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蕊  陈力 《昆虫知识》2006,43(3):389-391
在30℃下,研究了饲养密度对洋虫Palembus dermestoides(Fairmaire)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并用Weibull频数分布函数探讨了饲养密度对洋虫幼虫存活率的变动影响。结果表明:饲养密度对幼虫存活率影响明显,存活曲线均属于Ⅰ型;但对幼虫体重增长的影响并不显著,饲养密度以0.51~1.53头/cm2为宜,密度过低或过高都使幼虫存活率下降、历期延长,在低密度下幼虫化蛹后的蛹较重,更适合种群的繁衍。  相似文献   

2.
幼虫密度对草地螟生长发育及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海龙  罗礼智  江幸福  张蕾  胡毅 《昆虫学报》2011,54(12):1384-1390
为了明确幼虫密度对草地螟Loxostege sticticalis种群增长的影响, 对室内条件下(温度22±1℃, RH 70%±5%, 光周期16L∶ 8D)不同幼虫密度[1, 10, 20, 30和40头/瓶(650 mL)]饲养的草地螟生长发育及繁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幼虫密度对草地螟幼虫体色、 发育历期和存活率, 以及蛹重和成虫生殖等有显著影响。随着幼虫密度的增加, 幼虫体色黑化程度呈增强趋势, 幼虫密度大于10头/瓶时的体色黑化值均显著大于幼虫密度为1头/瓶时的体色黑化值(P<0.05)。20头/瓶的幼虫和蛹历期最短, 且随幼虫密度的增加而显著延长(P<0.05)。幼虫存活率以10头/瓶最高, 其他幼虫密度的幼虫存活率显著较低(P<0.05)。蛹重以1头/瓶的最重, 并随幼虫密度增加而显著下降(P<0.05)。成虫产卵量和交配率分别以1和20头/瓶的幼虫密度最高, 幼虫密度升高则产卵量、 交配率逐渐降低。成虫产卵历期随着幼虫密度的增加逐渐缩短。雌、 雄蛾寿命分别以10和20头/瓶幼虫密度时最长, 幼虫密度过高时雌雄蛾寿命又显著缩短(P<0.05)。生命表分析表明, 幼虫密度对草地螟种群增长指数有显著影响, 以10头/瓶幼虫密度的种群增长指数最高, 幼虫密度过高或过低时种群增长指数下降。据此认为, 幼虫密度是影响草地螟种群增长的重要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3.
幼虫密度对二点委夜蛾生长发育及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在不同幼虫密度饲养条件下,研究二点委夜蛾Athetis lepigone生长发育及繁殖的情况,明确幼虫密度对该害虫的室内种群增长的影响。【方法】本实验设置5个幼虫饲养密度即1,5,10,20和30头/瓶(750 mL),分别观察5个饲养密度下该虫的各个龄期及整个幼虫发育历期及存活率、蛹重、蛹期以及成虫生殖情况。【结果】幼虫密度对该虫幼虫各龄期及整个幼虫发育历期及存活率、蛹重、蛹期以及成虫生殖情况均有显著性影响。整个幼虫发育历期随着密度的增加而缩短,10头/瓶达到最短(18.27 d),之后随着幼虫密度的增加而显著延长;幼虫至蛹的存活率随着密度增高而显著下降,30头/瓶最低(39.37%)。蛹期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延长(10头/瓶除外)。蛹重和每雌产卵量均以1头/瓶最高,随着幼虫密度的增加而显著下降。雌雄蛾寿命均以10头/瓶最长,与1和5头/瓶没有显著性差异。生命表分析显示:二点委夜蛾的种群增长指数以5头/瓶最高,幼虫密度过低或者过高均不利于种群增长。【结论】幼虫密度是影响二点委夜蛾种群增长的重要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4.
