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工作系以6只不同慢性胃手术狗(巴氏小胃、胃瘘、海氏小胃)为实验对象,連续注射组织胺于皮下,在引起恆定胃液分泌的背景下,观察针刺“足三里”或非穴位点,疼痛刺激,戊巴比妥纳麻醉后针刺“足三里”等情况对胃液分泌的影响,结果表明: (1) 针刺“足三里”可使各种不同慢性胃手术狗的组织胺胃液分泌量和胃蛋白酶增多,胃酸(游离酸和总酸)则无明显变化。针刺非穴位对胃液分泌量、酶和酸度均无显著影响。 (2) 强烈针刺狗前腿皮肤使产生防御反射,使组织胺胃液分泌受到显著抑制,可见足三里对胃液分泌的促进作用具有一定的特异性。 (3) 用戊巴比妥纳麻醉动物后,则上述针刺“足三里”的效应消失,而且此时由组织胺所引起的持续性胃液分泌水平较不麻醉时低。故推测针刺“足三里”的效应可能与神经系统有关。  相似文献   

2.
“足三里”穴针刺镇痛点的传入纤维速度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足三里”针刺镇痛作用与腓神经Ⅱ类传入纤维活动密切相关的工作(吕国蔚等1979)说明,针刺“足三里”所产生的镇痛信号主要经由Aβγ类纤维向中枢传递;由此推论,针刺时腓神经Aβγ类纤维的活动是在穴位局部相应纤维被兴奋的基础上进行的。 为了直接的验证上述结果和推论,本工作在经过镇痛实验证明具有典型效果的动物上,以剥制后根纤维细束、记录传入纤维单位放电的方法,定量地了解和比较针刺“足  相似文献   

3.
2005年11月17~18日,美国国家卫生院(NIH)补充和替代医学中心(NCCAM)首次组织召开了“针刺的神经生物学机制”小型研讨会。出席会议的大部分为受NCCAM资助的从事针刺研究的美国学,不少人在目前美国针灸研究队伍中担任重要角色。另外还有少数来自中国,中国台湾、香港,韩国,英国的学共约70人。两天的会议报告和讨论了“针刺的生理学研究”和“针刺的神经影像学研究”两部分,而以后为主。  相似文献   

4.
刺激和损毁下丘脑室旁核对针刺镇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俊  宋朝佑 《生理学报》1992,44(5):455-460
本文采用脑刺激和损毁法,探讨了大鼠下丘脑室旁核(PVH)在针刺镇痛中的作用。结果表明:电刺激PVH及PVH内微量注射谷氨酸钠均可增强“足三里”的针刺镇痛效果,呈量效关系;电解损毁PVH则削弱针刺镇痛效果;去除脑下垂体不能抑制PVH内注射谷氨酸钠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 │鬓瓢 │┌─┼───────┤│编│之绪绷盗肠鲜盆│└─┴───────┘ 照片 图l蜓酬前部第一节,它由口前叶“Pr”和围绕口周围的区域(称为口嚎“Pe”)两部分组成。M。:口。Ph:咽部。Ds:背外侧的针刺对,vs;腹外侧的针刺对。 图2虹州臀部节。A。肛门。 图3虹州表皮“Cu”与表皮外绒毛膜“LE”。 图4蛆叫表面有开口的细胞,开口处有数根。柱状凸起包围。说明通过蛆酬体壁凸出出来的针刺尖部。蛆另}背孔“oP”。 图7虹酬雄性生殖系统的成对外部开口“MG”(位于第15节)和输卵管开口“00”(位于第拼节)。 图8草…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不同时机介入“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对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方法:将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按随机对照原则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3h针刺组、6h针刺组、药物组,采用线栓法制备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模型制备成功后,针刺组分别于造模成功后3h、6h予以“醒脑开窍”针法治疗,药物组于在造模成功5h后予香丹注射液腹腔内注射,每日1次,治疗3次.治疗72 h后采集标本检测血清及脑组织中SOD的活性和MDA的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5h药物组血清SOD活性明显降低(P<0.01),3h针刺组血清MDA的含量明显升高(P<0.01);6h针刺组血清SOD活性高于3h针刺组和5h药物组(P<0.01),而6h针刺组血清MDA含量、5h药物组血清SOD活性和MDA含量均显著低于3h针刺组(P<0.01),6h针刺组血清SOD活性显著高于5h药物组(P<0.01).3h针刺组脑组织SOD活性和5h药物组脑组织SOD活性及MDA含量均显著高于模型组(P<0.01);与6h针刺组比较,3h针刺组脑组织SOD活性、5h药物组脑组织内SOD活性和MDA含量均显著升高(P<0.01).结论:不同时机介入“醒脑开窍”针刺法可不同程度调节血清及脑组织SOD活性水平,增强氧自由基代谢,有效改善脑缺血再灌注引起的缺血性损伤,进而对损伤脑组织起到一定保护作用;且早期介入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7.
1989年在芬兰赫尔辛基举行的第31届国际生理科学大会,安排了关于“针刺基础研究进展”的专题讨论会。这个讨论会的组织工作是从1987年冬开始的。当时,担任本届大会的主席Hartiala教授和秘书长Hanninen教授写信邀请姚泰和芬兰的Pontinen教授一起组织一个关于针刺研究的讨论会。在一年多的时  相似文献   

