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肠道菌群在维持宿主免疫和消化系统功能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和丰富度是衡量宿主健康状况的重要生理指标。性激素对动物生长发育发挥重要作用,但其对肠道菌群构成影响的相关实验研究相对较少。本研究以模式生物小鼠(Mus musculus)为对象,探究性激素的变化对小鼠肠道菌群构成的影响。采用外科手术方式建立小鼠去势模型,通过16S r RNA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性激素对小鼠肠道菌群构成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雌性小鼠和雄性小鼠去势后,性激素水平显著下降。肠道菌群在门水平上,正常小鼠和去势小鼠肠道细菌群落均由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厚壁菌门(Firmicutes)、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埃普西隆杆菌门(Epsilonbacteraeota)、髌骨细菌门(Patesci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软壁菌门(Tenericutes)、脱铁杆菌门(Deferribacteres)、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和蓝藻细菌门(Cyanobacteria)组成,主要菌群为厚壁菌门和拟杆菌门物种,两门占物种相对丰度百分比...  相似文献   

2.
抗生素对新生儿肠道菌群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肠道菌群定量定性分析法,利用用药前后的自身对照,研究了静脉应用氨苄青霉素加青霉素的先锋铋对30例足月、患非肠道感染性疾病的新生儿肠道菌群的干扰,结果表明:两组抗生素均造成新生儿肠道菌群紊乱。氨苄青霉素加青霉素使肠杆菌科细菌明显增加,其他细菌无显著变化,优势菌由乳杆菌变为肠杆菌,腹泻率26.7%,菌群失调程度Ⅰ°—Ⅱ°;先锋铋使正常肠菌群成员显著减少,仅酵母菌过盛繁殖,成为优势菌,腹泻率53.3%,菌群失调程度多为Ⅰ°—Ⅱ°。部分Ⅲ°。  相似文献   

3.
扶正固本丸对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告应用扶正固本丸对小鼠肠道内与人类关系密切的主要菌群的影响。用大黄水煎液灌胃予小鼠,造成实验性脾虚模型,引起小鼠肠道内菌群紊乱,其中双歧杆菌,乳杆菌量均下降,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当服用扶正固本丸后,双歧杆菌、乳杆菌均上升至正常水平。本研究表明,扶正固本丸对小鼠肠道菌群失调具有一定的调整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定量检测40只小鼠新鲜大便中的优势菌群。依次为类杆菌、乳杆菌、大肠杆菌和肠球菌。作者用抗生素抑制小鼠肠道正常菌群,再以鼠伤寒沙门氏菌感染这些小鼠,加重了肠道菌群失调,小鼠失去定值抗力。然后将鼠粪制剂,丽珠肠乐进行分组调整,并以抗生素 伤寒沙门氏菌不治疗作阴性对照组;肉汤+鼠伤寒沙门氏菌不治疗作对照组,连续观察一周。  相似文献   

5.
肠道菌群在功能和代谢方面的研究日益成熟,但针对食品添加剂双乙酸钠对人体肠道菌群作用的研究目前仍鲜少有报道。为了探究其对肠道菌群及人体健康的潜在益处及危害,以小鼠为模型,以双乙酸钠为干预物质,干预剂量为0.3 g/(kg·d),干预1周后,收集实验小鼠和空白对照组小鼠的粪便并用菌群16S rDNA高通量测序进行肠道菌群的物种鉴定和丰度检测。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得到小鼠肠道菌群的多样性与丰度比例等指标。结果显示,实验剂量下的双乙酸钠干预后,小鼠的肠道菌群无论是菌群种类还是丰度都有了显著改变,属水平新增447种,减少142种。根据丰度比例变化最显著的9种菌,如拟杆菌属(Bacteroides)、AKK(Akkermansia)等,并结合菌群代谢功能预测,脂肪酸合成显著上调,碳水化合物代谢、氨基酸代谢、脂代谢等明显下调,推测摄入高剂量的双乙酸钠可能有增加肥胖、过敏、慢性炎症和肠胃炎的风险。  相似文献   

