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蟾蜍成熟红细胞与网织红细胞分离纯化了总组蛋白,通过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鉴定证明在正常或贫血的蟾蜍红细胞内都具有细胞特异的组蛋白H_(50)。在蟾蜍贫血后,网织红细胞内的组蛋白H_1有显著增加。用Bi0-gel P60将总组蛋白进一步柱层分离,并对组蛋白H_1与H_5含量的比值作了分析,证明蟾蜍成熟红细胞与网织红细胞内组蛋白H_1与H_5在量的比例上有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本文观察了外加的HMG对体外核转录和DNA酶Ⅰ消化不同状态细胞核的影响,并与功能已经比较清楚、组成和结构较为相似的组蛋白H_1进行比较,发现:(1)外加的HMG与组蛋白H_1均能抑制肝细胞核的转录活性,但它们的抑制作甩以组蛋白H_1最强,磷酸化组蛋白H_1其次,HMG最弱。(2)组蛋白H_1能抑制DNA酶Ⅰ对肝细胞核的消化,而外加的HMG对小鼠肝细胞核消化的影响呈双相:短暂消化时HMG能降低细胞核对DNA酶Ⅰ的敏感性,但其抑制作用较H_1弱;延长消化时反而能增加核对DNA酶Ⅰ的敏感性。(3)组蛋白H_1对DNA酶Ⅰ有限消化后的残核消化无明显的影响而HMG能促进残核的消化。(4)组蛋白H_1能抑制DNA酶Ⅰ消化去组蛋白H_1细胞核,而HMG能促进去组蛋白H_1的细胞核的消化。实验结果启示HMG非组蛋白与组蛋白H_1相对置的变化会引起染色质结构的改变,从而影响转录的进行,这可能是基因表达粗调节的一种方式。HMG能增加非活性核小体对DNA酶Ⅰ的敏感性说明HMG很可能与活性核小体结构的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3.
电泳分析比较了鳙、鲢和鳙(♀)×鲢(♂)杂交一代(F_1)的肝、脾、肾、鳃和红细胞的组蛋白。F_1肝、脾的组蛋白H_1占总组蛋白的百分比数明显地高于双亲;而肾、鳃的组蛋白H_1含量都较低,没有发现明显的差异。它们的红细胞中都有与鸟类红细胞具有相同迁移率的组蛋白H_5。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60)Co-γ辐照对同步的和非同步的CHO细胞的DNA合成和组蛋白合成关系的影响的研究,用~3H-胸腺嘧啶核苷和~(14)C-丙氨酸双标记,未经辐照的和经4Gy~60Gy ~(60)Co-γ辐照的CHO细胞,通过~3H和~(14)C的参入来估价DNA和组蛋白的合成,并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鉴定辐照前后组蛋白各组分的变化情况,实验表明: 1)、在4~60Gy剂量范内,无论是同步的还是非同步的CHO细胞其DNA合成和组蛋白合成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2)、在辐照后1—3小时,DNA合成和组蛋白合成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但辐照后4小时,DNA合成被进一步抑制而组蛋白的合成却逐渐恢复正常,到辐照后48小时组蛋白的合成几乎接近对照水平。3)、16Gy ~(60)Co-γ辐照后8小时,非同步的CHO细胞的DNA合成被抑制的情况比G_1期CHO细胞更为严重。4)、16Gy ~(60)Co-γ辐照S期细胞,在辐照后1—24小时中DNA合成被明显抑制的同时,组蛋白的合成也受到相应的抑制。5)、从未经辐照的和经6、16和60Gy~(60)Co-γ辐照的CHO细胞分别提取全组蛋白,进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从电泳图谱的变化清楚地看到组蛋白H_1和H_3受辐照影响大于组蛋白H_4和H_(2B)+H_(2A),因此我们推测DNA合成和组蛋白H_1和H_3的关系较之组蛋白H_4和H_(2A)+H_(2B)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5.
本文用离体心脏灌流技术研究了丁酸钠对~3H-乙酰基参入大鼠心脏细胞核纽蛋白的影响。用蔗糖梯度离心将大鼠离体灌流心脏的细胞核分为心肌的和非心肌的,分别提取组蛋白。尿素-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将组蛋白分为五个组分。其比放射性测定的结果表明,~3H-乙酰基只参入核心组蛋白,程度为H_3>H_(2b)>H_4>H_(2a)。Triton-尿素-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图放射自显影结果显示,无论心肌细胞核还是非心肌细胞核,在丁酸钠为1m mol/L情况下,组蛋白H_3又可见三个亚组分(H_(3_1)、H_(3_2)及H_(3_3)),H_4可分出四个亚组分(H_(4_1)、H_(4_2)、H_(4_3)及H_(4_4));其总组蛋白乙酰化程度减低至对照组数值的60%。“冷追击”实验的结果提示,丁酸钠引起高乙酰化组蛋白的积蓄,确是通过其对组蛋白脱乙酰基过程的抑制作用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6.
用噬菌斑原位杂交法,从一个水稻新品系的EMBL,基因文库中筛选到了两个组蛋白H,基因克隆,并制作了它们的限制性内切酶图谱,分析了它们的组织结构。其中λRH_3-1克隆包含2个组蛋白H_3基因区(分别为0.5kb和0.8kb的BamHI-EcoRI片段,两基因区距离5.8kb)。而λRH_3-2克隆只带有1个结构特异的H_3基因区(5.2kb的EcoRI-HindⅢ片段)。本文还就水稻组蛋白H_3基因在整个基因组中的组织结构特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染色质的组成成分,组蛋白和非组蛋白在特异的蛋白激酶作用下可以发生磷酸化修饰,组蛋白和非组蛋白的磷酸化和脱磷酸化可能在染色质的结构,基因表达以及DNA复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比较是小鼠腹水型肝癌细胞核和正常小鼠肝细胞核内酸溶性蛋白质及其磷酸化的差异。正常小鼠肝细胞核酸溶性蛋白质的电泳染色图谱有一条明显可见的组蛋白H_1~0蛋白带,而对小鼠腹水型肝癌来说,此带极浅,但在腹水型肝癌细胞核酸溶性蛋白质的电泳染色图谱上可见到表观分子量约为68K的一条蛋白带,而正常小鼠肝未见此带。此外,从电泳胶片~(32)P放射自显影图谱可见腹水型肝癌组蛋白H_1,H_2A和非组蛋白带Ⅱ(MW43K),带Ⅲ(MW.67K)带Ⅳ(M.w.97K)磷酸化程度明显高于正常小鼠肝。  相似文献   