8.
逄坤财 《蛇志》2010,22(4):335-335,341
我院从1981年5月~2009年10月共治疗长白山蝮蛇咬伤患者450例,作者采用针刺“八邪”、“八风”穴以解毒排毒治疗毒蛇咬伤,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正> 1.前言素有“药·石的功效”这个词组,它来源于中国。“藥”从它的书写结构即草字头加樂可以理解,是把病状转为快乐的植物。“石”在植物稀少的山岳地带,古时曾使用锋利的石片来治疗疾病,这种方法相当于现在的针刺疗法。由于可以窥视明了“药·  相似文献   

10.
针灸是两种不同的中医治疗方法——针刺和艾灸的合称。针刺是把毫针按一定穴位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治疗疾病。艾灸是把燃烧着的艾绒或艾条按一定穴位熏灼皮肤,利用热的刺激来治疗疾病。古代有“一针二灸三用药”的说法,说明了针和灸的重要性。当然,针和灸临床上也常常结合应用,故称为针灸。  相似文献   

11.
针刺对去卵巢大鼠脑内胆碱乙酰转移酶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Tian SJ  Yin L  Sun JP  Tian QH  Zu YQ  Zheng Y  Li Y  Li YR 《生理学报》2004,56(4):498-502
本工作旨在探讨雌激素对脑内乙酰胆碱生成的影响和电针刺激“足三里”穴对去卵巢大鼠脑内乙酰胆碱生成的调整作用。实验选用成年Wistar雌性大鼠,将动物分为正常对照组(INT)、去卵巢组(OVX)和去卵巢针刺组(OVX AC)。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测定血中雌二醇含量,采用RT-PCR方法获得大鼠脑内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mRNA的逆转录表达产物——cDNA,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方法检测,并通过原位杂交方法观察海马ChAT mRNA阳性神经元的表达,然后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进行统计分析。实验结果显示:去卵巢组大鼠体内雌激素水平明显降低,脑内ChAT mRNA的RT-PCR产物和海马ChAT mRNA阳性表达产物的平均面积、平均积分光度值均明显减少,与对照组和针刺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去卵巢针刺“足三里”穴组与去卵巢组相比,大鼠血中雌激素水平明显升高,脑内ChAT mRNA RT-PCR产物明显增多,海马的ChAT mRNA表达阳性神经元增多。以上结果提示:脑内ChAT基因表达与体内雌激素水平有密切关系,去卵巢后针刺“足三里”穴对ChAT的调节作用可能是针刺增强脑内乙酰胆碱含量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2.
本工作通过 T 淋巴细胞增殖效应的定量分析(LTT),研究了针刺大鼠“足三里”时纹状体内源性亮脑啡肽(LEK)的合成和释放对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结果如下:(1)针刺“足三里”,LTT 增加时 LEK 含量增高;纹状体微量注射纳洛酮,LTT 受抑。(2)纹状体微量注射 LEK引起的 LTT 增加比电针引起的增加更强。(3)纹状体微量注射 LEK 抗血清时,电针引起的LTT 受抑。以上结果表明,LEK 在电针调节免疫功能中起着重要作用,这作用可能通过它在纹状体中作为神经递质或神经调质所促成的。  相似文献   

13.
吴建屏 《生命科学》2006,18(6):513-514
张香桐院士是我国著名的神经生理学家,他在神经生理和神经解剖领域作出了卓越的贡献。首先提出大脑皮层运动区是代表肌肉的论点;根据视觉皮层诱发电位的分析提出视觉通路中三色传导学说,发现“光强化”现象,被世界生理学界命名为“张氏效应”;首次发现树突电位;从事针刺镇痛机制研究,认为针刺镇痛是两种感觉传入在中枢神经系统相互作用的结果。他的成就和贡献在国内外都具有很大的影响。现值张先生百岁华诞之际,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科学研究所特组织了“生命科学前沿”学术研讨会,祝贺张老百岁华诞。在研讨会上,吴建屏院士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为此,本刊全文转载吴建屏院士的讲话稿。张老百岁,耕耘不息,德高望重,功绩显著。值此张老百岁华诞之际,本刊衷心祝愿他老人家生日愉快,健康长寿!  相似文献   

