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提高甲型副伤寒患者血培养阳性率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确定甲型副伤寒(简称:甲副)患者血内细菌数及其变化规律,分析血细菌数、采血量、培养分离方法和血培养阳性率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定量全血培养技术检测300例临床诊断甲副病例血内细菌数;用标准血培养技术对3000例疑似甲副病例进行需氧和(或)厌氧血培养;用血清甲副病原菌(简称:甲副菌)鞭毛抗原检测的细菌半定量技术分析不同病程215例甲副患者血清甲副菌鞭毛抗原的检测情况。结果131例甲副患者血细菌数的中位数是0.5CFU/ml,全距是〈0.3~6CFU/ml;血细菌数范围为〈0.3、0.3~0.49、0.5~0.9、0.9~4.9和〉5的病例构成分别是22%、28%、33%、12%和5%;长病程甲副患者血清甲副菌鞭毛抗原阳性率比短病程者高(χ^2〉4.06。P〈0.050);疑似甲副病例5ml和10ml静脉血甲副菌血培养阳性率分别为49.8%和72.8%(χ^2=70.9,P〈0.005);病例标准需氧瓶和厌氧瓶配对培养总阳性率为51.3%,需、厌氧瓶的血培养结果存在相关关系(χ^2=14.5。P〈0.005),厌氧培养瓶比需氧培养瓶更适合培养血内甲副菌(χ^2=5.0,P〈0.025)。结论甲副病例血内细菌数、采血量、病程、血培养方式是决定血培养阳性率的重要因素,增加采血量和采血次数并用两个以上培养瓶作配对血培养可把甲副患者血培养阳性率提高到接近99%。  相似文献   

2.
单份血清肥达凝集试验在甲型副伤寒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疑似甲型副伤寒病例单份血清肥达凝集试验(WAT)的诊断价值。方法:以甲型副伤寒沙门菌血培养阳性和/或血清鞭毛特异性抗原阳性的甲型副伤寒病例(n=76)、血培养阴性和/或血清抗原阴性的对照发热病人(n=92)和健康饮食从业人员(n=63)为检测对象,用WAT测定以上三种人群血清甲型副伤寒沙门菌O、H、A抗体,分析评价不同O、H、A判断值诊断甲型副伤寒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阳性似然比等指标。结果:获得三种人群O、H、A凝集价的分布及其几何平均滴度,20%对照发热病人O抗体效价≥160,而健康从业人员仅有3.2%的O抗体效价≥160,对照发热病人和健康人相应H抗体效价分别占17%和4.8%,A抗体效价分别占16%和1.6%。53%血培养阳性和血清鞭毛抗原阳性甲型副份寒病例O抗体效价≥160,相应H、A抗体效价分别占41%和51%。用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等指标评价单份血清WAT诊断甲型副伤寒的价值,提出O或H或A≥160和O≥160或A≥80可作为WAT辅助诊断甲型副伤寒的标准。结论:单份血清WAT有助于甲型副伤寒的诊断,该试验对血培养阴性的临床疑似甲型副伤寒病例及其高危人群中甲型副伤寒病例的诊断有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3.
伤寒是由肠沙门菌肠亚种伤寒血清型(Salmonella enterica subsp.enterica serotype typhi)引起的肠道传染病。副伤寒是由肠沙门菌肠亚种副伤寒甲或乙或丙血清型(Salmonella enteriea subsp.entelica serotype paratyphi A,B,C)引起的一种和伤寒相似但症状较轻的疾病。伤寒和副伤寒病原菌已进化成能高度适应人类宿主内环境的特异性细菌,  相似文献   

4.
甲型副伤寒沙门菌的耐药现状与临床用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甲型副伤寒(Paratyphoid A)的发病在沿海和一些边远地区有增多趋势[1-8]。为了更好地防治甲型副伤寒沙门菌感染,现就有关该菌的耐药现状以及临床用药中的一些问题简要综合评述如下。1药敏结果的差异性[9-24]纵观国内众多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药敏试验结  相似文献   