8.
从人基因库中分离得到的两个含有不同变种组蛋白H_1基因的λ克隆(λHh8和λHh9),分别把它们含有该基因的片段(8c和9a)插入载体puc8质粒中,得到了亚克隆pHh8c和pHh9a。对这两个人组蛋白H_1基因的启动子(Promoter)和部份编码蛋白质的区域作了核苷酸顺序的分析和比较,确定了它们的启动要素和同系顺序。  相似文献   

9.
王孟淑  洪光远 《遗传》1984,6(3):31-34
一般认为,组蛋白在基因表达中起着非专 一性的调节作用。Marsh']等认为,组蛋白H1 是DNA合成的阻遏物。Gjerset[z,等指出,H,可 能与染色质的超螺旋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10.
在精子形成过程中,精子细胞的细胞核高度浓缩成结构致密,体积很小的细胞核(精子核)。为了研究这种极度浓缩之染色质的组分和结构,我们用凝胶电泳法分析了黑斑蛙和蟾蜍的经过提纯之精子的染色质碱性蛋白和用电镜铺片法观察这些精子染色质的亚显微结构。我们发现黑斑蛙精子含有五种组蛋白,即H_1、H_3、H_(2B)、H_(2A)和H_4。H_3、H_(2A)、H_(2B)和H_4是核小体的主要组分。用电镜观察黑斑蛙精子染色质的结果说明,黑斑蛙精子染色质含有核小体结构,反之电泳分析结果说明,蟾蜍精子含有4条碱性蛋白带,其中1条带染色很深、宽度很大,迁移率远较组蛋白为大而与鱼精蛋白相似,而另外3条带染色既浅、宽度又狭,其中有1条从其迁移率来看相当于H_(2B)。用电镜观察时,这种蟾蜍精子染色质没有核小体结构。  相似文献   

11.
本文比较了五龄三天及眠期的蓖麻蚕后丝腺体染色质的结构蛋白与转录活性,结果表明非组蛋白的单相凝胶电泳有显著的变化,转录活性亦有差异。染色质经DNase Ⅱ处理后分离的可溶性染色质与不溶部分的染色质结构蛋白电泳图谱不同。对重组染色质的转录活性进行了研究,初步结果表明同源和异源的组蛋白对DNA转录有抑制作用,去H_1的组蛋白抑制作用显著减少。非组蛋白能恢复部分被抑制的转录活性。  相似文献   

12.
本文比较了五龄三天及眠期的蓖麻蚕后丝腺体染色质的结构蛋白与转录活性,结果表明非组蛋白的单相凝胶电泳有显著的变化,转录活性亦有差异。染色质经DNase Ⅱ处理后分离的可溶性染色质与不溶部分的染色质结构蛋白电泳图谱不同。对重组染色质的转录活性进行了研究,初步结果表明同源和异源的组蛋白对DNA 转录有抑制作用,去H_1的组蛋白抑制作用显著减少。非组蛋白能恢复部分被抑制的转录活性。  相似文献   

