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甘肃鸡类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乃发 《动物学研究》1993,14(3):233-239
甘肃鸡类有19种,随纬度变化形成了物种多样性梯度。本文通过气候(年无霜天数、元月均温、年均温、7月均温和年降水量),海拔高差,纬度和植被类型多样性与各县鸡类多样性相关统计分析,揭示了7月均温,年均降水量,海拔高差和纬度是控制甘肃鸡类多样性的主要因素,而甘肃鸡类多样性与植被类型多样性无关。在降水量400—650mm和海拔高差1500—3500m的地带种类最多。一个地区物种的多少不仅取决于其离物种库的远近,还取决于这一地区环境空间异质性程度。  相似文献   

2.
祁连山地区是我国典型的生态系统脆弱区和重要的生态屏障区,区域内物种资源丰富,珍稀和濒危野生动植物种类和数量繁多,是青藏高原重要的生物资源基因库之一,在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掌握青海祁连山地区野生兽类的分布现状,使用样线法和样点法完成了野外调查。自2019年1月至2023年6月,在青海祁连山地区开展野外考察21次,累计完成调查样线490条,调查样点99个,总行驶航迹约25426 km。实地调查结合文献资料结果显示,该地区共分布有野生兽类7目19科54属75种。国家I级重点保护动物11种,国家II级重点保护动物17种,IUCN评估结果显示,该地区受威胁物种有15种(濒危3种;近危5种;易危7种),占该地区兽类总种数的20%;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结果显示,该地区受威胁物种有40种(极危2种;濒危12种;近危16种;易危10种),占该地区兽类总种数的53.33%;被列入CITES附录I的兽类有7种,被列入附录II的兽类有9种,被列入附录III的兽类有5种;中国特有种兽类16种。该地区兽类分布型主要为高地型(24%)、中亚型(20%)和古北型(18.67%)。兽类G-F指数为0.724,物种多样性指数处于较高的水平。物种名录的建立为青海祁连山地区兽类物种现状研究提供了科学且全面的数据,对加快祁连山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也为以后该地区的生态及野生动物保护、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祁连山不同景观类型中苔藓植物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祁连山不同景观类型中的苔藓植物进行样方调查与物种组成统计,采用物种相似性系数、多样性指数对苔藓植物物种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30个10 m×10 m的样地内共计苔藓植物19科34属48种,其中优势科(≥3种)有6科,含19属31种,分别占本地区苔藓植物总属数和总种数的55.88%和64.58%。在5种景观类型中,针叶林带和高山灌丛带分布的苔藓植物物种相似性最高(相似性系数为0.5357);河岸带和高山草甸带分布的苔藓植物物种相似性最低(为0),表现出祁连山地区苔藓植物分布的丰富性和复杂性;高山灌丛带分布的苔藓植物物种多样性指数最高,但针叶林带苔藓植物最为丰富,是祁连山苔藓物种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区域。  相似文献   

4.
祁连山北麓四种天然草地蝗虫物种多样性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孙涛  龙瑞军  刘志云 《昆虫学报》2010,53(6):702-707
为了研究不同草地类型间草地蝗虫多样性的时空变化特性,于2008和2009年6-10月在祁连山北麓4种天然草地设置采样点,用网捕法调查草地蝗虫物种丰富度和相对多度。共捕获到蝗虫28种(亚种),隶属于7科15属。结果显示:4种不同草地类型平均蝗虫丰富度变化幅度为7~23种,较低的蝗虫丰富度出现在高山灌丛,2008和2009年其丰富度分别为7和8种;而高山草地蝗虫丰富度值最高,两年分别为16和23种;荒漠草地和高山草甸蝗虫丰富度介于以上两者之间,两年间丰富度值分别为15和15及9和12种。结果提示,水热资源状况、草地植被和地貌地势等特性决定的空间异质性对草地蝗虫群落组成、多样性和空间分布产生重要影响,不同生境间草地蝗虫时空分布呈现明显分化。  相似文献   

