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 毫秒
1.
鸟类核型研究Ⅻ.省形目12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国内首次报道了省形目8科12种鸟类染色体核型,其中阔嘴鸟科、河乌科的两科是世界上首次报道核型的科。比较研究表明:臂间倒位以及微小染色的相互副合在所描述的类群染色体进化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鸟类核型研究Ⅸ,画眉亚科17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雀形目(翁+鸟)科画眉亚科17种类核型,臂间倒位和小染色体缺失在该亚科进化中起重要作用。在核型比较基础上结合古地理以及生态资料对该类群的起源和进化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4.
本文报道了Hang形目14种鸟的核型,并发现该中类间染色体数目变异很大,由石Hang的2n=40至沙锥的2nm=98不等,这种变异是由原始的2n=80核型通过两种方式形成的,在Hang小目中,小染色体相互融合而造成染色体数目的减少,在鹬小目中,大染色体的着丝点分离 而 造成染色体数目的增加。  相似文献   

5.
江西武夷山雉科鸟类研究初报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2004年9月~2008年5月对江西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雉类资源进行了调查,查明区内分布有白眉山鹧鸪、灰胸竹鸡、黄腹角雉、白鹇、勺鸡、雉鸡、白颈长尾雉等雉科鸟类,隶属于7属7种,分别占我国雉类属、种数量的33.3%和12.7%.较常见的种类有灰胸竹鸡、白鹇和黄腹角雉.并对有关物种的生境利用特点、生物学特征和灾害性天气对其分布的影响等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6.
山西历山自然保护区的雉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0-1994年在山西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雉科鸟类进行了调查研究,已知本区现有本科鸟类七属、七种。其中雉鸡,勺鸡种群数量高,地理分布广;血雉,白冠长尾雉以往文献有记载,但本次调查尚未发现。除斑翅山鹑为冬候鸟外,其余均为留鸟。近年来雉鸡资源遭严重破坏,种群数量日益减少,应制止破坏雉鸡资源的行为。  相似文献   

7.
小檗科魁臼亚科植物的核型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本文首次报道了中华山荷叶与川八角莲的核型,分别为K(2n)=12=8m(4SAT)+2st+2t及K(2n)=12=4m(2SAT)+4sm+2st(2SAT)+2t,核型类型均为2A型。  相似文献   

8.
鸟类核型研究 Ⅰ.雀科11种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本文报道了雀形目雀科(Fringillidae)11种鸟类核型。并将其他作者报道的该科其他种类的核型汇总做了配对分析比较。臂间倒位和小染色体相互融合在该科核型进化中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五种蚂蚁染色体核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秀芝  王俊森 《动物学研究》1995,16(4):352-352,378,383
五种蚂蚁染色体核型研究杨秀芝,王俊森,柳劲松,王鑫(齐齐哈尔师范学院生物系161006)关键词蚂蚁,染色体,核型STUDIESONTHEKARYOTYPESOFCHROMOSOMESIN5SPECIESOFANTS¥YangXiuzhiWangJun...  相似文献   

10.
血雉属的分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查看采自中国各地的血雉标本259号及有关文献资料,作者将血雉属鸟类列为1个种,另9个亚种及1个混交类型,并发现血雉羽色的地理变异规律,雄鸟头、颏、喉和胸部的红色以采自高黎贡山1个混交类型,并发现血雉羽色的地理变异规律,雄岛头、颏、喉和胸部的红色以采自高黎贡山、怒山和云岭西南地区的标本最为鲜艳,其范围也最大,页向东,向西和向北头、颏、喉和胸部的红色渲染程度呈逐渐递减的趋势。这与Vaurie(19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道了非雀形目鸟类10科15种的核型,并对鸟类中某些核型分类与传统形态学分类不一致之处作了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道了莺亚科10种和鹟亚科4种的核型,并对已报道过的这二亚科18种鸟类的核型进行了比较研究。这两个亚科通常依据表型差异被划分在一个科——鹟科中。Siblcy(1988)等则依据DNA差异(通过DNA—DNA分子杂交测定)将它们划在不问的三个科(鹟科、莺科和戴菊科)中。核型比较的结果支持了Sibley对这两亚科鸟类的重新划分。  相似文献   

