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研究脂肪酸合成酶(Fatty acid synthase FAS)在子宫内膜样腺癌及其癌前病变中的表达以及与临床病理意义。方法 37例子宫内膜样腺癌、21例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23例子宫内膜复杂性增生、17例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及11例增生期子宫内膜中FAS的表达情况,结合临床病理参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FAS在子宫内膜样腺癌、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子宫内膜复杂性增生、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及增生期子宫内膜中均有表达,其阳性表达率依次为81.1%、57.1%、56.5%、52.9%、45.5%。子宫内膜样腺癌中FAS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增生期子宫内膜、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子宫内膜复杂性增生及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P<0.05)。FAS的阳性表达率在浸润深度≥1/2肌层的子宫内膜样腺癌明显高于浸润深度<1/2肌层者(P<0.05)。FAS的表达与年龄及组织学分级无显著差异性(P>0.05)。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FAS的表达与ER有关(P<0.05)结论本研究提示FAS的表达可能与子宫内膜样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FAS可以作为提示子宫内膜样腺癌预后的一个新的参考指标。部分ER阳性的子宫内膜样腺癌的发生、发展可能与FA...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检测生长分化因子15(growth differentiation factor-15,GDF-15)蛋白在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和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的临床意义。方法运用组织芯片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3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和52例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GDF-15表达情况,采取多种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详细分析比较。结果GDF-15在子宫正常内膜组织和内膜样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是6.7%(2/30)和69.2%(36/5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9.947,P=0.000);GDF-15在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浸润深度达≥1/2肌层组中阳性率是90.0%(18/20),明显高于浸润深度1/2肌层组的阳性表达率56.3%(18/32,χ2=6.581,P=0.010);GDF-15在FIGO分期Ⅲ以上癌组织阳性表达率为100%(11/11),显著高于在Ⅰ-Ⅱ期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61.0%(25/41,χ2=6.201,P=0.013);GDF-15在出现淋巴结转移的阳性表达率为89.5%(17/19),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阳性表达率57.6%(19/33,χ2=5.759,P=0.016);,年龄、月经状态、肿瘤最大直径、病理学分级均与GDF-15表达无关(全部P0.05)。结论 GDF-15表达上调促进子宫内膜样腺癌发展,检测其表达对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的发展及预后的判断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MDM2和TBX2基因在正常增殖期子宫内膜、子宫内膜增殖症和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链菌素亲生物素基因过氧化物酶连接法(SP法)和组织芯片技术检测20例增殖期子宫内膜、41例子宫内膜增生性病变和45例子宫内膜样腺癌中MDM2和TBX2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MDM2在增殖期子宫内膜和单纯性增生子宫内膜中均无强阳性表达,复杂性增生子宫内膜和子宫内膜样腺癌中MDM2强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3.81%和51.11,明显高于增殖期子宫内膜和单纯性增生子宫内膜(P<0.05)。子宫内膜样腺癌中MDM2的强阳性表达率为51.11%(23/45),明显高于复杂性增生子宫内膜和复杂性非典型增生中的子宫内膜(P<0.05)。子宫内膜样腺癌中MDM2强阳性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和TNM分期密切相关,Ⅱ、Ⅲ级子宫内膜样腺癌的强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I级(72.41%vs 13.33%,P<0.05),而与淋巴结转移无相关性(P>0.05)。TBX2在增殖期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子宫内膜,复杂性增生子宫内膜,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0%,35%,45%和72.7%。子宫内膜样腺癌中TBX2基因的阳性表达明显高于其它各组(P<0.05)。TBX2与子宫内膜样腺癌分化程度、TNM分期均有相关性(P<0.05),与有无淋巴结转移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MDM2、TBX2基因在复杂性增生宫内膜和子宫内膜样腺癌中表达明显增强,提示两者在子宫内膜样腺癌发生中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改良根治性与根治性子宫切除治疗Ⅰ期子宫内膜样腺癌的临床价值,为临床Ⅰ期子宫内膜样腺癌的治疗提供指导和借鉴。方法:选取我院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期间收治的Ⅰ期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共计91例,根据患者临床治疗方法不同分成观察组(n=47)和对照组(n=44),观察组患者采用改良根治性与根治性子宫切除术,对照组采用改良根治性与根治性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和5年生存率等。