13.
从停产和产蛋的北京鸭的肝和输卵管制备纯染色质。用0.4NH_2SO_4抽提组蛋白和酸溶性非组蛋白,剩余的非酸溶性非组蛋白用牛胰DNaseI消化DNA法制备。对染色质大分子含量的测定表明,非组蛋白和RNA的含量在产蛋鸭染色质中明显地增加了。用乙酸脲电泳分析,核心组蛋白成份在所有实验样品中都是恒定的,但在产蛋鸭肝和输卵管染色质组蛋白H_1呈两条区带,并且出现较多条酸溶性非组蛋白区带。用SDS电泳分析,产蛋鸭肝和输卵管染色质中出现分子量约20,000的非酸溶性非组蛋白。非组蛋白的这些变化,启示它们可能是控制基因活性的调节因素。  相似文献   

14.
利用纯化的砂鼠利什曼原虫细胞核作为起始材料对其染色质碱性蛋白进行分析,发现这类生物中只存在四种核芯组蛋白(H_4,H_2A,H_2B和H_3)。 用凝胶电泳比较全细胞的与细胞核的碱性蛋白时,检出了一种来自细胞质的酸溶性蛋白(L组分)。细胞化学的检测表明它定位于动基体(Kinetoplast)。  相似文献   

15.
谭理  宋后燕 《生命的化学》2006,26(4):344-346
组蛋白甲基化修饰调节染色质结构与基因转录,影响细胞分化与个体发育。2004年Shi等鉴定了第一个组蛋白脱甲基酶:赖氨酸特异性脱甲基酶1(lysinespecificdemethylase1,LSD1)。这个发现是“组蛋白密码”学说的重要进展,标志着组蛋白脱甲基化研究的开始。  相似文献   

16.
组蛋白乙酰化和DNA甲基化调控基因表达的两种主要方式,目前认为组蛋白乙酰化和DNA低甲基化可促进基因表达,而组蛋白去乙酰化和DNA高甲基化可抑制基因表达,组蛋白乙酰化和DNA甲基化这两种分子机制相互协调,实现基因表达的精细调控。  相似文献   

17.
组蛋白变体及组蛋白替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南  桂建芳 《遗传》2006,28(4):493-500
组蛋白作为核小体的基本组分,是染色质的结构和功能必需的。对于不同状态的染色质,核小体中会组装入相应的组蛋白变体,并且各种组蛋白变体的尾部也能发生多种修饰。这些变体通过改变核小体的空间构象和稳定性,决定基因转录的激活或沉默,DNA的修复,染色体的异染色化等。在组蛋白替换过程中,组蛋白变体是通过相应的染色质重构复合物组装入核小体,不同的变体有着不同的组装途径。对组蛋白变体的研究是近年来表观遗传学新的研究热点,也是对“组蛋白密码”的新的诠释。并且,组蛋白替换揭示了DNA-组蛋白相互作用变化的一种新的机制。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探究连接组蛋白H1在精子发生过程染色体重构中的功能,了解一共有多少种连接组蛋白H1参与各期生精细胞的染色体的构建。方法分离高纯度的SD大鼠的各期生精细胞,提取组蛋白,应用SDS-PAGE分离组蛋白的各组分,组蛋白(H1)经过蛋白酶(Glu-c和Arg-c)酶切,应用质谱进行检测。结果鉴定了组蛋白H1的体细胞亚型(H1.1-H1.5)和睾丸特异的连接组蛋白亚型(H1t)。组蛋白H1t分别表达在精原细胞,精母细胞和圆形精子细胞中。结论大鼠精子发生过程中,其主要连接组蛋白H1的种类是:H1.1-H1.5和H1t。  相似文献   

19.
组蛋白伴侣在发育过程中的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占克  王玉凤 《遗传》2010,32(1):41-48
组蛋白伴侣能够协助组蛋白参与染色质的解凝和组装, 从而调控基因的表达, 对动植物的配子发生、受精、胚胎发育以及生长、衰老等发育过程都具有重要作用。文章主要对目前研究较多的组蛋白伴侣 - 核质蛋白、CAF-1、HIRA、ASF1/CIA及NAP1在发育过程中的相关功能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组蛋白乙酰化/去乙酰化作用与真核基因转录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核小体组蛋白的翻译后修饰是真核基因转录调控中的关键步骤。对于组蛋白的这类修饰方式 ,近年来研究最为活跃的是组蛋白N末端区域保守的Lys上ε NH 3 的乙酰化作用。随着各种组蛋白乙酰化酶 /去乙酰化酶被克隆、鉴定 ,组蛋白乙酰化 /去乙酰化作用与真核基因转录调控之间的关系也开始逐步得以阐明。1 .真核转录相关的组蛋白乙酰化酶和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 .1 组蛋白乙酰化酶 (histoneacetyltrans ferase ,HAT)  核小体组蛋白中N末端区域上保守的Lys的乙酰化是染色质具有转录活性的标志之一。在组蛋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