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直接用亚油酸为材料,利用ESR自旋捕集技术和紫外分光技术,分别检测了脂质过氧化反应过程中产生的中间自由基产物L·和共轭二烯结构,对Cu~(2+),Cu~(2+)/Vit C起动脂质过氧化反应的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Vit C自由基,Cu~(2+),Cu~+都不能起动纯的亚油酸的过氧化;Cu~(2+),Cu~+可以使含有部分过氧化成份的亚油酸继续氧化。  相似文献   

2.
亚油酸体系脂质过氧化起动机理的ESR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本研究直接用含两个双键的不饱和脂肪酸一亚油酸(LH)作为模型化台物,利用自旋捕集ESR技术鉴测脂质过氧化反应的中间自由基L·.研究结果表明:0H自由基,H O,0(?)自由基都不能起动亚油酸的过氧化,即使这种亚油酸含有过氧化成份-LOOH.Fe(Ⅱ)和Fe(Ⅲ)都能使含有过氧化成份的亚油酸产生进一步的过氧化,但不能起动纯的亚油酸的过氧化.  相似文献   

3.
3'-大豆苷元磺酸钠的体外抗氧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3'-大豆苷元磺酸钠(DSS)的体外抗氧化活性,测定了DSS对超氧自由基(O2·)、羟基自由基(·OH)和1,1-二苯基-2.苦苯肼自由基(DPPH·)的清除能力,及其对Fe2 诱导的脂质过氧化反应和β-胡萝卜素/亚油酸自氧化体系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DSS对DPPH·有一定的清除能力,对超氧自由基的清除能力较强,能很好地清除·OH自由基,对脂质过氧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β-胡萝卜素/亚油酸自氧化体系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说明DSS的药理作用可能与其较强的抗氧化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4.
桂丁、草蔻挥发油抗氧化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脂质过氧化方法和DPPH方法分别检测了2种植物挥发油抗脂质过氧化活性和清除自由基活性.且通过和阳性对照Vitamin E和Vitamin C的比较发现2种植物挥发油均有不同程度的抗脂质过氧化活性和清除自由基的活性.草蔻的抗脂质过氧化活性在低浓度下抑制率很高,在浓度为0.097~1.2 mg/mL之间其抗氧化能力强于桂丁.用IC50和EC50来评价抗脂质过氧化能力和清除自由基活性,则草蔻挥发油的抗脂质过氧化活性最强,且强于阳性对照Vitamin C,即草蔻的IC50为0.099 mg/mL.对于草蔻和桂丁的清除自由基的能力是相似的,EC50分别为4.50和4.46 mg/mL.  相似文献   

5.
3′-大豆苷元磺酸钠的体外抗氧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3′-大豆苷元磺酸钠(DSS)的体外抗氧化活性,测定了DSS对超氧自由基(02·)、羟基自由基(·OH)和1,1-二苯基-2-苦苯肼自由基(DPPH·)的清除能力,及其对Fe^2+诱导的脂质过氧化反应和β-胡萝卜素/亚油酸自氧化体系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DSS对DPPH·有一定的清除能力,对超氧自由基的清除能力较强,能很好地清除·OH自由基,对脂质过氧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β-胡萝卜素/亚油酸自氧化体系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说明DSS的药理作用可能与其较强的抗氧化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6.
南瓜醇提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化学体系模拟法体外测定南瓜醇提物((pumpkin ethanol extract,PEE)对1,1-二苯基-2-苦苯肼自由基(DPPH·)、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和羟自由基(·OH)的清除能力,总还原力,对β-胡萝卜素/亚油酸自氧化体系的总抗氧化能力以及脂质过氧化的抑制能力.结果显示PEE对DPPH·、02-和·OH均有较强的清除能力,IC50值分别为18.8 mg/mL、29.0 ms/mL和44.9μg/mL,有显著的还原力和总抗氧化力,对脂质过氧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PEE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均有良好的量效关系.上述结果为南瓜作为抗氧化的保健食品或功能食品开发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以从新疆富蕴县金属矿区土壤筛选出的抗重金属微藻F1为材料,测定在不同浓度(0、0.5、1.0、1.5和2.0mmol/L)Cu~(2+)胁迫下F1微藻叶绿素a、可溶性蛋白、MDA和谷胱甘肽(GSH)含量,以及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和谷氨酰半胱氨酸合成酶(GCL)的活性,同时用红外光谱仪检测细胞壁上参与重金属螯合的官能团,用扫描电镜分析细胞壁上的离子交换情况,探讨F1土壤微藻对Cu~(2+)胁迫的耐受生理机制,为利用微藻生态修复技术去除污染区土壤重金属奠定基础。结果显示:(1)F1土壤微藻对Cu~(2+)具有较强的耐抗性。(2)F1土壤微藻细胞中参与吸附Cu~(2+)的基团分别为-OH、-CH2、-RCONH2和C-OH等。(3)F1土壤微藻在吸附Cu~(2+)的过程中,Cu~(2+)与细胞壁上的Al~(3+)、Fe~(2+)、Mg~(2+)、Ca~(2+)、K~+、Na~+和Zn~(2+)发生了交换。(4)藻细胞中的GSH和GSH-PX在F1土壤微藻耐受Cu~(2+)胁迫时起主要作用。研究认为,F1微藻种对Cu~(2+)的耐受性首先与其细胞壁外表细微结构及其离子交换特性有关,并且细胞壁上-OH、-CH_2、-RCONH_2和C-OH等化学基团起着重要作用,其次细胞内的谷胱甘肽以及谷胱甘肽相关酶类能够有效清除活性氧的过量积累,最终保护细胞免受重金属胁迫损伤。  相似文献   