幼虫密度对甜菜夜蛾生长发育与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了研究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Hübner)幼虫的密度对其发育及繁殖的影响,本实验观察了5种幼虫密度下(1,5,10,20,30头/瓶),幼虫发育和成虫繁殖情况。结果表明:幼虫和蛹历期、存活率和蛹重均差异显著。幼虫和蛹历期均以20头/瓶的最短,1头/瓶的最长,其余随幼虫密度增加而延长;幼虫至蛹存活率以10头/瓶的最高,其余随幼虫密度增加而降低;1头/瓶的蛹最重,显著高于其他密度的,其余随幼虫密度增加而下降。尽管密度间成虫羽化率和产卵前期均无显著差异,但成虫产卵量、寿命和畸形率差异显著。1头/瓶的产卵量最多,其次为10头/瓶的,其余随幼虫密度增加而减少,30头/瓶的产卵量显著少于其他密度的; 密度在1~20头/瓶范围内,雌蛾寿命均较短,显著短于30头/瓶的,而雄蛾寿命以5头/瓶的最短,显著短于其他密度的(10头/瓶除外),10头/瓶的次之,其余密度间差异不显著;不同幼虫密度下羽化的成虫畸形率差异显著,10头/瓶的最低,其余随幼虫密度增加而升高; 生命表结果表明甜菜夜蛾在10头/瓶下世代存活率和种群增长指数均最高,幼虫密度过低或过高均不利于种群增长;世代存活率(S)和种群增长指数(I)与幼虫密度之间的关系均呈抛物线关系:S =-0.2087x2+2.5694x+211.52 (R2=0.88),I=-0.0552x2+0.9166x+54.168 (R2=0.95)。结果提示幼虫密度影响甜菜夜蛾种群动态的重要生态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5.
孔海龙  吕敏  祝树德 《昆虫知识》2012,49(6):1572-1576
为了阐明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 Fabricius幼虫密度对其抗病能力的影响,在室内条件下(温度23℃±1℃,相对湿度75%)对不同幼虫密度(1、2、5、10、15头/皿(直径为12cm))饲养的斜纹夜蛾幼虫抵抗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侵染的能力及其免疫指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幼虫密度对斜纹夜蛾幼虫接种核型多角体病毒后的存活率、存活时间及血淋巴酚氧化酶活性影响显著。随着幼虫密度的增加,接种核型多角体病毒后幼虫的存活率降低,存活时间缩短。当幼虫密度达到15头/皿时,幼虫存活率显著低于其它幼虫密度。不同幼虫密度幼虫的存活时间以1头/皿的最高,15头/皿的最低,且二者之间差异显著。幼虫血淋巴中酚氧化酶活性随幼虫密度的增加而明显降低,当幼虫密度达到5头/皿时,幼虫酚氧化酶活性显著低于1头/皿的。另外,幼虫溶菌酶活性和血细胞总数受幼虫密度影响不显著。不同密度幼虫抗病性的变化与其血淋巴中酚氧化酶活性的变化趋势较为一致。所以斜纹夜蛾幼虫抗病能力的降低可能与幼虫酚氧化酶活性的下降有关。因此,幼虫密度是影响斜纹夜蛾幼虫抗病性变化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6.
