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针菇栽培基质替代原料初步筛选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针对近年金针菇栽培主要原料棉籽壳价格大幅度上涨,导致栽培成本不断增加、栽培经济效益不断下滑的现实问题,在以棉籽壳为主要栽培料配方(CK1)的基础上,用新型基质花生壳、木屑、玉米芯、油菜杆、黄豆杆、猕猴桃枝、桑枝屑、高粱壳等资源部分替代棉籽壳,设计了8个金针菇栽培料配方,并以常用配方CK2为辅助对照,进行金针菇(川金3号)栽培试验。结果表明,配方6(花生壳)的产量虽未超过对照CK2,但其产量显著高于对照CK1(高33.11%),转化率达到对照CK2的水平,其栽培效益超过对照CK1(高629.03%)和CK2(高15.90%),且子实体品质好,所以在成都平原冬末早春季出菇时,用30%的花生壳替代棉籽壳栽培金针菇,可以显著降低材料成本,增加栽培效益。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不同基质培育长裙竹荪栽培种覆土层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特点,运用Biolog-ECO技术,分析了以生橡胶木屑和熟橡胶木屑为基质的覆土层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结果表明:覆土层土壤微生物平均吸光值(AWCD)总体变化趋势和对六大类碳源的利用情况均为生料组大于熟料组和对照组,且熟料组和对照组基本一致;生料组Mc Intosh指数与熟料组、对照组间显著差异,但3组之间的Shannon指数(H')、Simpson指数(D)和Pielou指数(E)的差异均不显著。熟料作为培育长裙竹荪栽培种的基质加入,既增强了覆土层土壤的通透性,又为长裙竹荪菌丝的生长繁殖提供了丰富的营养和良好的土壤微环境,更有利于长裙竹荪栽培种菌丝的生长和繁殖,对长裙竹荪栽培种的培育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与槟榔芋间作的棘托竹荪栽培配方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棘托竹荪D89为供试菌株,研究栽培料发酵时间及不同比例杂木屑和谷壳培养料对棘托竹荪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棘托竹荪栽培料发酵60 d时,产量最高,为2.18 kg/m~2;供试范围内,随着谷壳用量的增加,菌丝长势之间无明显差异,但菌丝长满畦床时间逐渐缩短,棘托竹荪鲜质量呈降低趋势,槟榔芋产量无显著性差异。其中配方A(89.5%杂木屑,10%谷壳,0.5%尿素)用于槟榔芋间作棘托竹荪时,原基形成时间为70 d,棘托竹荪产量1.73 kg/m~2,槟榔芋产量达4.80 kg/m~2。  相似文献   

4.
红托竹荪菌托多糖的提取及抗肿瘤活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赵凯  王飞娟  潘薛波  朱诚 《菌物学报》2008,27(2):289-296
红托竹荪菌托经热水提取、酒精沉淀、脱蛋白后的粗多糖,其得率远大于其菌丝体和子实体的其他部位及香菇子实体.菌托粗多糖进一步用DEAE纤维素柱和Sephadex G-75分离纯化,得到两个组分DRVP1与DRVP2,对分离得到的主要多糖通过高效液相色谱(HPLC)、红外光谱(IR)等进行结构分析.DRVP1的相对分子质量(Mr)为1.47×104,红外光谱数据显示为β-型甘露糖苷.体外试验表明,红托竹荪菌托多糖的组分DRVP1对小鼠S180肉瘤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用能值分析辅以生理指标测定研究狐毛草的耐盐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狐毛草(Festucarubra)系羊茅属,禾本科,广布于温带和寒带地区,我国以西南最盛,大部分供饲料用。有关植物对重金属毒害和抗性的研究[1]揭示,狐毛草能在很高浓度(500μg·g-1)的铬溶液和较高浓度(100μg·g-1)的铜溶液中存活,可见狐毛草在消除重金属毒害和有机废物的环境生态工程中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同时,根据南京大学生物技术研究所引种海滩耐盐经济植物的经验,狐毛草是继大米草和互花米草之后的又一优良的耐盐经济植物,因此,对其抗性生理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本文运用能值分析方法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处理。能值分析理论和…  相似文献   

