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八株不同来源的流行性出血热(EHF)病毒的单克隆抗体(McAb),采用血凝抑制试验、反向间接血凝抑制试验、间接酶联免疫及阻断酶联免疫试验等,对两种方法(TE、SA)制备的血凝素抗原进行分析。根据A35、2A6McA5试验的结果,证实血凝素抗原中的核蛋白上存在有非构象依赖性的血凝结合位点;而另外5株McAb在血凝抑制活性方面,虽具有明显的株间交叉,但在反向间接血凝抑制试验、间接酶联免疫试验时则均为阴性,故认为其血凝结合位点位于病毒的膜蛋白,可能与G_2糖蛋白有关,为构象依赖性位点。有关4G6McAb,在阻断酶联免疫试验时,虽与A35、2A6一样具有较高的阻断率,但在反向间接血凝抑制试验、间接酶联免疫试验时明显有别于后二者,对其属性有待进一步确定。  相似文献   

2.
间接血凝试验(简称血凝试验)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近年来已成为微生物学、免疫学以及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工作中应用较广泛的血清学方法之一。本文就斑疹伤寒血凝试验方法的一些技术问题,尤其是影响血凝试验的各种因素,作一综合性介绍。  相似文献   

3.
大肠杆菌新菌毛抗原的研究Ⅶ.用凝集反应检验菌毛抗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翠珍  房海   《微生物学通报》1993,20(6):376-379
为了建立对新菌毛抗原F_(1987)的检验方法,本试验采用了玻板凝集反应和反向间接血凝试验及葡萄球菌A蛋白(SPA)协同凝集试验等凝集性试验方法;经用不同菌毛抗原菌株及对照试验等,证明了三种方法的可行性。玻板凝集反应和SPA协同凝集试验可用于F_(1987)新菌毛抗原的定性试验;反向间接血凝试验不仅能用于定性,而且能用于定量。三种方法均具有特异性,且简便易操作,便于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4.
我们从钩端螺旋体(三宝垄群巴托型)中提出一种耐热性、耐碱性红血球致敏物质(Fss),并进行了血凝试验的研究。初步发现这种物质可使绵羊红血球致敏。致敏后的红血球能与相应的免疫血清发生血凝反应。三宝垄群巴托型钩端螺旋体血清与其它型红血球致敏物质抗原的血凝试验,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一定的型特异性,除与钩端螺旋体的独立群独立型和澳洲群巴力科型有一定的凝集价外,与其它8个群钩端螺旋体代表型均不产生凝集。由此提供了用这种抗原物质作钩端螺旋体抗原型鉴定的可能性。钩端螺旋体红血球致敏物质血凝试验受温度、红血球浓度及红血球致敏时间等因素的影响而使血凝增强或减弱。  相似文献   

5.
<正> (三)血清学鉴别诊断 血清学是鉴别诊断细菌、病毒、立克次体等微生物及其疾病的重要力法。熟练而准确地运用血清学技术才能做出正确、可靠的实验诊断。应用于立克次体和立克次体病的血清学诊断方法很多,最常用的有:补体结合试验、立克次体凝集及外斐氏凝集试验、间接血凝和反相血凝及其抑制试验、中和试验等。近年来免疫萤光抗体染色、酶免疫吸附及细胞免疫试验也常被采用。本文着重立克次体学上最常用的几种方法做一介绍。 血清学诊断的基本原则:(1)是应用已知的某种病原体或抗原去测知未知抗体的存在和滴度,以确定系由何种病原体而感染。当人或动物被某种病原体感染后,常在患者  相似文献   

