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槐种子发育中胚乳细胞半乳甘露聚糖积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槐 ( Sophora japonica L.)开花约 60 d至种子成熟 ,为胚乳半乳甘露聚糖积累期。用组织化学方法 ,对储藏于胚乳细胞壁上的半乳甘露聚糖的形成积累进行了观察 ,结果表明 ,半乳甘露聚糖最先在邻近胚的胚乳细胞的粗面内质网的囊泡腔内形成 ,并通过细胞质膜分泌至细胞壁周围。此后 ,半乳甘露聚糖的积累逐渐向种皮方向扩展 ,及至种子成熟时 ,除糊粉层外 ,所有胚乳细胞几乎全由多糖所填充。此外 ,对半乳甘露聚糖发生部位及其积累过程的消长变化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群心菜花蜜腺的发育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群心菜(Cardariadraba(L.)Desv)花蜜腺6枚,包括4枚侧蜜腺的和2枚中蜜腺,属十字花科侧中蜜腺类型中的侧分离中间亚型,侧中蜜腺结构相同,都由分泌表皮,产蜜组织组成,分泌表皮顶部分布的有变态气孔器,产蜜组织中无维管束分布,属较原始的十字花科花蜜腺亚型类型,在花的各部分基本分化完成后,由花托表层细胞恢复分裂能力形成蜜腺原基,蜜腺原基经分裂,分化和形态建成,发育形成成熟蜜腺,侧中蜜腺发 相似文献
3.
沙枣花蜜腺的发育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沙枣的花蜜腺位于花柱基部的筒状花盘上,属花盘蜜腺,其蜜腺位于花盘外方,由分履表皮和产蜜组织组成。分泌表皮具有角质层和变态的气孔器。产蜜组织在发育过程中,其液泡和淀粉粒都随着蜜腺的发育呈现一定的消长规律,最后形成的蜜汁由盘状蜜腺表面的气孔泌出。 相似文献
4.
5.
6.
Erythrocladia subintegra has been cultured for over 3 years. The life history includes reproduction by monospores, a long period of ameboid motility by monospores, their germination and growth into monostromatic disk-shaped plantlets composed of adherent, often dichotomously branched filaments. Plants become centrally polystromatic with age and produce monospores. Variations in plant size and shape, cell size and shape, spore size, shape, and motility are discussed. Variations in plants of E. subintegra grown on different substrates have been studied and discussed in relation to other species in the genus. 相似文献
7.
8.
波叶仙鹤藓的孢子培养及发育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首次成功地进行了人工条件下波叶仙鹤藓(Atrichum undulatum(Hedw.)P.Beauv)单细胞孢子的培养,并详细研究、拍摄了其植物体(配子体)形态发育的全过程。孢子无后熟或体眠期,3-4天即可萌发,萌发率可达95%以上;培养10天左右绿丝体系统、轴丝体系统及假根开始分化,约40天开始出现芽体原基,50天芽体陆续形成,80天左右植物体完成营养生长,开始性器发育。初生假根发育不良,基原细胞不分裂,由绿丝体产生轴丝体的方式复杂,轴丝体细胞分裂面有球形和斜向、横向三种,芽原基分化时,首先在轴丝体上产生光合能力很强的细胞群,其基部产生芽原基,芽原基的分化成功率仅有50%左右,芽体形成后,原丝体系统多枯萎或特化为假根。并就波叶仙鹤藓的形态发育、生理生态、生殖和进化等方面也进行了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9.
10.
本文报告了福建厦门地区寄生于鸭鹅类的膜壳科绦虫计5属9种。实验阐明了5种绦虫的生活史,其中有三种生活史为我国首次报告。厦门地区有5种嵌水甲壳类可作膜壳绦虫的中间宿主。其中短角异剑水蚤(Apocyclops royi)是矛形剑带绦虫和片形皱缘绦虫的审间宿主,不等异介虫(Heterocypris anomala)为新发现的棘盘双睾绦虫的中间宿主,介虫(Cyprinotus sp.)为新发现的美丽膜壳绦虫的中间宿主。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湖泊放养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的性成熟规律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于8-11月份,结合中华绒螯蟹捕捞期,即生死洄游期的到来,通过性腺发育的组织学和细胞学观察,重点观察了长江下游安徽杨赛湖等人工放养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的性成熟规律。结果表明:①在性成熟时期,性腺发育与肝脏变化极为密切,肝脏指数逐渐下降,而性腺指数逐渐上升;②雌、雄蟹的性成熟存在规律性差异,8-9月份,雄蟹的性腺指数和性/肝指数均高于雌蟹,而10-11月份,雌蟹的性腺指数和性/肝指数均高于雄蟹;③经性腺的组织学和细胞学观察,雄蟹的性腺发育略早于雌蟹;④洄游高峰期的出现是河蟹性细胞走向成熟的外在表现。作者建议把肝脏指数7.5作为捕捞长江水系河蟹最佳时机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Oplopanone类倍半萜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综述了Oplopanone类倍半萜化合物的结构、来源分布、波谱特征、生物合成途径以及人工合成等方面的研究概况,并且对文献中报道的三个该类型化合物碳谱中的部分碳信号进行了重新归属. 相似文献
16.
生育阶段小麦冠层的反射光谱特征及其模糊聚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测量不同生育阶段小麦冠以反射光谱,并使用傅叶滤波及导数法信号处理技术对反射光谱进行处理,找出能最有效区分作物不同生育阶段的波长和波段,用这些波长和波段对应的反射率为指标,用模糊聚类(FCA)的方法对不同生育阶段小麦进行区分。 相似文献
17.
C. VENKATA RAO 《The New phytologist》1967,66(4):755-768
18.
19.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