14.
吴建屏 《生命科学》2007,19(6):576-576
张香桐院士是我国著名的神经生理学家,他在神经生理和神经解剖领域作出了卓越的贡献:首先提出大脑皮层运动区是代表肌肉的论点:根据视觉皮层诱发电位的分析提出视觉通路中三色传导学说,发现“光强化”现象,被世界生理学界命名为“张氏效应”;首次发现树突电位:从事针刺镇痛机制研究,认为针刺镇痛是两种感觉传入在中枢神经系统相互作用的结果。他的成就和贡献在国内外都具有很大的影响。张先生于2007年11月4日15时45分在上海华东医院逝世,享年101岁。本文摘自吴建屏院士在张香桐先生遗体告别仪式上的讲话,以此对张先生的逝世表示沉痛哀悼![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台湾之行     
1990年4月21~29日,我和朱秀媛(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药理学教授)以“大陆杰出人士”身份被邀访问了台湾(台北、台中两市)。访台缘由1984年在伦敦举行的国际药理学大会上,我主持了一个专题讨论会,并做了“针刺镇痛的神经药理学研究”专题报告。在大会休息时,台湾大学蛇毒药理学专家李镇源教授主动前来表示祝贺,互致  相似文献   

16.
实验是在45只箭毒化浅麻醉的成年猫进行的。用强的方波串刺激施于动物的右后肢隐神经,作为伤害性刺激。以钨丝微电极记录左侧海马单细胞放电。观察电针刺激“足三里”后一定时间内海马单细胞放电的变化。观察了177个神经元,其中痛敏神经元93个(53%),痛无关神经元71个(40%),另有13个(7%)为痛抑制性神经元。电针“穴位”诱导2分钟后,在所记录的177个神经元中有35%出现抑制效应。但在93个痛敏神经元中,被针刺抑制者占57% 。还见到一部分痛反应神经元,当针刺诱导2分钟后其自发放电出现明显抑制,有的甚至停止放电,在此基础上其痛放电也受显著抑制,这种抑制现象约持续2分钟;以后逐渐恢复到针前水平(或略超过)。对其可能参与针刺镇痛活动的机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白癜风是一种色素紊乱疾病。人体皮肤色素逐渐退落,色素淡白,形成白色斑块,故又称白斑病。患者一般没有自觉症状,只是皮肤上出现大小形状不一、数目不定形状清楚的白斑。并可发生在体表任何部位。目前对此病发病原因,尚不十分清楚。因此,常规治疗无效。笔者看到《国外针灸论文选集》“针刺治疗白斑病”指导。患者为斯利兰卡华人48岁女教师,白斑占全身皮肤75%,患病长达12年之久,经常规药物治疗无效。后采用针刺疗法,针刺合谷、曲池、行间、三阴交四个穴位,经10次治疗后,50%皮肤恢复常色,现继续应用针刺治疗(1)。…  相似文献   

18.
腹外侧眶皮层 (ventrolateral orbital cortex, VLO) 是眶皮层的主要成分,它与导水管周围灰质(PAG)、丘脑和其它皮层之间有广泛的纤维联系.VLO不仅是一个痛觉感受中枢,而且也是一个痛觉调制中枢,通过激活PAG脑干下行抑制系统在脊髓和三叉水平抑制伤害性信息的输入.研究还证实,阿片、 5-HT和GABA等神经递质及其受体参与VLO的抗伤害效应.此外,VLO在针刺镇痛中也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腹外侧眶皮层在痛觉调制和针刺镇痛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针刺或压迫引起的肌肉神经无髓鞘纤维传入放电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前,我们曾经在猫的胫前肌神经有髓鞘纤维(简称A纤维)上记录牵张感受器和深部压力感受器(即A压力感受器)的单位传入放电。根据A压力感受器对针刺刺激的电反应特性及其感受野的分布,我们推想它们参与针刺期间“针感”的形成并起着镇痛作用(魏仁榆等,1973)。现已知道,在猫的肌肉神经中,无髓鞘传入纤维(简称C纤维)比A纤维多一倍(Stacey,1969),但对它们的生理功能目前了解得不多(Matthews,1972;Iggo,1961;Meuse等,1974)。它们对针刺刺激的反应特性也未见有报告。我们曾试图用相关分析的  相似文献   

20.
用厚度为5毫米的有机玻璃板或其它塑料板,锯成与载玻片宽度相同的正方形,然后再锯成“(?)”形或圆底烧瓶“(?)”形,用“502”粘合剂粘合在载玻片的中间,在“(?)”形的有机玻璃板上粘合也与载玻片宽度一样的盖玻片或薄的玻璃片,注意粘合处要干净。至此,带有小容器的“特种载玻片”便制成了(见附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