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白花罗勒成熟的盾状腺毛头部细胞中 ,质体含量丰富 ,体积较大 ,其中有大量的嗜锇物质积累 ;在分泌过程中 ,分泌细胞出现质壁分离现象 ;嗜锇物质向外分泌的途径有两条 :一条是以胞吐的方式 ,另一条是以渗透的方式  相似文献   

2.
漆树(Rhus verniciflua)乳汁道分泌细胞含有丰富的质体、内质网和嗜锇物质。电子显微镜的现察结果表明,嗜锇的生漆成分合成的可能场所是质体和内质网,并且通过内质网分子和小泡群与质膜相互接触并融合以及质膜内褶包被等三种形式释放到质膜和细胞壁之间的间隙中;再经过细胞壁中乳汁道腔形成时断裂了的胞间连丝通道和扩散渗透两条途径,越过细胞壁分泌到乳汁道腔中。细胞核、线粒体、高尔基体以及细胞质基质或多或少也参与了上述过程。  相似文献   

3.
随着贯叶金丝桃( Hypericum perforatum L.)叶中分泌细胞团的发育,其细胞中质体的数量和体积逐渐增大,但一些质体局部出现解体,大量的深色管状结构和小泡出现在退化质体的周围,有些小泡与液泡融合,并将其内容物释放至液泡中,导致液泡中出现大量的多泡结构、多膜结构和嗜锇滴.同时,高尔基体分泌小泡进入液泡.然而,当分泌细胞团发育成熟后,分泌细胞被含有灰色均匀的分泌物(金丝桃素)的大液泡所占据,嗜锇滴消失.表明嗜锇滴可能是金丝桃素的前体物,来源于退化的质体.出现于质体和嗜锇滴之间的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可能也参与了金丝桃素前体物的合成和细胞内的转运.  相似文献   

4.
贯叶金丝桃叶中分泌细胞团的超微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贯叶金丝桃(Hypericum perforatum L.)叶中分泌细胞团的发育,其细胞中质体的数量和体积逐渐增大,但一些质体局部出现解体,大量的深色管状结构和小泡出现在退化质体的周围,有些小泡与液泡融合,并将其内容物释放至液泡中,导致液泡中出现大量的多泡结构,多膜结构和嗜锇滴。同时,高尔基体分泌小泡进入液泡。然而,当分泌细胞团发育成熟后,分泌细胞被含有灰色均匀的分泌物(金丝桃素)的大液泡所占据,嗜锇滴消失。表明嗜锇滴可能是金丝桃素的前体物,来源于退化的质体。出现于质体和嗜锇滴之间的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可能也参与了金丝桃素前体物的合成和细胞内的转运。  相似文献   

5.
吴茱萸果料分泌囊发育和精油产生过程的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茱萸果实分泌囊是通过其原始细胞群的中央细胞之间分离,以裂生方式形成。根据分泌囊发育过程中上皮细胞各细胞器的变化规律分析,质体变化最为明显,其体积和数量逐渐增加,基质中出现嗜锇滴和管状结构周围有油滴分布,因而认为质体是精油的合成场所。  相似文献   

6.
薄荷盾状腺毛分泌过程的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电镜观察表明,刚形成的薄荷盾状腺毛的头部细胞,细胞核较大,细胞质浓,其中具一些小液泡,质体和线粒体丰富。分泌前期,质体和线粒体数量增加,体积扩大,质体内出现黑色嗜锇物质。以后,嗜锇物质从质体转移到细胞质中,通过小兴泡加工形成的灰色小滴形式进入液泡内,并在液泡内积累直至充满整个液泡。  相似文献   

7.
用四氧化锇浸染技术研究了嗜中性粒细胞发育过程中高尔基体的极性变化。结果表明,在大鼠嗜中性粒细胞发育过程中,高尔基体的超微结构与嗜锇反应有着一系列的变化。从原粒细胞到分叶核粒细胞,不仅高尔基体的形状与大小有变化,而且高尔基体的极性也在不断变化。呈嗜锇反应的高尔基体生成面并不总是位于凸面,因此不能单凭高尔基体的形状(凹面与凸面)来鉴别高尔基体的极性。嗜中性粒细胞高尔基体的主要功能是产生两种不同的细胞质颗粒,即嗜天青颗粒与特殊颗粒。嗜天青颗粒产生于早幼粒细胞阶段,从高尔基体的成熟面形成,这一阶段的高尔基体成熟面是凹面。特殊颗粒产生于中幼粒细胞阶段,也是从高尔基体的成熟面形成,但这一阶段的高尔基体成熟面是凹面。尽管早幼粒细胞高尔基体的凹凸面与中幼粒细胞相反,但两种颗粒都是从高尔基体的成熟面分泌出来的,与其他分泌细胞形成分泌颗粒的方式相同。  相似文献   

