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DNA免疫不仅可诱生特生体液免疫反应,还可诱生特异性CTL,因此可能在抗肿瘤免疫、抗病毒感染和治疗自身免疫疾病中起重要作用。增强DNA免疫诱生CTL反应可通过增强DNA的摄入、降低外源DNA在内质体内中的降解以及加强内迹源性源原多肽向内质网的转运从而增强MHCⅠ类限制的抗原呈递等方面来实现。相应的新策略有:利用EB病毒地体系统或偶联受体特异配基增强DNA摄入,加入内质体破坏多肽(病毒包膜糖蛋白或衣  相似文献   

2.
三基序蛋白家族(tripartite motif,TRIM)是参与不同细胞功能的一大类具有E3泛素连接酶活性的蛋白质,在宿主抗病毒免疫应答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TRIM家族蛋白可通过提高宿主固有免疫应答或直接降解病毒蛋白发挥抗病毒活性;部分病毒有时也可利用TRIM家族蛋白调控细胞因子表达促进自身感染。本文综述了TRIM家族蛋白在病毒复制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为研究病毒感染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先天免疫因子Viperin是一种功能与内质网相关的抗病毒蛋白,可被干扰素、多种病毒、细菌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s,LPS)和poly(I:C)等诱导表达。Viperin通过与病毒蛋白和某些细胞内蛋白的相互作用抑制病毒增殖,具有广谱抗病毒活性。在与宿主相互作用的长期进化过程中,某些病毒能够抑制细胞内Viperin的表达,逃逸其抗病毒功能。除抗病毒作用外,Viperin还具有其他一些生物学功能。近年来有关Viperin的研究,特别是在其抗病毒机理方面,进展较快,本文结合自身研究体会,就其基本特性和研究状况做一介绍。  相似文献   

4.
束缚蛋白(tetherin)是一种具有特殊功能的蛋白质,它可抑制包膜病毒从感染细胞中释放。研究发现,人的束缚蛋白可将新生的HIV-1病毒颗粒固定在细胞表面,同时,它还可以减小HIV-1子代病毒的传染性。本文将主要从分子结构、抗HIV-1病毒的作用机制和在HIV传播中的作用三方面来阐述束缚蛋白抗病毒作用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徐薇 《微生物与感染》1999,22(2):6-9,31
DNA免疫可诱导抗多种不同病毒的特异性CTL反应,包括DNA病毒,RNA病毒和逆转录病毒。在病毒T细胞表位5‘端插入内质网信号识别序列可大大增强诱导CTL反答的能力。在病毒感染的防治,尤其在持续性病毒感染中,DNA免疫诱导的CTL对清除病毒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病毒是细胞寄生生物,其生命周期需借助许多细胞蛋白才能得以完成。其中,细胞的伴侣蛋白在大多数病毒侵染及增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Hsp40/DnaJ家族蛋白属于分子伴侣蛋白一个大的亚群,其通过直接或招募Hsp70蛋白的方式,在病毒侵染和增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着重综述了目前Hsp40/DnaJ在病毒复制、病毒粒子在细胞间运动以及宿主抗病毒反应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开发针对Hsp40/DnaJ靶点的抗病毒药物或策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天然小分子是中药、药用植物和天然药物的重要活性成分,是重要的药物资源研究方向和内容。大多数抗病毒药用植物,如夏枯草、黄芪和黄芩等,其活性成分均为天然小分子。抗病毒细胞因子为一类生物体中具有联系机体固有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应答,捕杀或抑制体内病毒的小分子功能蛋白。近年来研究表明,植物中的多酚类、苷类以及寡糖等小分子化合物可调控机体内源抗病毒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继而作用于各类DNA或RNA病毒:一方面刺激机体产生抗病毒蛋白,直接捕杀病毒;另一方面联动机体固有免疫和获得性免疫应答,抑制病毒复制,抗病毒感染,清除被病毒感染的细胞。本文综述了近几十年药用植物天然小分子诱生机体细胞因子抗病毒的作用及机制研究,并由此提出这类活性天然小分子将可能成为新一类的抗病毒药物。  相似文献   