为了阐明草地螟Loxostege sticticalis大发生种群幼虫取食行为特征,在室内条件下(温度22±1℃,相对湿度70%)对不同幼虫密度[1,10,30头/瓶(650 mL)]饲养草地螟幼虫的食物利用率及消化酶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幼虫中等(或高)密度对草地螟幼虫相对中肠重量、相对取食量、粪便干重、食物利用率和近似消化率及总蛋白酶和亮氨酸氨肽酶活性影响显著.幼虫相对中肠重量以10头/瓶的幼虫密度最大,1头/瓶的幼虫密度最小.随着幼虫密度的增加,幼虫相对取食量和粪便干重增加,而虫体干重减轻,幼虫食物利用率降低.幼虫密度30头/瓶的幼虫相对取食量和粪便干重显著高于1和10头/瓶的,而30头/瓶的幼虫食物利用率显著低于1头/瓶的.幼虫近似消化率随幼虫密度的逐渐增加而显著降低.幼虫密度10头/瓶的幼虫总蛋白酶和亮氨酸氨肽酶的活性显著高于1和30头/瓶的,而淀粉酶的活性受幼虫密度影响不显著.随幼虫密度的增加,幼虫相对中肠重量与总蛋白酶和亮氨酸氨肽酶活性变化趋势较为一致,消化酶活性的变化可能与相对中肠重量大小有关.因此,幼虫密度是影响草地螟幼虫取食行为的重要因子,这些结果为阐明草地螟大发生种群与一般种群的为害特征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了阐明草地螟Loxostege sticticalis大发生种群幼虫取食行为特征, 在室内条件下(温度22±1℃, 相对湿度70%)对不同幼虫密度[1, 10, 30头/瓶(650 mL)]饲养草地螟幼虫的食物利用率及消化酶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幼虫中等(或高)密度对草地螟幼虫相对中肠重量、 相对取食量、 粪便干重、 食物利用率和近似消化率及总蛋白酶和亮氨酸氨肽酶活性影响显著。幼虫相对中肠重量以10头/瓶的幼虫密度最大, 1头/瓶的幼虫密度最小。随着幼虫密度的增加, 幼虫相对取食量和粪便干重增加, 而虫体干重减轻, 幼虫食物利用率降低。幼虫密度30头/瓶的幼虫相对取食量和粪便干重显著高于1和10头/瓶的, 而30头/瓶的幼虫食物利用率显著低于1头/瓶的。幼虫近似消化率随幼虫密度的逐渐增加而显著降低。幼虫密度10头/瓶的幼虫总蛋白酶和亮氨酸氨肽酶的活性显著高于1和30头/瓶的, 而淀粉酶的活性受幼虫密度影响不显著。随幼虫密度的增加, 幼虫相对中肠重量与总蛋白酶和亮氨酸氨肽酶活性变化趋势较为一致, 消化酶活性的变化可能与相对中肠重量大小有关。因此, 幼虫密度是影响草地螟幼虫取食行为的重要因子, 这些结果为阐明草地螟大发生种群与一般种群的为害特征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泰安地区松阿扁叶蜂越冬幼虫抗寒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松阿扁叶蜂越是松树的重要食叶害虫之一。其幼虫在松林土壤中越冬,越冬幼虫的抗寒能力影响翌年的种群密度和危害程度。用NTC-TD热敏电阻 数字电表法研究了越冬幼虫的过冷却能力并调查了越冬场所、龄期、死亡率等。结果表明:越冬幼虫的过冷却点随外界温度的高低而变化。4、5、6龄越冬幼虫平均过冷却点依次由越冬初期的-19.3℃-、20.3℃-、21.6℃降至越冬期的-22.5℃-、24.8℃-、23.1℃,冰点依次由越冬初期的-12.8℃-、12.9℃-、12.1℃降至越冬期的-14.1℃、-16.8℃-、15.3℃。从越冬期进入早春出蛰期后,随着温度的回升,过冷却点也随之升高。调查林间越冬幼虫龄期表明,4龄、5龄、6龄皆有,以5龄为最多,占53%;越冬幼虫以山坡中部和顶部土壤瘠薄处虫口密度较小,分别占28.6%和29.3%,山坡基部土层较厚处密度较大,占42.1%;越冬幼虫在树冠内的分布,以南部方位最多(27.0%),东部方位(26.3%)和西部方位(25.6%)略少,北部方位最少(21.1%);调查幼虫死亡因子,以真菌感染致死最多,占总死亡数的42.4%,细菌和其它因子分别为28%和29.7%。  相似文献   

9.
