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琼梅 《蛇志》2007,19(3):232-233
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病情危重,在机械通气的状态下机体又同时承受感染、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等能量消耗,处于高分解状态,加之呼吸肌耗能增加,此类患者常合并营养不良,而营养不良会导致呼吸肌做功无力,肺顺应性下降,严重影响呼吸功能,使患者难于脱离机械通气,产生恶性循环,因此,机  相似文献   

2.
《蛇志》2018,(4)
目的探讨早期实施肠内营养支持干预对ICU禁食危重患者营养状态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我院ICU收治的禁食危重患者87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44例于入院24~48h内实施肠道内营养支持干预,对照组43例于入院49~72h后实施肠内营养,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营养指标及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清前清蛋白、血清白蛋白、转铁蛋白均高于对照组,APACHEⅡ评分、死亡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实施肠内营养支持干预可有效改善ICU禁食危重症患者营养状态,降低死亡率,利于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廖翠新 《蛇志》2014,(2):239-241
<正>危重患者常因转科、诊断性检查、特殊治疗以及手术的需要进行院内安全转运,院内转运时间虽短,但存在很多医疗安全隐患,由于危重患者病情急重复杂、变化快,随时都有可能发生生命危险。有资料显示,院内转运可增加转运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病死率也较平常高9.6%[1]。因此,采取安全、有效的转运方式成功转运危重患者,对降低危重患者的伤残率及死亡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目前国内尚无危重患者转运指南,各地医疗机构对危重患者转运也无统一标  相似文献   

4.
《蛇志》2018,(4)
目的探讨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转运护理指导单在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总结高效的急诊危重患者安全转运流程。方法选取2018年1~5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就诊并符合纳入标准的65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自制的院内转运指导单对其实施转运,比较应用转运指导单前后的转运准备符合率和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应用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指导单对危重患者实施院内转运后,转运准备符合率由使用前的85%提高到98%,转运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由原来的4.3%下降到0.9%。结论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护理指导单的应用有助于规范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流程,保障急危重症患者的安全转运过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集束化管理模式在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9月 ~2020年4月我院急诊科就诊的324例急诊危重患者为研究对象,按转运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62例.观察组采用集束化管理模式转运危重患者,对照组采用传统模式转运危重患者,比较两组患者的院内转运时间、投诉率、转运意外发生率(包括...  相似文献   

6.
黄雪梅 《蛇志》2010,22(3):300-301
建立有效的气道是危重患者院前急救中最基本、也是最关键的一个重要环节,确保良好的通气是转运危重患者的首要问题。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急诊科2005年6月~2008年12月对186例院前行气管插管的危重患者的气道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正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引发的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疫情形势严峻,排除疑似患者、治疗确诊患者、抢救重型/危重型患者仍是防控和救治主要工作。近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在JAMA上发表的研究分析7万多例COVID-19患者流行病学特征,其中核酸检测阳性确诊患者轻型占81%,重型占14%,危重型占5%,危重型患者中病死率高达49.0%[1]。重型/危重型患者常伴有严重的基础疾病,治疗过程中使用了糖皮质激素、机械通气等措施,机体免疫功能破坏使COVID-19患者合并真菌感染的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8.
樊湘香 《蛇志》2007,19(1):70-70
抢救危重患者,时间就是生命,只有分秒必争,才能起死回生,赢得转危为安,尤其是危重关头的5min“黄金时间”更为珍贵。因此,在急诊抢救工作中稳定病情,挽救生命的同时,给予及时、有效的护理配合对抢救工作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我院急诊科自2001年1月至2006年6月共抢救危重患者184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临床特征和诊治方法,以期为该病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西院收治的一例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总结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治疗经验。结果: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诊治过程中需规范抗炎、抗病毒治疗,选择正确的氧疗方式,着重关注患者的心理及营养问题,准确的评估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发生的风险,及时的预防和治疗VTE。结论: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不仅以肺为靶器官造成严重损害,还可能引发心脏、肠道、肾脏等多脏器损害,除常规抗炎、抗病毒、氧疗外,对患者的心理问题、营养问题及VTE的预防与治疗也同样重要。  相似文献   

