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概念植物的生殖(亦称繁殖),即植物孳生后代的现象,是植物的基本特征之一。植物的生活史(又称生活周期),是指植物在一生中所经历的生长发育和繁殖阶段的全过程。孢子植物的生活史指从孢子萌发开始,经过生长和发育阶段,最后又产生同一种孢子为止所经历的过程。种...  相似文献   

2.
水稻伸长生长的数学模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水稻地上部诸器官的伸长生长,可以分为3个阶段和两个过渡期.器官在前期的凹型曲线生长为加速生长(定为第1阶段),中期的直线生长为等速生长(第2阶段),后期的凸型曲线生长为减速生长(第3阶段);每两个阶段临界处均存在特殊的生长过程,前面的定为第1过渡期,做变加速生长,后面的定为第2过渡期,做变减速生长.组成器官的各个细胞的伸长生长,也可以分为前期凹型曲线阶段、中期的直线阶段以及这两个阶段临界处的过渡期.运用类比原理推断;细胞在凹型曲线阶段,其原生质的膨压大于壁压,而且这两个压差始终维持稳定,这就使细胞做等加速生长;细胞经过过渡期的变加速生长过渡到直线生长阶段,在这个阶段中,膨压大小与壁压相等,这就使细胞以过渡期最末的生长速度做等速生长;最后壁压大于膨压,而且这两个相差压会阻止细胞的“惯性”生长直至停止生长,其结果产生减速生长.  相似文献   

3.
苏州草鞋山遗址新石器时代以来的植硅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首次对苏州草鞋山遗址新石器时代以来的植硅石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马家浜文化时期气候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距今约6275a以前)气候温暖湿润,禾本科植物以芦竹亚科、竹亚科和水稻为主;第二阶段(距今约6275-6200a间)气候温凉略干,黍亚科大量出现;第三阶段(距今约6200-5985a间)气温回升。菘泽文化至宋代,气温继续变暖,此阶段,禾本科各亚科植物均有生长。本遗址马家浜文化时期发现典型水稻扇型及亚铃型硅酸体,反映该地自马家浜文化时期以来,水稻栽培已有一定规模  相似文献   

4.
以一种新观点(假设)解释植物的向地性。新观点主要内容:植物的茎在横截面上受到压应力时,生长快;受到拉应力时,则生长慢。根对应力的反应与茎相反,反应最敏感的部位是茎尖、根尖。新观点简称为应力的植物效应。  相似文献   

5.
《生物磁学》2010,(13):I0003-I0004
目前,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病理学专业两名在读研究生,首次在真菌中发现DNA病毒(SsHADV-1)。5月4日。国际权威科学期刊《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发表了以他们为共同第一作者的研究论文。  相似文献   

6.
青蛤生长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报导了对青蛤生长的观察和研究,作者描述了青蛤壳长与壳高的关系;壳长和体重的关系;体重(W·g)和壳长(L·cm)的关系式为W=0.2816×L ̄(3.062);青蛤生长7—11月快,1—3月几乎不生长;青蛤生长与潮位关系是低潮位快,高潮位慢。此外还研究了水流、底质、放养密度和个体大小等因子对青蛤生长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FACE(开放式空气CO2浓度升高)条件下C3作物水稻(Oryza sativa)和C4杂草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的生长和竞争关系,结果表明,FACE条件下C3植物水稻生物量和产量增加,吉片数增加,分蘖数增加,叶面积系数(LAI)增大;而C4植物稗草相反,FACE条件下水稻和稗草中面积均减少,而净同化率(NAR)均增加;FACE条件下水稻-稗草比例为1:1时,水稻与稗草的生物量比率、产量比率、LAI比率、茎蘖比率和NAR比率均增加,水稻-稗草的竞争关系发生变化,水稻(C3植物)竞争能力增加,稗草(C4植物)竞争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8.
浙江大学生物技术研究所白洋、郝中娜,中国农业大学刘东风、郭泽建等5位植物转基因科研工作者,通过PCR方法从水稻cDNA文库中克隆1个水稻AP2/EREBP类的转录因子基因Os922,并构建增强表达载体COU-Os922,使用光照培养方法将根癌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 faciens)EH.ACOS转化到粳稻(Orgza sativa L.)秀水11的幼胚,得到转基因水稻植株。  相似文献   

9.
作物的一生大体可分为营养生长期、生殖生长期和结实成熟期三个阶段。作物从幼苗直至成熟,整个生育期需要从土壤中吸收大量氮、磷、钾及其它营养元素,才能健壮生长、开花、结实。因此一般重视营养生长期和生殖生长期的施肥,而作物结实、成熟阶段的生理及营养需求尚少被人重视。有些人认为“水稻扬花,产量到家”,除了防治病虫害,就不再施肥了,却不知道这个时期仍需要营养供应籽粒,才能使果实饱满而增加产量。作物自开花前(水稻是孕穗后期)和开花后(始穗期)至成熟、收获,这个过程对形成产量是很重要的。对于水稻早熟品种,这个过…  相似文献   

10.
回心草的开发利用严启新张荣平(云南中医学院中药硕士研究生,650200)(昆明医学院药学系,650031)何广新罗天浩(昆明市药检所,650034)(云南中医学院药学系,650200)回心草为真藓科植物大叶藓RhodobryumroseumLimp....  相似文献   

