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不同地点蒙古栎群落相似性的研究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13个地点蒙古栎群落物种相似性与两地之间距离的回归比较,发现蒙古栎群落物种相似性的大小一般决定于不同地点之间的地理位置,两地之间距离越近,其相似性越高,反之则越低,但是群落不同的演替阶段也影响群落的相似性.通过分析蒙古栎群落物种组成的差异及物种相似性系数的比较,蒙古栎群落可分为大兴安岭蒙古栎群落、长白山蒙古栎群落、辽西蒙古栎群落和辽冀蒙古栎群落等几种类型.  相似文献   

2.
不同地点蒙古栎群落相似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13个地点蒙古栎群落物种相似性与两地之间距离的回归比较,发现蒙古栎群落物种相似性的大小一般决定于不同地点之间的地理位置,两地之间距离越近,其相似性越高,反之则越低,但是群落不同的演替阶段也影响群落的相似性。通过分析蒙古栎群落物种组成的差异及物种相似性系数的比较,蒙古栎群落可分为大兴安岭蒙古栎群落、长白山蒙古栎群落、辽西蒙古栎群落和辽冀蒙古栎群落等几种类型。  相似文献   

3.
蒙古栎群落蒸腾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石福臣  杨国亭 《植物研究》1993,13(3):302-306
本文用ZHT型数字式蒸腾仪对蒙古栎群落及其种群,进行了连续的时间及空间梯度测定与分析,得出了蒙古栎群落乔木、灌木及草本植物蒸腾强度的日变化规律,并从蒸腾生理角度提出了各种群在群落中的地位,说明了蒸腾强度是反映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的一个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4.
蒙古栎群落叶型的分析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1 引  言叶的大小即叶型是群落的重要外貌特征之一 ,与群落的生产率有关 ;叶子的形态与气候有密切的关系 ,一个扩展着的叶片所能达到的最大程度 ,受温度和湿度有效性的影响 ;大的叶片经常地出现于热带温暖而潮湿的气候中 ,而小的叶片则是十分干燥和寒冷地区植物的特征[1] .对于不同的群落的叶型分析 ,前人已做了一些研究 ,如对常绿阔叶林和季雨林的群落学研究[2~ 4 ] 及北方落叶林的群落学研究[5,6] .另一个与气候相关联的叶子特征是叶子的叶缘 ,有关方面的研究资料比较少 .据研究 ,在一个植物区系的双子叶乔木中全缘叶植物种的百分率 ,…  相似文献   

5.
东北地区蒙古栎群落区系成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吴征镒、王荷生区系分析方法, 分析了东北地区蒙古栎群落中261 种维管植物的区系成分, 其中温带成分占47-47 % , 东亚成分占42-02 % , 中国特有成分占10-51 % ( 世界分布不统计在内) 。并分析了种所在属的分布区类型, 温带分布属占90-3% 。还分别分析了蒙古栎群落的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以及层间植物的区系成分。  相似文献   

6.
蒙古栎群落交错带(ecotone)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群落学的样地法对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群落和核桃楸(Juglans mandshurica)群落、蒙古栎群落和长白落叶松(Larix olgensis)群落、蒙古栎群落和杂灌丛群落及其交错带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在三个地点的几种群落结构和物种组成方面的差异,计算了各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指数(dGl)、Simpson 物种多样性指数(D)、Shannon-Weiner物种多样性指数(H′)及Pielou均匀度指数(J)。研究发现在通化和大青沟两个地区群落交错带的物种丰富度及Shannnon多样性指数最高;而在桦甸群落交错带的物种丰富度和物种多样性指数要比核桃楸群落低,比蒙古栎群落高,没有表现出特别强烈的边缘效应。本文也分析了群落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盖度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黑龙江省不同地点蒙古栎林生态特点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通过对黑龙江省6个地点的天然蒙古栎林的结构和更新特点的分析,蒙古栎林可划分为不同特点的蒙古栎群落,即纯蒙古栎群落、蒙古栎桦树群落、蒙古栎槭树群落、蒙古栎红松群落和蒙古栎松混交林群落,其演替趋势如下:红蒙古栎群落、蒙古栎桦树群落至蒙古栎槭树落、蒙古栎红松群落,再至蒙古栎红松混交林群落,蒙古栎群落类型的多样性主要反应群落不同的演替阶段,造成蒙古栎群落多样的原因是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作用的结果,随着群落的演替,蒙古栎的优势地位逐渐被消弱,乔木种类丰富度增多,草本种类丰富度增多;蒙栎的相对密度下降,林内环境由于干燥逐渐变中性至较湿润,蒙古栎幼苗和幼树在总幼苗和幼树中所占的比例下降,耐荫物中色木槭等的幼苗和幼树所占比例上升;在演替过程中,蒙古栎分布格局-聚集分布的聚集程度逐渐降低,并向随机分布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8.
不同生境区稻田节肢动物群落相似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不同生境区稻田节肢动物群落系统调查结果,应用组平均聚类分析法及主成分分析法,讨论节肢动物群落的相似(相异)性问题。结果表明:生境条件及管理措施的差异对群落的结构影响较为明显,不同生境区的稻田节肢动物群落,都能在一定距离取值时聚合成一类,而水稻品种对此影响较小。主成分分析结果由二维图表达已基本满足要求。结果说明大八镇生境区稻田节肢动物群落与岗列镇生境区稻田节肢动物群落差异较大,分别列于两个极端。海陵镇生境区稻田介于两者之间,而与岗列镇生境区稻田节肢动物群落重叠。与聚类分析结果有所差异。这可能与主成分分析法损失部分信息有关。  相似文献   