6.
应用肉毒毒素血清学诊检和分析肉毒毒素的方法,早已引起人们的注意。目前文献中介绍的血清学诊检肉毒毒素较好的方法有:(1)免疫电泳扩散法:可在两小时内检出14—50个小鼠LD_(50)的A型肉毒毒素。(2)间接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在4—18小时内,血凝试验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间接ELISA法定性检测矛头蝮蛇血凝酶,用于巴曲亭蛇毒种属来源检测。方法将矛头蝮蛇血凝酶为抗原免疫小鼠,与尖吻蝮蛇血凝酶、白眉蝮蛇血凝酶交叉筛选获得特异性单克隆抗体。优化矛头蝮蛇血凝酶单抗(一抗)、HRP标记的羊抗鼠(二抗)IgG、矛头蝮蛇血凝酶(抗原)工作浓度,建立间接ELISA检测方法。考察方法的重复性、中间精密度,确定方法的适用性。采用膜超滤法将巴曲亭中辅料去除,按照建立的ELISA法检测,判定种属来源。结果矛头蝮蛇血凝酶单抗具有强特异性,一抗的最佳工作浓度1∶4000(250ng),二抗的最佳工作浓度1∶4000(250ng),抗原浓度2μg/孔,该法重复性和中间精密度较好。巴曲亭与矛头蝮蛇血凝酶单抗有特异性反应,与其它蛇毒来源血凝酶单抗无交叉反应,确定巴曲亭来源于矛头蝮蛇蛇毒。结论本研究建立的ELISA法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可作为巴曲亭蛇毒种属来源判断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正>对于自然疫源地采集标本中克里米亚出血热(CHF)病原的检测一般采用接种新生小白鼠法(生测法);分离出的病原再用补体结合试验(CF)、间接血凝试验(IHA)和免疫荧光(IF)试验进行鉴定。这些方法特异性高,但是十分费力,且均不能直接用于原始材料中的病原体测定。  相似文献   

9.
Yang ZF  Wang YT  Qin S  Zhao SS  Zhao YS  Lin Q  Guan WD  Huang QD  Mo ZY  Li CY  Zhong NS 《病毒学报》2011,27(3):218-223
以水提法分离制备板蓝根水提物S-03分析其基本化学成分,并在狗肾细胞(MDCK)上分别接种人甲1、3型和乙型流感病毒标准株、临床分离株以及禽流感病毒,采用空斑减少和免疫荧光及血凝抑制实验方法,在预防、治疗和直接作用三种试验模式下探讨S-03体外对流感病毒的抑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S-03的主要化学成分为糖类,多糖所占总重的比例最高。S-03体外抗病毒药效显示:①预防模式:对各型流感病毒均无抑制作用;②治疗和直接作用模式:对不同亚型流感病毒均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且直接作用(SI=2.5~16)效果优于治疗模式(SI=2.2~5.8);③血凝抑制试验:对不同亚型的人流感病毒血凝素有不同程度抑制作用(最低抑制浓度为3.12~25 mg/mL),并且对禽流感病毒(H6N2、H7N3、H9N2)的血凝素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最低抑制浓度25~50 mg/mL),其作用机制可能为抑制流感病毒表面的血凝素(HA),从而阻止病毒感染。  相似文献   

10.
本文探讨了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HFRSV)血凝和血凝抑制(简称血抑)试验的主要影响因素,观察到HFRSV血凝素的制备要求较高,4℃保存的效果较好,血凝素对热似有一定的稳定性,血凝作用的条件较为严格,最佳pH在5.7—6.1,鹅血球较为敏感,氯仿法去除血清中非特异性抑制物有效而简便。通过试验条件的模索和方法的改进,使之适用于基层。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乳胶结合试验检测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及其肠毒素(SE),并进行耐药性分析.方法收集13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分离株,通过药敏试验将其分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用反向间接血凝试验(RPHA)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结果67株MR-SA产肠毒素,19株MSSA产肠毒素,MRSA产肠毒素率为100%,MSSA产肠毒素率为30%.结论实验室应重视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的检测.  相似文献   

12.
间接血凝试验是将抗原吸附在红血球上,当遇到血清中存有相应抗体时,即可发生血球凝集。间接血凝试验检测抗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的抗体(Anti-HBs)较琼脂扩散、对流电泳和补体结合试验敏感性高,而与放射免疫试验敏感性近似,且具有优于放射免疫的简  相似文献   

13.
试验目的是为寻找口腔内产黑色素类杆菌群中新的菌种一牙髓类杆菌(Bacteroides·endodontalis),试验选择牙髓腔感染的成年患者80例,儿童患者(14岁以下)18例,在厌氧环境下用光滑髓针加棉捻方法收集标本,经厌氧培养,对在CDC琼脂培养基(含0.01%Vitk_3及0.05%氯化血红素)上生长的产黑色素的菌落进行生化,直接血凝试验、气相色谱分析、间接荧光免疫(国际参考株  相似文献   

