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5 毫秒
1.
植物与病原微生物互作分子基础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Cheng X  Tian CJ  Li AN  Qiu JL 《遗传》2012,34(2):134-144
植物在与病原微生物共同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复杂的免疫防卫体系。植物的先天免疫系统可大致分为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的免疫基于细胞表面的模式识别受体对病原物相关分子模式的识别,该免疫过程被称为病原物相关分子模式触发的免疫(PAMP-triggered immunity,PTI),能帮助植物抵抗大部分病原微生物;第二个层面的免疫起始于细胞内部,主要依靠抗病基因编码的蛋白产物直接或间接识别病原微生物分泌的效应子并且激发防卫反应,来抵抗那些能够利用效应子抑制第一层面免疫的病原微生物,这一过程被称为效应子触发的免疫(Effector-triggered immunity,ETI)。这两个层面的免疫都是基于植物对"自我"及"非我"的识别,依靠MAPK级联等信号网络,将识别结果传递到细胞核内,调控相应基因的表达,做出适当的免疫应答。本文着重阐述了植物与病原微生物互作过程中不同层面的免疫反应所发生主要事件的分子基础及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程曦  田彩娟  李爱宁  邱金龙 《遗传》2012,34(2):134-144
植物在与病原微生物共同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复杂的免疫防卫体系。植物的先天免疫系统可大致分为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的免疫基于细胞表面的模式识别受体对病原物相关分子模式的识别, 该免疫过程被称为病原物相关分子模式触发的免疫(PAMP-triggered immunity, PTI), 能帮助植物抵抗大部分病原微生物; 第二个层面的免疫起始于细胞内部, 主要依靠抗病基因编码的蛋白产物直接或间接识别病原微生物分泌的效应子并且激发防卫反应, 来抵抗那些能够利用效应子抑制第一层面免疫的病原微生物, 这一过程被称为效应子触发的免疫(Effector-triggered immunity, ETI)。这两个层面的免疫都是基于植物对“自我”及“非我”的识别, 依靠MAPK级联等信号网络, 将识别结果传递到细胞核内, 调控相应基因的表达, 做出适当的免疫应答。本文着重阐述了植物与病原微生物互作过程中不同层面的免疫反应所发生主要事件的分子基础及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冰核活性基因及其作报告基因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外已经克隆了8个冰核活性基因,可用作报告基因,主要应用在植物-微生物互作研究、营养元素利用研究、病原微生物高敏检测和各种用途的细菌细胞表面展示等领域。  相似文献   

4.
植物系统获得的抗病性和信号传导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植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需要不断地抵抗病原微生物的侵害。在这种长期相互影响的共进化过程中,植物逐渐形成一系列复杂而行之有效的保护机制来抵御病原微生物的侵染。在植物抵御病原微生物侵染的过程中,宿主植物的抗病基因(R)产物与病原微生物无毒基因(Avr)产物的...  相似文献   

5.
微生物与植物之间存在错综复杂的双向交流和串扰,植物与病原微生物互作直接影响寄主植物的生存状况,而植物和益生微生物互作则有利于宿主的生长和健康,共生微生物也会从中受益。不管是病原微生物还是有益微生物进入植物体内,植物miRNA都会迅速做出响应,同时微生物也可以产生miRNA样RNA(miRNA-likeRNA,milRNA)影响植物健康,可见miRNA(或milRNA)是植物与微生物互作过程中迅速响应的重要媒介分子,其内在机制研究近年来取得了许多进展。文中概述了植物-病原微生物、植物-益生微生物互作中miRNA的调控作用,重点阐述了植物miRNA在植物-病原微生物互作过程中对寄主植物抗病性的调控作用和植物-益生微生物互作过程中对宿主植物生长发育及代谢的调控,以及真菌milRNA对寄主植物的跨界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6.
病原细菌致病性基因表达的环境调控胡稳奇(湖南省生物研究所长沙440006)细菌是动物、植物乃至人类的重要致病微生物,可以引起人类的许多烈性和急性传染病,如鼠疫、霍乱、伤寒和传染性痢疾等。病理学家很久以前就注意到,病原细菌引起致病,是病原、行主及环境条...  相似文献   

7.
植物招募防御微生物与植物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植物根部微生物被称为植物的第二基因组,在植物保护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植物整合环境和生物互作信号,调控代谢物的合成与分泌,从而影响根部微生物群落结构.当病原微生物或昆虫侵袭植物时,植物能招募有益微生物协助植物防御.本文对病虫害侵袭植物,根对有益微生物的招募机制及招募微生物参与植物防御的机制进行了综述,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和热点.  相似文献   

8.
植物抗病基因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植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需要不断地抵抗病原微生物、昆虫甚至食草动物的侵害。在这种长期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共进化过程中,植物逐渐获得了一系列复杂的防御机制来保护自己。这里既有专一性的抗性,也有非专一性抗性,有的表达是组成型的而有的是诱导型的。在植物抵抗病原侵染的过程中,关键环节是病原与寄主植物间的相互识别及其随后诱发的一系列反应。人们虽然对植物抗病机理及植物抗病性在生产应用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积累了相当多的资料,但由于一直未能克隆到植物的抗病基因,所以在90年代初期以前有关植物抗病性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一直都很缓慢。而最近的几年里,人们克隆到了一些植物的抗病基因,使得对寄主-病原相互作用分子机理的研究得到迅速的发展,并为抗病基因在生产中的应用带来了新的前景。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 人们越来越重视丛枝菌根(AM)真菌对植物病原物的影响和提高植物抗病性的效应。当前建立在分子生物学、免疫学和组织化学技术上的基础研究, 可以从分子水平上深入了解AM真菌提高植物抗病性的作用机制。本文主要探讨AM真菌拮抗植物土传病原物、提高抗病性的可能机制和研究途径。1 AM真菌对植物土传病原物的拮抗作用自然条件下,绝大多数植物都能形成菌根。菌根围(Mycorrhizosphere)内的主要成员:根系、细菌、真菌、线虫等之间往往通过协同和/或拮抗作用达到动态平衡。其中植物—植物间、植物—微生物间、微生物—微生物间、…  相似文献   