10.
龚旭初  方勇  杨万富 《蛇志》2011,23(2):152-154
目的 探讨危重型蝮蛇咬伤患者在ICU的治疗要点.方法对我院近年来收治的36例危重型蝮蛇咬伤患者在ICU监护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36例中,30例痊愈,6例无效.结论 危重型蝮蛇咬伤患者要重视基础疾病的追查与治疗,及时进行重症监测,充分应用现代医学急救技术,同时要发挥中医药的治疗优势和防治后遗症.  相似文献   

11.
覃顺华  周兵  汤展宏 《蛇志》2017,(1):81-84
<正>危重患者多伴有呼吸功能不全,机械通气能明显改善危重患者由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等原因导致的机体缺氧和二氧化碳积蓄,帮助患者渡过生命危险期以争取更多的原发病治疗时间,因此被视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而广泛应用于危重患者的救治。传统的机械通气模式通常以设置一个固定的潮气量或压力、一个固定的切换时间或流速来辅助患者呼吸,  相似文献   

12.
??????? 目的 探索在保证护理安全的基础上提升护理工作效率的方法。 方法 按实施不同制度的时间段将患者分为A组和B组,A组实行三级责任护理管理制度;B组在实行三级责任护理管理制度并对现有病区进行合理分区的基础上,依据患者危重分级和护理人员分层来分配每个床单位的责任护士(双向分层管理制度),两组进行护理总时数、所护理的患者人数、不同危重分级患者的平均护理时数、同一患者不同危重分级平均天数等比较。 结果 B组中不同分层护理人员所护理的患者危重分级与护理时数成正比,但总护理时数相近,所护理人数随危重分级提高而减少,危重分级1级患者平均住院天数明显下降。 结论 双向分层管理组相对于三级责任护理管理组更能保证护理安全、提升护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3.
李湘  蒙江明  邓上勤  韦晓宏 《蛇志》2013,25(2):121-123
目的 探讨危重艾滋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急诊救治流程和管理,以提高危重艾滋病患者的识别及抢救成功率,实现安全救治.方法 收集急诊抢救的235例危重艾滋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于2012年实施了系统的急救管理,其有效性与未实施系统管理进行对比.结果 艾滋病病情复杂多样,常因为呼吸衰竭、休克、意识改变、出血等被送入急诊科;收入急诊科的艾滋病患者大多为晚期患者,CD4+T淋巴细胞数多低于50个/μl,常出现多个部位的症状.实施系统的管理方法,提高了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职业暴露减少,污染物品处理和细菌学监测全部合格,减少了医院感染和职业感染发生的风险.结论 晚期艾滋病症状复杂多样,临床应加强识别;建立健全危重艾滋病急救规范,是提高医疗质量,实现安全有效救治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神经外科急危重患者的家属进行心理问卷调査,来了解家属的心理状态,为提供个体化的心理护理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随机选择近三年入住我院神经外科的急危重患者家属共159人,其中男性89人,女性70人,进行心理状况调查问卷,量表采用精神卫生焦虑自评量表和精神卫生抑郁自评量表,所得数据采用SPSS18.0软件软件进行分析,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结果:(1)结果显示,在被调查的89名男性家属与70名女性家属中,女性的焦虑程度较男性严重,而男性的抑郁程度又较女性严重,二者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2)医疗费用支付类别不同的患者家属间焦虑、抑郁症状有显著性差异,自费患者家属焦虑、抑郁程度均明显高出医保患者家属(P0.05)。(3)以脑力劳动为主的患者家属其焦虑量表评分明显低于以体力劳动为主的患者家属,而在抑郁量表评分中,脑力劳动为主的患者家属抑郁评分则高于以体力劳动为主的患者家属,二者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女性、体力劳动者焦虑症状明显,男性、脑力劳动者抑郁症状突出。自费医疗的患者家属焦虑和抑郁程度均高于医保患者。作为护士应针对患者家属提供不同的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帮助家属应对心理危机状态,维持患者家庭功能,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5.
宁文媛 《蛇志》2012,24(3):311-312
随着呼吸机技术在我院NICU抢救过程中的日益推广应用,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明显提高,其中危重新生儿的抢救成功率从2005年12月成立NICU前的90.5%提高到95.8%。  相似文献   