结果:在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和住院时间上,组间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指标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并发症发生率上,组间比较,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年生存率和局部复发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改良根治性与根治性子宫切除术治疗Ⅰ期子宫内膜样腺癌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可以有效的控制患者的复发率,淋巴结清扫术并不能显著改善复发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P物质(substance P,SP)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2012年10月至2013年4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经腹腔镜及病理证实的EM患者异位子宫内膜组织20例,与其配对的在位子宫内膜组织10例以及因非EM(子宫肌瘤)行腹腔镜下子宫全切术或肌瘤核除患者的正常子宫内膜组织20例中SP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和比较术中盆腔粘连发生情况。结果:SP在EM患者的异位子宫内膜、在位子宫内膜及非EM患者的正常子宫内膜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5%、80%、20%,异位子宫内膜和在位子宫内膜比较无显著性差别(P=1.0),但均高于非EM患者的正常子宫内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2,P=0.004);EM组盆腔粘连的阳性率高于非EM组,EM患者异位子宫内膜中SP阳性组盆腔粘连阳性率高于SP阴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32),非EM患者正常子宫内膜中SP阳性组盆腔粘连阳性率与SP阴性组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61)。结论:SP在EM的异位子宫内膜和在位子宫内膜中的表达上调,并与EM合并盆腔粘连有关,其具体机制尚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P63和TTF-1在肺癌各种类型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随机收集原发性肺癌组织标本53例(其中鳞癌16例,腺癌16例,小细胞癌14例,大细胞癌7例,均为中低分化程度癌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别检测P63蛋白和TTF-1蛋白在各种类型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并结合二者表达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二者的表达在肺癌细胞中定位于细胞核,呈棕黄色。在肺鳞癌、肺腺癌、肺小细胞癌和肺大细胞癌中,P63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3.8%(15/16)、37.5%(6/16)、21.4%(3/14)、28.6%(2/7);TTF-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8.8%(3/16)、75%(12/16)、78.6%(11/14)、0%(0/7)。结论①P63在肺鳞癌中的表达水平较高,可以作为鉴别低分化鳞癌与低分化腺癌,小细胞癌的指标;②TTF-1在低分化腺癌和小细胞癌中的表达水平较高,对于肺癌组织类型和非癌组织的鉴别具有一定意义;③根据P63和TTF-1在肺癌组织的特异性表达,将二者联合起来有助于对低分化鳞癌和低分化腺癌以及低分化鳞癌和小细胞癌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PBRMl和P21蛋白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对105例子宫内膜癌组织进行PBRMl和P21蛋白检测。结果:子宫内膜癌中PBRMl和P2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2.86%和80%;癌旁组织PBRMl和P2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5.71%和34.2%,子宫内膜癌组织表达高于癌旁组织(P〈0.05);PBRMl和P53阳性表达与组织学类型、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级、临床TNM分期相关(P〈0.05),与患者年龄无关(P〉0.05)。PBRMl和P21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PBRMl和P21表达水平与子宫内膜癌组织的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的增高而增高,对其进行监测对子宫内膜癌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PBRM1 和P21 蛋白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对105 例子宫内膜癌组织进 行PBRM1和P21 蛋白检测。结果:子宫内膜癌中PBRM1 和P21 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2.86%和80%;癌旁组织PBRM1 和P21 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5.71%和34.2%,子宫内膜癌组织表达高于癌旁组织(P<0.05);PBRM1 和P53 阳性表达与组织学类型、浸润 深度、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级、临床TNM分期相关(P<0.05),与患者年龄无关(P>0.05)。PBRM1 和P21 的表达呈正相关(P< 0.05)。结论:PBRM1 和P21 表达水平与子宫内膜癌组织的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的增高而增高,对其进行监测对子宫内膜癌的诊 断、治疗及预后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标记滞留细胞技术检测昆明小鼠子宫内膜干细胞的存在及其分布情况;观察P63和Musashi-1在不同周龄小鼠子宫内膜的表达以及两者与标记滞留细胞的关系,探讨P63和Musashi-1作为子宫内膜干细胞特异性标记物的可能性。方法出生3天雌性昆明小鼠皮下注射BrdU,分别在1w、2w、3w、4w、6w、8w和10w处死小鼠取其子宫。采用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BrdU、P63和Musashi-1在各周龄小鼠子宫内膜的表达情况。结果标记后1w的小鼠,子宫内膜绝大部分的上皮和基质细胞都被BrdU标记。随着小鼠周龄的增加,子宫内膜BrdU阳性细胞百分率逐渐降低。至第8w时,仅在基质中有极少量的BrdU阳性细胞,主要位于基质与肌层交界处。早期小鼠子宫内膜组织中P63和Musashi-1阳性细胞数量较多,随着子宫内膜的逐渐发育成熟,P63和Musashi-1的表达逐渐减少,其表达规律及分布与标记滞留细胞基本一致。结论 (1)小鼠子宫内膜标记滞留细胞主要位于基质内膜与肌层交界处,这些细胞的分布与推测的子宫内膜干细胞的分布部位相符。(2)P63和Musashi-1是较特异的干细胞标记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胃肝样腺癌(hepatoid adenocarcinoma of the stomach,HAS)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发生机制和免疫组化特征,以提高诊断水平。方法收集并分析5例胃肝样腺癌的临床特征和病理资料,采用HE染色、免疫组化方法,并复习文献。结果组织学胃肝样腺癌具有管状腺癌、粘液性癌和肝样分化腺癌的移行过渡,肿瘤细胞呈小梁状、巢团状,间质为丰富的血窦。免疫表型胃肝样腺癌AAT(5/5)、ACT(5/5)、CEA(5/5)、AFP(4/5)均为阳性,Heppar1灶性阳性(2/5)。结论胃肝样腺癌是一种少见的高度恶性、侵袭性强的特殊类型胃癌,组织学呈肝细胞样腺癌,免疫表型AFP、AAT和ACT阳性有助诊断。  相似文献   

11.
