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藏羊对严酷的自然环境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在高寒低氧时其脑血管仍能向脑组织充分供血.研究高原藏羊脑血管特别是微动脉解剖学特性有助于揭示其高原适应性机理.以欧拉型藏羊和生活在低海拔地区的滩羊的头部标本为试验材料,采用血管铸型结合扫描电镜技术,运用比较解剖学方法对二者大脑微动脉铸型表面特征开展研究.结果显示:藏羊60160μm直径的大脑微动脉铸型表面,有清晰的"椭圆形"或"足印状"内皮细胞核压痕,滩羊内皮细胞核压痕以"长条形"居多,压痕不如藏羊明显.藏羊200160μm直径的大脑微动脉铸型表面,有清晰的"椭圆形"或"足印状"内皮细胞核压痕,滩羊内皮细胞核压痕以"长条形"居多,压痕不如藏羊明显.藏羊200300μm直径的大脑微动脉铸型表面,有相对粗大的平滑肌纤维压痕,而滩羊平滑肌纤维的压痕相对细小.研究推测,藏羊大脑微动脉的血管舒缩能力较强,能够及时有效地向各微动脉分支输送血液,因此在对大脑微动脉的血流调节方面,高原藏羊的功能会比低海拔绵羊更强,可能是其适应高原环境的解剖学特征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多孔丝素材料植入体内后的微动脉生成过程及形态学变化而进行实验研究,为合理设计创伤修复用多孔丝素膜生物材料的形态结构提供基础理论及实验依据.方法:选择成年雄性健康SD大鼠16只,每只大鼠在背部皮下植入多孔丝素材料,于术后5 d,7 d,10 d,13 d,15d,18 d,23 d和25 d时取材进行组织学观察、分析微动脉长入多孔丝素材料的情况,并对材料中的微动脉的密度变化进行分析.结果:术后7d,在组织和材料交界处,看到有微动脉长入其中.术后18 d,材料与组织交界处的微动脉血管密度接近术后10 d的微动脉密度,材料中血管密度继续呈增加趋势.术后25 d,微动脉血管分布得更加均匀,且材料交界处与材料中微动脉的血管密度大体一致.结论:植入皮下前期,丝素材料与组织交界处先有微动脉生成并向材料中长入;推想在中后期,出现了微动脉套叠式血管新生来进行重塑血管网络.  相似文献   

3.
分别从青海和甘肃采集高原型藏羊(Ovis aries)和小尾寒羊睾丸各20枚,用血管铸型技术和扫描电镜方法,研究两品种绵羊睾丸小叶及附睾微动脉的超微形态特征。结果显示,两品种绵羊的睾丸小叶及附睾微动脉走形呈一定程度的弯曲,其中睾丸小叶内离心动脉、离心小动脉及向心小动脉均呈"树枝"状分布。研究发现,与低海拔地区的小尾寒羊相比,高原型藏羊睾丸的绳结状动脉具有更密集的螺旋状排布,小动脉分支也较多,并且向心动脉、绳结状动脉、离心动脉、附睾头微动脉的管径也较粗。此外,高原型藏羊睾丸小叶和附睾头微动脉表面的"梭形"压痕较浅,而小尾寒羊的则较深;高原型藏羊睾丸小叶毛细血管前微动脉的表面缢痕较多且密集,而小尾寒羊的则相对少而稀疏。研究认为,高原型藏羊睾丸小叶及附睾微动脉的超微形态特征,有利于血管的收缩、睾丸供血及高原环境下精子的成熟,是睾丸对高原环境的适应性特征。  相似文献   

4.