5.
细菌生物膜(bacterial biofilm,BF)与大部分的细菌感染相关,有助于病原菌抵抗外部不利的环境,包括抗生素和抗噬菌体等.为了研究生物膜和抗噬菌体的作用机制,本文以6株抗噬菌体甲型副伤寒杆菌(副甲菌)突变菌作为研究对象,在Rif+(利福平)(200 mg/L)平板中划线并滴加噬菌体验证能否抗噬菌体,将6株突变菌接种于96孔板中,每组3个重复,观察其成膜能力以及生物膜的形态,定点突变和互补实验验证突变菌的噬菌体抗性是否由突变基因所引起.结果显示:划线平板中野生型副甲菌在滴加1.2×106个噬菌体处出现空缺,而6株突变菌在滴加2.4×109个噬菌体后仍能生长,表明6株突变菌具有抗噬菌体特性;6株突变菌中,σ-54依赖的翻译调节器突变菌成膜能力(A595=1.1±0.2)较野生型副甲菌(A595=0.5±0.1)显著性增强,且差异显著(P0.05),光学显微镜下菌体聚集成粗大的不规则团块;同源重组敲除野生型副甲菌σ-54依赖的翻译调节器,突变菌出现噬菌体抗性,将表达σ-54依赖的翻译调节器的载体转化该突变菌,突变菌又恢复了噬菌体敏感性.结果表明,σ-54依赖的翻译调节器是抗噬菌体和生物膜形成相关的基因.  相似文献   

6.
肠热症(Enteric fever)包括伤寒(Typhoid fever)和副伤寒(Paratyphoid fever),伤寒是由肠沙门菌肠亚种伤寒血清型(Salmonella enterica subsp.enterica serotype typhi)引起的肠道传染病,副伤寒是由肠沙门菌肠亚种副伤寒甲或乙或丙血清型(Salmonella enterica subsp.enterica serotype paratyphiA,B,C)引起和伤寒相似但症状较轻的疾病。人是肠热症病原菌的唯一天然宿主,该病原菌已进化成能高度适应人类宿主内环境的特异性细菌(具有在人机体内存活的机制,不会在人体外环境中无限存活),仅感染人类,  相似文献   

7.
构建细菌双杂交系统中的诱饵载体p KT25-gp22和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基因文库以便后续的筛选实验。PCR扩增获得gp22基因,插入p KT25构成诱饵质粒p KT25-gp22。提取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基因组DNA,经Sau3AⅠ部分酶切后连接到p UT18C质粒的Bam HⅠ位点,获得基因组DNA表达文库。用化转的方法将诱饵质粒与p UT18C共转入BTH101,检测诱饵质粒自激活作用,并检测诱饵蛋白对宿主菌的毒性。将文库质粒电转至JM109感受态,PCR鉴定文库的多样性。诱饵载体p KT25-gp22无自激活报告基因的能力且对细菌的生长无毒性。所构建的副甲基因组文库覆盖基因组达8倍,满足文库筛选需要。成功构建细菌双杂交系统中诱饵载体p KT25-gp22,筛选文库质量良好,可应用于细菌双杂交实验。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一起农村甲型副伤寒暴发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1∶2配比病例对照研究,使用主元分析方法,对21例病例和42例社区对照的社会经济状况进行分析;使用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甲型副伤寒暴发的危险因素.结果 把研究对象的SES分为5个层次,从最贫穷到富裕各层的SES指数平均值分别为-2.05,-0.79,-0.32,0.77,2.18并得到病例和对照在SES各层的分布.SES与甲型副伤寒发病无关联(P=0.07),饮用浅井水与甲型副伤寒发病有显著性关系(P=0.003,OR=22.3,95% CI:2.91~170.26).结论 病人或携带者排出的甲型副伤寒沙门菌直接污染浅井水水源可能是导致甲型副伤寒暴发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1112例血培养结果及耐药性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血培养中检出的病原菌的菌群分布及耐药性情况,为临床合理选择抗生素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血培养使用Bact/ALERT3D(120)全自动血培养系统及其配套的培养瓶,病原菌鉴定及药敏试验采用法国BioMerieux公司的ATB Expression细菌鉴定仪及配套试剂条。结果从1 112例血培养中检出病原菌167株,阳性率为15.0%,检出的细菌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甲型副伤寒沙门菌、伤寒沙门菌、大肠埃希菌为主,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苯唑西林耐药占69.8%。大肠埃希菌的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发生率为10.0%。结论血培养检出病原菌种类复杂,耐药率高,临床医师应加强疑似败血症患者血液中病原菌的检测,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0.
优化甲型副伤寒沙门菌的培养条件,提高菌体产量。方法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对影响甲型副伤寒沙门菌生长的培养温度、NaCl浓度和pH等条件进行优化。结果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在NaCl浓度0.75%、温度35℃、pH6.5时菌体产量最高。结论通过对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培养条件进行优化,获得较高的菌体产量,为后期诊断试剂盒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提取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脂多糖(LPS)和纯化特异多糖(O -SP),为制备副伤寒结合疫苗奠定基础。采用大罐培养,菌体热酚法提纯去蛋白,乙醇分级沉淀冷冻离心去核酸,乙酸水解脱毒,高速离心,柱层析等方法纯化。纯化O SP核酸含量低于 1%,蛋白含量低于 1. 5%,O 乙酰基含量 0. 5~0. 8mmol/L,与甲型副伤寒超免血清形成明显沉淀线,核磁共振图谱(NMR)显示甲型副伤寒O SP的特征谱。建立了实用的纯化甲型副伤寒O -SP工艺。  相似文献   