6.
抗性淀粉对HFA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以人源菌群(HFA)小鼠为研究模型,观察抗性淀粉(RS)对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小鼠肠道菌群的多样性的影响.方法 将30只无菌小鼠接种健康人志愿者的粪便悬液构建HFA小鼠模型后,随机分成3组,一组喂养含20%的抗性淀粉的高脂饲料(RS组),一组喂养纯高脂饲料(CK组),一组喂养普通饲料(CONV组),取第0周和第8周的小鼠新鲜粪便,用PCR-DGGE分析3组小鼠的肠道菌群的相似性和多样性.结果 3组小鼠在第0周时肠道菌群多样性的相似度达到79%~87%,与人的肠道菌群相似性达到39%,说明构建HFA小鼠模型成功,第8周时,3组之间的均匀度(E)和Shannon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丰富度(S)在高脂组(CK)与普通饲料组(CONV)和抗性淀粉组(RS)之间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高脂饮食引起肠道菌群多样性增加,而抗性淀粉则能降低这种多样性.结论 抗性淀粉可以显著影响HFA小鼠的肠道菌群多样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利用PCR-DGGE方法比较运动小鼠和正常小鼠肠道菌群的结构和数量变化,研究运动对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 从5只正常Balb/c小鼠和5只运动C57BL/6J小鼠的粪便中提取细菌基因组总DNA,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的方法获得小鼠肠道菌群分布图谱,对图谱进行相似性、多样性以及优势条带的序列分析。结果 PCR-DGGE结果图显示运动小鼠肠道菌群的多样性明显增加,优势菌群发生转变,序列分析表明变形菌门明显减少,厚壁菌门成为优势菌型。结论 运动会对小鼠肠道菌群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利用婴儿菌群人源化小鼠(IHFA小鼠)观察阿莫西林对其干预后及成年后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新生Balb/c无菌小鼠接种纯母乳喂养的婴儿粪便获得IHFA小鼠。7~21日龄灌胃给予100mg/kg阿莫西林,对照组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采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检测小鼠在21日龄及53日龄的肠道菌群。结果 21日龄的阿莫西林处理组IHFA小鼠肠道菌群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使在停药后饲养至53日龄的成年小鼠,阿莫西林处理组小鼠肠道菌群仍然存在细微差异。结论哺乳期治疗剂量阿莫西林处理不仅严重干扰小鼠肠道菌群结构,同时导致其成年后肠道菌群不能完全恢复。  相似文献   

9.
肠道菌群与疾病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一般情况下,肠道菌群与人体和外部环境保持着一个平衡状态,对人体的健康起着重要作用,但在某些情况下,这种平衡可被打破,形成肠道菌群失调,引发疾病或者加重病情,引起并发症甚至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和多器官功能衰竭。本文对肠道菌群在种类、数量、比例、定位和疾病的关系以及调整肠道菌群失调的措施作了简单的介绍。  相似文献   