粘虫幼虫密度对幼虫食物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罗礼智  徐海忠 《昆虫学报》1995,38(4):428-435
本文对粘虫Mythimna separata(Walker)不同幼虫密度下(1头/瓶、15头/瓶、30头/瓶)5龄至预蛹和6龄至预蛹的幼虫食物取食量、粪便排泄量、近似消化率、体重增长和粗生长效率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幼虫的食物取食量、粪便排泄量随幼虫密度的增加而加大,表明群居或幼虫密度的增加可使幼虫的取食量增加从而使为害加重。但是,幼虫的体重增长则随幼虫密度的增加而下降,这是因为近似消化率和粗生长效率也随幼虫密度的增加而下降的缘故。由此认为,食物利用率下降是高密度条件下粘虫个体较小的主要原因之一。但是,些效应均随幼虫密度影响的消失而消失。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了研究马铃薯块茎蛾Phthorimaea operculella(Zeller)幼虫的饲养密度对生殖的影响。[方法]本实验研究并比较了两种幼虫密度(15头/130 g块茎、45头/130 g块茎)的马铃薯块茎蛾成虫按照1:5和1:1比例交配后代的产卵量、畸形卵率、孵化率、化蛹率、羽化率、性比等生物学参数。[结果]高幼虫密度饲养的马铃薯块茎蛾化蛹率、羽化率、存活率、性比均显著较低,而幼虫~蛹的历期显著短于正常幼虫密度的。两种密度成虫按1:5头配对产卵,若雄性亲本为高幼虫密度饲养则卵的孵化率显著较低,若雌性亲本为高幼虫密度饲养则产卵量较低,畸形卵率显著较高。两种密度雌雄虫均为5头进行配对时,正常幼虫密度雌虫其所产卵的畸形率显著较低,产卵量、卵孵化率均显著较高,后代幼虫历期、化蛹率显著较高。而高幼虫密度雌虫其所产卵则受雄虫影响,亲代为高密度雄虫则畸形率较低,孵化率较高。[结论]高幼虫密度饲养的雄、雌虫生殖活力均降低。高幼虫密度雌虫可受高幼虫密度雄虫的诱导提高生殖能力,并影响其后代性比从而调节其种群动态。  相似文献   

11.
饲养密度对黄粉虫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柴培春  张润杰 《昆虫知识》2001,38(6):452-455
黄粉虫原是一种仓库害虫 ,由于其幼虫、蛹、成虫都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多种氨基酸 ,已被作为饲用资源昆虫来开发利用。作为一种群集性的昆虫 ,黄粉虫幼虫的生长受密度影响可分为 2个阶段 ,一是幼虫孵化后 1个月这段时间内 ,高密度处理的幼虫平均体重大于低密度处理的幼虫平均体重 ;二是孵化 1个月后直到化蛹 ,这段时间低密度的幼虫生长要比高密度的幼虫快得多。密度越大 ,历期越长。但密度对化蛹率没有影响。在幼虫生长过程中 ,各处理组中只有 3 2 0头虫密度处理组的幼虫在生长 1个月后显出拥挤效应。  相似文献   

12.