6.
首次以棘托竹荪菌盖为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菌盖蛋白最佳提取工艺;用SDS-PAGE测定所提取蛋白的分子量分布。结果表明:提取时间和pH是影响竹荪菌盖蛋白提取的主要因数,最佳提取条件为pH8.0,提取时间2.5 h,提取温度55℃,提取率达64.07%,提取的竹荪菌盖主要蛋白分子量为16 kDa和38 kDa。棘托竹荪菌盖作为蛋白提取原料是可行的,以其为原料开发蛋白相关产品具有巨大的潜力和广阔的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7.
基于光温的温室多杆切花菊干物质生产与分配的预测模型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根据菊花生长对光温的反应,设计不同品种、不同单株主杆数、不同定植密度和不同定植日期的试验,构建了以生理辐热积(Physiological product of thermal effectiveness and PAR,PTEP)为尺度的温室多杆切花菊的干物质生产与分配预测模型,并用与建模相独立的试验数据对模型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随单位面积杆数增加,切花菊的单位面积地上干物质产量增加,单枝切花鲜重减少.所建模型对温室多杆切花菊的单株叶干重、茎干重、花干重和地上部分鲜重的预测值与实际观测值基于1:1线的决定系数(R2)分别为:0.96、 0.95、0.82和0.97,回归估计标准误(RMSE)分别为:0.863、1.005、0.201和10.190g ·株-1.模型模拟精度较高,可为温室切花菊栽培密度和保留杆数的优化调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竹荪提取物对食源性细菌的抑菌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4种方法获得棘托竹荪和长裙竹荪的提取物,以5种食源性致病细菌单增李斯特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炎沙门菌、大肠埃希菌O157H7、副溶血性弧菌为供试菌,比较其MIC(最低抑菌浓度)和MBC(最低杀菌浓度)。超声波辅助破碎竹荪干粉,制取水、乙醇和石油醚为提取介质的浸提物以及竹荪挥发油,利用液体培养基连续稀释法对5种供试菌进行抑菌实验。所有提取物对供试菌都具有抑菌活性;长裙竹荪提取物的综合抑菌能力高于棘托竹荪提取物;水提物和挥发油的抑菌效果最好;2种竹荪提取物对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阳性菌的抑菌作用存在互补效应。竹荪提取物对5种食源性细菌的生长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可应用2种竹荪的提取物复配,开发天然食品防腐剂。  相似文献   

9.
香菇历来用段木法生产,要耗费大量木材,且生产周期长、产量低。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从1979年开始,用多种代用料在室内栽培香菇,现报道如下。材料与方法1.供试菌株:7402。2.培养材料:杂树锯末、玉米芯粉、玉米杆粉、橡碗粉、松树锯末。  相似文献   

10.
梁实  黄玉君 《生物技术》1992,2(4):41-42,40
传统的平菇栽培中,栽培种的培养料都用熟料接种.而整个的接种和灭菌过程中需要一些大型的设备和繁杂的技术,从而限制了平菇的发展和普及.自八八年以来我们根据平菇菌的长势快、抗杂菌能力强的特点,试图对平菇生料栽培种的制做和使用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试验,现将结果简述如下:材料与方法(一)菌株:采用我校从佛罗里达平菇中选育的菌株.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针对红托竹荪干品在储藏过程中易发生褐变、降低商品性问题,探究了不同储藏条件(温度、气体微环境)对红托竹荪干品储藏品质的影响。以红托竹荪干品为原材料,考察了在气体微环境(空气、N2、CO2和脱氧)和不同储藏温度(5、25和45 ℃)下红托竹荪干品储藏品质的动态变化。在60 d的储藏期内,所有样品的褐变指数、剪切力、多酚氧化酶、过氧化氢酶、总酚、还原糖和5-羟甲基糠醛含量均增加,游离氨基酸、白度值、复水比均降低。与25、45 ℃相比,以上指标在5 ℃条件下均表现最优,5 ℃储藏条件下呈味氨基酸和挥发性成分指标更接近于0 d;在不同气体微环境比较下,CO2储藏环境下干品品质保持最好,通过综合评分得出5 ℃低温结合CO2充气条件下干品品质最优,其次为N2结合5 ℃低温。结合经济成本,5 ℃低温结合CO2或N2充气可以作为红托竹荪干品延长货架期的推荐储藏技术。  相似文献   

