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隋炀帝杨广在洛阳修建西苑时,从全国各地收集、引进牡丹。南宋王应麟《海山记》有记:“隋帝辟地二百里为西苑,诏天下进花卉,易州进二十箱牡丹。”这标志着中国牡丹由野生阶段过渡到皇家园林进行大规模种植,牡丹从此落户洛阳皇家花园。而到唐朝武则天时代,有一年冬天,武皇宣旨召见百花仙子,唯独牡丹没有奉诏而至,一怒之下将牡丹贬出长安,扔到洛阳邙山。这可能是最早关于牡丹反季节促成栽培失败的传说。同时,牡丹的名气引来了无数的追捧和赞叹。宋代哲学家周敦颐在《爱莲说》中写道:“自李唐以来,世人甚爱牡丹。”自此牡丹出丹州、延州,东出青州,南亦出越州,中国牡丹从集中产地洛阳开始向全国各地发展。  相似文献   

2.
读《化石》1992年第2期《“活化石”异议》一文后,笔者认为对长期沿用的科学名词的去向一般宜顺其自然发展,生硬对待,未必妥善。从字面讲,“化石”应为“石”。但《辞海》“化石”条目明确指出:“也有少数是未经改变的完整遗体,如冻土中的猛犸、琥珀中的昆虫等”。若拘泥于“未经改变的”都未“化”,都非“石”,势必将其从“化石”中排除出去。再以《化石》杂志中频繁出现的“恐龙”为例,就更值得推敲。我们可以说,“龙”是传说中动物,在现实世界中从未存在过,怎么能用“龙”来命名呢?过于谨小  相似文献   

3.
徐弘同志在《语言文字》55期上发表了“从汉语外来词看中日文字交流”一文(见《光明日报》1987.5.12)提到:“例如:早在江户时期,就出现了“天文学”、“医学”、“植物学”……意译词语。……这些词后来也传入了中国,成为我国语言中的一部分。”文中所指各词可能都符合事实,但其中“植物学”一词,就本人所知,其来源正与徐弘同志所指出的相反,现将事实说明如下。  相似文献   

4.
王佳丽  洪波 《生物信息学》2018,25(12):121-124
明代版画反映了当时的风土民情,明末王象晋《群芳谱》中的“雅称”是我国传统园林植物种植实践之结晶。本研究在介绍《群芳谱》和明代版画概况的基础上,从风景园林的角度对明代代表性的版画作品中庭院花木种类及种植关系开展研究,将其与《群芳谱》中“雅称”进行对比,探寻两者之间的联系。研究结果表明版画中的花木种植和《群芳谱》“雅称”中所总结的花木配置方式基本相同。但由于两者的表现方式、创作者知识背景不同等原因,导致两者在花木种类、观赏方式等方面存在差异。本研究旨在揭示明代版画与《群芳谱》“雅称”在园林花木种植方面的价值,以期为中国传统庭院花木种植设计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5.
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是我国特产的珍贵动物,被誉为“国宝”,自古以来一直把它视为神奇的兽类。早在西周(公元前1066-770年)《书经》和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就提到了大熊猫。《诗经》中有“如虎如貔”的说法,又记有“献其貔皮”。“貔”或“貔貅”正是大熊猫的占名(周建人,1956)。在秦朝(公元前221-207年)出现了我国最早的字典《尔雅》,除对“貔”进行了解释,又对“獏”进行了描述。大熊猫又出现了另一个古名——獏(高耀亭,1973)。公元前770-256年的地理学著作《山海经》叙述了一种动物  相似文献   

6.
正"丝纶阁下文书静,钟鼓楼中刻漏长。独坐黄昏谁是伴,紫薇花对紫微郎。"这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著名的《紫薇花》。紫微,是古代天文学中的星垣名称,自汉代起就用来比喻人世间的帝王皇宫。而开花之紫薇(Lagerstroemia indica L.),是千屈菜科植物,始见于东晋时期王嘉的《拾遗记》:"怀帝末,民间园圃皆生蒿棘,狐兔游聚。至元熙元年,太史令高堂忠奏荧惑犯紫微,若不早避,当无洛阳。及诏内外四方及  相似文献   