8.
为探明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宫内暴露对雌性仔鼠卵巢脂质过氧化水平的影响及维生素C(Vit C)的抗氧化应激作用。本研究将20只Wistar孕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高(500 mg/kg)、低(100 mg/kg)剂量DBP染毒组以及高(500 mg/kg)、低(100 mg/kg)剂量DBP+Vit C(125 g/L)干预组和对照(玉米油)组,每组4只。自妊娠第1~19天,每天1次灌胃染毒DBP(10 m L/kg);采用自由饮水方式进食Vit C(约40 m L/d)。待雌性仔鼠出生21 d时,取其卵巢组织,称重,并测定MDA、GSH含量和GSH-Px、SOD、CAT活性。研究发现,与对照组相比,高、低剂量DBP染毒组MDA含量均明显升高,SOD、CAT、GSH-Px活性均明显降低(p0.05)。高、低剂量DBP+Vit C干预组的仔鼠卵巢组织中MDA含量与相同剂量DBP染毒组相比显著下降,GSH-Px、SOD、CAT活性显著升高(p0.05)。综上所述,DBP宫内暴露可致雌性仔鼠卵巢组织产生脂质过氧化反应,诱导氧化应激,造成潜在生殖毒性,抗氧化剂Vit C对于DBP所致生殖系统的氧化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这为进一步开展DBP生殖发育毒性的机制研究和预防干预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利用有机溶剂萃取法获得灵芝孢子副产物五个不同极性部位,以总抗氧化能力(T-AOC)及羟自由基(·OH)和2,2-二(4-叔辛基苯基)-1-苦肼基自由基(DPPH·)的清除能力为评价指标筛选最优抗氧化活性部位,并对其进行抗脂质过氧化研究,结果显示:不同极性部位均能清除上述自由基,其中乙酸乙酯相活性最强。进一步研究发现,乙酸乙酯相能够显著抑制β-胡萝卜素/亚油酸体系,同时对小鼠肝脏自氧化及H2O2诱导的肝脂质过氧化和红细胞过氧化溶血均有较好保护作用。实验表明:灵芝孢子副产物不同极性部位提取物均具一定程度的抗氧化活性,其中乙酸乙酯相活性最强。  相似文献   

10.
利用有机溶剂萃取法获得灵芝孢子副产物五个不同极性部位,以总抗氧化能力(T-AOC)及羟自由基(·OH)和2,2-二(4-叔辛基苯基)-1-苦肼基自由基(DPPH·)的清除能力为评价指标筛选最优抗氧化活性部位,并对其进行抗脂质过氧化研究,结果显示:不同极性部位均能清除上述自由基,其中乙酸乙酯相活性最强。进一步研究发现,乙酸乙酯相能够显著抑制β-胡萝卜素/亚油酸体系,同时对小鼠肝脏自氧化及H2O2诱导的肝脂质过氧化和红细胞过氧化溶血均有较好保护作用。实验表明:灵芝孢子副产物不同极性部位提取物均具一定程度的抗氧化活性,其中乙酸乙酯相活性最强。  相似文献   

