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色素细胞是皮肤图案形成的基础,为了解鳜(Siniperca chuatsi)皮肤图案区域色素细胞的种类、分布及排列特征,采用光学显微镜与电子显微镜对鳜皮肤中图案区域、非图案区域及交界处皮肤的色素细胞进行显微及超显微结构观察。结果显示,鳜皮肤中含有黑色素细胞、黄色素细胞、红色素细胞及虹彩细胞,主要分布于表皮层和色素层。头部过眼条纹、躯干纵带、躯干斑块等图案区域皮肤表皮层与色素层均含有黑色素细胞,非图案区域仅表皮层含有少量黑色素细胞。躯干图案区域(纵带、斑块)皮肤色素层色素细胞分布层次明显,由外到内依次为黄色素细胞、红色素细胞、黑色素细胞和虹彩细胞,其中,虹彩细胞内反射小板较长,整齐水平排列;躯干非图案区域皮肤色素层由外到内依次为黄色素细胞、红色素细胞和虹彩细胞,其中,虹彩细胞内反射小板较短,无规则排列。头部过眼条纹色素层含有4种色素细胞,色素细胞数量较少,且无规则排列,其中,黑色素细胞内黑色素颗粒较大。交界处皮肤色素层黑色素细胞数量向非图案区域一侧逐渐减少,虹彩细胞数量逐渐增加。结果表明,鳜图案区域与非图案区域、不同图案区域的色素细胞分布与排列各不相同,本研究结果为鳜色素细胞图案化形成机...  相似文献   

2.
采用组织切片法光镜下观察黑翅土白蚁Odontotermes formosanus(Shiraki)有翅成虫的复眼形态结构及光、暗适应条件下色素颗粒移动的规律。结果如下:(1)头正前方观,复眼外部形态略呈圆形。(2)有翅成虫复眼类型属于并列像眼,每只复眼约由360个小眼组成。(3)每个小眼是由1套屈光器(1个角膜和1个晶锥)、小网膜色素细胞、视杆和基细胞等几部分组成。小网膜色素细胞内均含有丰富的色素颗粒。(4)在光适应条件状态下,屈光器及视杆周围的色素颗粒主要分布在视杆部位的上侧,暗度适应条件状态时则较均匀地分布于视杆两侧上下;性别对色素颗粒分布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3.
鱼鳍和鳞片色素组成的比较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鱼类体色观察常以鳞片为材料,鱼鳍和鳞片都是皮肤的衍生物,采用Nikon光学显微镜系统,对白鲫和红鲫鱼鳍及相邻体位鳞片的色素细胞组成、分布及形态结构等进行了比较观察。鱼鳍薄而透明,显微镜下观察发现鱼鳍从近体端到远体端在色素细胞总体分布上呈现出由密集逐渐稀疏的变化特征。白鲫背、胸、腹、臀、尾鳍五种鱼鳍中都分布有黑色素细胞、黄色素细胞和红色素细胞三种色素细胞类型。红鲫鱼鳍中则仅观察到黄色素细胞和红色素细胞两种色素细胞类型。同时不同部位鱼鳍与其基部相邻鱼鳞上层在色素细胞的组成上是一致的。在白鲫和红鲫的鳞片中均存在着丰富的虹彩细胞,但在鱼鳍中未观察到典型的虹彩细胞的分布,提示在鱼类体色发育中,虹彩母细胞可能具有与其它几种色素母细胞不同的迁移途径。  相似文献   

4.
高婷  蒋维 《生物学通报》2004,39(10):52-53,F003
沼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e)的生理变色是指个体体色对环境的适应性颜色反应.这是由色素细胞中色素颗粒的分散与集中决定的。而色素颗粒在色素细胞中的移动主要受眼柄中神经分泌器官分泌的激素控制。由于红色色素细胞是调节沼虾体色的主要色素细胞.故可以此种色素细胞为主要观察对象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5.
螺旋粉虱成虫的复眼形态及其内部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扫描电镜和组织切片法,观察了螺旋粉虱Aleurodicus dispersus Russell成虫复眼的形态及其显微结构。结果表明,螺旋粉虱复眼半球状,呈“∞”形分布于头部两侧,单个复眼约由253个小眼组成;各小眼面微凸,复眼中心区域小眼多为规则的六边形,密集排列似蜂窝状;近背区边缘小眼多为五边形或近圆形,小眼排列疏松,且少量相邻小眼的间距较大。雌、雄复眼小眼面积约为85μm2。单个小眼由角膜、晶体、网膜细胞及其特化产生的视杆和基细胞等几部分组成。晶体有四个晶锥细胞构成,晶体、视杆周围和色素细胞内均含有大量的色素颗粒。螺旋粉虱的复眼属于并置复眼。光、暗条件下,小眼的色素颗粒分布有所不同。光适应条件下,色素颗粒较均匀地分布于视杆上下两侧;暗适应状态下,色素颗粒则主要分布在视杆上侧和晶体下侧。而在相同的明、暗适应条件下,性别对色素颗粒的分布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MITF与黑素细胞的发育、分化和功能调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ITF是一种具有基本-螺旋-环-螺旋-亮氨酸拉链(basic-helix-loop-helix-leucine zipper,bHLHZ-ip)结构的转录因子,研究证实其在色素细胞的发育、分化和功能调节中发挥关键性作用。MITF基因突变导致色素细胞的发育缺陷与功能障碍,同时MITF与其他信号分子发生复杂的相互作用。深入研究MITF对色素细胞发育分化和功能调节的影响对色素细胞生物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动物体色变化的机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余国勇 《生物学通报》1996,31(11):22-24
某些动物为了适应环境等,在短时间内改变自身体色,是由于其皮肤中普遍存在的色素细胞的色素颗粒运动所致。动物体肤产生的种种色彩与色素细胞内含的色素、色素色有关。特别是光反射性虹色素细胞、白色素细胞颗粒的物理作用,使动物产生了五彩缤纷的色彩。  相似文献   

