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的茶     
栽培茶树的目的是为了取得茶芽和嫩叶。我国是茶的发祥地,发现和利用茶树已有4、5千年的历史。目前世界茶区的分布,最南是南纬29°的南非纳塔尔,最北是北纬49°的乌克兰外喀尔巴阡州。主要茶产国集中在亚洲,占世界茶产量90%以上。我国成茶的种类也丰富多姿,且品质称霸全球,“祁红婺绿”,始终是世界茶叶珍品。我国茶区分布在秦岭山脉和淮河以南,包括十五个省的500多县。我国自有对外贸易以来,茶叶即为重要出口物资之一。同时茶又是国内各阶层人民日常生活的饮料,特别是边疆兄弟民族的生活必需品。  相似文献   

2.
“荼”与“茶”邢湘臣(上海市水产养殖总公司200080)中国是茶的故乡。中国人民最早发明饮茶、种茶和制茶。如今,茶已成为世界上最广泛的饮料之一。世界各国文字中的“茶”,均从我国古代对外贸易港口所在地的广东、福建等地的方言音译转变而来。从“茶”到“茶”...  相似文献   

3.
茶是世界上和咖啡、可可并列的三大饮料之一,并且是一种历史悠久、广大民众普遍喜爱的保健饮料。作为茶的故乡,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茶、利用茶的国家,而中华茶文化则是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在茶  相似文献   

4.
由中国世界语出版社出版,云南省林业科学院科学工作者编著的《中国茶花》一书,以精美的图片,向人们展示了茶花多采的姿容。 茶花是茶科茶属的常绿乔木或灌木,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中国长江以南广泛分布着各种茶花,其中尤以云南省为最。云南不但是国内,也是世界茶花种质资源最丰富,古树保存最多、最集中的地方。云南人民把茶花做为省花,素有“云南茶花奇甲天下”之说。  相似文献   

5.
张森水 《化石》2006,(3):28-29
长兴,浙江最北的县,省之煤都。境内的长兴灰岩,被国际地质学界定为全球二叠——三叠系界线层型,闻名国内外,与扬子鳄和银杏古林长廊并列为县之“三奇”。对本题先做一点说明。题中之紫笋,名笋非竹笋,而是一种茶名。据史载,茶的研究由此开始,有千余年的历史,取其名暗示其地历史悠久,此次考察,会写出长兴历史新华章。  相似文献   

6.
正总而观之,北纬30°一线及以南地区,既适宜包括茶树在内的众多动植物生长。也宜于人类聚居和繁衍。该纬度线经过的中国、摩洛哥、埃及、伊朗、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日本、美国,都是茶叶消费的主要国家,而中印两国更是产茶大国;考据表明,野生茶树、人工植茶和饮用茶叶,均源于此。故从大生态的角度切入,审视全球的茶产区、茶消费区及其周边的自然  相似文献   

7.
<正>安徽是我国产茶大省,好茶基本集中在黄山景区周边,因此好茶与生长环境的关系成为笔者2017年春去黄山开展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申报调研的一项重要内容。安徽省种茶历史悠久,自古以来名茶迭出。在国内历次"十大名茶"评选中,安徽的茶基本都能独占四成!这些次次上榜的茶分别是:黄山毛峰、太平猴魁、六安瓜片和祁门红茶。安徽茶在全国名优茶品中所占的比重为什么如此之高呢?笔者根据多年的考察与比较,认为  相似文献   

8.
异色瓢虫4变种成虫对茶和茶蚜气味行为反应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用Y形嗅觉仪测定了异色瓢虫4个变种成虫对茶蚜利它素的行为反应,结果表明,供给茶蚜、甘蓝蚜和萝卜蚜的两两组合,茶蚜+蚜害茶梢和正常茶梢,蚜害茶梢和正常茶梢,天敌分别选择茶蚜、茶蚜+蚜害茶梢或蚜害茶梢(P<0.05);以8~9种质量梯度的茶蚜+蚜害茶梢、蚜害茶梢和茶蚜做味源,瓢虫对味源趋向率与味源质量呈Logistic曲线关系(P<0.01),其中二斑变型、显现变种和十九斑变种对茶蚜的趋向率与蚜数呈左偏的单峰曲线(P<0.01);茶蚜体表乙醚或正己烷漂洗物也有引诱力,以显明变种最敏感.  相似文献   