5.
黏菌是森林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生物资源, 在生态系统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为了探讨黏菌在西北地区森林中的物种多样性及影响物种组成和多样性的因素, 本文对甘肃省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为期2年的多点调查采样, 获得黏菌标本826份, 经形态学鉴定属于4目5科22属71种, 其中甘肃省新记录种30种。发现鹅绒菌(Ceratiomyxa fruticulosa)等9个物种是祁连山保护区广泛分布的物种, 针叶林中的黏菌总物种数(58种)和特有物种数(38种)均高于阔叶林(33种; 13种), 海拔高度对黏菌多样性无明显影响。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 腐木型基质上的黏菌物种多样性最丰富, 木本基物与草本基物上的黏菌物种组成具有明显差异。研究结果表明, 甘肃省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的山地森林带的植被类型与基物类型是影响黏菌物种组成和多样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甘肃省蚜虫类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5,他引:8  
在已有标本采集记录和资料的基础上,从分类阶元、寄主植物、寄生部位、动物地理区系的角度探讨了甘肃省蚜虫类的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甘肃省蚜虫种类丰富,已知9科90属220种;分布在华北区、蒙新区、青藏区、华中区和西南区,其中华北区、蒙新区和青藏区的种类最为丰富,因此甘肃省蚜虫区系以古北界成分为主;寄主植物种类繁多,已知有46科111属;寄生部位多样化,以叶片和茎为主要为害部位。另外就甘肃省所处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初步讨论了在不同地理区划交界处物种生物多样性所受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澳门翼手类物种多样性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9 ~2012 年,对澳门翼手目(蝙蝠)物种多样性进行了调查。结果共捕捉到10 个物种,属5 科8 属,其中包括澳门原来记载的2 个物种,即蹄蝠科的大蹄蝠(Hipposideros armiger)和蝙蝠科的东亚伏翼(Pipistrellus abramus);本研究新增加8 个物种,即狐蝠科的犬蝠(Cynopterus sphinx) 和棕果蝠(Rousettus leschenaulti),鞘尾蝠科的黑髯墓蝠(Taphozous melanopogon),菊头蝠科的菲菊头蝠(Rhinolophus pusillus),以及蝙蝠科的大足鼠耳蝠(Myotis ricketti)、普通伏翼(P. pipistrellus)、普通长翼蝠(Miniopterus schreibersi) 和南长翼蝠(M. pusillus)。另外,通过野外录音和分析,并与已发表物种声音特征比较核对,发现菊头蝠科和蹄蝠科各一种,前者可能是泰国菊头蝠(R. siamensis)或者中菊头蝠(R. affinis),后者可能是果树蹄蝠(H. pomona) 或者三叶蹄蝠(Aselliscus stoliczkanus)。本文对已捕捉10 种蝙蝠的分布、形态特征和回声定位叫声特征进行报道,同时对其种群数量和保护现状进行了讨论。保护蝙蝠栖息生境(洞穴、古老建筑和蒲葵树等) 对保护澳门蝙蝠物种多样性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8.
中国海毛颚类物种多样性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中国海已记录毛颚类有37种,可分为3个生态类群,即暖水性、暖温性和深水类群。种数是由北往南、由近岸向外海递增。中国海毛颚类可划分暖温带区系、热带- 暖温带混合区系和热带大洋区系。大多数种类广泛分布于印度洋、大西洋和太平洋等水域。  相似文献   

9.
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原则,选择7个主要自然演替群落序列,用多项指标对灌木层物种多样性进行了测度,同时采用2 ×2列联表,通过方差比率法和x2检验对不同演替阶段群落灌木层物种总体关联性和主要优势种的种间联结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灌木层Gleason指数、Simpson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在针阔混交林阶段相对较高,而均匀度指数在银露梅灌丛群落最高,生态优势度指数则在青海云杉林阶段最高;灌木植物间的正负联结比除山杨白桦混交林>1外,其他群落都<1,反映了演替序列上群落灌木层各物种间的关系以竞争为主;随着群落的演替,灌木层绝大多数种对间的关系逐渐由关联不显著-显著或极显著关联-无关联或关联不显著的方向转变;总体关联性由恢复初期灌丛群落的负关联-阳生性阔叶纯林的负关联-阳生性阔叶混交林的正关联-针阔叶混交林的负关联-中生性针叶林的正关联变化.演替序列上灌木层物种多样性和种间关系的变化,可能与群落结构分层导致的生态位分离与重叠有关.  相似文献   