本实验旨在研究牦牛(Bos grunniens)和黄牛(B. taurus)的睾丸形态及其血管构筑和动脉管径特征,为牦牛睾丸在高原环境的生理适应性提供依据。从14头屠宰后的成年牦牛体内采集睾丸28枚,从9头成年黄牛体内采集睾丸18枚,测定其形态指标,利用血管铸型技术制作动静脉构筑标本,研究睾丸血管解剖学及主要动脉管径的特征。结果显示,牦牛和黄牛的睾丸、附睾的形态特征及动脉管径有差异,牦牛大部分睾丸动脉及其分支的管径与睾丸重的相对值极显著地高于黄牛(P < 0.01),牦牛睾丸的主要动脉构筑特征与黄牛的相同,但其大的集合静脉数量较少,小静脉呈“编织袋”状紧密排布。研究认为,牦牛睾丸的血管解剖特征可为睾丸提供更为充足的血液,其相对发达的动脉血管和睾丸静脉“编织袋”状分布特点有利于睾丸的温度调节及精子成熟,可能是牦牛生殖器官适应高海拔环境的生理特征之一。  相似文献   

5.
本实验旨在制作成年和幼年高原型藏绵羊(Ovis aries)的性腺动脉构筑标本,并比较其解剖学特征。分别从10只成年羊(雌雄各半)及10只3月龄幼年羊(雌雄各半)采集睾丸及卵巢样本,用8%~10%ABS铸型剂通过睾丸动脉或卵巢动脉灌注,再用浓盐酸腐蚀,获得动脉血管立体构筑标本,通过标本观察、图片采集、数据测定后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绵羊精索内睾丸螺旋动脉呈椎体分布,直段动脉从睾丸中部分支,迂曲动脉构筑呈网兜状;卵巢动脉的卵巢支呈紧密螺旋状线圈分布,卵巢门动脉亦呈高度盘曲折叠状,其末端形成卵泡和黄体微动脉。研究发现,成年高原型藏绵羊睾丸和卵巢动脉血管的基本分布与普通牛(Bos taurus)的类似,成年羊与3月龄幼年羊的睾丸和卵巢动脉在管径大小、盘曲程度、微动脉多寡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特别是成年羊的睾丸向心小动脉、卵巢门螺旋动脉更发达。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低氧暴露对大鼠脑和肺微动脉内皮功能的影响以及埃他卡林(Ipt)对以上微动脉的扩张作用特征。方法: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2组,常压常氧组(control)和低氧暴露组(hypoxic),后者置于常压低氧暴露舱内(O27.8%)8 h。分离大鼠管径为(204±5)μm的脑基底动脉、肺微动脉组织,利用DMT微血管张力测定仪在6nmol/L内皮素-1(ET-1)致血管预收缩条件下,利用乙酰胆碱(ACh)考察微动脉内皮功能及观察不同浓度Ipt对脑和肺微动脉张力变化的影响。结果:与常压常氧组对比,10-5 mol/L乙酰胆碱(ACh)对低氧暴露脑肺微动脉扩张率显著降低(P0.05);新型ATP敏感性钾通道开放剂Ipt在(10-11~10-3)mol/L对低氧暴露肺微动脉呈剂量依赖性扩张作用,明显强于对常压常氧组(P0.01),在(10-11~10-3)mol/L对低氧暴露脑微动脉呈剂量依赖性扩张作用,但与常压常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结论:低氧暴露可导致脑基底动脉和肺微动脉内皮功能受损,Ipt具有选择性增强扩张低氧暴露肺微动脉的作用,但不影响以上条件低氧暴露后脑基底动脉的扩张作用,提示该药可应用于改善低氧暴露所致的肺微血管收缩,为Ipt发展为新型治疗肺动脉高压的药物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新型ATP敏感性钾通道开放剂埃他卡林(Ipt)对间歇性低氧暴露肺微动脉扩张作用特征。方法: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Control),低氧暴露组,置于常压低氧舱内(O210%±0.5%)8 h/d,每周6d,和低氧暴露+醋氮酰胺(Acz)干预组(灌胃给予Acz 80 mg/(kg.d))。12周后分离大鼠管径为(197±4)μm的肺微动脉组织,利用DMT微血管张力测定仪在6 nmol/L内皮素-1(ET-1)致血管预收缩条件下,考察不同浓度Ipt对间歇性低氧暴露肺微动脉张力变化并利用ACh考察肺微动脉内皮活性。结果:与常压常氧组对比,10-5mol/LACh对间歇性低氧暴露肺微动脉舒张率显著降低(P<0.01),而与80 mg/kg Acz干预组肺微动脉舒张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Ipt在(10-11~10-4)mol/L对间歇性低氧暴露肺微动脉呈剂量依赖性舒张作用,与80 mg/kg Acz干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对常压常氧组肺微动脉无明显的舒张作用。结论:间歇性低氧暴露肺微动脉内皮细胞功能受损,Ipt可选择性扩张低氧暴露肺微动脉;Acz可改善低氧所致内皮细胞功能异常,但并不影响Ipt对低氧暴露肺微动脉的选择性扩张作用。  相似文献   

8.