12.
229例血培养阳性结果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研究血液感染的微生物种类分布及病因。方法5 m l血标本在优快双相血培养瓶内于恒温(35±1)℃培养箱孵育,分离阳性标本菌落,采用“第2代15 e系统”进行细菌鉴定,并做药敏试验。结果2 310例血培养标本共分离出229株细菌,其中革兰阴性菌198株占86.46%,革兰阳性菌27株占11.79%,真菌4株占1.74%,阳性率从高到低为甲副伤寒菌、大肠埃希菌、洋葱假单胞菌、产碱杆菌属、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别是55.89%、6.55%、5.24%、3.93%、2.62%。沙门菌占65.06%,分离自感染内科及门、急诊科,大肠埃希菌主要见于感染内科及内分泌科,常见菌阳性标本在孵育<24、24~48、48~76、≥76 h的阳性率依次为5.29%、46.47%、85.88%、99.40%。结论血液感染病原菌在沿海地区以沙门菌属尤其以甲副伤寒菌为主,其次为非发酵菌和葡萄球菌。快速血培养技术仍是血液感染病原学诊断的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在低温寡营养条件下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能否进入活的非可培养状态(VBNC),将浓度为1×1010CFU/mL的副溶血弧菌HW799在陈海水中4℃保存,每隔5天取样分别用吖啶橙染色荧光显微镜直接计数法(AODC)、活菌直接计数法(DVC)和涂布平板法(PC)测定细菌总数、活细菌数和可培养细菌数.在第30天时总细菌数基本不变,仍保持在109CFU/mL,活菌数为106CFU/mL,比总菌数低了约三个数量级,可培养细菌数为零,表明绝大部分副溶血弧菌HW799进入了VBNC状态;用扫描电镜、流式细胞仪对副溶血弧菌HW799活的非可培养状态、正常状态以及复苏后的细胞形态的研究表明进入VBNC状态后副溶血弧菌HW799形状变为球状,体积比正常状态明显变小,活细胞数也略有减少;采用在培养液中添加营养物质升温培养的方法,使VBNC状态的副溶血弧菌细胞在48h内复苏为可培养状态,复苏后的副溶血弧菌HW799与正常状态的细菌形态相似.  相似文献   