8.
动物的色素     
动物的保护色、警戒色、婚姻色,都是卟啉(porphyrin)色素、多烯色素、吲哚色素三者在机体內按不同的生理机能相互配合,而表現于体外。 (一)色素细胞的分布动物色素細胞一般位于真皮內,在无脊椎动物中,三种色素細胞的位置多系并行排列;在脊椎动物內,三种色素細胞的位置多系上下排列的:含有吲哚色素的黑色素細胞在最上层,含有多烯色素的紅色与黄色細胞在中间层,含有多烯色素的青色細胞在最下层。含有卟啉色素的无色細胞位于黑色細胞与青色細胞之間并散在于紅、黄二色細胞的周围。  相似文献   

9.
龟纹瓢虫成虫的复眼形态及其显微结构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利用光镜、组织切片法观察了龟纹瓢虫Propylaea japonica(Thunberg)成虫的复眼形态及其显微结构。结果如下:(1)头正前方观,复眼外形似半球,且后方稍向内合拢。每个复眼约包括630个小眼。(2)每个小眼是由1套屈光器(1个角膜和1个晶锥)、6至8个小网膜细胞及其特化产生的视杆和基细胞等几部分组成。晶体周围及小网膜色素细胞内均含有丰富的色素颗粒。(3)小眼整体纵切显示,其上、下段色素颗粒分布相对较多,中段分布较少。(4)明、暗适应状态对小眼的色素颗粒分布有影响,性别对其分布无明显影响。明适应状态下,其色素颗粒较均匀地分布于视杆两侧上下,暗适应状态时色素颗粒则主要分布在视杆部位的上侧,显示其具有一定的重叠眼性质;而在相同的明、暗适应状态下其雌、雄成虫复眼的色素颗粒分布间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0.
色彩图案作为最显著的外部形态特征之一,在动物生存与交流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了解鳜(Siniperca chautsi)早期发育过程中这一形态特征变化,采用CCD-Adapter解剖镜对鳜早期(胚胎期至出膜40日龄)体表色素细胞种类与分布、主要图案(条、带、斑)的形成过程进行了观察,同时对不同部位皮肤进行组织切片观察。结果显示,胚胎期,最早观察到黑色素细胞,位于卵黄囊和油球,出膜前,头部出现黄色素细胞;出膜后,黑色素细胞发育最为显著,红色素细胞出现在眼球后部和躯干前部;5日龄后,黄色素细胞发育增加,鱼体各部位均有分布,黑色素细胞继续发育,图案形成开始。鳜早期色彩图案形成过程:(1)躯干纵带:5日龄,背部出现少量黑色素,14日龄,背鳍基部黑色素与腹部黑色素相连;(2)头部过眼条带:10日龄,鳃盖后上方黑色素明显增多,12日龄,眼球后部经鳃盖后上缘至背部前端的条带形成,17日龄,上颌至眼球前部的条带形成;(3)头顶条带:6日龄,头顶正上方黑色斑点增多,18日龄,头部上方黑色斑块分别向前、后延伸,23日龄,头顶正上方黑色条带基本形成;(4)躯干斑块:8日龄,尾部底端出现一个较小的黑色斑块,15日龄,尾柄前部出现3个不规则黑色斑块,25日龄,躯干中后部5个近圆形黑色斑块形成。结果表明,鳜胚胎期至出膜40日龄,体表出现黑色素细胞、黄色素细胞和红色素细胞,体色以黑色为主,主要条带或斑块在仔鱼5日龄后按不同方式逐渐形成,不同皮肤部位的色素层组成与分布方式不同。  相似文献   

