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燃烧剩余物是火烧迹地土壤表面必然存在的残留物,可以通过降水过程以及地表径流释放其所含有的矿物质和有机质至土壤生态系统,从而在一定时间内持续地对火后生态系统恢复过程造成影响。但不同火行为下,相同的可燃物所产生的燃烧剩余物可能具有不同的生态学功能,为了认知火行为对燃烧剩余物的影响,进一步了解二者对火烧迹地生态恢复过程中养分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潜在影响,探究了火行为对燃烧剩余物水溶性碳氮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以红松人工林地表可燃物为实验材料,通过设置不同坡度和含水率为火行为的驱动因子,进行了森林可燃物床层地表上坡火和下坡火的室内模拟燃烧实验。用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多因素方差分析探究了火环境对燃烧剩余物水溶性碳氮和火行为的影响,用基于距离的冗余分析(db-RDA)探究了火行为对燃烧剩余物水溶性碳氮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上坡火实验组的燃烧剩余物水溶性碳氮含量明显高于下坡火实验组(P<0.01);5°实验组中,燃烧剩余物的水溶性碳含量随着可燃物预设含水率的升高而升高(P<0.05)。进一步的数据分析发现火行为与燃烧剩余物水溶性碳氮化学计量特征关系密切,火焰宽度是影响燃烧剩余物水溶性...  相似文献   

2.
“深夜一炉火,浑家团栾坐。煨得芋头熟,天子不如我。”这是流传于宋代民间的一首歌谣。  相似文献   

3.
我读了梁季权同志写的“怎样自制剥制标本所用的仪眼”和胡定丕同志写的“制仪眼的两个简单方法”两文以后,对我帮助很大,但也遇到一些困难,现将克服困难的方法提出,供大家参考,并请指正。我用松香制假眼是把松香夹在小木棍上,用火将小棍燃着,等松香向下滴落时,即可让它落在玻璃上(如同往胡琴上滴松香,但火不宜太烈)。等冷却后推下,检大小差不多的配成对。这样做的假眼可以安在老鼠、刺猬、喜鹊、乌鸦等剥制标本上,  相似文献   

4.
火是地球系统的重要过程,也是一种剧烈的环境干扰因素。火是生态系统变化的驱动力和催化剂,调节着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同时反馈给气候系统。近年来,世界多个国家相继爆发了历史上罕见的极端火事件,使得火干扰、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得到了空前的关注。主要从3个方面回顾了变化环境下火干扰研究的进展,包括(1)火干扰的时空格局;(2)火干扰的驱动机制;(3)火干扰的生态效应。概括起来,遥感技术的发展使得火监测精度不断提高,对火时空格局的刻画由过去侧重火燃烧面积单一因素转向具有多重属性的火干扰体系。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共同决定着火干扰的分布格局、频率和强度,考虑气候的季节性能够提高火干扰的预测能力。火干扰调节着生态系统的草木平衡,对于生物多样性和生境的维持非常重要。此外,火干扰通过生物质燃烧释放的大量温室气体影响大气组成和空气质量,同时通过改变地表状况和陆-气相互作用来影响气候系统。正确理解气候-植被-火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反馈机制有助于未来火干扰体系的预测。随着高温、大风、干旱等极端气候事件增多,未来全球大部分区域火发生的风险增加,但是人类活动可能会使火和气候之间的关系发生解耦。可持续的火管...  相似文献   

