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川鄂山茱萸不同部位中熊果酸的含量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测定川鄂山茱萸不同部位中熊果酸的含量,筛选含量最高的部位,为充分利用川鄂山茱萸野生资源提供依据。方法:采用SymmetrySheild TM RP18色谱柱4.6mm×250mm,5μm);乙腈-水-磷酸(80∶20∶0.1)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06nm;流速为1.0mL/min;柱温为30℃。结果:熊果酸在0.42mg~2.94m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8),平均回收率为96.27%,RSD为1.4%。结论:川鄂山茱萸不同部位均含有熊果酸,且含量有明显差别。川鄂山茱萸总苞片的熊果酸含量为1.1044%,有一定的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2.
三峡库区川鄂紫菀(菊科)的形态学和细胞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对川鄂紫菀(Aster moupinensis (Franch.)Hand.-Mazz.)秭归居群进行了形态学和细胞学研究。形态学研究表明,川鄂紫菀存在居群间分化,但不足以划分变种。发现了一些被以前研究者忽视的重要性状,首次报道了川鄂紫菀的染色体数目和核型。其核型公式为2n=2x=18m。 相似文献
3.
4.
5.
西双版纳王鼠的染色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云南省西双版纳王鼠(Rattur rajah)的核型,染色体数目为52,其中包括18对端着丝粒染色体、7对中着丝粒染色体以及一对性染色体,X为中着丝粒染色体,Y为端着丝粒染色体。不同于Yong的研究结果。此外,文章中还从核型上讨论了王鼠在家鼠属动物中所处的分类地位。 相似文献
7.
江豚的染色体核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江豚(Neophocaena phocaenoides)是鲸目(Cetacea)鼠海豚科(Phocaenidae)的一种小型齿鲸,在淡水和海洋中均有分布。关于江豚染色体的研究,国外文献中尚未见记载,国内亦无报道。Pilleri和Gihr(1972,1975)根据江豚的形态解剖学的研究,认为我国产的江豚和印度洋的及日本海的江豚不属同一个种,但国际上对此尚有不同意见。因此,搞清江豚染色体的核型,将可有助于澄清江豚属的的分类问题。本文就我国长江产江豚的染色体核型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黄精属八种植物的染色体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本文研究了四川黄精属Polygonatum 8个种的染色体数目和结构,玉竹n=10,2n=20=4st十6sm十10m; 多花黄精2n=20=6sm十14m; 点花黄精n=16,2n=32=2t十8st+2sm十20m;滇黄精n=13,2n=26=8st (2SAT)+14sm+4m;互卷黄精2n=32=6st+8sm+18m (2SAT); 湖北黄精n=15, 2n=30=2t+6st十6sm+16m(2SAT);黄精2n=24=2t十14st(2SAT)+6sm十2m;卷叶黄精n=28,2n=56=18st+10sm十28m。黄精属植物染色体数目和结构的变异类型多样,8种黄精的核型可以区分为3种类型:2B、3B、2C。核型不对称性的加强与染色体数目的递增有相关性。本文就染色体方面的资料对前人关于该属分类群的亲缘关系的论述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石竹科(Caryophyllaceae)有70属,约1750种,广布世界,主要分布于温带和寒带。我国有31属372种,分布全国。该科部分种为观赏植物,药用的近50种。关于石竹科植物的染色体研究,国外报道较多,但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较少。从已报道的资料来看,该科的染色体数目和结构变异很大。因此,对该科植物进行较系统的染色体研究,探明该科染色体的变异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福建3个产地水仙的核型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陈晓静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2004,13(4):28-31
通过对福建漳州、平潭和南日岛3地水仙(Narcissus tazetta Linn. var. chinensis Roem.)核型的分析,探讨南日岛地区水仙的起源,了解南日岛、漳州、平潭3地水仙的亲缘关系.结果表明:3地水仙的染色体数目及倍性相同,均为同源三倍体(2n=3x=30);核型差异较小,都属于典型不对称的二型核型.3地水仙是同一起源的中国水仙,它们之间形态特征的差异是不同环境条件下的自发突变,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所形成的基因型和生态型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16.
以锦鸡儿属中间锦鸡儿、柠条锦鸡儿、狭叶锦鸡儿为材料,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了3种锦鸡儿的染色体,按全国第一次植物染色体学术讨论会建议的标准进行了核型分析。结果表明,3种锦鸡儿的体细胞染色体数目2n=16,核型公式分别为:中间锦鸡儿2n=2x=16=10m 6sm、柠条锦鸡儿2n=2x=16=12m 4sm、狭叶锦鸡儿2n=2x=16=14m 2sm,中间锦鸡儿和柠条锦鸡儿的核型属于2A型,狭叶锦鸡儿的核型属于2B型。狭叶锦鸡儿二倍体染色体核型为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了甘肃萱草属6种、1变种的染色体核型;黄花菜K(2n)=22=12m+10sm(2SAT);小黄花菜K(2n)=22=10m+12sm;北萱草K(2n)=22=8m+14sm;北黄花菜K(2n)=22=14m+6sm+2st;萱草K(2n)=22=12m+8sm+2st;重瓣萱草K(2n)=33=18m+12sm+3st:折叶萱草K(2n)=22=10m+10sm+2st。以上核型可自然地分成两大类群,第一类群包括小黄花菜、北萱草、黄花菜;第二类群包括折叶萱草、萱草、重瓣萱草、北黄花菜。 相似文献
18.
Oh SH Yun YM Lee JE Kim IY Shin JH Kweon OK Lee H Yoon YS Shin NS Seong JK 《Molecules and cells》2011,31(4):351-354
The karyotype of goral (Nemorhaedus caudatus, 2n = 56) was prepared using lymphocytes and its chromosomal band patterns were compared with those of goat (Capra hircus, 2n = 60) by CBG-, GTG- and RBG-banding techniques. The standard karyotype of goral was composed of 54 acrocentric autosomes, submetacentric X chromosome, and acrocentric Y chromosome. C-bands were prominent in all autosomes except the X chromosome. G- and R-band patterns of goral were dissimilar to those of goat. The data support the idea that the goral did not originate from a common ancestor of bovid, or that there were numerous complicated chromosomal interchanges during goral evolution, in contrast to other bovids. 相似文献
19.
采用常规压片法对4种百合属植物野百合(L.brow n ii F.E.B row n ex M ie llez.)、兰州百合(L.d av id iiDuchartre var.un icolor(Hoog.)Co Hon.)、川百合(L.d av id ii Duchartre)、湖北百合(L.henry i B aker)进行了核型研究.结果表明,4种百合的染色体数目均为2n=24,核型除川百合为3A外,其余3种均为3B型.核型公式分别为:野百合2n(2x)=24=4m(2SAT) 2sm(2SAT) 4st 14t,兰州百合2n(2x)=24=2m(2SAT) 2sm 10st(2SAT) 8t 2T,川百合2n(2x)=24=2m(2SAT) 2sm 12st(3SAT) 8t,湖北百合2n(2x)=24=4m 18st 2t,其中湖北百合染色体核型为首次报道.通过比较发现,兰州百合与川百合的核型最为相似,亲缘关系相近;核型不对称性为兰州百合>川百合>野百合>湖北百合,以湖北百合的核型较为原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