11.
答:虾蟹属甲壳纲动物,在甲壳下面的真皮层中,散布着各种颜色的色素细胞。将新鲜的虾蟹放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便可以看到甲壳上有很多呈树枝状分叉的色素细胞,色素细胞中含有不同的色素,所以虾蟹身上呈现出红、黄、蓝、绿、棕、白、黑等各种颜色。虾蟹等甲壳动物体内的色素细胞的色素颗粒,能随着光线的强弱或别的环境因素的改变而扩散或集中。色素颗粒向色素细胞四周的树枝状分叉扩散时,接受光线的量大,甲壳上的颜色就变得显著;色素颗粒回缩而集中时,接受光线的量少,甲壳上的颜色就不明显了。因此,虾蟹的身体上呈现不同的颜色及…  相似文献   

12.
曼龙鱼色素细胞的显微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小兵  郑曙明  吴青 《四川动物》2012,31(4):538-540,690
在显微镜下分别观察并用CCD摄像系统记录曼龙鱼色素细胞的显微结构特点。组成曼龙鱼的色素细胞为黑色素细胞、黄色素细胞、红色素细胞和虹彩细胞4种。黑色素细胞核较大,含黑色和棕色的色素颗粒,色彩呈黑色或褐色,在鱼体表层皆有分布,有两种形态:一种树突状分枝不明显,个体相对较小;另一种树突状分支多且较为粗大,延伸成放射状,颜色较深。黄色素细胞和红色素细胞核较小,分别含黄色素颗粒和红色素颗粒,色彩分别呈黄色或桔黄色、浅红色或紫红色。虹彩细胞核最小,含鸟粪素颗粒,呈白色或银白色,仅分布在鳞片表层。  相似文献   

13.
内耳免疫反应诱导Fas和FasL表达与凋亡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内耳免疫反应过程中是否存在细胞凋亡,以及细胞凋亡是否与Fas和FasL信号转导有关.方法选用雌性白色豚鼠16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8只,以钥孔虫戚血蓝蛋白(keyhole limpet hemocyanin,KLH)全身免疫后,实验组以相同抗原进行内耳免疫,对照组内耳注射等量的磷酸盐缓冲生理盐水(phosphate buffered saline,PBS),在内耳免疫5d后处死动物,取内耳免疫侧耳蜗做石蜡切片.通过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技术(terminal-deoxynucleotidyl transferase mediated nick end labeling,TUNEL)检测内耳凋亡细胞,免疫组化检测内耳Fas和FasL的表达.结果实验组豚鼠内耳Corti器毛细胞,血管纹的缘细胞和螺旋神经节细胞存在TUNEL染色阳性细胞,而对照组动物切片仅在支持细胞、血管纹和螺旋神经节细胞中发现极少数TUNEL染色阳性细胞.免疫组化染色实验组Corti器、螺旋神经节细胞、血管纹和螺旋韧带Fas和FasL蛋白表达阳性,而对照组只有螺旋神经节细胞和血管纹有较弱的Fas蛋白表达,FasL蛋白表达阴性.结论内耳免疫反应可诱导细胞凋亡的发生,Fas-FasL途径是参与此过程重要的信号转导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4.
大草蛉成虫复眼的外部形态及其显微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海强  朱楠  范凡  魏国树 《昆虫学报》2007,50(5):454-460
用扫描电镜和光学显微镜观察了大草蛉Chrysopa pallens Ramber成虫复眼的外部形态及明、暗适应和性别对其显微结构的影响。结果发现:(1)其复眼呈半球形,位于头部两侧,略成“八”字形排列,单个复眼约由3 600个小眼组成,最前和最后小眼之间的夹角约为180°,最上和最下小眼之间的夹角约200°;(2)小眼主要由角膜、晶锥和6~8个小网膜细胞、基膜组成,外围环绕有2个初级虹膜色素细胞和6个次级虹膜色素细胞,基膜处有色素颗粒分布;(3)暗适应时,晶锥开裂程度较大,远端5~7个网膜细胞核向远端移动,与晶锥近端相接或接近,次级虹膜色素颗粒亦向远端移动包围晶锥;明适应时,晶锥开裂程度小或闭合,远端网膜细胞核向近端移动,透明带显现,大部分次级虹膜色素颗粒亦向近端移动分布在小网膜细胞柱周围,包被透明带;(4)在相同的明、暗适应下,雌、雄成虫复眼的显微结构无明显差异。结果表明大草蛉复眼为透明带明显的重叠象眼,其小眼不但具有次级虹膜色素颗粒纵向移动的常规调光机制,还存在晶锥开闭、远端网膜细胞核移动和基膜色素颗粒纵向扩散的调光新机制。  相似文献   