16.
周玉华 《蛇志》2011,23(3):293-294
危重患者在创伤、感染、手术等应激状况下,机体能量和物质代谢异常,表现为以高血糖为特征的糖代谢紊乱。临床上,应激性高血糖在危重症患者中非常普遍,很多证据证明应激性高血糖可增加危重患者的感染率和病死率,影响患者预后。现就应激性高血糖的概念、发生机制、危害、防治方法及其护理对策进行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危重患者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血清降钙素原(PCT)的水平,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167例ICU危重感染患者同时送检的微生物培养和PCT检测的结果进行分析,比较两者间的关系。将微生物培养结果分为阴性组、单一标本阳性组、两种标本阳性组和三种及以上标本阳性组,进一步比较四组间PCT检测结果的差异并分析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和真菌感染后患者体内PCT的水平。结果 167例危重感染患者微生物培养阳性102例,阳性率为61.1%。PCT检测阳性103例,阳性率为61.7%。两者间无统计学差异(χ~2=0.01,P0.05)。两者联合检测的总阳性率为79.6%。102例微生物培养阳性患者中,PCT为0.57(0.10~131.50)μg/L,高于培养阴性患者[PCT为0.33(0.10~21.85)μg/L,U=8.52,P0.05]。培养阳性患者中,单一标本阳性的PCT水平相对较低,两种及以上标本阳性的PCT水平相对较高。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和真菌感染组PCT阳性率分别为70.0%、64.7%和66.7%,混合感染组最高,为87.5%。结论 PCT可用于危重患者感染性疾病的早期预测。加强微生物培养和PCT的联合检测,可促进危重患者感染后的精准诊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脑血管病与继发性癫痫的关系。方法:对66例脑血管病继发性癫痫作总结分析。结果:早期型癫痫43例,迟发型癫痫23例。病变部位多侵及脑叶(47/66),癫痫以全面发作居多,治疗效果佳。结论:脑血管病是继发性癫痫的重要原因之一,早期型癫痫多不需长期服抗癫痫药,迟发型癫痫多需长期服抗癫痫药,脑血管病急性期癫痫发作组患者死亡率明显高于非癫痫组,癫痫持续状态提示患者病情危重、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9.
摘要 目的:探讨危重脑室出血患者血清过氧化氢酶(CAT)、总抗氧化能力(T-AOC)、活性氧(ROS)水平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月到2023年1月收治的90例危重脑室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来我院体检的90名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受检者血清CAT、T-AOC、ROS水平,并建立受试者特征工作曲线,分析血清CAT、T-AOC、ROS对危重脑室出血的诊断效能。所有患者治疗后对所有患者应用格拉斯哥预后(GOS)评分进行评价,将GOS评分<4分的35例患者分为预后不良组,将GOS评分≥4分的55例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对比两组患者一般临床情况,并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CAT、T-AOC、ROS水平对危重脑室出血患者的预后预测价值。结果:两组患者血清CAT、T-AOC、ROS水平对比差异显著,观察组CAT、T-AOC水平低于对照组,ROS高于对照组(P<0.05);曲线下面积(AUC)从依次为ROS(0.688)、CAT(0.667)、T-AOC(0.656)、三者联合(0.671)。ROS诊断灵敏度为67.61%,特异度为66.85%,CAT诊断灵敏度为60.03%,特异度为67.53%,T-AOC诊断灵敏度为61.24%,特异度为66.53%,三者联合诊断灵敏度为74.58%,特异度为86.32%;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患者性别、年龄、BMI、合并基础疾病、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就诊时间、APACHEⅡ评分、出血量、CAT、T-AOC、ROS水平对比差异显著(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出血量、APACHEⅡ评分、CAT、T-AOC、ROS为危重脑室出血预后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危重脑室出血患者CAT、T-AOC、ROS水平会发生显著变化,三者联合对于危重脑室出血的诊断价值高于单一诊断。且CAT、T-AOC、ROS可作为危重脑室出血的预后独立因素,因此临床上对CAT、T-AOC降低和ROS水平升高的患者需警惕预后不良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蛇志》2018,(1)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多管道维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急诊科同时留置4条以上管道的241例危重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多管道维护护理,观察组患者予以集束化管道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经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比较,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8.33%,观察组为96.69%,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诊抢救室危重患者多管道维护中应用集束化护理干预,可有效提升患者治疗结局的总有效率,提升生存质量评分,取得满意的护理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