12.
食用菌的栽培生产,目前在我国已广泛开展。在栽培中,栽培种的培养料需加热灭菌。常用的灭菌方法,高压灭菌需2小时,常压灭菌需6—8小时,时间长,耗燃料多。对灭菌条件差的单位,即使灭菌仍会污染。为了节省燃料,简便手续,彻底灭菌,我们试用已在蔬菜,水果上使用的“多菌灵”处理凤尾菇栽培种培养料(棉籽壳),以达到灭菌的目的,效果良好,现将实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在西藏拉萨进行了卵状鬼伞(Coprinus ovatus)俗称嘎夏蘑菇的生长温度、培养基酸碱度、培养料成分、栽培方法比较试验和中试。根据各项数据和当地资源情况,确定以青稞桔杆和牛粪为主要原料,pH值为6.5-7.5,每年5-11年间在当地用熟料分两个阶段栽培嘎夏蘑菇,并筛选了高产优质菌株。该野生品种人工驯化成功,可在西藏地区推广生产。  相似文献   

14.
竹荪属(Dictyophora Desv.)真菌在国外有“真菌之花”之称,其中可以食用的几个种是我国特产的传统出口商品。我们从七十年代初开始,对竹荪的人工培育进行了探索,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材料和方法 一、菌种的培育 1.母种:采于各地的短裙竹荪(Dirtyopho-  相似文献   

15.
朱丽亚甜瓜的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植物名称 日本引进的甜瓜品种“朱丽亚”(Cu cumismelovar.julia)。2 材料类别 茎段、种子。3 培养条件 种子发芽培养基 :( 1 ) 1 /2MS。茎段生长培养基 :( 2 )MS + 6 BA 2 .0mg·L- 1 (单位下同 ) +NAA 0 .0 5 ;( 3)MS + 6 BA 2 +PP3333.0 +NAA 0 .0 5。所有培养基均附加 0 .7%琼脂和 3%的蔗糖 ,pH 5 .8~ 6.0 ,培养温度为 2 3~ 2 7℃ ,光照 1 2h·d- 1 ,光照度为 2 0 0 0lx左右。4 生长与分化情况4.1 外植体的灭菌 种子用自来水冲洗 3~ 4次后 ,在无菌条件下用 0 .1 %HgCl2 消毒 1 0~ 1 2min ,然后用无菌水洗 4~ …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林下种植竹荪地竹荪采收后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运用Biolog-ECO技术,分析了竹林地、橡胶林地和生姜竹荪套种地竹荪采收后的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结果表明:土壤微生物平均吸光值(AWCD)总体变化趋势和对六大类碳源的利用情况均为竹林下种植竹荪地(竹林地)橡胶林空白对照地橡胶林下种植竹荪地(橡胶林地)生姜+竹荪套种地(竹林地),即竹林地活性最强,套种地活性最低。土壤微生物Shananon-Wiener指数(H'值)、Pielou均匀度指数(E值)、Simpson指数(D值)的总体趋势均为竹林地橡胶林对照地橡胶林地生姜+竹荪套种地,即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竹林地最高,套种地最低。竹林地土壤微生物的Mc Intosh指数与橡胶林地、生姜+竹荪套种地和橡胶林对照地间差异均显著,且均极显著;橡胶林地和生姜+竹荪套种地土壤微生物的Mc Intosh指数差异不显著,但这两地的土壤微生物的Mc Intosh指数与橡胶林对照地差异均显著,且均极显著;不同样地土壤微生物的Shannon指数(H')、Simpson指数(D)和Pielou指数(E)差异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用 PCR技术从产于我国的 3种野生稻和亚洲栽培稻的 2个亚种中特异地扩增和测序了 r DNA的第一转录间隔区。普通野生稻 (Oryza rufipogon)、药用野生稻 (O.officinalis)、疣粒野生稻 (O.granu-lata)和栽培稻的两个亚种 (O.sativa ssp.indica,O.sativa ssp.japonica)的 ITS1序列为 1 93bp、1 94bp、2 1 8bp、1 94bp和 1 94bp,它们的 G/ C含量为 69.3%~ 72 .7% ,序列中位点趋异率为 1 .5%~ 1 0 .6%。序列的相似性比较和简约性分支分析的结果表明 ,普通野生稻与栽培稻的两个亚种之间的亲缘关系最为密切 ;药用野生稻与普通野生稻和与栽培稻的两个亚种的相似性都为 82 % ,说明它与 AA基因组有一定的亲缘关系 ;疣粒野生稻与普通野生稻、药用野生稻和栽培稻两个亚种的亲缘关系相对较远 ,它在稻属中可能是一个系统地位较独特的类群。以 ITS1序列构建的 3种野生稻和 2个栽培稻亚种的系统发育关系与前人用同工酶、叶绿体 DNA、线粒体 DNA和核 DNA资料重建的稻属的系统发育关系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8.
922589 利用改良C17培养基和膜筏进行澳大利亚小麦种质花药培养[英]/Luckett,D.J.…∥Aust.J.Plant Physiol.-1991,18(4).-357~367[译自DBA,1991,10(25),91-4784] 利用9个春小麦(Triticum aestivum)栽培种和3个F_1代杂种进行了小麦花药培养实验,以建立双单倍体生产的工作体系。进行了下列实验:(1)6150个花药(205个穗)培养在高压灭菌的C17培养基(85D12培养基)上,选用液体C17培养基覆盖;(2)7644个花药(254个穗)培养在  相似文献   