15.
在丰富的天然食用色素资源中,火棘色素将成为崛起的新秀。火棘(Pyracantha SPP)属蔷薇科常绿灌木,主要分布于亚洲东部至欧洲南部。在我国西南、华南、华中及西北等地分布甚广,储量极丰富。火棘色素蕴藏于果皮、果肉中,呈红色或黄色,色泽鲜艳。火棘果可生食或代粮食用。长期食用实践证明,无毒无副作用。研究和开发火棘色素对充分利用野生植物资源,发展经济,开发新的天然食用色素都具有重大意义。但至今国内外尚未见有关  相似文献   

16.
鱼类皮肤的颜色是由皮肤的色素细胞所表现。色素细胞中含有能移动的色素颗粒,色素颗粒可能聚集在细胞的中心点附近,集成一团,使皮肤颜色变浅,但也可在整个细胞和胞突内扩散,使皮肤的颜色加深。色素颗粒向四周分散是受神经系统和内分泌激素(垂体中叶激  相似文献   

17.
南五台蝎蛉成虫复眼的超微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扫描电镜和组织切片法,观察南五台蝎蛉Panorpa nanwutaina Chou成虫复眼的超微结构。南五台蝎蛉复眼近半椭球形,包括1500~1600个小眼。小眼表面光滑,由角膜、晶体、2个初级和12个次级色素细胞、视杆、以及基膜组成。角膜为多层片状纤维结构;晶体含有4个晶锥细胞;视杆由若干个视网膜细胞组成。晶体、视杆周围、和色素细胞内含有大量的色素颗粒,基膜两侧也有色素颗粒分布。南五台蝎蛉的复眼属于并列像眼。与普通蝎蛉P.communis L.小眼的次级色素细胞数目不同。讨论了南五台蝎蛉角膜的功能以及感觉毛和次级色素细胞在分类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无尾两栖类动物的呼吸方式为肺呼吸和皮肤辅助呼吸,为探究两种呼吸器官的显微结构,本文采用解剖学和组织学的方法,对大蹼铃蟾(Bombina maxima)、腺角蟾(Megophrys glandulosa)、中华蟾蜍(Bufo gargarizans)、华西雨蛙(Hyla gongshanensis)、昭觉林蛙(Rana chaochiaoensis)、滇蛙(Dianrana pleuraden)、双团棘胸蛙(Gynandropaa yunnanensis)、贡山树蛙(Rhacophorus gongshanensis)、斑腿泛树蛙(Polypedates megacephalus)、饰纹姬蛙(Microhyla fissipes)、多疣狭口蛙(Kaloula verrucosa)的皮肤和肺的形态及显微结构进行观察。结果显示,背部和腹部皮下可见血管交错成网状,皮肤由表皮层和真皮层构成。除华西雨蛙外,其余10种均有分布于真皮疏松层与致密层间的钙化层;色素细胞位于疏松层上层,体背色素层较发达。肺囊状,中空密布血管,分为大小相当的左右肺叶,两肺叶相通并与心粘连,无气管和支气管。肺由肺囊壁、隔膜、毛细血管、肺泡细胞等结构组成。肺囊壁分为胸膜层、中间层和内层:胸膜层由扁平细胞构成,中间层由结缔组织构成,内层由肺细胞和毛细血管组成,隔膜由毛细血管和结缔组织构成,游离隔膜向中部靠拢可形成半封闭腔室,结合隔膜与肺囊壁形成封闭小腔室。在这11个物种中,肺较发达的个体,其皮肤结构中黏液腺的数量就会相对较少,组织形态学特征表现出与环境适应性关系较大,而受到系统发育关系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系统地观察了P物质(SP)、亮氨酸脑啡肽(L-ENK)在豚鼠耳蜗的分布以及SP、L-ENK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与Corti's器毛细胞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SP的免疫反应活性(SP-IR)存在于耳蜗螺旋神经节的部分神经细胞及传入神经纤维中,在Corti's器的毛细胞下方亦可见SP免疫反应阳性纤维;L-ENK的免疫反应活性(ENK-IR)存在于耳蜗的传出神经纤维中。节内螺旋束、内螺旋束、隧道螺旋束、横贯纤维均含有大量的L-ENK免疫反应阳性纤维,Cort's器中的L-ENK免疫反应阳性终末与毛细胞之间具有密切接触,由此提示,SP可能为听觉初级传入神经递质之一;L-ENK作为传出神经递质或调质对听觉传入起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20.
变色龙皮肤各层内,包含着各种特殊的色素细胞,如外层皮肤下面,有一层黄色素与绿色素细胞,接着是一层为蓝、白、红、橙和紫色素细胞,最深一层是具有棕黑色素的黑色素细胞,这种细胞有许多分支,会将黑色素从中央扩大到周围,并达到上层皮肤,从而掩盖了白色素细胞层,使皮肤变黑。其他色素也会扩大或缩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