豚鼠不同部位微动脉平滑肌细胞电生理学特性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a KT  Li XZ  Li L  Zhang ZP  Zhao L  Zhu H  Si JQ 《生理学报》2010,62(5):421-426
本研究应用电生理技术在豚鼠离体小脑前下动脉(anterior inferior cerebellar artery,AICA)、肠系膜动脉(mesenteric artery,MA)和耳蜗螺旋动脉(spiral modiolar artery,SMA)分支(直径小于100μm)上比较微动脉平滑肌细胞电生理学特性的异同。结果显示:(1)应用细胞内微电极记录技术测得AICA、MA和SMA细胞静息膜电位分别为(-68±1.8)(n=65)、(-71±2.4)(n=80)和(-66±2.9)mV(n=58),各微动脉间无统计学差异。(2)一段血管微动脉标本全细胞膜片钳记录的平滑肌细胞膜电容和膜电导都远大于单个细胞标本,且微动脉间存在统计学差异,大小顺序为MAAICASMA。应用缝隙连接阻断剂2-APB(100μmol/L)后记录一段微动脉平滑肌细胞膜电容和膜电导与单个细胞十分接近。(3)AICA、MA和SMA单个平滑肌细胞膜电流I/V关系呈明显的外向整流特性,都对1mmol/L4-AP和10mmol/LTEA敏感。当指令电压为+40mV时,AICA、MA和SMA血管平滑肌细胞电流密度分别为(26±2.0)、(24±1.7)和(18±1.3)pA/pF,SMA和AICA、MA间存在统计学差异。上述结果提示,豚鼠不同部位微动脉平滑肌细胞在缝隙连接耦联力和电流密度等电生理特性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9.
中国版纳小型猪近交系动脉异种移植靶抗原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中国版纳小型猪近交系动脉的异种靶抗原α -Gal的分布和半定量分析 ,为研究异种移植超急性排斥反应和异种生物材料提供资料。方法 通过亲和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图象分析对 10头版纳小型猪的四级动脉进行α Gal的分布和半定量研究。结果  (1)各级血管组织中血管内皮细胞阳性表达明显 ,弹性纤维、胶原纤维和平滑肌细胞未见表达 ,外膜有微弱表达 ;(2 )图象分析显示 ,管径越细 ,其内皮细胞的表达越高 (P <0 .0 1) ,各级动脉内皮细胞阳性表达的面积密度比的组间差异显著 (P <0 .0 1) ,t检验发现每两组间的动脉内皮细胞阳性表达面积密度比相差显著 (P <0 .0 1)。结论  (1)版纳小型猪动脉内皮细胞均有异种抗原α Gal分布 ,但是分布不均匀 ;(2 )微血管血栓是异种移植超急性排斥反应中的重要环节 ,小型猪的异种器官移植、彻底解决异种移植超急性排斥反应的关键是防治微血管栓塞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微动脉细胞静息膜电位(RP)的分布特性及形成机制.方法:离体豚鼠冠状动脉微动脉(直径小于100 μm)上,应用细胞内微电极技术记录细胞RP.结果:①成功记录到112个细胞,细胞平均RP为(-65±4.2)mV,应用高斯函数拟合后细胞RP呈双峰状分布,两个峰值分别为-43和-74 mV,分别称为高和低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