7.
大枣的药理作用及其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全世界最早将大枣用于医药的国家。早在三世纪的《名医别录》里,就有关于大枣药用的记载。《别录》记有,大枣有“补中益气,坚志强力,除烦闷,疗心下悬,除肠瓣”之功效。到了六世纪,《神农本草经》将大枣列为上品,说它主治“心腹邪气,安中养脾,平胃气,通九窍,助十二经,补少气、少津液、身中不足,大惊四肢重,和百药。久服轻身延年。”公元七世纪,《日华子本草》记载它“润心肺,止咳嗽,补五脏,治虚劳损”。以后,明朝的《药品化义》记载大枣有“养血补肝”之功。《本草再新》述,大枣能“补中  相似文献   

8.
张涛 《生物学通报》2006,41(7):34-36
在本市举办的一次初中生物学教师新教材培训会上,一位教师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中的两个知识性目标动词——‘描述’与‘概述’的区别是什么?”《课程标准》中的知识性目标动词共计37个,“描述”与“概述”只是其中的两个。但在《课程标  相似文献   

9.
牛蒡     
一、古笈的论述牛蒡始见于《别录》,列为中品,《本草纲目》称之为“恶实”,“蝙蝠刺”,因其果实外部多刺钩,形状凶恶,故有此名。《本草经疏》记有:恶实气味辛、平、无毒,具散风除热解毒的作用,由于辛能散结,苦能泄热,所以素主润肺、利咽,去皮肤风、通十二经络。《药品化义》认为:牛蒡子能升能降,力解热毒,苦味能清火,带辛能疏风,主治上部风疾,面目浮肿,咽喉不利。《本草求真》记有:牛蒡味辛且苦,既能降气下行,复能散风除  相似文献   

10.
泥蚶(Arca granosa),生活在低潮区泥质海涂上,又因肉味甘美,而得其名。我国古书《临海异物志》记有:“蚶之大者,径四寸,肉味极佳,今浙东以近海田种之,谓之蚶田”。至今,我国沿海各省都有从事养殖泥蚶的蚶田。蚶田设置的形式虽不一样,有整畦如田,落潮千露的,也有在蚶田四周筑堤蓄水,谓之海塭的,但蚶田都不投饵或施肥,泥蚶依靠涨潮后水层中的饵料  相似文献   

11.
张志良和瞿伟菁(2002)著《植物生理实验指导》中“钾离子对气孔开度的影响”实验,用于观察钾离子在气孔开张中的作用,可加深学生对“气孔运动——钾离子积累学说”的理解。这一实验容易操作,效果比较明显,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  相似文献   

12.
李操  古小东  王鸿加 《四川动物》2003,22(3):149-150
蟒Pythonmolurus属蟒科蟒属 ,别名南蛇、蚺蛇、琴蛇、蟒蛇 ,是中国最大的蛇类 ,国家I级保护动物。资料记载四川省有蟒蛇分布的是明代曹学诠所著《蜀中广记》方物记·龟类 ,记载 :“瞿塘峡有大蛇 (蚺蛇 ) ,吞鹿”。该记载所说的“大蛇 (蚺蛇 )”是不是现在的“蚺蛇 (蟒蛇 )” ,我们今天无法考证 ;即使是现在的“蚺蛇 (蟒蛇 )” ,瞿塘峡现在也不属四川的行政范围。现代的记录四川省有蟒蛇分布最早的是青川县人民医院的刘德扬在《两栖爬行动物学报》1 986,5 (3 ) :1 98页“四川省青川县发现蟒蛇”上的报道 :“1 986年 5月 1 1日雷雨后的午后 ,…  相似文献   