11.
抑制根癌土壤杆菌生长和转移的水稻信号分子的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许东晖  刘煜 《Acta Botanica Sinica》1999,41(12):1283-1286
从水稻(OryzasativaL.cv.IR72)根中分离出一种高效抑制根癌土壤杆菌(Agrobacteriumtunefaciens(SmithetTownsend)Conn)生长及抑制根癌土壤杆菌在水稻细胞表面附着的水稻信号分子:乙基4-(邻硝基苯基)-3-硫代脲酸酯(T),该化合物是一种新发现的天然的硫脲化合物,对根癌土壤杆菌生长和根癌土壤杆菌在水稻细胞表面附着具有较强抑制作用,水稻对根癌土  相似文献   

12.
植物呼吸代谢多条路线与代谢工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在50年代,汤佩松先生及其同事在对水稻幼苗呼吸作用过程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后,提出了高等植物呼吸代谢多条路线的思想)’。在多条路线思想指导下,对为基因控制的代谢过程,以及代谢对结构、功能和状态的控制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经过“十年”之后,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干1979年在底物水平和末端氧化水平上完整地阐明了呼吸代谢多条路线观点‘’‘(又称代谢控制与被控制观点)。这一观点的内容就我们的理解主要包括:(1)呼吸代谢(包括底物水平和末端氧化水平)的途径是多条和多方向的;(2)植物的代谢为基因所控制,基因的表达(结…  相似文献   

13.
14.
两种测定化合物对真菌菌丝生长抑制活性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带毒平板法和液体培养法测定两种植物抗菌化合物血根碱和白屈菜红碱对植物病原真菌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番茄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ium f.sp.lycopersici)和棉花枯萎病菌(F.oxysporium f.sp.vasinfectum)的抑制活性。论文对两种测定方法进行了比较和讨论,结果发现:和带毒平板法相比,采用液体培养法获得的化合物半抑制浓度要低。  相似文献   

15.
2009年8月13—17日,在河南开封参加“中国植物生理学会第十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学术年会”之际,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张继澍先生赠送我们一本石声汉先生1951年编著并于1952年由西北农学院出版的《植物生理学》,全书200余页,约27万字。此教材是2007年为纪念石声汉先生(1907~1971)诞辰一百周年而特别重印分发的。石声汉先生是我国老一辈植物生理学家和中国农业史学家(李约瑟1985;吕平和石定栩1999),是西北农学院(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生理和生物化学两个学科及其教研室组建的奠基人(吕平和石定栩1999)。  相似文献   

16.
苏志尧  廖文波   《广西植物》1996,16(3):219-224
本文评述了有花植物起源的各种理论.作者支持张宏达教授提出的华夏植物区系理论,并把该理论与北极起源说和热带起源说作了比较,要点如下:(1)北极起源说和热带起源说都从海陆不变的观点出发,而忽视了中国广大亚热带地区的丰富植物区系,因此这两个理论无法解释越来越多的新发现;(2)华夏植物区系起源说以大陆漂移理论为基础,符合中国亚热带植物区系的实际,该理论正为植物学界广泛接受;(3)有花植物起源的问题,将随着华夏植物区系理论的广泛应用以及古植物学等相关学科的发展而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17.
根据两个植物抗病基因N和RPS2中核酸结合位点(NBS)和富亮氨酸重复区(LRR)中的保守序列设计了一对特异引物,用PCR从具有水稻(Oryza sativa L.)改良所需要的许多优良性状的水稻近缘野生种菰(Zizania latifolia(Griseb.)Turcz.ex Stapf)的基因组DNA中扩增同源片段。PCR产物经克隆后,分别以菰和水稻的基因组DNA为探针,通过点杂交对所得克隆进  相似文献   

18.
通过将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L.)与3种杨树品种(小黑杨(Populus cv.“Xiaohei”)昭林6号杨(P.cv.“Zhaolin06”)和欧美杨64号(P.euramericane cv.“N3016”))的人工林分别按株混两种方式进行混交实验,研究了固氮植物沙棘对亚湿润干旱区的杨树人工林生长和生产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无论哪一种杨树品种或混交方式,沙棘与杨树  相似文献   

19.
GDP-甘露糖-3’,5’-异构酶(GME)可以催化GDP-甘露糖转化为左旋GDP-半乳糖,该反应对于高等植物体内抗坏血酸的合成是非常重要的.但目前在分子水平上还没有对GME基因进行研究的报道.通过逆转录PCR(RT-RCR)技术从水稻成熟叶片中克隆到两个GME基因的cDNA序列,并与其他植物物种中的GMEs进行比对,结果显示,GME基因在所有植物物种中高度保守,尽管进化树分析表明单子叶植物GMEs和双子叶植物GMEs在进化上相互独立.同时,分析这两个水稻GME基因的剪切模式揭示了二者也存在高度相似性.采用半定量RT-PCR技术对两个GME基因在不同组织和不同胁迫条件下的表达模式进行研究表明,OsGME1基因在冷胁迫条件下表达水平上调,这和先前水稻冷胁迫蛋白质组学研究的结果是一致的.而OsGME2和OsGME1基因在用赤霉素处理条件下表达水平均下调,暗示赤霉素可能通过调节GME基因的表达来调控植物体内的抗坏血酸合成.  相似文献   

20.
在构建水稻分子图谱的研究中,有4 个RFLP探针揭示了一对籼粳稻之间的零等位现象.其中RG 229 揭示了籼稻“圭630”(Oryza sativa ssp. indica)两个零等位位点;RG 419,RG424 及RG 353 揭示了粳稻“02428”(O. sativa ssp.japonica)的零等位. 利用81 个圭630/02428 的花培植株(DH)进行的遗传分析结果表明,这些零等位位点与McCouch 发表的水稻分子图谱中其相邻分子标记间的连锁关系发生了变化.另外,用RG 684 探针在一些DH植株中检测出有新的零等位出现,虽然双亲都具有与RG 684 同源的序列. 零等位的出现可能与转座因子的转位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