10.
环境梯度下蒙古栎群落的物种多样性特征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样地法研究了东北地区处于不同经度、纬度和海拔的 13个地点蒙古栎群落的物种丰富度、Gini指数、PIE指数、Shannon指数和 Pielou指数 ,利用相关和回归的统计方法分析了不同地点物种的丰富度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和 Shannon多样性指数与各地所处的经度、纬度和海拔的关系。结果发现 :不仅不同地点 (较大尺度 )的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均有差异 ,即使在相同的地点 (较小尺度 ) ,物种丰富度及多样性指数也有差异 ,有时还具有很大的差异 ,呈现空间异质性分布的特征 ;因为影响这些多样性指数的环境因子更加复杂 ,不仅受经度、纬度和海拔的影响 ,也受地形、群落的年龄、干扰史等多种生态因子影响。不同地点的物种丰富度与海拔和纬度都具有明显的相关性 (p<0 .0 5 ) ,物种丰富度随海拔和纬度的升高而降低 ,依据显著度的大小可以推测物种丰富度与海拔的相关性比与纬度的相关性更密切 ;蒙古栎群落不同类群的植物种的丰富度具有不同的分布格局 ,木本植物的丰富度与当地纬度具有明显的相关性 (p<0 .0 5 ) ,而与所在地的海拔没有显著的关系 (p>0 .0 5 ) ,而草本植物受海拔的影响更显著 (p<0 .0 5 ) ,而与纬度之间没有显著的关系 (p>0 .0 5 )。群落的 Gini指数、PIE指数、Shannon指数和Pielou指数未发现与海  相似文献   

11.
物种多样性的空间分布格局一直是生态学和生物地理学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山地生态系统的生境异质性和物种多样性高, 适合研究物种多样性空间分布格局及其相关机制。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 本研究选取秦岭南坡陕西洋县辖区作为研究区域, 采用样线法、红外相机法和笼捕/夹捕法, 系统分析了8目21科48种哺乳动物物种多样性的空间分布格局。研究结果发现秦岭南坡洋县辖区哺乳动物物种丰富度的空间分布格局大致是中南部低, 北部和东部高; 物种多样性指数大致是中南部和北部低, 东部高。啮齿类动物和非啮齿类动物的空间分布格局存在差异。哺乳动物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的垂直分布格局都符合中峰模式, 但啮齿类动物和非啮齿类动物间存在差异。最优线性模型结果表明, 研究地区哺乳动物物种多样性的空间分布格局受到多种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其中, 年均温与物种多样性的相关性最强, 在6个最优线性模型中贡献都是最大。综上, 秦岭南坡洋县辖区中高海拔区域的物种多样性较高, 应加强对中高海拔地区的保护, 以维系该区域较高的生物多样性。  相似文献   

12.
为明确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寄蝇群落结构组成及分布特征,作者团队于2019-2021年的7、8月,对该区域不同地区和海拔的寄蝇群落进行了系统调查和多样性分析。共采集到双翅目寄蝇科昆虫2 544头,隶属于4亚科14族56属108种,其中园尼里寄蝇Nilea hortulana (Meigen, 1824)、黑须卷蛾寄蝇Blondelia nigripes (Fallén, 1810)、环形驼寄蝇Phyllomya annularis (Villeneuve, 1937)、粗鬃拍寄蝇Peteina hyperdiscalis (Aldrich, 1926)、乡追寄蝇Exorista (Adenia) rustica (Fallén, 1810)、斑埃里寄蝇Erycia fasciata (Villeneuve, 1924)为优势物种。寄蝇群落多样性在不同地区顺序为:门源县(MY)>祁连县(QL)>海西州(HX) >央隆乡(YL);在不同海拔顺序为:海拔Ⅲ(3 000~3 400 m)>海拔Ⅱ(2 600~3 000 m)>海拔Ⅰ(2 373~2 600 m)>海拔Ⅳ(3 400~3 710 m)。不同地区、不同海拔之间寄蝇群落相似性均为极不相似至中等不相似,且相邻的地区、海拔之间存在更多的共有物种。总之,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寄蝇群落多样性东部高于西部,中海拔丰度高于低海拔和高海拔,且各地区、各海拔的群落组成存在明显的异质性;湿度和植被可能是制约寄蝇群落多样性的主要因素,低海拔人口密集区,寄蝇群落受到了较大的人为干扰。  相似文献   