血管瘤组织中p63和Fos蛋白的定量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 p6 3基因和c fos基因的蛋白与血管瘤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 P法对 4 0例血管瘤和 2 0例正常皮肤组织检测 p6 3基因和c fos基因的蛋白表达 ;对所获得的检测结果进行图像分析处理。结果 在正常皮肤组、增生期与消退期血管瘤中 ,p6 3和Fos蛋白的平均光密度分别为 :0 92 3± 0 191,0 0 79± 0 0 2 4 ;8 2 71±1 95 3,0 12 4± 0 0 15 ;0 92 0± 0 187,0 0 88± 0 0 17。增生期组与消退期组、正常皮肤组分别相比 ,p6 3和Fos阳性表达的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5 ) ,消退期组与正常皮肤组之间 ,p6 3阳性表达的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p6 3基因在血管瘤中并未作为肿瘤抑制基因起作用 ,相反是作为癌基因而促进内皮细胞的增殖 ,可能与血管形成关系密切。c fos在血管瘤的增生中起着重要作用 ,可能与c fos可通过识别bFGF启动子区的特异位点TRE而启动bFGF基因的转录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检测livin和P53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的方法检测livin和P53蛋白在40例NSCLC患者肺癌组织切片中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学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40例NSCLC中livin和P53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7.5%和52.5%,在淋巴结转移的NSCLC组织中livin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肺癌组织(P<0.05),且与肺癌不同分期有关(P<0.05)。P53蛋白表达亦与肿瘤分期有关,P53在鳞癌中的表达率显著高于腺癌(P<0.05)。P53和livin均与年龄、性别、肿瘤分化程度等临床病理学参数无关(P>0.05)。Livin与P53蛋白的表达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livin与P53异常表达与NSCLC的恶性生物学行为有关,其表达对临床上判断NSCLC的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Survivin,P53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对65例胃癌组织Survivin,P53,CD34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胃癌组织中Survivin蛋白阳性表达率为70.77%(46/65),P53蛋白阳性表达率为64.62%(42/65)。Survivin表达与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而与临床分期无关(P〉0.05);P53的阳性表达与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Survivin表达与P53的表达密切相关(r=0.413,P〈0.01)。Survivin阳性表达组织中的MVD值为103.04±15.06,阴性组为81.89±12.15,二者有显著差异(P〈0.01)。P53阳性表达胃癌组织中的MVD值为105.83±15.06,阴性组为81±12.71,二者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Survivin和P53突变对凋亡的抑制的协同作用及其促进血管生成的作用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4.