8.
本文叙述了漆树茎次生韧皮部各组成分子的超微结构。在漆树茎的次生韧皮部中,各个组成分子除了有与一般双子叶植物类似的超微结构外,筛管分子、伴胞、韧皮薄壁组织细胞,丹宁细胞和射线细胞中都含有嗜锇滴。其中电子密度较大的嗜锇滴与乳汁道分泌细胞中的相似,有相同的分布规律,并都有通过质膜和细胞壁向外运输的趋势。因此,我们认为,在漆树中,韧皮部的各个组成分子除了为乳汁道分泌细胞提供正常的营养物质外,同时也可能提供合成分泌物的原料或前体物质,而这些原料或前体物质是通过质膜和细胞壁向乳汁道分泌细胞转运的。此外,在成熟筛管分子的筛孔周围都衬有很厚的胼胝质,并为一些电子不透明的P—蛋白质所堵塞,这种现象可能是由于切割造成筛分子内部压力的消除和植物体产生损伤反应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烟草腺毛发育过程中叶绿体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荧光显微技术和电镜技术,对不同发育时期烟草叶面腺毛的叶绿素荧光和叶绿体结构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发现,在腺毛发育初期,腺头细胞叶绿素荧光明显,叶绿体类囊体结构清晰;随着腺头细胞的分裂和生长,叶绿素荧光逐渐增强,叶绿体数目逐渐增多,类囊体发达,嗜锇颗粒产生;在腺毛发育成熟以后,叶绿素荧光减弱,类囊体膜降解,嗜锇颗粒增多;随着腺毛的分泌活动增强,叶绿体完全降解,磷脂双层膜消失,嗜锇颗粒扩散到细胞质中,并最终聚集在细胞质膜附近.  相似文献   

10.
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技术,观察了龙葵“四叶一心”期时叶片及茎表皮的腺毛的种类、分布,探究了不同类型腺毛的起源、生长、成熟、分泌、衰老等发育过程的细胞学特征;通过组织化学染色和荧光显微技术,观察了龙葵腺毛成分、分布,为龙葵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龙葵腺毛分为单细胞头腺毛和多细胞头腺毛两类,前者主要分布于茎表面和叶上下表皮,后者主要分布于茎表面的单细胞头腺毛之间、叶脉及叶边缘;(2)龙葵腺毛发育起始于表皮细胞突起,单细胞头腺毛行顶端生长,具1-4个柄细胞,四种类型;多细胞头腺毛可再分为一层、两层与三层多细胞头腺毛,另具三种特殊类型;(3)龙葵成熟腺毛具分泌能力,通过皮下空间的物质积累导致腺毛头细胞表面形成突起、包块、破口,最终释放分泌物;而头细胞与柄细胞随即皱缩、衰老。(4)超微结构显示,腺毛头细胞中内质网与高尔基体极为丰富,合成代谢及分泌活动活跃,产生大量包裹嗜锇物质的囊泡,囊泡与细胞壁融合,进而将嗜锇物质转移至细胞壁并积累,随后储存在角质层下的皮下空间直至分泌释放;(5)组织化学染色结果表明,腺毛含有萜类、生物碱、脂类、蛋白质、酚类和多糖。头细胞中主要含有萜类、生物碱、脂类、蛋白质、酚类和中性多糖;柄细胞中主要含有萜类、生物碱、脂类。  相似文献   

11.
利用电子显微镜对花椒果实分泌囊的超微结构进行研究,表明分泌囊上皮细胞和鞘细胞的最显著特征是具许多含嗜锇物质的质体。这些质体内膜结构不发达,周围分布大量内质网槽库、含油滴的液泡和环状油滴。在此基础上,对质体的功能以及精油合成、贮存和转运的可能场所和途径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冠突伪尾柱虫营养期和形成包囊期间细胞的超微结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冠突伪尾柱虫营养细胞中含有轴杆样结构。细胞形成包囊期间,胞质内发生自噬作用,并产生由这聚集在一起组成的高尔基体,在高尔基体内其分泌物质聚集成高电子密度的嗜锇晶体。细胞分化的结果形成含膜粒层,内层壁和外层壁的“尾柱虫类包囊”。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热胁迫下羽叶薰衣草腺毛超微结构变化,结果表明:40℃热胁48h后,腺毛细胞中参与合成与分泌的主要细胞器受到严重破坏。质体变形,缺少基质和嗜锇物质;线粒体缺少嵴,液泡化严重;小泡不正常地融合在一起,并靠细胞壁分布;内质网呈链条状,片层似球形,核糖体显著地附在内质网片层上;细胞核出现大量的纤维状颗粒物质;分泌时期的质膜和细胞器膜等扭曲变形。说明热胁迫影响腺毛的发育与精油的分泌,从而进一步影响精油的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14.
施肥对烟草腺毛叶绿体形态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烤烟K326为材料,在盆栽条件下分别施用纯有机肥和无机肥,在烟株旺长期和成熟期对叶面腺毛进行显微和超微结构观察,以明确肥料对烟草叶面腺毛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显示:移栽后50 d,荧光下观察有机肥处理下腺头细胞叶绿素荧光强度较无机肥强烈,腺头细胞内叶绿体结构完整,类囊体基粒片层发达,嗜锇颗粒大而多;无机肥处理的细胞内叶绿体少,嗜锇颗粒较小,数量也较少.移栽后70 d,有机肥处理腺毛头细胞叶绿体双层膜结构依然完整,但类囊体基粒片层结构已经解体,其中积累大量黑色嗜锇颗粒;此时无机肥处理腺毛头细胞叶绿体结构完整,仍可清晰看到类囊体基粒片层仅含少量嗜锇颗粒.推测有机肥处理在初期促进了烟草腺毛细胞叶绿体的发育和叶绿素的合成、积累,在后期,促进叶绿素及内膜系统的降解,并有利于亲脂类物质的合成和积累,从而对腺毛分泌物积累和烟叶香气品质形成具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5.
木姜子油细胞发育的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超薄切片法和透射电镜研究了木姜子(Litsea pungens Hemsl.)油细胞的发育过程。油细胞3层细胞壁的发育可分为4个阶段,阶段1:油细胞仅有初生纤维素壁层,又可分为原始细胞和细胞 泡化两个时期。此阶段质体具透明小泡和黑色嗜锇物质,并与液泡融合。阶段2:木栓质化壁层的形成,片层状木栓质不断叠加在初生纤维素壁内侧,其细胞结构与前期相似,阶段3:内纤维素壁层的形成,较厚而松散的内纤维素壁层叠加在木栓质化壁层的内侧,在内纤维素壁层中可见黑色嗜锇物质,胞间连丝成为被阻塞的特化结构,此时大液泡被嗜锇油脂充满,成为油囊。阶段4:油细胞成熟及细胞质解体,杯形构造由内纤维素壁层向细胞腔内突起形成,油囊由液泡膜包被连接到杯形构造上,油呈浅灰色嗜锇状态,其细胞质和细胞器解体,变得电子不透明或呈杂乱状态。  相似文献   