10.
植物抗病基因克隆研究进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随着分子生物学及其相关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对植物与病原微生物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了解得越来越透彻。本文对植物过敏反应和系统获得抗性作了简要概述,并着重讨论了植物抗病基因克隆的进展,涉及到转座子标签技术、定位克隆技术、染色体步行、染色体登陆等方法和策略,归纳了克隆到的植物抗病基因及其产物结构,概述了这些基因产物所共有的特点,并简要介绍了植物抗病基因工程的进展。  相似文献   

11.
王国勋  李磊  周俭民 《遗传》2016,38(12):1112-1113
植物在完成整个生活史的过程中无时无刻不受到环境中各种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真菌和病毒等)的侵染。这些病原微生物的侵染会引发严重的植物病害,造成世界范围内许多重要经济和粮食作物的大量减产,导致大量的经济损失并严重威胁人类的粮食安全。长期以来,农业育种人员经过不断的尝试和持续的改良大大提高了作物品种的抗病性,但由于病原微生物与植物互作的复杂性,目前人们依然需要面对各种严重的植物病害。因此研究病原微生物的致病机理和植物抗性机制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病原物和植物互作的研究能够为解决农业生产中农作物病虫害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2.
用转基因植物生产病原微生物亚单位疫苗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华  潘学彪 《微生物与感染》2005,28(2):18-21,28
利用转基因植物生产病原微生物亚单位疫苗是一个新兴的领域,本文就生产流程、在转基因植物中表达成功的病原微生物亚单位疫苗和转基因植物疫苗的优缺点,提高亚单位疫苗抗原在转基因植物中的表达量,以及加强机体黏膜免疫反应的措施等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刘雅琼  侯岁稳 《植物学报》2019,54(2):168-184
蛋白磷酸化修饰是植物细胞信号调控的普遍机制。植物-病原微生物互作过程中, 关键调控蛋白的磷酸化状态影响免疫信号的激活。多种病原微生物通过干扰宿主蛋白的磷酸化状态攻击免疫系统, 以提高致病性。该文对植物免疫调控过程中关键元件的磷酸化修饰及其在免疫信号中的调控作用进行了综述。研究植物-病原菌互作过程中关键蛋白的磷酸化修饰, 有助于深入探讨植物-病原微生物互作的分子机理。该文将为寻找广谱抗病的新途径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植物对病害的防御系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植物表现出对病害的抗性。这一点已早为育种家所利用,培育出许多抗病的作物品种。在研究植物和病原相互关系的过程中,人们发现植物中存在一种为病原所诱导的抗病机制。即在病原侵染的诱发下,植物产生一系列拮抗的物质,以阻止病害的传播和病原微生物的进  相似文献   

15.
植物与病原真菌互作的分子生物学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从病原真菌致病基因、无毒基因及产物的互作,植物抗性基因、防卫基因及产物间的互作,系统获得抗性,信号传导系统等方面,对植物与病原真菌互作的分子生物学及其进展进行了综合论述。  相似文献   

16.
植物根特异性基因表达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植物根中基因表达的调控近几年渐始受到注意,一些分离自植物病原的外源基因启劝子能在植物根中特异性地启动编码基因表达。部分植物基因组基因查明存在根特异表达调控元件和反式作用因子,已分离和克隆了部分未知功能的根特异性表达基因。  相似文献   

17.
自然条件下,植物可能同时遭受多种病原微生物的侵染,这种侵染现象被称为“复合侵染”。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在植物中不断检测到多种病原共存,这些病原同时或相继进入植物,与寄主植物及其内部的其他微生物产生相互作用,对病害发展和流行造成影响。本文综述了复合侵染的形成条件、病原物与寄主植物互作关系以及复合侵染的后果,以便于更好地理解和预测复合侵染,为植物病害防治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从天然产物中开发生物农药成为了研究者关注的热点,海洋微生物因其独特的生存环境,产生了许多从陆地微生物中未曾发现的生物活性物质,为新型生物农药开发带来了佳音。从微生物多样性、抑菌物质的种类与结构和抑菌机理3个方面阐述深海细菌防控植物病原真菌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抗植物病原真菌的海洋微生物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生物被膜是微生物附着在生物或非生物表面所形成的一种三维结构,细胞被其自身所产生的胞外聚合物所包围,生物被膜的形成被认为是微生物应对生物和非生物胁迫时所产生的一种自我防御机制。众多微生物能够在植物叶、维管束和根等组织中生长,并在植物不同组织表面附着形成生物被膜,病原细菌的生物被膜随植物内部环境动态变化是其有效发挥致病作用的关键,研究植物病原细菌生物被膜调控机制是认识植物-病原菌互作的重要方面。文中将系统地介绍植物病原细菌生物被膜特征、组成成分、分子调控机制及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0.
植物根中基因表达的调控近几年渐始受到注意,一些分离自植物病原的外源基因启动子能在植物根中特异性地启动编码基因表达,部分植物基因组基因查明存在根特异表达调控元件和反式作用因子,已分离和克隆了部分未知功能的根特异性表达基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