13.
“跨学科实践”在《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和《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中的地位,凸显了其落实核心素养目标的育人价值。基于《课程标准》中“跨学科实践”的内容要求与生物学、物理学、数学、化学和工程学等学科知识充分融合的“跨学科实践”理念,在教材实验教学的基础上,深度开发了“跨学科实践:测定食物中的能量”案例,落实《课程标准》中跨学科实践能力的素养目标。  相似文献   

14.
我国所产菰米是禾本科植物菰Zizania caduciflora的果实,和稻同族。全世界禾本科菰属植物约有4种,其他3种产于北美,国外称野米(wild rice)。有关菰米的文字记载在我国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周礼》上记载:“王子馈食用六谷,鱼宜菰”。可见在3000多年前的周代,菰米已是给帝王的贡品,是帝王所食六谷之一,较宜和鱼同吃。明代《本草纲目》上也记有“周礼供御”、“古人以为美馔”,并称菰米“气味甘、冷,无毒、主治止喝解烦热,调肠胃”。《广西本草选编》说菰米“主治内热烦渴,便秘,乳少”。  相似文献   

15.
“海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药用植物和观赏植物,但现今海桐科的海桐(Pittosporumtobira(Thunb.)Ait),并不是其原植物。从北宋时期的《嘉祐本草》,到清初的《花镜》,都有“海桐”的记载,但对其形态描述却很简略。宋代的《图经本草》说它“叶如手大,作三花尖;皮若梓,白皮而坚韧”;《海药本草》说它“似桐,皮黄白色,故以名之”《花镜》对海桐没有专门记述,而是在“梧  相似文献   

16.
<正>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9个节气,冬季的第1个节气,时间大概在公历11月7日或8日。古人对“立”的解释与现代一样,是建立、开始的意思,但“冬”字就不那么简单了。古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对“冬”的解释是:“冬,终也,万物收藏也。”意思是说,秋季作物全部收晒完毕,  相似文献   

17.
说三道四     
沈士弼 《生命的化学》2001,21(4):344-345
《生命的化学》创刊 2 0周年了。这是生物化学界的大喜事 ,应该热烈庆祝。谨借用小人儿倪小的《长相思·踏青》词表喜悦的心情。“花也新 ,柳也新 ,昨夜南楼梦踏青 ,朝来记不真。歌几巡 ,笑几巡 ,日日寻芳泗水滨 ,由他姊妹嗔。”《生命的化学》是我国独创的一种生化专刊 ;从阳春白雪科研论著到下里巴人科普小文 ,无所不包 ,有美皆备 ,无丽不臻 ,雅俗共赏。以是生命力特长 ,长久不衰。在喜庆的日子里 ,心里高兴 ,不免谈古论今。是以“说三道四”亦足以振奋精神 ,以励再战。一、说 三1 .《生命的化学》先后在无锡、绍兴、广州开过三次科普创…  相似文献   

18.
在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生理学》第六版第七章《能量代谢与体温》中,表7—1有“营养学热价”的概念,但没有做任何注释,文中也未给出任何解释。笔者对此概念及其出处不甚理解,找到第三版、第四版、第五版《生理学》教材和7年制规划教材《生理学》做比较如下:  相似文献   

19.
在1984年第二期《植生通讯》上,再次见到了石文同志对杨编《植物生理学》的评论。同时,“补充意见”对“浅析也提出了异议。为此,笔者愿借《通讯》一角,再次就此谈几点看法,以求教于石文同志。“补充意见“中有的观点是正确的。如“浅析”中  相似文献   

20.
蝰蟷是我国文字记载最早的蜘蛛之一。《尔雅》(公元前5世纪到公元前2世纪成书)中的《释虫》,就有关于蝰蟷的记载。作为药用动物,古代文献中也多次涉及蝰蟷。如“蝰蟷者音窒当,尔雅作跌蜴,音迭当,今转为颠当虫”,“蝰蟷是处有之,形似蜘蛛,穴土为窝,穴上有盖覆穴口”(唐陈藏器所撰《本草拾遗》);“跌蜴既尔雅土蜘蛛也,土中有网”(明李时珍所撰《本草纲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