9.
栽培茶树的驯化起源与传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茶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饮品之一, 其栽培类型的驯化起源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本文总结了近年相关研究的进展, 讨论了存在的问题, 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建议。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分布有众多栽培茶树的野生近缘种, 特别集中于云南、贵州、广西等地; 一方面南方各族语言中“茶”发音的相似, 暗示了茶知识起源的单一性, 最可能起源于古代的巴蜀或云南, 另一方面遗传分析揭示栽培的茶存在多个起源中心, 即使Camellia sinensis (L.) O. Kuntze的几个栽培变种也可能起源于不同的地区; 文献记载, 茶的栽培中心曾经从西向东再向南迁移, 遗传多样性的变化也揭示了这一可能性, 但考古发现却提示最早的栽培茶可能出现在长江流域的最东部。我们推测在茶知识及栽培品种的传播过程中, 各地野生近缘植物的基因渗入栽培类型中, 或各地居民直接用当地野生茶培育出新的栽培茶类型, 从而导致遗传上的复杂性和语言上的一致性并存。茶树的祖先类型、起源地点、起源时间以及栽培品种的演变历程都还需要更为明确的证据, 未来应该以整个茶组植物为对象, 将茶文化、群体遗传学、谱系地理、人类学、气候变化、考古等多学科研究进行整合分析。  相似文献   

10.
中国是茶的故乡,是最早利用和饮用茶叶的国家。同样,中国有茶文化旅游的悠久历史和传统,近年来国内已陆续开发一些以茶为主题的旅游活动,主要形式是茶园观光、茶叶采摘体验,品茶赏茶等。本文阐释了绿茶文化主题旅游产品的开发的意义,介绍了绿茶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的原则和产品设计的几种方法,对于未来茶文化旅游的市场细分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世界上很难有哪种饮料能历千年而不衰,而茶从发现利用至今,已历数千年时光。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源地,饮茶爱好者遍及全球,茶以及茶文化是中国给予全世界的一份珍贵的礼物。从浙江上虞出土的东汉越窑茶具可以看出,汉朝时,茶具已从食具中分离  相似文献   

12.
封面故事     
正从科学上来讲,茶是指两种植物,即中国小叶茶和大叶亚洲普洱茶。封面所展示的是我国180种茶属植物中新发现的一种可制普洱茶的大理茶野外群落景观。该群落发育干云南省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勐库大雪山海拔2200~2750米的木果石栎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下,大理茶构成其二层乔木层,林下各龄幼树繁多,繁育居群稳定。经叶枝化学分析该茶种是优质的制作普洱茶的潜在资源物种,它较前两种茶种性状更为原始,  相似文献   

13.
为评估贵州特有植物长柱红山茶(Camellia mairei var.lapiden)的资源现状,采用样方法对其种群年龄结构和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长柱红山茶种群年龄结构为衰退型,种群密度以中龄树>老年树>幼龄树;不同发育阶段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不同,幼龄树和中龄树均呈显著集群分布,老年树接近集群分布或随机分布;种群的3个发育阶段之空间关系不密切,均表现为负相关或不相关。长柱红山茶由于其繁殖生物学特性和受其群落之种内、种间竞争及生境异质性的影响而趋于濒危和灭绝。因此,建立长柱红山茶就地保护区和开展引种栽培,扩大其栽培种植范围以增加种群数量是保护长柱红山茶种质资源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4.
普洱熟茶以其特殊的香气、口感和保健功效,近年来受到愈来愈多消费者的喜爱,是最受欢迎的茶叶品种之一.普洱熟茶由普洱生茶经特殊的微生物后发酵过程生产而成,而普洱生茶则以大叶茶的鲜叶为原料,是一种不发酵的绿茶.本文采用HPLC-DAD-MS技术,对普洱熟茶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从中共检测出21个峰;通过[M+H]+、[M-H]和碎片离子峰,以及与标准品对比,其中18个峰的化学结构分别得到了鉴定.研究结果显示,去除了大量存在的咖啡因后,HPLC-DAD-MS技术可以用于快速有效地检测普洱熟茶中的化学成分.  相似文献   