对卵形刺甲Platyscelis obvatus sp.nov.Ren的生物学和人工饲养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该虫3年发生1代,世代重叠明显,3月上旬至5月下旬产卵,卵期20~45d,以幼虫和成虫越冬;人工饲养易于进行,可选用麦麸为其主要饲料成分,对于幼虫的饲料加入适量的酵母可收到良好的效果;成虫产卵量受性别比例影响明显,高比例的雄虫可显著提高产卵量;幼虫的生长与虫口密度密切相关,过高或过低皆不利于幼虫的生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明确贺兰山榆跳象Orchestesalni幼虫空间分布型及其形成机制,分析影响榆跳象幼虫空间分布的因子,以期为榆跳象的预测预报及防控措施提供参考。【方法】对贺兰山灰榆林榆跳象幼虫平均密度进行调查,应用6种聚集度指标法和2种回归模型法分析榆跳象幼虫的空间分布型。【结果】贺兰山中部沟道灰榆榆跳象幼虫密度明显高于南北沟道。半阴坡和阴坡榆跳象幼虫平均密度显著高于阳坡和沟道。灰榆树冠不同方向的幼虫平均密度差异不显著,以树冠中下层最大。榆跳象幼虫密度与树干高呈显著正相关。榆跳象幼虫在贺兰山灰榆林中呈聚集分布,基本成分是个体群,个体间相互吸引,并随种群密度升高,聚集程度增大。聚集分布是由昆虫行为或环境条件引起。灰榆林海拔和坡度显著影响榆跳象幼虫密度,榆跳象幼虫主要聚集在海拔1 800 m以上(29.00%)和急坡(24.08%)的灰榆林。【结论】贺兰山中部沟道的中海拔区域是榆跳象发生的重点监测区域,背风且水分条件好的坡向密度大,榆跳象幼虫聚集分布容易造成局部区域密度较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明确不同幼虫密度和不同温度条件对水芹叶象甲Hypera sp.未成熟阶段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在室内条件下对不同幼虫饲养密度和不同温度条件饲养的水芹叶象甲未成熟阶段(卵、幼虫、预蛹和蛹)的存活和生长发育进行研究.[结果]幼虫密度对水芹叶象甲幼虫、预蛹和蛹的存活和生长发育均具有显著影响.水芹叶象甲幼虫、预蛹和蛹在50头/盒的密度条件下的存活率均显著高于其它密度条件,且发育历期显著短于其它密度条件.此外,各密度条件下的雌蛹重均显著重于雄蛹重,但性比(♀/♂)不受密度条件的影响.温度条件对水芹叶象甲卵、幼虫、预蛹和蛹的存活和生长发育亦均具有显著影响.27℃条件下的幼虫和蛹的存活率均显著高于其它温度条件,1龄幼虫在30℃条件下的存活率显著高于其它温度条件,而3龄幼虫在27℃条件下的存活率显著高于其它温度条件,但温度条件对2龄幼虫的存活率无显著影响.水芹叶象甲各龄期幼虫及各虫态的发育历期随着温度升高而显著缩短.[结论]幼虫饲养密度和温度是影响水芹叶象甲种群变化的重要因子,这将为分析水芹叶象甲种群动态变化规律,以 及提高该虫的预测预报和综合防控水平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肖俊初 《昆虫知识》1991,28(2):83-86
近年来对棉红铃虫1~3代幼虫在棉田的空间分布型的研究,其结果均属聚集分布,幼虫结构是以疏松个体群形式呈聚集,而个体群内的幼虫为随机。本文进一步利用二代羽化孔内幼虫空间格局参数m~*、k、α、β值,分析了幼虫在棉田聚集的原因,探讨了幼虫平均密度与k值的关系,估计了个体群的大小和平均密度的关系。依关系,由无虫株频率(P_0)来估计幼虫密度,采用零频率估计幼虫密度和以概率保证的理论抽样相结合的方法,实现了简易、有效的抽样。  相似文献   

16.