10.
螺旋藻对抗生素脱污染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在临床上大量应用抗生素及激素疗法、免疫抑制疗法、细胞毒素药物、同位素照射等的应用,在治疗疾病的同时也给患者造成了菌群失调,现国内多采用活菌制剂调整菌群失调,效果虽然很好,但也存在着活菌制剂不易保存、活菌数不稳定及一部分患者在观念上不易接受的问题。螺...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 通过建立抗生素诱导小鼠肠道菌群失调模型,应用PCR-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技术分析小鼠肠道菌群失调前后经服用中药砂仁调理后肠道菌群指纹图谱的变化。方法 选用10只昆明种小鼠,正常培养7 d,适应环境后每天取粪便1次,连续3 d;菌群稳定后按100 mg/kg的头孢拉啶灌胃,每天灌胃2次,连续5 d,每天取粪便1次;上述小鼠随机分为两个组,自然恢复组(饲喂基础饲料)和砂仁处理组,每组5只。3 d后每天取粪便1次,连续3 d,提取细菌总DNA,以16S rRNA基因V3区通用引物扩增,对扩增的PCR产物进行DGGE电泳及指纹图谱分析并切胶测序比对。结果 抗生素处理后小鼠肠道菌群与正常小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致病菌增加,砂仁处理组小鼠与正常小鼠的肠道菌群指纹图谱有很大的相似性,但与自然恢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抗生素可导致小鼠肠道菌群失调,而中药砂仁对肠道菌群失调有明显的恢复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暴露PM2.5后的Bac荷瘤裸鼠肠道菌群组成的变化。方法 采用A549细胞对30只Bac裸鼠进行肺内注射,饲养1周适应环境,第2周开始进行暴露染尘与对照暴露生理盐水组实验,共暴露1、4、8周。采用口鼻暴露仓进行小鼠染尘与生理盐水暴露操作,每周暴露6 d,每天2 h,建立大气污染暴露荷瘤裸鼠模型,5只未做处理的Bac荷瘤裸鼠作为空白对照组。采集裸鼠晨起新鲜粪便样品,抽提其中微生物总基因组DNA,采用Ⅱ代基因测序技术对粪便样品进行16S高变区扩增测序,划分可操作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OTU),使用I-Sanger分析平台对所有OTU进行物种注释与评估、物种组成分析、样本比较分析等,运用R Studio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厚壁菌门和拟杆菌门在PM2.5暴露组、生理盐水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均为最优势菌门。PM2.5暴露组与生理盐水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相比厚壁菌门减少,拟杆菌门增加。结论 PM2.5暴露减少Bac荷瘤裸鼠肠道菌群丰度,破坏肠道菌群平衡,在一定程度上可抑制有益菌的繁殖,并使致病菌数量增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乳腺炎小鼠肠道菌群的丰度特征与组织炎性因子的关系。方法 选用24只泌乳10 d的昆明雌鼠,随机分成4组(每组6只):健康对照组、低剂量攻菌组(含金黄色葡萄球菌103 CFU/25 μL)、中剂量攻菌组(含金黄色葡萄球菌104 CFU/25 μL)和高剂量攻菌组(含金黄色葡萄球菌105 CFU/25 μL)。用非损伤方法经乳头管分别注入不同浓度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悬浊液于小鼠的第4对(腹部)乳腺内。观察小鼠、组织病理学变化以及乳腺组织中TNF-α和Cav-1含量变化;收集小鼠粪便,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小鼠粪便菌群进行分析。结果 (1)与健康对照组小鼠相比,高剂量攻菌组乳腺组织呈明显的炎性病理变化,TNF-α表达明显升高(P<0.05),Cav-1表达明显降低(P<0.05);(2)不同组小鼠肠道菌群物种丰度不同,对照组肠道菌群以拟杆菌门和厚壁菌门为主;与对照组相比,高剂量攻菌组乳腺炎模型小鼠厚壁菌门丰度增高,拟杆菌门、疣微菌门丰度降低,变形菌门无显著差异;进一步比较后发现,从属以上水平看,后者拟杆菌属、另枝菌属、普雷沃菌属丰度相对较低。结论 提示乳腺炎发生和进展与肠道菌群的平衡有密切的关系,结果为研究乳腺炎的免疫学、病理学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4.
肠道菌群变化对实验小鼠肠黏膜免疫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肠道菌群变化对肠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的影响。方法通过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DGGE)法研究了三种不同级别实验小鼠即清洁级小鼠、SPF小鼠和普通小鼠肠道菌群的组成,并用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方法研究了此三种不同级别的实验小鼠肠黏膜相关淋巴组织sIgA阳性细胞分布情况。结果普通小鼠肠道细菌种类最多,其sIgA阳性细胞分布最多,肠道不同部位之间sIgA分布情况差异有显著性(P〈0.05),小肠和大肠之间的阳性细胞分布差异极显著(P〈0.01);其次是清洁级小鼠,其肠道不同部位之间菌种组成差异无显著性,小肠和大肠之间的阳性细胞分布差异有显著性(P〈0.05);SPF小鼠肠道细菌种类最少,故其sIgA阳性细胞分布最少,且其肠道不同部位之间菌种组成差异无显著性,小肠和大肠之间的阳性细胞分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随着动物微生物控制级别的增高,肠道微生物多样性递减;sIgA阳性细胞与肠道细菌种类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暴露于PM2.5后的肺癌荷瘤裸鼠肠道菌群发生的急性改变。方法 18只Bac裸鼠随机分为PM2.5暴露组和对照组,每组9只。全部裸鼠应用A549细胞腋下注射后,饲养1周让其适应环境,第2周开始于动式染尘暴露仓中暴露染尘,对照组暴露于生理盐水。每天暴露2 h,每周暴露6 d,共暴露3周。利用16S rDNA分析技术对粪便标本的PCR产物进行高通量测序。结果 暴露于PM2.5的肺癌荷瘤裸鼠肠道菌群结构发生改变,与对照组荷瘤裸鼠肠道菌群相比,其厚壁菌门、拟杆菌门细菌显著减少,而致病菌变形菌门细菌增加。结论 PM2.5可以导致肺癌荷瘤裸鼠肠道菌群失衡。  相似文献   