14.
第四军医大学微生物教研室和安徽省医学科学研究所病毒室共同协作,首次用国内分离出的毒株建立了肾综合证出血热(HFRS)病毒血凝与血凝抑制试验。该法首先将国内各代表毒株和朝鲜出血热(KHF)病毒76/118株适应于乳鼠,在此基础上,参照汤一苇等报导的方法加以简化,从感染乳鼠脑中制备血凝素。对国内主要代表毒株血凝活性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5.
本文运用放射免疫沉淀法(RIP)、Western-blot及ELSA夹心法,对一组针对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V)L99株、C4株的单克隆抗体(McAb)进行特性鉴定,其中4株McAb针对糖蛋白G2,29株针对核壳蛋白(NP),1株针对糖蛋白G1和NP。微量中和试验和血凝抑制(HI)试验分析表明,虽绝大多数抗NP McAb既无中和活性亦无HI活性,但有1株例外。具有明显的中和活性和HI活性,提示EHFV核壳蛋白上可能存在中和抗原和血凝抗原决定簇。2株抗G2 McAb具有较高的HI活性,1株抗G2 McAb有较低的中和活性和较高的HI活性,另一株抗G2 McAb仅具有中和活性,表明EHFV糖蛋白G2上存在独立的中和与血凝抗原决定簇,也可能存在具有中和、血凝双重功能的决定簇。竞争ELISA分析显示。G2蛋白上某些中和位点和血凝位点虽然独立分布,但在某一区域可能相当靠近或有部分重叠。  相似文献   

16.
本工作使用反相被动血凝抑制(RPHI)试验对225种中草药水提取物进行抑制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筛选的实验研究,共筛出有效药物29种(占12.9%),其中8倍抑制(高效)有云实、地耳草、虎杖、石荠苧、海金沙与紫金牛6种。对本试验的影响因素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正> 乙型肝炎e抗原(HBeAg)是乙型肝炎病毒存在的一个重要的血清学标志,首先被Magniue等人所描述(1972)。他们和其他工作人员用凝胶扩散法检查HBeAg和其抗体(抗-HBe),以后又有了更敏感的方法如血凝试验法,放射免疫测定法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相继出现。 通常,HBeAg可在乙肝病毒急性传染早期血清样品中查出,然而偶而在一次血样诊断试验时不一定能发现。在病毒血症多年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慢性携带者体内也同样可能发现。抗-HBe是在乙型肝炎病毒传染恢复期病人中出现和在能够通过循环清除HBeAg的HBeAg携带者中出现。HBeAg和抗-HBe状况的血样检测,  相似文献   

18.
本文建立了检测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V)液体抗原及抗体的反向被动血凝(RPHA)和血凝抑制(RPHI)方法,RPHA检测EHFV抗原的敏感性与ELISA相近;RPHI检测EHFV抗体与IFA的符合率为97.3%,敏感性略低。  相似文献   

19.
免疫粘附血凝(IAHA)试验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敏感性高,但需要HBsAg单价特异性抗血清(anti-HBs),否则易出现假阳性反应。为获得单价anti-HBs。在没有纯HBsAg供免疫的情况下多采用亲和层析法;即将正常人血清蛋白经溴化氰联结于珠状琼脂糖凝胶,装柱后,将动物抗血清穿流过柱,以吸收其中抗正常人血清蛋白抗体。所获单价anti-HBs即可  相似文献   

20.
开花前的水稻旗叶提取液中不含有血凝活力,但开花后旗叶提取液中能测得血凝活力,并随着开花后天数增加而逐渐升高。雄蕊和成熟花药中无血凝活力,开花前和开花早期的子房提取液中有血凝活性,开花5d后子房或胚乳中测不到血凝活性,但胚中血凝活性随种子发育而明显增加。分别从“寒丰”和“双丰一号”水稻成熟胚中分离得到凝集素,用电泳、免疫学方法和血凝试验表明两者的分子特性和血凝性质完全相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