8.
人巨细胞病毒(HCMV)在人群中多数呈隐性感染,但对免疫功能低下者可引起严重的疾病甚至死亡。HC-MV IE1蛋白为一种多功能调节蛋白,是HCMV感染后表达最早且表达量最丰富的蛋白,它可影响病毒和细胞启动子的转录活性,调控HCMV基因的时序性表达,并通过参与不同的信号转导通路,在细胞中发挥促进凋亡或抑制凋亡作用,IE1蛋白与HCMV在体内持续性感染以及肿瘤的形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Mx蛋白是在干扰素(IFN)诱导下产生的具有抗病毒功能的蛋白质,Mx蛋白具有GTPase活性,其C末端的区域是进行亚细胞定位及与病毒直接作用的区域。人类IFN诱导的MxA蛋白能够维持机体的抗病毒状态,抵抗病毒的感染。禽类的Mx蛋白抗病毒活性与GED区单核苷酸多态性有关,其中631位氨基酸N与S的变化可以改变其抗病毒的作用。据此,Mx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标记可指导人类疾病的临床治疗和应用于禽类的抗病育种。  相似文献   

10.
基于细胞Raf/MEK/ERK信号通路与病毒复制的关系,应用Western印迹检测 p-ERK1/2蛋白的表达、用终点滴定法测定病毒增殖量(TCID50),以及观察感染细胞的细胞病变效应(CPE)等,揭示单纯疱疹病毒Ⅱ型(HSV-2)复制与 ERK通路的关系. 结果表明,HSV-2的复制可引起细胞ERK通路的活化;用U0126预先抑制ERK通路的活化,或用特异性siRNA敲减MEK1/2基因的表达可显著地抑制病毒复制.提示ERK信号通路以及MEK1/2蛋白对HSV-2的复制具有重要的作用.该研究对进一步阐明细胞ERK通路各激酶蛋白在病毒复制中的作用机制、寻找抗病毒作用靶标等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用鼠艾滋病模型评价虎杖水提液的抗病毒作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脾指数、病毒抗原阳性细胞、血清IgG和脾细胞对刀豆蛋白A的刺激应答为指标,用LPBM5C57BL/6鼠艾滋病模型评价了虎杖水提液的抗病毒作用。结果显示:虎杖水提液可以部分地抑制LPBM5病毒导致的C57BL/6鼠的脾肿大,免疫抑制和病毒血症;病毒接种前和接种同时给药效果较好,接种一星期以后开始的治疗对感染鼠的各项异常指标没有明显的改善作用,提示早期用药效果较好;持续给药可以部分地控制感染鼠脾肿大和脾细胞对刀豆蛋白A的刺激应答降低,但对高球蛋白血症的改善作用是非持续性的。  相似文献   

12.
冠状病毒感染调控细胞凋亡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冠状病毒是常见的感染人类和动物并造成健康危害的主要病原性微生物之一,冠状病毒感染细胞后,细胞产生免疫应答,病毒为了在细胞内转录翻译和装配下一代,应对细胞免疫应答的同时,还参与到许多细胞活动中,当细胞特定受体与病毒蛋白结合后,细胞即启动凋亡程序。冠状病毒的许多蛋白在细胞凋亡程序中起促进或抑制凋亡的不同作用,如病毒S蛋白与细胞膜死亡受体作用诱导细胞启动外在凋亡途径,病毒感染细胞后产生的M、S蛋白引起细胞内质网应激、Ca2+失衡,诱导细胞启动内在凋亡途径,而E蛋白则抑制细胞凋亡的发生。本文综述了冠状病毒对侵染细胞的促凋亡或抑制凋亡作用及其作用机制,通过了解病毒不同蛋白在各种凋亡途径中的不同作用,希望为人工干预调控细胞研究提供思路,为冠状病毒感染防控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3.
王欢  丁铲  廖瑛 《病毒学报》2019,35(6):964-971
冠状病毒家族成员众多,主要感染哺乳动物和禽鸟类,给人类和动物的健康带来了极大危害。病毒对细胞表面受体的结合和内吞方式,决定病毒的宿主范围、组织嗜性和发病机理;此外,研究病毒的入胞途径不仅有助于我们认识病毒的生活周期,还对病毒性感染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总结归纳了近十年来冠状病毒入胞途径的研究进展:多数冠状病毒可通过网格蛋白依赖型内吞、小窝蛋白依赖型内吞、巨胞饮以及网格蛋白/小窝蛋白非依赖型内吞途径进入细胞,到达早期内体、晚期内体或溶酶体等处发生膜融合,释放病毒基因组进入细胞质。病毒的内吞途径可作为广谱抗病毒药物设计的靶点。  相似文献   