人胎肺发育过程中P53和Bax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P53、Bax在人胎肺中的表达特征,探讨两者在胎肺发育中的意义。方法16-35周人胎肺15例,中性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5μm厚切片,常规HE染色;免疫组化SP法检测P53和Bax在胎肺中的表达特征。结果P53和Bax的表达主要定位于各级支气管上皮和原始肺泡上皮细胞。其中,在发育晚期,P53主要在Ⅱ型肺泡细胞中阳性表达,胎肺间质中始终未见P53阳性表达细胞,而Bax在周围的间质细胞中有表达,且随着胎肺的发育逐渐减弱。结论在胎肺发育过程中,P53和Bax的激活和抑制遵循严格的时空性规律,通过调控凋亡的方式,参与胎肺发育和成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P27kipl蛋白、癌基因P185及肿瘤相关抗原SC3A联合标记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方法对66例子宫内膜癌中的P27、P185和SC3A进行检测.结果 P27、P185及SC3A在66例子宫内膜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3%、83.3%及81.8%.阳性程度与细胞的异型性显著相关,P27蛋白表达与细胞异型性呈负相关.P185与SC3A与细胞的异型性呈正相关.结论同时检测P27、P185及SC3A对提高子宫内膜癌的检出率、判断预后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P73蛋白在血管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在血管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别检测(各20例)增生期血管瘤、退化期血管瘤、正常皮肤组织中P73蛋白的表达,并用HPIAS-2000多媒体彩色病理图像分析系统定量分析、比较P73蛋白在增生期血管瘤、退化期血管瘤和正常皮肤组织中的表达.结果在增生期血管瘤、退化期血管瘤和正常皮肤,P73蛋白免疫组化阳性反应颗粒的平均光密度分别为:6.408±2.151,1.073±0.516,0.953±0.120;阳性面积率分别为:0.184±0.015,0.098±0.014,0.087±0.012.增生期血管瘤与退化期血管瘤、正常皮肤组分别相比,P73蛋白阳性表达的平均光密度和阳性面积率有显著性差异(P<0.001 ) ,消退期血管瘤与正常皮肤组之间,P73蛋白阳性表达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P73蛋白在血管瘤发生发展和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的异常过度增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检测突变型PTEN、P-糖蛋白在肺鳞癌和肺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探讨肺鳞癌和肺腺癌在肿瘤发生及预后方面出现差异的有关机制,并探讨这两种蛋白表达在肺癌病理临床方面的意义。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65例肺癌患者手术切除的肺癌组织进行染色,镜下观察PTEN、P-糖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阳性表达率在肺鳞癌和肺腺癌组织中的差异及与这两种类型肺癌有关生物学行为之间的相关性。结果PTEN在肺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肺鳞癌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TEN的表达随肿瘤分化程度降低而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糖蛋白在肺腺癌组织的表达率明显高于肺鳞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糖蛋白的表达在高分化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低分化肺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TEN在肺鳞癌和腺癌的演进过程中,可能起到一定作用,与肿瘤细胞,尤其与肺腺癌的的分化调节有关;P-糖蛋白表达可能与肺鳞癌、肺腺癌的耐药性有关,并可能是肺腺癌及高分化肺癌对化疗药物不敏感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pirh2、p27Kip1在肺癌和癌旁组织中表达的相关性及其与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3例肺癌和17例癌旁石蜡包埋存档标本组织中pirh2和p27kip1蛋白的表达,并对其所在肺癌组织不同病理类型、分级、和临床分期及转移中的表达水平进行对统计学分析。结果pirh2蛋白在肺癌组织中呈高表达,表达率为79.2%,P27Kip1蛋白呈低表达,为22.6%,二者与癌旁组织相比(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1.8%和64.7%),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但是二者与肿瘤的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均无明显相关关系(P>0.05)。Pirh2表达阳性的肺癌组织中,p27Kip1的阳性率较低,二者呈显著负相关。结论pirh2过表达和p27Kip1蛋白的低表达可促进肿瘤的发生;二者之间呈负性相关关系,提示降解p27Kip1蛋白可能是pirh2促进肿瘤形成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检测P21WAF1及cyclin D1在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中的表达及分布,并探讨其与GIST的Fletcher分级、有无坏死及转移复发等临床病理学特征之间的关系,分析p21WAF1和cyclin D1在GIST中的作用及其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观察70例手术切除胃肠道间质瘤中P21WAF1及cyclin D1的表达情况。结果P21WAF1和cyclin D1在GIST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4.29%(24/70)和57.14%(40/70)。按Fletcher分级,随着危险程度级别的增高,P21WAF1蛋白阳性表达逐渐减低,cyclin D1蛋白阳性表达逐渐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此外,cyclin D1与肿瘤细胞有无坏死及转移复发有关(P〈0.05),有坏死及转移复发的病例显示cyclin D1高表达率。P21WAF1与cyclin D1在蛋白表达上无相关性(r=-0.165P=0.172)。结论P21WAF1蛋白表达与Fletcher分级相关(P〈0.05)。cyclin D1与Fletcher分级、肿瘤细胞有无坏死及转移复发有关(P〈0.05)。P21WAF1与cyclin D1在蛋白表达上无相关性。P21WAF1和cyclin D1的表达情况能够提示GIST的恶性程度的高低及预后的好坏,与GIST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它们有可能成为判断GIST生物学行为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