5.
火的化石     
火能成为化石吗? 能,当然能!这不怪了,熊熊的火焰怎能变成“化石”呢? 火焰本身虽不能变成化石,然而标志着远古时代“火”确实存在的东西,譬如烧过的兽骨、石块、木炭、灰烬,甚至人工取火的工具、引火物等这类埋在地层里的东西,都可称为“遗迹化石”。现在我们就根据与人类用火活动有关的遗迹化石来追溯人类用火的历史,探索一番人对火的驾驭过程,及其在人类早期历史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火成碳是生物质或化石燃料不完全燃烧所形成的含碳物质的连续统一体,火成碳具有很高的稳定性,是全球一个重要的潜在碳汇,在全球碳循环和气候变化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森林生态系统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每年都经受不同大小和烈度的林火干扰,在森林生态系统中积累了大量火成碳;同时,在全球气候变暖条件下,林火面积和林火频次将增加,火成碳的积累将进一步增加,火成碳库已成为森林生态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碳汇。然而,目前在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及相关的生态系统模型中,均未考虑火成碳库的碳汇功能。本文从火成碳的鉴定与定量测定、森林中的火成碳、森林火成碳的生态作用、森林火成碳储量估算几个方面评述了森林火成碳的最新研究进展,最后,我们展望了森林火成碳未来发展方向,为我国森林碳预算和碳循环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钻木     
四巫爷看到谁也没受处分,早已一肚子不满,现在一听娲姆说要“弄火”,不禁愤愤地说:“这火是先人世世代代传下来的,如今给小饕弄灭了。只有宰了这兔崽(zai)子,求求先人才是正经,怎么‘弄火’,简直是作梦!”兮爷忍不住发话了,他说:“宰了小饕,先人就给火吗?先人要不给呢?”“先人不给,那就挨冻、摸黑、吃生冷吧!”巫爷说完,就赌气缩到山洞的一个角落里,躺着,不停地咳嗽。一两个老头子一听他这么一说,一看他这副灰心丧气的样子,都急得想哭。  相似文献   

8.
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公元1254—1324年)在他名著《马可·波罗游记》中,曾有这样一段叙述:“契丹(即中国)全境有一种黑石,采自山中,如同脉络。燃烧与薪无异,其火候较薪为优。盖若夜间燃火,次晨不息,其质优良,致使全境不燃他物。其所产木材固多,然不燃烧,盖火力足而价亦廉也”。这里的黑石就是煤,可见我国在700年前已普遍使用煤炭作燃料,而当时的欧洲  相似文献   

9.
邹蕤宾 《生理通讯》2008,27(3):80-82
新的“余热烹饪法”可使煮饭做菜,轻易地节能30%以上,如果全国推广它,节能的总量将是非常大的。这新方法的工具叫泡塑焖宝,它是吸收焖烧锅的思路并大大改进的。每个成本仅10元左右。已有四、五千户使用它,都说妙得很!巧妇能为无“火”之炊了!请听我慢慢道来:  相似文献   

10.
应用空间直观火行为模型模拟大的时空尺度上的林火蔓延过程成为林火管理、规划和科学分析的有效工具。FARSITE(Fire Area Simulator)是一个基于热物理、燃烧学和试验理论为一体的空间直观火行为模型,它集成了现有的地表火、树冠火、飞火和火加速等子模型。FARSITE能够利用GIS和RS提供的空间数据,模拟大时空尺度的林火蔓延,模拟结果能够以地图形式输出,反映林火行为的瞬时状态。本文介绍了FARSITE模型的基本原理、结构和运行机制,并将其应用到丰林自然保护区林火蔓延模拟,以期为国内林火管理和火行为模型的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1976年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的兰帕脱(Rampart)洞穴起了火,因为人们无法进入洞穴救火,而整整烧了一年。原来,火之得以燃烧,完全靠古代地懒的粪便。火烧毁了罕见的古生物原始记录,价值之巨,可与琥珀中保存的化石昆虫或西伯利亚冻土中的猛犸之类古生物宝物相比。兰帕脱洞穴中的地懒粪便是成层的,虽已有11000年的历史,但看上去和嗅起来仍似乎新鲜。这些粪便保  相似文献   

12.
猎火记     
同志!你看过这样的电影特写镜头吗?一个小小的花苞一瞬间就开成一朵大而鲜艳的花了。花是不可能这么快地开放的。这是电影工作者采用了“慢拍快放”的手法处理的结果。原始人类从第一次看见火到把火取回来,是无数代的人经过几十万年实践的结果,决不是几个人一次完成的事情。为了在一篇小文章里谈谈这一大事件,我现在也学习“慢拍快放”的电影手法,编了下面的故事:  相似文献   