13.
鸟类核型研究:Ⅴ.攀禽类20种(Climbers,Aves)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报道了攀禽类8科20种的核型,并对已报道过的16科96种攀禽类鸟类的核型进行了比较研究。攀禽类通常依据表型差异被划分为对趾型,并趾型和异趾型三个类群。Sibley(1988)等则依据DNA差异(通过DNA-DNA分子杂交测定)分为三个小纲:啄木鸟小纲,佛法僧小纲和雀小纲。这两种划分是截然不同的。核型比较的结果支持了Sibley对攀禽类的划分。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道了(行鸟)形目14种鸟的核型,并发现该目种类间染色体数目变异很大,由石(行鸟)的2n=40至沙锥的2n=98不等。这种变异是由原始的2n=80核型通过两种方式形成的:在(行鸟)小目中,小染色体相互融合而造成染色体数目的减少;在鹬小目中,大染色体的着丝点分离而造成染色体数目的增加。  相似文献   

15.
我国11种披碱草的核型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报道了中国产的11种披碱草属植物的核型,其中9种为首次报道。结果如下:老芒麦2n=4x=28=24m+4sm(2SAT);披碱草2n=6x=42=36m(2SAT)+6sm(4SAT);青紫披碱草2n=6x=42=32m+10sm(4SAT);垂穗披碱草2n=6x=42=34m+8sm(2SAT);圆柱披碱草2n=6x=42=32m+10sm(2SAT);短芒披碱草2n=6x=42=30m+12sm(4SAT);黑紫披碱草2n=6x=42=36m(6SAT)_1+6sm;毛披碱草2n=6x=42=30m+12sm(6SAT);紫芒披碱草2n=6x=42=22m=12sm(2SAT)+8st(4SAT);肥披碱草2n=6x=42=34m(2SAT)+6sm(4SAT)+2st;麦(?)草2n=6x=42=30m(4SAT)+12sm(2SAT)。  相似文献   

16.
两种蒿属植物的染色体数目和核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报道了我国蒿属2个种的染色体核型,它们的核型模式为:油蒿2n=36=28m+6sm+2st;褐沙蒿2n=36=26m+2sm+8st(2SAT)。  相似文献   

17.
鹅观草属4个种核型与进化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蔡联炳  冯海生 《植物研究》1999,19(3):268-272
报道了鹅观草属(Roegneria C. Koch)4个种的核型,即中华鹅观草,核型为2n=4x=28=28m(2SAT);裸穗鹅观草,核型为2n=4x=28=24m+4sm(2SAT);缘毛鹅观草,核型为2n=4x=28=22m+6sm(2SAT);缘穗鹅观草,核型为2n=4x=28=24m(2SAT)+4sm。4个种核型的共征和自征反映了形态划分中共属分种的合理性。尤其通过核型不对称性和相对进化程度的分析,表明中华鹅观草最原始,缘穗鹅观草最进化,裸穗鹅观草和缘毛鹅观草演化居中;狭颖草系高级于缘毛草系。核型不对称性所表示的进化程度似乎与系间颖芒的发生,种间花序的增长变粗、外稃芒的延伸相关。  相似文献   

18.
随着细胞遗传学的发展和染色体研究技术的改进,许多作者(Lin et al.,1974;Singh et al.,1979;Baimai,1980)应用染色体的显微照片对果蝇自然种组的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数目、形态等进行较细致的分析比较,使细胞遗传学分析对系统分类和物种形成赋予新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作者研究了我国野生二棱大麦(H. spontaneum)、栽培二棱大麦(H. distichon)、野生六棱大麦(H. agriocrithon)、野生瓶形大麦(H. lagunculiforme)、栽培六棱大麦(H. vulgare)和各种变种及过渡类型的染色体数目、核型和Giemsa N—带,结果表明,大麦种间核型差异甚微,带型则有一定区别,对大麦的进化途径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