberg方法比较中也发现单一胶原酶消化比三酶联合消化影响小。配对各实验组TIL细胞~3H-TdR掺入率分析中,也反映了类似变化。本文经4℃,24h胶原酶Ⅳ消化后培养的TIL细胞在60天和75天仍对自身靶细胞有杀伤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