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6 毫秒
1.
通过染色、解剖、观察和绘图对山溪鲵头部肌肉做了详细描述.山溪鲵头部肌肉包括头侧肌肉、头腹肌肉、眼部肌肉及喉部肌肉.其肌肉组成与有尾类头部肌肉的一般构成基本一致.从第二鳃弓游离端内侧发出一细条状肌纤维,附着在三角骨外侧末端,此种情况在以前其他有尾类肌肉系统研究中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2.
大鲵和山溪鲵甲状腺和肾上腺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鲵和山溪鲵都有一对甲状腺,腺体结构相似而分布位置不同。大鲵的甲状腺位于颏舌骨肌的前端背面、山溪鲵的甲状腺位于颏舌骨肌的后部外侧。二种动物的肾上腺由许多分布手肾脏腹面的一肾上腺小体组成,小体呈斑状,由类固醇分泌细胞群和嗜铬细胞群构成。另外,在大鲵的生殖系膜等处可见到肾上腺小体。  相似文献   

3.
山溪鲵的骨骼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硬骨-软骨双色染色技术对山溪鲵Batrachuperus pinchonii骨骼系统做了较全面观察,对各骨块的形状、位置及与邻近骨块的关系作了较详细描述,并与小鲵科中其它5个种骨骼特征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4.
西藏山溪鲵精子的形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和测量了西藏山溪鲵 (Batrachuperustibetanus)精子 ,结果表明 ,该物种精子具有小鲵科科精子的共同特征 :由头、颈和尾组成。头部细直 ,颈部短而不显 ,尾部长曲 ;波动膜螺旋盘绕尾部轴棒 ,轴丝游离 ;顶体包括顶体鞘和穿孔器 ;颈部短。西藏山溪鲵精子种的特异性主要表现在量度方面 :其全长为 (2 89. 85± 1 3 0 2 ) μm ,顶体长为 (1 7. 96± 3. 69) μm ,头长为 (90 . 84± 8 .3 3 ) μm ,尾长 (1 81 .0 6±1 1. 5 3 ) μm ,头宽 (2. 75± 0. 3 7) μm ,其头部在已知精子形态的小鲵科物种中最宽。本文为该科物种的生态适应进化和系统学研究提供精子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西藏山溪鲵繁殖生态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本文作者于1987年3月至1988年3月,在甘肃临夏与甘南交界的太子山中,对西藏山溪鲵的栖息地和习性、产卵的外部条件、卵袋特征、生殖腺的季节变化进行了观察。证明该鲵一年中产卵期集中在4月,在夏季有上岸的习性。并对西藏山溪鲵的繁殖生态、生物学意义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西藏山溪鲵生殖腺的季节性变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徐剑 《动物学杂志》1995,30(3):47-49
关于有尾两栖类性腺的周期性变化规律,仅见有关东方蝾螈的报道,本文通过对西藏山溪鲵生殖腺季节变化的研究,发现该鲵每年的生殖期集中在3,4月份,4种不同发育阶段卵的数量,也有与之相应的季节性变化。输卵重量也发生与之相适应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山溪鲵卵黄发生的显微与超微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育辉  贾林芝 《动物学报》2002,48(4):534-542
用光镜和透射电镜观察了山溪鲵(Batrachuperus pinchonii)不同发育时期卵母细胞的显微与超微结构,特别注意了与卵黄发生相关的细胞器变化。结果表明,类核周体为线粒体、高尔基体、内质网等膜性细胞器聚集的场所;线粒体自身也可演变成卵黄前颗粒,参与构成卵黄小板的成分;吞饮泡和髓样小体是卵母细胞利用外源卵黄物质的中间媒介。经过与其他动物卵黄发生过程相比较,认为非哺乳脊椎动物卵黄发生是卵母细胞在多种细胞器参与下整体活动的结果,不是经由单一的模式或途径形成,因此呈现发生上的多元化;不同物种在卵黄发生中分别采取与各自相适应的模式或途径。  相似文献   