11.
亚油酸体系脂质过氧化引起的DNA损伤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用含两个双键的不饱和脂肪酸-亚油酸作为模型化合物,分析其过氧化程度,同时检测了由于脂质过氧化而引起的DNA损伤,结果表明:在脂质过氧化过程中,DNA与亚油酸过氧化产物反应生成一种荧光物质、其最大激发波长315nm最大发射波长410nm并随着氧化时间增加而增加,与此同时,双链DNA百分含量明显下降,DNA-溴乙锭复合物荧光显著降低,反映了DNA二级结构受到破坏.上述结果揭示了脂质过氧化产物在自由基引起DNA的损伤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利用停留仪快速反应动力学方法和自旋捕集ESR技术监测高铁离子自由基和自旋捕捉剂POBN的反应,发现高铁离子自由基本身不被自旋捕捉剂POBN捕捉,但是POBN可以捕捉到停流仪第三相中的OH,可能来自剩余的Fenton试剂或高铁离子自由基的衰变。以含两个双键的不饱和脂肪酸-亚油酸(LH)作为模型化合物,测定高铁离子自由基与亚油酸分子的反应速率。ESR结果表明,高铁离子自由基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启动了亚油酸体系的脂质过氧化。  相似文献   

13.
藁本内酯抑制脂质过氧化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用维生素E为阳性对照,探讨了藁本内酯对不同体系脂质过氧化的抑制作用。结果显示:5、20和80mmol/L的藁本内酯对亚油酸的自发氧化,VitC/Fe2+和NADPH诱导的线粒体氧化,组织匀浆的自发氧化和H2O2诱导氧化,均表现出较强的抑制作用(与空白对照组相比,P<0.05),其浓度与抗氧化活性呈一定的量效关系。藁本内酯的体外抗脂质过氧化作用为进一步探讨其药理作用提供了实验与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和田纸中维生素A、维生素C、总黄酮、总脂肪和10种矿物质元素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并观察了和田纸乙醇提取物对油脂的抗氧化性能,利用Na2S2O3-I2滴定法分别测定乙醇提取物、维生素C和芦丁对棉籽油、羊油脂的过氧化(POV)值;测定和对比了和田纸乙醇提取物、Vc和芦丁(Rutin)的清除羟自由基(·OH)的能力。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提取物浓度的增加,其抗氧化性能和清除羟自由基的能力逐渐增强;通过测定得知每100 g和田纸中维生素A、维生素C分别为1208.9μg和488.9μg;总黄酮含量为519.6μg;脂肪2.42 g;糖和粗纤维的含量分别为4.47和90 g,微量元素Ca,Na和K含量较高;和田纸乙醇提取物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性和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可有效地延缓油脂的脂质过氧化反应。本文测得数据为进一步研究和综合开发和田纸的保健、保鲜及绿色手写材料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本文应用~23Na-NMR波谱技术,研究了Na~(+)、Ca~(2+)、Cu~(2+)和Zn~(2+)与人体血清白蛋白(HSA)的相互作用。在实验基础上,通过引入两位快交换模型,拟合计算获得了Na~(+)与HSA相互作用的结合常数和处于结合状态Na~(+)的相关时间;实验表明Ca~(2+)能与Na~(+)竞争同HSA结合,拟合计算获得了两者与HSA相互作用结合常数的比值,棕榈酸钠能增强Ca~(2+)同Na~(+)竞争与HSA结合的能力;从实验上未能观察到Cu~(2+)、Zn~(2+)能同Na~(+)竞争与HSA相互作用的证据。  相似文献   