14.
金冬雁 《生命的化学》2007,27(2):105-108
抗病毒作用是RNA干扰(RNAi)在植物及低等动物中的一个重要功能。一方面,宿主细胞编码并表达短干扰RNA(siRNA),对入侵细胞的病毒产生抑制作用;另一方面,病毒编码并表达特定的RNA或蛋白质,以对抗宿主细胞的RNAi。在部分脊椎动物病毒中已经发现多种由病毒编码的微RNA(miRNA),它们对病毒及细胞基因的表达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同时,某些细胞miRNA也可影响脊椎动物病毒的复制。然而,RNAi在脊椎动物细胞中是否具有广谱抗病毒活性、脊椎动物病毒又是否普遍编码miRNA及普遍具备拮抗RNAi的机制?目前尚无定论,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加以阐明。  相似文献   

15.
病毒样颗粒(Virus-like particles,VLPs)是指由病毒一个或几个结构蛋白自行组装成不含病毒基因组且不能复制、不具有感染能力的病毒样蛋白颗粒。VLPs因能够模拟天然病毒的构象表位而保持了完整病毒颗粒所具有的免疫原性,可诱导机体产生广泛强大的抗病毒免疫反应,阻止病毒侵入机体,在抗病毒性疾病的预防或治疗性疫苗及诊断试剂的研究开发方面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本文就禽流感病毒样颗粒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我国禽流感VLPs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巨细胞病毒的免疫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笑人 《微生物与感染》1994,17(1):12-14,11
巨细胞病毒(CMV)感染可引起机体的免疫功能降低,特别是细胞免疫。本文综述了CMV对胸腺发育,对脾细胞、单核巨噬细胞、NK细胞、CTL细胞的免疫调节、效应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白细胞介素-12(IL-2)是一种异源二聚体细胞因子。IL-12通过调节Th1/Th2细胞分化,诱导IFN-γ等细胞因子的生成,与IL-12雷同作用增强NK细胞、LAK细胞及CTL细胞活性发挥抗病毒作用。本文介绍IL-12的分子生物学,生物学活性及抗病毒作用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8.
<正>自然杀伤(NK)细胞在抗病毒感染和消灭转化细胞的过程中发挥核心作用。通过抑制和激活受体控制病原体感染细胞和肿瘤细胞的识别。曾表明NK细胞激活(杀伤)受体中的天然细胞毒性受体NKp44和NKP46,可与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表面表达的病毒血凝素(HA)蛋白相互作用。我们进一步发现,NKp44/NKP46和病毒的HA之间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9.
<正> 近年来,我们对宿主抗病毒感染免疫反应的知识已经将保护性免疫与抗病毒表面蛋白抗体的刺激联系起来。此外,某些内部结构蛋白与细胞介导免疫密切相关。然而,黄病毒科成员最近进行的的研究结果表明,一 种病毒非结构蛋白NS1,在缺乏中和抗体的情况下也能诱导产生保护性免疫。 黄病毒是一个包括大约70种密切相关的病毒群。它们主要对人和家畜致病。虽然黄热病(YF)、乙型脑炎(JE)、圣路易脑  相似文献   

20.
胞间连丝与大分子物质的胞间转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胞间连丝是细胞间细胞器,是细胞间通讯的直接途径。一般认为,胞间连丝允许通过物质的分子量上限(SEL)是800~1000Da.近年来研究的许多证据表明,胞间连丝的SEL随组织种类及其生理状况而异。在某些情况下,它可以允许大分子物质通过,如病毒运动蛋白与胞间连丝相互作用,使病毒通过胞间连丝转移。玉米突变体kn1基因异常表达的KN1可使包括表皮在内的各层组织结瘤,KN1是细胞间移动的信息物,P蛋白可由伴胞通过胞间连丝转移到筛管。某些组织中胞间连丝很高的SEL和发育过程胞间连丝SEL的变化可能在植物发育调控中有重要作用。本文对大分子通过胞间连丝转移的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