19.
(一)为了防止瓶栽灵芝的杂菌污染(从接种后到菌丝铺满之前,是污染率最高的时期),可采取以下办法: 1.抢温接种,即灭菌后的培养料温度降至25—30℃时,及时接种。 2.活化菌种,即接种前,把二级菌种放入温箱中1—2天。 (二)瓶栽灵芝的培养基,在高压灭菌后常出现表面干燥现象,致使接种后的菌丝生长缓慢,大大增加了污染的机会。解决的办法是: 1.封瓶口时,在牛皮纸外面再包一层塑料薄膜(为降低成本,可不用纱布或棉塞封口)。 2.先用无菌水湿润培养基表层后再接种。  相似文献   

20.
为揭示鬼笔属真菌子实体各器官的发育过程和形态特点,采用石蜡切片法对驯化栽培出菇的超短裙竹荪Phallus ultraduplicatus、冬荪P. dongsun和红托竹荪P. rubrovolvatus不同发育阶段的菇蕾进行切片显微观察,结合菌丝、孢子和子实体形态比较3个种的个体发育及形态特点。结果表明:3个种的菌丝和孢子形态差异不明显,超短裙竹荪子实体的菌裙质地较薄、长约4 cm、带有不规则形状的网孔;红托竹荪的菌裙质地较厚、长约7 cm、带有圆形网孔;冬荪仅有1层薄菌幕。3个种的菇蕾内部发育顺序一致,最先发育的都是胶质腔,接着是子实层、菌柄腔、菌盖、菌柄、菌裙(菌幕);发育过程中菌丝形态经历从疏松到紧密、从交织状到组织状的变化过程;各器官发育完成的时间不同,在菇蕾直径相同的条件下,冬荪发育最快,在菇蕾直径为2 cm时,各器官基本发育完成,红托竹荪在菇蕾直径为3 cm时发育完成,超短裙竹荪的菇蕾发育最慢,在直径达到4 cm时各器官才能发育完成。为鬼笔类真菌的分类研究和亲缘关系探索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