16.
自由基引发的生物膜不饱和脂肪酸脂质过氧化反应涉及多种疾病过程,多年来检测脂质过氧化反应一直沿用生物化学(如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丙二醛)或生物物理技术(如分光光度法测定共轭双烯)。自从冷Schiff组织化学染色技术用于自由基研究以来,使形态学方法研究脂质过氧化反应成为可能,当前,应用冷Schiff组织化学法进行组织细胞的脂质过氧化反应检测大多限于动物实验研究,本研究对多种人体离体新鲜组织的冰冻切片应用冷Schiff组织化学法进行检测,未发现被组织存在组织化学水平上的脂质过氧化反应;胆对被测组织人为施加氧化攻击(用Fe-NADPH促氧化剂孵育)后,肝、肾及胃的泌酸细胞与其它组织相比呈现较明显的脂质过氧化反应;皮肤、脂肪组织几科不出现脂质过氧化反应;甲状腺C细胞、肌肉、骨骼等与钙代谢、贮存及利用相关的组织也出现较明显的脂质过氧化反应。结论:冷Schiff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人体组织脂持过氧化反应具有简便易行、同时可以形态学定位的优点,在医学生物学、肿瘤学及老年医学研究中具有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用ESR技术直接测定离体和在体大鼠心肌组织缺血再灌(I-R)过程中的自由基浓度。结果表明,在用无细胞K-H液灌流的离体I-R模型和在体I-R过程中,大鼠心脏结扎LAD10min再灌30s心肌组织中g=2.0015的自由基浓度均显著高于假结扎对照组。提示心脏I-R过程有大量自由基生成,且其主要来源不是白细胞。体外自由基生成系统试验结果表明,Vit C可清除O_2~ 和·OH,N-乙酰半胱氨酸(NAC)只对·OH有一定清除作用。在体结扎LAD前2min静脉注射Vit C或NAC(150mg/kg)可使再灌后心肌内短时间产生的自由基浓度降至接近假结扎组水平,说明心脏I-R过程产生的原初自由基可能以·OH和O_2~ 为主。测定心肌组织自由基信号对微波功率敏感性及信号g值特性表明了I-R过程中显著变化的信号成分主要来自碳中心有机自由基及有机过氧化自由基。它们可能是初级活性氧自由基反应的次级产物。抑制或清除初级活性氧自由基可能成为改善心脏I-R损伤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8.
运动性内源自由基对大鼠肝线粒体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采用大鼠耗竭游泳作为动物运动模型,用戊巴比妥酸(TBA)法测定脂质过氧化水平,薄层色谱—定磷法测定心磷脂含量,细胞色素C还原法测定细胞色素C氧化酶活性。结果如下:耗竭运动时,肝线粒体脂质过氧化水平升高24%;心磷脂含量下降21%;细胞色素C氧化酶活性下降25%。上述结果表明:耗竭运动时,机体内源自由基的产生是运动损伤和整体疲劳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研究绞股蓝多糖的单糖组成及抗氧化活性.采用气相色谱(GC)分析绞股蓝多糖的单糖组成,通过体外抗氧化评价体系研究绞股蓝粗多糖(GPMPP)和精制多糖(GPMP)的总还原力、清除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的活性以及抗脂质过氧化作用.结果显示,绞股蓝多糖由鼠李糖、阿拉伯糖、木糖、甘露糖、葡萄糖和半乳糖组成,物质的量比为1.39∶3.76∶1.00∶1.64∶4.98∶5.88.绞股蓝多糖具有较好的还原能力,对DPPH自由基和·OH具有较强的清除能力,并且对小鼠肝匀浆自发性脂质过氧化和Fe2+-H2O2诱导的小鼠肝匀浆脂质过氧化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以上结果表明,绞股蓝多糖具有明显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20.
前期研究发现在Fe~(2+)和Cu~(2+)胁迫下,OPT基因转录表达水平会有较大的变化。为进一步探究这两种金属对OPT基因的影响,分析了不同浓度Fe~(2+)和Cu~(2+)胁迫下灵芝寡肽转运蛋白基因家族的转录表达水平。以灵芝荣保1号为实验材料,设置不同浓度梯度(0、50、100、200和400 mg/L)Fe~(2+)和Cu~(2+)进行液体静置培养,分别于15 d和30 d收集样品,测定生物量和多糖含量,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OPT基因的转录表达水平。结果表明,Fe~(2+)对灵芝的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Cu~(2+)则对其有抑制作用。两种金属在实验用的浓度范围内对于灵芝多糖含量在培养前期表现出抑制作用,后期则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除未检测到转录本的3个OPT基因(OPT7、OPT8和OPT9),其余OPT基因的转录表达均有差异性。培养前期(15 d),Cu~(2+)胁迫下OPTs基因表达水平较低且差异不明显,Fe~(2+)胁迫下OPTs基因表达水平差异较大;培养后期(30 d),Cu~(2+)胁迫下OPTs基因表达水平较15 d的样品明显增加,且存在差异,Fe~(2+)胁迫下绝大多数OPTs基因均在浓度为200 mg/L下转录表达水平最高。实验证明,不同浓度Fe~(2+)和Cu~(2+)对灵芝的生物量与多糖含量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同时OPT基因在转录水平上也做出了不同的响应,表明其在灵芝适应与吸附外界金属离子的过程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