美洲斑潜蝇室内饲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林进添  刘秀琼 《昆虫知识》1998,35(5):269-273
筛选了室内饲养美洲斑潜蝇的适宜寄主植物,进行了饲养密度及成虫补充营养糖的浓度试验。结果表明:初生菜豆PhaseolusvulgarisL.苗是室内饲养的适宜寄主植物,用该种植物饲养,幼虫饲养密度低于1头/cm2,则幼虫成活率大于90%,饲养密度提高,则幼虫成活率降低,每平方厘米初生叶饲养1头幼虫是适宜的饲养密度,成虫补充营养糖或蜜糖的浓度以8%为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本研究旨在了解桑螟Diaphania pyloalis幼虫不同饲养密度对其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方法】本研究测定了室内同一条件下5个幼虫密度(130, 650, 1 300, 1 950和2 600头/m2)下桑螟生长发育和繁殖指标,包括发育历期、幼虫存活率、化蛹率、成虫羽化率、蛹重、产卵期、单雌产卵量等。【结果】幼虫密度对桑螟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均产生不同程度影响,幼虫密度偏低或偏高都不利于桑螟生长发育和繁殖。其中以1 300和1 950头/m2 2种幼虫密度下的桑螟幼虫生长发育和成虫繁殖状态均最佳且两密度下各项指标无明显差异,1 300头/m2密度下,桑螟的幼虫历期、蛹历期和成虫历期分别为11.32, 6.33和5.31 d; 1 950头/m2密度下,桑螟的幼虫历期、蛹历期和成虫历期分别为11.50, 6.00和5.47 d。1 300头/m2幼虫密度下,桑螟化蛹率、成虫羽化率和幼虫存活率分别为86.67%, 100%和86.67%, 1 950头/m2<...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采用多种聚集度指标对椰子树Cocos nuciferaL.上的椰心叶甲Brontispalongissima(Gestro)幼虫的空间分布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椰心叶甲幼虫空间分布为聚集分布;其幼虫虫口密度在不同心叶及心叶不同部位上差异极显著,并且第一片心叶上幼虫虫口密度与整株幼虫数量显著相关,利用公式y=5.70+1.26x可推算整株椰子树的幼虫虫口密度。分析寄主受害斑与虫口密度的关系表明,寄主受害斑的长(x1)、宽(x2)、长与宽交互作用(x3=X1x2)三个因子与椰心叶甲虫口密度(y)成正相关,模型Y=11.81—2.69x2+0.10x3可预测全树幼虫虫口密度。  相似文献   

19.
豆天蛾Clanis bilineata tsingtauica Mell幼虫,是一种食用昆虫,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质元素,具有很高的营养、药用和经济价值。了解适宜豆天蛾幼虫生长发育的大豆品种(品系)和种植密度,可为豆天蛾幼虫规模化饲养提供理论基础。研究通过设置两因素裂区实验,在10个品种(品系)大豆和2个种植密度水平下,测定豆天蛾幼虫生物学参数,明确适宜豆天蛾幼虫养殖的大豆品种(品系)和种植密度。结果表明,不同大豆品种(系)和种植密度对豆天蛾幼虫存活及生长发育均有显著影响;其中使用连151、淮豆9号、东辛3号和H0573大豆饲养的豆天蛾幼虫产量和存活率较高,虫体长度较长,发育历期较短;大青豆饲养的豆天蛾幼虫产量较低,幼虫发育整齐度较差,发育历期长。当种植密度为40 cm×30 cm时,豆天蛾幼虫存活和发育历期整齐度均显著高于种植密度40 cm×15 cm。综上所述,较适宜豆天蛾幼虫养殖的大豆品种(品系)为连151、淮豆9号、东辛3号和H0573,种植密度为40 cm×30 cm。  相似文献   

20.
试验研究了异色飘虫二-四龄幼虫对桃大尾蚜低龄和高龄若蚜的捕食作用,对低龄若蚜的捕食作用,三龄幼虫的捕食量在猎物密度为40头以上时显著高于二龄幼虫,四龄幼虫的捕食量在猎物密度为70头以上时显著高于三龄幼虫。对高龄若蚜的捕食作用,三龄幼虫的捕食量在猎物密度为20头以上时显著或极显著高于二龄幼虫,四龄幼虫的捕食量在猎物密度为30头以上时显著高于三龄幼虫。异色飘虫二-四龄幼虫对桃大尾蚜低龄和高龄若蚜的捕食功能反应均为HollingⅡ型。用a/Th来评价天敌对害虫的控制能力,异色飘虫蚴虫龄期愈大,对桃大尾蚜控制作用愈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