9.
郭依泉  赵志模 《生态学杂志》1992,11(3):65-68,71
群落是指一定地段或生境里各种生物种群构成的结构单元。群落内各物种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之间存在着极为复杂的营养联系。一种植物常有多种害虫取食,一种害虫可取食多种植物,同时又被多种天敌捕食或寄  相似文献   

10.
环境梯度下蒙古栎群落的物种多样性特征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通过样地法研究了东北地区处于不同经度、纬度和海拔的 13个地点蒙古栎群落的物种丰富度、Gini指数、PIE指数、Shannon指数和 Pielou指数 ,利用相关和回归的统计方法分析了不同地点物种的丰富度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和 Shannon多样性指数与各地所处的经度、纬度和海拔的关系。结果发现 :不仅不同地点 (较大尺度 )的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均有差异 ,即使在相同的地点 (较小尺度 ) ,物种丰富度及多样性指数也有差异 ,有时还具有很大的差异 ,呈现空间异质性分布的特征 ;因为影响这些多样性指数的环境因子更加复杂 ,不仅受经度、纬度和海拔的影响 ,也受地形、群落的年龄、干扰史等多种生态因子影响。不同地点的物种丰富度与海拔和纬度都具有明显的相关性 (p<0 .0 5 ) ,物种丰富度随海拔和纬度的升高而降低 ,依据显著度的大小可以推测物种丰富度与海拔的相关性比与纬度的相关性更密切 ;蒙古栎群落不同类群的植物种的丰富度具有不同的分布格局 ,木本植物的丰富度与当地纬度具有明显的相关性 (p<0 .0 5 ) ,而与所在地的海拔没有显著的关系 (p>0 .0 5 ) ,而草本植物受海拔的影响更显著 (p<0 .0 5 ) ,而与纬度之间没有显著的关系 (p>0 .0 5 )。群落的 Gini指数、PIE指数、Shannon指数和Pielou指数未发现与海  相似文献   

11.
为探求大小兴安岭过渡区物种共存、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维持机制,以黑龙江中央站黑嘴松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蒙古栎天然次生林25 hm2固定样地调查数据为基础,从群落物种组成、结构特征、径级结构以及优势种群的空间点格局分析对该样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样地内共有胸径≥1 cm的维管植物10种,活立木共 34 778株,平均密度1 392株·hm-2。其中,重要值大于10%的物种共计4种,依次为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 Fisch.ex Ledeb.)、黑桦(Betula dahurica Pall.)、白桦(Betula platyphylla Suk.)、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i(Rupr.)Kuzen),占全样地的89.65%。该样地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H′、Simpson多样性D、Pielou均匀度指数J分别为1.577、0.760、0.685。表明该群落稀有物种较少,常见种比例较大,群落结构较为简单。样地内所有树种平均胸径10.77 cm。群落内总径级分布呈“倒J型”,符合典型异龄林的分布特征。黑桦、白桦径级分布近似“倒J型”,属于增长种群,蒙古栎种群径级结构为双峰型。兴安落叶松种群径级近似正态分布,有随演替进行逐渐消失的趋势,属于该群落的衰退种。在CSR模型下,4种优势种群的空间格局主要表现为聚集分布,且聚集程度随尺度增加聚集程度减弱,最终呈现随机或均匀分布趋势。在NS模型下,除兴安落叶松外,其余3种植株在小尺度(0~5 m)表现聚集性,可能是受种子的扩散限制的影响。对比4种优势种群,聚集强度表现为黑桦>白桦>蒙古栎>兴安落叶松,因此我们推断群落内不同种群的聚集强度不仅与研究尺度相关,与种群的多度也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讨不同氮素形态对树木幼苗生长和光合特性影响的差异,及其对不同氮形态的适应策略,以水曲柳(Fraxinus mandshurica)和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1年生幼苗为研究对象,通过盆栽试验施加硝态氮、铵态氮和有机氮,采用了双因素方差分析,确定氮素形态和树种对生长和光合指标的影响及其交互作用,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生长指标和光合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氮素形态处理和树种及其交互作用对幼苗的生长和生理指标的影响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氮素形态对光合和生长的影响在2树种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有机氮处理组较对照组和其他氮素形态处理组更有利于蒙古栎的生长;3种氮素形态处理组的水曲柳生长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是氮素形态处理间水曲柳的生长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通过对水曲柳、蒙古栎的生长和生理指标的相关性分析,发现水曲柳的光合指标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但光合指标与叶片氮质量分数的相关性不显著(P>0.05),生长指标高生长量与光合指标光补偿点、光饱和点、暗呼吸速率均呈显著...  相似文献   