16.
水蕨卵膜的形成及其超微结构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蕨类植物成熟卵的周围有一层卵膜,但其细微结构和形成过程仍不清楚,本研究应用透射电镜技术对水蕨(Ceratopteris thailictroides)卵细胞发育过程中卵膜的形成及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水蕨卵细胞在发育中期开始形成卵膜,卵上方的卵膜十分显著,是由多层嗜锇性内质网片层附着于质膜内表面形成的,成熟时卵上方的卵膜中心部分厚,向边缘逐渐变薄,在嗜锇性片层之间填充有嗜锇性物质.比较而言,卵下方及侧面的卵膜薄,由两层紧密连接的嗜锇性膜构成.首次阐明了蕨类植物卵膜形成的超微结构,并对卵膜的一些功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吴茱萸(Evodiarutaecarpa(Juss.)Benth.)果实分泌囊是通过其原始细胞群的中央细胞之间分离,以裂生方式形成。根据分泌囊发育过程中上皮细胞各细胞器的变化规律分析,质体变化最为明显,其体积和数量逐渐增加,基质中出现嗜锇滴和管状结构,周围有油滴分布,因而认为质体是精油的合成场所。精油合成后,通过质体膜转运到质体周围的光滑内质网或液泡中,然后由内质网膜或液泡膜所包被。最后这些含油的小泡直接与质膜融合,将精油释放至油腔中。  相似文献   

18.
19.
茶叶叶绿体的嗜锇颗粒含量和适制茶类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玉银  洪健  童启庆   《广西植物》1992,(4):345-348+402
应用电子显微镜技术,从细胞亚显微水平研究了81个茶叶品种(或品系)的叶绿体内嗜锇颗粒的分布情况及其适制茶类的关系。结果表明,适制乌龙茶的茶树品种嗜锇颗粒含量都比较多,而有特殊香气的凌云白毛茶嗜锇颗粒含量高达100—46(平均值58),认为嗜锇颗粒含量与成茶香气有关,研究不同茶树品种的嗜锇颗粒含量可为茶树品种的成茶适制性和育成高香型品种的亲本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臭椿茎中分泌道的发育及其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植物解剖学方法研究臭椿茎和叶柄中分泌道的结构、分布和发育过程.结果表明:臭椿茎和叶柄中的分泌道分布于髓的周缘,次生木质部中无分泌道.分泌道是由一层分泌细胞围绕分泌腔而构成,分泌细胞外有1~2层鞘细胞.分泌道以裂生方式形成,其发育过程可分为3个阶段:原始细胞阶段、形成阶段和成熟阶段.在原始细胞阶段,一群原始细胞具浓厚细胞质,细胞核清晰可见;形成阶段,原始细胞的中央细胞间细胞壁中层降解,细胞壁分离,形成腔隙,随着分泌细胞数量的增加,分泌腔体积扩大;成熟阶段的分泌道具有12~16个分泌细胞,1~2层鞘细胞,分泌腔直径为30~50μm.组织化学研究表明,分泌细胞及分泌道内含物中含大量的萜类、多糖和脂类物质.机械创伤能够诱导次生木质部中产生创伤分泌道.臭椿茎中的分泌道和创伤性分泌道在抵御生物和非生物胁迫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