16.
摘要:目的 探索甘草泻心汤对抗生素诱导肠道菌群失调小鼠肠道主要菌群及sIgA的影响。方法 将40只实验小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甘草泻心汤组和思连康组,每组10只,给予除正常对照组以外的其他组小鼠盐酸林可霉素7 d进行造模。造模成功后,甘草泻心汤组小鼠给予10.16 g/kg体重的甘草泻心汤浓缩液灌胃,思连康组小鼠给0.68 g/kg思连康灌胃。正常对照组及模型对照组小鼠给予10 mL/kg的生理盐水代替,14 d后收集小鼠新鲜粪便采用平皿计数法进行肠道菌群检测,并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肠道sIgA的表达情况。结果 甘草泻心汤以及思连康均能降低肠道菌群失调小鼠肠道内大肠埃希菌、肠球菌的数量,增加双歧杆菌、乳杆菌的数量,促进肠道内sIgA的表达,甘草泻心汤疗效优于思连康(P<0.001)。结论 甘草泻心汤及思连康均能够纠正小鼠肠道菌群失调状态,甘草泻心汤疗效优于思连康,其调节机制可能是通过促进肠道内sIgA的表达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香菇酶解物对小鼠免疫及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首先采用环磷酰胺(CY)造模法制作小鼠免疫抑制模型,然后对其中两组分别灌胃香菇未酶解物和香菇酶解物,最后观察疗效、测定免疫指标和试验小鼠肠道中细菌总数、大肠杆菌数、乳酸菌数和真菌总数等。【结果】香菇酶解物可使受免疫抑制的小鼠(活跃度、粪便、毛皮、体重)恢复到正常水平,促进免疫器官脾脏及胸腺的发育(P<0.05),增强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活性(P<0.01)。同时提高小鼠肠道中以乳酸菌为主的有益菌数量(P<0.01),抑制大肠杆菌等致病菌的生长(P<0.01)。【结论】香菇酶解物可以提高小鼠的免疫功能,改善肠道菌群环境,对肠道功能有一定的调节作用,有较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纳米中药对S180荷瘤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及其抑制作用。方法将S180荷瘤瘤株以2×105/(0.2 m l.鼠)用注射器接种于小鼠右前肢腋下,建立实体瘤模型,肿瘤发生率为100%。观察小鼠的一般状态,用梯度稀释法和培养法测定小鼠4种肠道正常菌群,即乳酸杆菌、双歧杆菌、肠球菌、肠杆菌。用电子天平称瘤重并计算瘤抑制率。病理行HE(苏木精-伊红)染色,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纳米中药组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数量明显升高,肠球菌和肠杆菌数量明显减少,肿瘤坏死因子数量增加,抑瘤率达64%,病理显示肿瘤组织间坏死灶明显,有大量的炎性细胞浸润。结论纳米中药提高机体免疫屏障功能,增强药物的靶向性,扶植机体正常菌群的生长,实现抗肿瘤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观察黑龙江株旋毛虫感染小鼠肠道分泌物中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肠道菌群的变化,探讨感染小鼠肠道菌群的变化。方法分别于小鼠感染黑龙江株旋毛虫后7、14、21、28和35d,观察模型组及对照组小鼠肠道分泌物中的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肠道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肠杆菌、肠球菌的菌群变化。sIgA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结果模型组sIgA分泌水平在感染后14d达高峰,随后缓慢下降但始终保持高水平(P〈0.01)。模型组肠道双歧杆菌的数量在感染后7d略低于对照组(P〈0.05),第14天降至最低水平,随后逐渐升高,至感染后35d恢复正常水平。乳酸杆菌的数量在感染后7d略低于对照组,第14天降至最低水平,随后逐渐增加(P〈0.05)。肠杆菌的数量在感染后7d略高于对照组,感染后14d明显高于对照组,随后始终保持下降趋势(P〈0.05)。肠球菌在感染后7d略高于对照组(P〈0.05),在14d明显高于对照组,随后缓慢下降,至感染后35d恢复正常水平。结论旋毛虫感染小鼠sIga的分泌在肠道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也影响肠道菌群;肠道菌群的变化可能与旋毛虫感染小鼠免疫系统中sIgA的分泌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