13.
中国黑戈壁植物多样性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西北地区内陆分布着近20万km~2的黑戈壁,由于其环境的特殊性,使其具有独特的生态系统,境内分布着多样的植被,蕴藏着大量特有的自然资源。但由于自然环境苛刻与交通条件不便,目前我国关于黑戈壁区系统的植被与物种多样性的研究还很缺乏。针对黑戈壁区植物多样性组成与分布特点,基于遥感及实地调查,采用DCCA排序和半变异函数模型等分析方法,对黑戈壁区植物群落组成,植物多样性特点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植物以藜科和蒺藜科灌木或半灌木为主,群落物种生活型具有逐渐趋于简单甚至单一的特性,重要值0.1的植物主要有梭梭、红砂、白刺等13种;群落物种多样性呈现区域性的斑块化分布,结构性因子引起的物种多样性空间异质性占主导地位;作为极端干旱区,该区植物群落类型具有贫乏化及单一化的趋势,群落结构简单,植被覆盖度低,植物生长随环境的变化具有明显的可塑性,群落空间分异明显,群落空间演变具有明显的水分及土壤结构梯度;DCCA结果显示气候、土壤、地形是群落物种及类型变化的主要原因,海拔、坡位、土壤机械组成、降水、温度等环境因子对群落有着显著的影响,水土条件的空间异质性是戈壁植物多样性维持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4.
荒漠灌丛是天山南麓山前平原主要植被类型.本研究定量分析了山前平原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及生境尺度异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天山南麓山前平原的植物群落多样性指数Simpson、均匀度指数McIntosh及丰富度指数Margalef都较低,在地貌带的过渡上,植物分布呈现均匀化.(2)海拔和地下水埋深是影响天山南麓山前平原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的重要环境指标.海拔梯度与物种多样性指数Simpson、Margalef及McIntosh均呈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关系,物种多样性均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增加;地下水埋深与物种多样性指数呈极显著的线性负相关关系,物种多样性随地下水埋深的增加而减小.(3)土壤含盐量与物种多样性指标无显著关系,但土壤含盐量与地下水埋深相关性显著,这是天山南麓山前平原土壤盐分空间异质性的一个重要特点.土壤盐分含量变化影响着植物群落物种组成,随土壤盐分含量增加,群落中盐生植物种类逐渐占据优势.(4)海拔的变化是决定天山南麓山前平原灌丛群落生境差异的主导因子.海拔差异表征了山前平原地貌、水文地质条件及土壤的变化,而随海拔变化的水热、水盐等干扰体系的差异则进一步导致了异质性的生境,进而影响不同植被类型中群落组成结构和多样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祁连山位于中国青藏高原东北部,是中国西北重要生态屏障,具有丰富的野生动物资源和地貌类型。为探究祁连山南坡鸟类组成与垂直分布特征,于2019年5月和9月采用样线法和直接计数法对不同生境、季节和分布海拔的鸟类资源进行了全面调查。结果显示,祁连山南坡共观测到鸟类17目41科157种,其中留鸟81种(51.59%)、夏候鸟61种(38.85%)、冬候鸟3种(1.91%)、旅鸟12种(7.64%);在区系组成上以古北界鸟类为主,共102种(64.97%),其次为广布种34种(21.66%)、东洋界21种(13.38%)。在季节变化中,夏季鸟类物种多样性显著高于秋季(P<0.001);在划分的8种生境类型中,草地生境鸟类丰富度最高(108种),且与湿地生境鸟类群落最相似,而与荒漠生境鸟类群落相似度最低;在鸟类垂直分布格局上,祁连山南坡鸟类丰富度随海拔升高呈现为中锋模式,在海拔3100—3400 m处达到最大值。另外,该地区留鸟垂直分布特征存在季节性变化,随着夏季向秋季的季节变换,鸟类的垂直分布范围主要向下或向上移动。物种本底数据的调查是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基础,了解该地区鸟类物种多样性数据及其随海拔梯度变化的规律,对保护祁连山南坡地区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17.
以科尔沁沙地小叶锦鸡儿群落为对象,分析了放牧和不同封育年限下小叶锦鸡儿群落的植被特征及植被分布的小尺度空间异质性.结果表明:放牧和封育样地内植被均以1年生草本植物为主,物种数没有明显差异;封育6年、封育12年样地的植株密度分别为(124.46±5.22)株·m~(-2)和(203.05±10.38)株·m~2,显著高于放牧样地(P<0.05);封育样地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均低于放牧样地,并随着封育年限的增加而减小;封育样地植被分布的小尺度空间异质性小于放牧样地,并且封育年限越长,空间异质性越小.
Abstract:
This paper studied the veget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small-scale spatial heterogeneity of Caragana mirophylla community in Horqin Sandy Land in northeast Inner Mongolia of China under grazing and under 6-and 12 years enclosure, aimed to assess the effects of grazing and enclosure on vegetation restoration. In the sampling plots of grazing and different years enclosure, the species composition of C. mirophylla community all dominated by annual herbaceous plants. The species richness in grazed plot and in the plots enclosed for 6 and 12 years was 22, 19, and 20, respectively, with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plots enclosed for 6 and 12 years, the plant density was (124.46±5.22) plants·m~(-2) and (203. 05±10. 38) plants·m~(-2), respec- tively, being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grazed plot, which suggested that enclosure was an effective method to accelerate the vegetation restoration in Sandy Land. The Shannon-Wiener index, Simpson species diversity, and Pielou evenness in enclosed plots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grazed plot, and decreased with increasing enclosure duration. The small-scale spatial heteroge-neity of vegetation in enclosed plots was smaller than that in grazed plot. The longer the enclosure duration, the smaller the spatial heterogeneity was.  相似文献   