13.
Fungal endophytes have been recorded in various plant species with a richness of diversity, and their presence plays an essential role in host plant protection against biotic and abiotic stresses. This study applied the Illumina MiSeq sequencing platform based on the amplification of fungal ribosomal ITS2 region to analyze fungal endophytic communities of two oak species (Quercus mongolica and Q. serrata) with different oak wilt disease susceptibilities in Korea. The results showed a total of 230,768 sequencing reads were obtained and clustered at a 97% similarity threshold into 709 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 (OTUs). The OTUs of Q. serrata were higher than that of Q. mongolica with the number of 617 OTUs and 512 OTUs, respectively. Shannon index also showed that Q. serrata had a significantly higher level of fungal diversity than Q. mongolica. Total of OTUs were assigned into 5 fungal phyla, 17 classes, 60 orders, 133 families, 195 genera, and 280 species. Ascomycota was the dominant phylum with 75.11% relative abundance, followed by Basidiomycota with 5.28%. Leptosillia, Aureobasidium and Acanthostigma were the most abundant genera detected in Q. serrata with the average relative abundance of 2.85, 2.76, and 2.19%, respectively. On the other hand, Peltaster, Cladosporium and Monochaetia were the most common genera detected in Q. mongolica with the average relative abundance of 4.83, 3.03, and 2.87%, respectively. Our results indicated that fungal endophytic communities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etween two oak species and these differences could influence responses of host trees to oak wilt disease caused by Raffaelea quercus-mongolicae.  相似文献   

14.
15.
中国北方蒙古栎林起源和发展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于顺利  马克平  陈灵芝   《广西植物》2000,20(2):131-137
古生态学的研究显示 ,栎林 (包括蒙古栎林 )在华北地区和东北地区的分布在地质历史时期不是一成不变的 ,其优势度也呈现上下波动 ,栎树优势度的增减是由于地质历史时期气候的变化造成的 ;蒙古栎的起源时间可能不早于上新世中期 ,蒙古栎林的起源也应不早于上新世中期。蒙古栎林的起源原因有 2种 ,即火与人类的反复砍伐。火是原生性质蒙古栎林在地质历史时期存在和扩散的根本原因 ,过度的人类活动 (主要是反复砍伐 )是促成现在蒙古栎次生林占优势地位的主要原因 ,这是由蒙古栎这个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决定的 ,在没有外界因素的干扰和火减少的情况下 ,蒙古栎在演替过程中逐渐被耐荫的树种所取代 ,但是在中国北方 ,由于人类活动的加剧 ,蒙古栎林的优势度有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东北地区蒙古栎群落区系地理成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东北地区蒙古栎群落192个属分布区类型,其中温带分布属占72%,热带分布属占9.7%.也比较了东北地区10个地点和河北省1个地点的蒙古栎群落物种所在属的分布区类型,统计了不同地点属的分布区类型占总属的比例,计算了温带属与热带属(T/R)的比值,结果发现蒙古栎群落的温带分布属和T/R值(温带属和热带属之比值)不仅受纬度地带性影响,也受垂直地带性影响;在海拔相差不大的情况下蒙古栎群落T/R值随着纬度的递增而递增,热带分布属随着纬度递增而减少。垂直地带性对T/R之比率也有较大的影响,使得T/R值随纬度变化时出现波动。并给出了T/R值、纬度和海拔三者关系的回归方程,结果表明T/R值与纬度、海拔有着比较精确的数量关系。最后对这种分布格局产生的原因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