13.
大蒜不同品种蒜薹发育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形态观测和石蜡切片法,比较了2个大蒜品种的蒜薹发育和解剖结构。结果表明:(1)“陇县火蒜”比“改良蒜”蒜薹的表皮细胞形状规则,排列致密;角质层较薄;(2)“陇县火蒜”比“改良蒜”蒜薹表面的气孔数量少,但开张度大;分泌细胞出现早、体积大、数量多;维管束数量少、直径小;(3)“陇县火蒜”蒜薹髓细胞卫多边形,髓细胞间隙率小,而“改良蒜”蒜薹的髓细胞呈椭圆形,髓细胞间隙率大。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林火发生的机理看,火源、可燃物和火环境为燃烧的三要素,缺一不可。根据生物防火林带对火源和可燃物的控制和火灾的减免,指出了生物防火林带是加强森林防火工作的重要举措和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贫困山区中学经费紧张,而用作生物这门“副科”的实验开支更是微乎其微。探索如何在这种特殊困难环境中努力搞好生物实验教学,无疑是必要的,本文就此问题谈谈我的具体做法和感受。1因陋就简,创造条件(1)我校没有过滤漏斗和量简,就设法到村医疗室找来废旧的大注射器代替。没有教学挂图,就自己绘制。(2)山区的昆虫很多,但展翅板奇缺,我就带领学生用废泡沫塑料制作。具体做法是:选平整方形泡沫塑料一块和直而光滑的铁丝一段。将铁丝弯成“L”形,置铁丝“L”形下端于火中烧红,在泡沫塑料平面上烙一下,面上就出现一条小四沟。凹…  相似文献   

16.
王大锐  项敏 《化石》2004,(1):32-33
一提到自然界的石头.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坚硬”、“冰冷”.说起石头的“燃烧”.可能人们会想到那灼热的岩浆滚滚从火山口涌出.以2000℃以上的高温吞没了它沿途的一切生灵……。  相似文献   

17.
蛇由于善于捕鼠的缘故,故享有“无脚猫”的美名。但是,农村一些老年人说,蛇确实是有脚的,关键是它平时不显露出来罢了。如若不信,只要把一条蛇打死后,拿到火上去烧,有的蛇就会卜的一下弹出脚来。早在六十年代,浙江省有一位教师送给我一条有脚蛇的标本。  相似文献   

18.
今年7月美国《科学》杂志发表了Weiner等人以及Wuethrich写的关于周口店用火证据的两篇文章,其中心意思是“北京直立人实际上未用过火”。为了探讨这个问题,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邀请有关专家发表评论,现将来稿刊登于后。开展北京猿人用...  相似文献   

19.
虽然火后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特性与植物群落结构之间的关系已经被大量报道, 但迄今为止, 火影响植物群落结构的具体途径依然存在较大争议。该文以可持续管理草地生态系统为目的, 试图揭示冬季火影响川西亚高山草地生态系统的植物群落结构的具体途径, 提出了“火通过改造土壤环境来影响植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假设。在对比火烧区域和未火烧区域土壤的理化性质、微生物特性和植物群落结构的基础上, 联合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 模拟了5种可能改变植物群落的主要途径。结果表明, 相对于冬季火的直接作用而言, 川西亚高山草地火后植物群落结构的塑造主要依赖于火对土壤微生物特性的改变, 且该假设途径具有最佳的模拟效果。这暗示了土壤微生物的死亡和繁殖是改变火后土壤理化性质和植物群落结构的重要途径。土壤作为一个整体环境, 其微生物生命代谢活动在调控火后土壤生物化学循环(特别是氮循环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沈行良 《生理通讯》2007,26(4):94-99
烟草伴随人类已经有数百年历史了,吸烟危害健康几乎人人皆知。烟卷是“癌棒”,吸烟被看成“20世纪的瘟疫”也不足为奇。众所周知,燃烧的烟草会产生多种有毒有害物质,[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