18.
Abstract. The spatial heterogeneity hypothesis predicts a posi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habitat complexity and species diversity: the greater the heterogeneity of a habitat, the greater the number of species in that habitat. On a regional scale, this hypothesis has been proposed to explain the increases in species diversity from the poles to the tropics: the tropics are more diverse because they contain more habitats. On the local scale, the spatial heterogeneity hypothesis suggests that the tropics are more diverse because they contain more microhabitats. The posi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habitat heterogeneity and species diversity, on the local scale, is well documented. In this paper, we test whether habitat heterogeneity on the local scale can explain the latitudinal gradient of species diversity on the regional scale. We determined the latitudinal gradient of species diversity of 305 species of North American grasshoppers using published distribution maps. We compared the slope of this multihabitat (regional-scale) gradient with the slope of a within-habitat (local-scale) gradient in the prairie grasslands. Our results show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slopes at the two scales. We tested the generality of our results by comparing multi- and within-habitat latitudinal gradients of species diversity for ants, scorpions and mammals using data from the literature. These results are in accordance with those from grasshoppers. We can therefore reject the local-scale spatial heterogeneity hypothesis as a mechanism explaining the regional-scale latitudinal gradient of species diversity. We discuss alternative mechanisms that produce this gradient.  相似文献   

19.
窦文俊  李姝  彭雪嫣  亓宝  王琦 《菌物学报》2023,42(1):196-216
为揭示陕西省南部秦巴山区腹地黏菌物种多样性与分布特征,对陕南地区的42个地点开展了黏菌资源调查,共获得1 021份标本,根据形态特征鉴定为5目9科26属119种。分析黏菌物种组成与多样性指数表明,陕南地区的优势种为蛇形半网菌Hemitrichia serpula,相对多度为6.37%,该地具有较高黏菌物种多样性(H?=6.24),同时秦岭黏菌物种多样性指数(H?=6.19)高于大巴山(H?=5.28)。黏菌物种多样性在不同植被类型下差异显著,针阔叶混交林最高,针叶林最低,群落分布相似性较低,表明植被类型的变化会影响该地区黏菌的物种组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