15.
品茶江苏     
<正>中国茶区可分为江北茶区、江南茶区、西南茶区、华南茶区等四大茶区。江苏位于长江、淮河下游,黄海、东海之滨,地跨江北、江南两大茶区,而以江南茶区为主体。这里茶叶生产发达,名茶众多,茶文化繁荣,自古以来就拥有丰富而独特的茶业资源,在中国茶史上占据重要地位。战国秦汉时期,茶由巴蜀传入江苏地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江苏饮茶已较为  相似文献   

16.
保健饮料新秀——银杏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健食品为80年代兴起的第三代食品,被誉为“21世纪食品”。近年来,银杏叶、果茶以其独特的营养、保健价值而异军突起,成为保健饮料中的一支新秀。 一、银杏叶茶银杏叶茶是以银杏树的叶子为原料经科学配方精制而成的饮料。又可分为固体茶和液体茶两类。固体茶是将银杏树叶加工成象普通茶叶的外形和色泽,却具有银杏叶独特的清香和  相似文献   

17.
正关于茶文化的发源地,在明以前的文献中,包括茶圣陆羽的《茶经》,都无人涉及过。直到清朝初年,在顾炎武的《日知录》中,才明确提出这样一种看法:"是知自秦人取蜀而后,始有茗饮之事"。"茶"的名字源于巴蜀《尔雅》"槚,苦荼。"是对茶最早的记载。"槚"是茶的雅名,晋人郭璞注释"今呼早采者为茶,晚取者为茗,一名荈,蜀人名之苦荼"。  相似文献   

18.
茶,在中国不仅仅是一种商品的代名词,其含义十分广泛而深刻。品茶即是品人生,茶文化经过千百年来的积淀,已深深印入华夏子孙的心中,茶文化的发展就是一部中华民族的文化发展史。当前,茶文化早已不在仅仅是作为一种精神产品存在于人们的脑中,更成为经济的附加值被赋予到相关的茶产品中,茶产品的发展离不开茶文化,茶文化有效地促进了茶经济的发展。本文从我国的现实国情出发,分别对茶文化促进茶叶、相关消费、品牌的发展做出了分析,最后,对茶文化推动中国产经济走向世界进行了阐述和展望。  相似文献   

19.
茶条槭悬浮培养体系的建立与没食子酸合成的优化条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初步建立茶条槭(Acer ginnala)细胞悬浮培养体系:以茶条槭子叶为外植体,接种于WPM培养基中,对茶条槭愈伤组织进行诱导和继代培养。悬浮培养中,每代增长指数达到11.6,没食子酸含量达到1.518%。通过对比NT、IS、WPM、B5和MS培养基所含成分对茶条槭愈伤组织悬浮培养的影响,综合考虑悬浮细胞的生长速率和有效成分的含量,确定WPM为基本培养基。WPM培养基大量元素的浓度对细胞的生长和没食子酸的积累有显著影响,其浓度越高,促进作用越明显。3倍浓度的大量元素最有利于没食子酸的积累。蔗糖浓度为10g·L^-1最适于没食子酸的积累,浓度为30g·L^-1最适于茶条槭细胞生长和没食子酸合成。  相似文献   

20.
董杰  齐凤慧  詹亚光 《植物学报》2008,25(6):734-740
初步建立茶条槭(Acer ginnala)细胞悬浮培养体系: 以茶条槭子叶为外植体, 接种于WPM培养基中, 对茶条槭愈伤组织进行诱导和继代培养。悬浮培养中, 每代增长指数达到11.6, 没食子酸含量达到1.518%。通过对比NT、IS、WPM、B5和MS培养基所含成分对茶条槭愈伤组织悬浮培养的影响, 综合考虑悬浮细胞的生长速率和有效成分的含量, 确定WPM为基本培养基。WPM培养基大量元素的浓度对细胞的生长和没食子酸的积累有显著影响, 其浓度越高, 促进作用越明显。3倍浓度的大量元素最有利于没食子酸的积累。蔗糖浓度为10 g.L-1最适于没食子酸的积累, 浓度为30 g.L-1最适于茶条槭细胞生长和没食子酸合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