14.
1 流感与流感病毒 流行性感冒(以下简称"流感")由甲、乙、丙3种流感病毒引起.流感病毒易变异,传播迅速,其中甲型流感病毒最易引发大规模流行.根据甲型流感病毒表面抗原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结构及其基因特性的不同分成许多亚型,至今已发现的血凝素有16个亚型(H1~H16).神经氨酸酶9个亚型(N1~N9).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利用分离技术实现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噬菌体分离,判定其生物学特性。方法:从我院污水当中获取副甲噬菌体,滴度测定使用噬斑形成法;然后使用透射电镜观察菌体外观;随后设定不同的PH值以及温度数值,对其表现出的活性进行判定;然后制作其生长曲线,随后对其进行研究。结论:噬菌体为含尾噬菌体符合dsDNA特性,相应的基因组为35bp。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沙门菌细菌壁缺陷突变株(CWDMs)的生物氧化及遗传特点和探讨细菌壁缺陷变异的性质与机制。方法:采用PAGE电泳法和分光光度法检测伤寒沙门菌和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及其CWDMs和伤寒沙门菌粗糙型和苹果酸脱氢酶(MDH)同工酶的活性与类型。结果:伤寒沙门菌和甲型副伤寒沙门菌的细菌型和伤寒沙门菌粗糙型经PAGE电泳可见一条MDH同工酶带,CWDMs电泳后可见两条MDH同Ⅰ酶带,在CWDMs的MDH中有一条泳动速率与细菌型及粗糙型的相同,另一条则较快。分光光度法检测证实。细菌型与粗糙型的MDH活性相似,CWDMs的MDH活性则明显较低。结论:CWDMs保留了与亲代细菌型一致的MDH和形成了一种新的MDH,并且其MDH的活性已显著降低,此特性可能与CWDMs生物氧化特性的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17.
致病性细菌产生许多对宿主细胞有直接或间接作用的毒素,而且这些毒素常常在微生物致病中起关键作用。沙门菌可感染机体导致多种疾病,本文首次报道了伤寒、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可表达一种与……  相似文献   

18.
温州地区甲型副伤寒临床特征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温州地区1997-2003年甲型副伤寒的临床特征及耐药性,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探讨合理使用抗生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温州地区283例甲型副伤寒的临床特征,并采用ATB半自动细菌鉴定仪(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制造),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甲型副伤寒临床表现以高热为主,伴畏寒234例(82.7%),伴头痛、头晕141例(49.8%),伴呼吸道症状105例(37.1%),伴消化道症状96例(33.9%)。血常规示嗜酸性粒细胞下降占74.1%,肝功能示SGPT升高占60.6%,SCOT升高占60.3%,SGOT升高占60.6%。肥达试验阳性率低。药敏分析:对培氟沙星、阿莫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和头孢呋辛耐药率高,对头孢第3、4代,氨曲南,氨基糖甙类,喹诺酮类(除培氟沙星)与氯霉素敏感性强。结论温州地区甲型副伤寒的临床表现比较典型,治疗上需合理选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9.
需氧厌氧培养方式对甲型副伤寒沙门菌检出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需氧和厌氧血培养方式的选择对甲型副伤寒沙门菌检出率的影响。方法使用mini VI-TAL自动荧光血培养仪或BacT/Alert 3D培养仪对18684例疑似血流感染患者血液(含骨髓)标本进行需氧和(或)厌氧培养(其中仅做需氧培养935例,仅做厌氧培养16例,需氧和厌氧配对培养17733例,每瓶注入约5 ml血液)。结果18684例血液标本,共分离到甲型副伤寒沙门菌3888例(20.81%)。在17733例需氧和厌氧配对培养中检出3613例,其中仅需氧阳性406例占11.24%(406/3613),仅厌氧阳性405例占11.21%(405/3613),需氧和厌氧培养均阳性者2802例占77.55%(2802/3613),需氧和厌氧均生长的阳性报警时间分别为(22.56±13.22)h和(26.69±15.80)h,仅需氧阳性的报警时间为(32.85±23.33)h,仅厌氧阳性的报警时间为(34.46±18.44)h。结论需氧和厌氧血培养方式获得甲型副伤寒沙门菌的阳性率相同,采用需氧和厌氧瓶配对培养可提高阳性检出率,只做厌氧或需氧培养将有11.24%或11.21%阳性病例被漏检。  相似文献   

20.
临床分离4544株革兰阴性杆菌的耐药分布与变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了解玉溪市革兰阴性杆菌的耐药分布与变迁,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玉溪市人民医院1999—2004年临床各科送检的各类标本中培养分离出的4544株革兰阴性杆菌作回顾性分析。结果9种(属)细菌对25种药物的药敏结果耐药率〉50%者72种次(40.9%),〈20%者44种次(25.0%)。总的耐药情况为不动杆菌和阴沟肠杆菌最高,铜绿假单胞菌和大肠埃希菌次之,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和福氏志贺菌最低。亚胺培南对多种细菌有较高的敏感覆盖率。有4种细菌对10种抗菌药物耐药率的上升具有临床意义(P〈0.01或P〈0.05),其中以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对氟喹诺酮类上升最为显著。结论临床分离革兰阴性杆菌的耐药形势十分严峻,应定期监测区域内细菌的耐药变化.指导临床合坪用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