8.
龙洞山溪鲵精子的超微结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郑中华  江建平  谢锋 《动物学报》2005,51(4):703-709
应用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对龙洞山溪鲵(Batrachuperuslongdongensis)精子的超微结构进行观察和研究,探讨山溪鲵属以及小鲵科物种精子的结构特征,并探讨有尾两栖类精子结构特征的演化及其与生殖进化的关系。结果表明:1)龙洞山溪鲵的精子具小鲵科物种精子的共同特征,即精子无顶体钩,顶体呈三叶草状,尾部无线粒体,轴纤维粗大呈圆柱状等特征;2)龙洞山溪鲵精子核脊的形态结构与小鲵科其它属物种以及有尾类其它科物种精子的核脊存在明显的差别,由此可见核脊形态结构具有属或种的特异性。此外,与已有报道的有尾两栖类物种精子的结构特征进行分析比较表明:1)有尾类精子特征的分化与其受精方式的变化是一致的;2)精子结构特征支持隐鳃鲵超科为单系的推测  相似文献   

9.
西藏山溪鲵是一种分布于高海拔地区冷水溪流中的有尾两栖动物,但近年来,由于人类的砍伐和开垦活动使其栖息地严重丧失,同时掠夺式的抓捕使其种群数量急剧下降,已渐显濒危之势。因此,加强其保护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0.
巨蜥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的解剖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庞启平  温业棠 《四川动物》1996,15(2):71-72,85
巨蜥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的解剖庞启平,温业棠广西医科大学生物学教研室南宁530021巨*(varan。s(l’zxzl’,)属wm亚目巨渐科,是珍稀动物,列人国家一级保护。分布在广东、广西、云南和海南。目前,国内未见有关巨蜘解剖的报导,现将巨螨消化系统...  相似文献   

11.
山溪鲵消化道粘膜上皮的扫描电镜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扫描电镜观察了山溪鲵的咽、食管、胃、怕和大肠粘膜上皮表面细微结构及断面的结构特征。发现咽和食道上皮表面有比较宾微脊;胃粘膜上皮表面有微绒毛,周转的长 密集,顶部的短而稀少;胃粘膜上皮表面的微绒毛似苔葡状覆盖在细胞的表面;杯状细胞分布在上皮细胞之间。同时,还讨论了这些结构与机能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黄缘闭壳龟消化管总长度为背甲长的3.5~4.2倍.食管和胃壁厚,扩展性强,内壁有数条纵行皱襞.小肠较长,约占消化管总长度的60.9%,无盲肠,肠内壁有大小不一的纵行皱襞.肝较大,为体重的4.8%左右.胰脏长条形,沿十二指肠分布.气管和支气管均由呈"O" 形完全闭合的软骨环和环间韧带所构成.气管较长,有45~55个软骨环;支气管较短,有30~40个软骨环.肺长囊形,蜂窝状,紧贴在背甲的内表面,从肩带一直延展到腰带.  相似文献   

13.
四眼斑龟消化、呼吸系统的解剖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解剖测量了 8只成年四眼斑龟的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 ,结果表明 :消化管总长 ( 6 0 4 3± 99.2 )mm ,为背甲长的 3 75~ 5 77倍。舌不能伸缩 ;食管扩展性强 ;胃呈囊状 ,被肝叶覆盖 ;小肠较长 ,为消化的主要场所 ,约占消化道总长的 4 8% ;盲肠不发达。肝较大 ,重约 ( 14 12± 8 2 4 )g ,分左、中、右三叶 ,占体重的 6 %左右 ,绿色胆囊位于右叶小肝内 ;胰腺长条形 ,分布于十二指肠肠系膜内。肺长囊形 ,内壁有复杂的间隔 ,把内腔分隔成蜂窝状小室 ,紧贴在背甲的内表面 ,位于肩带和腰带之间 ;气管较长 ,由 6 5~ 85个软骨环连接而成 ;支气管较短 ,由 30~ 4 0个软骨环连接而成  相似文献   

14.
邵帅  李丕鹏  陆宇燕  谢冰楠  周正彦  王勇 《蛇志》2009,21(4):263-267
目的解剖观察东北体型最大的棕黑锦蛇。了解其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基本形态结构及特点。方法采自辽宁东部丹东市和桓仁县棕黑锦蛇共6条,其中雌性3条,雄性3条。采用福尔马林固定后.沿腹面正中线部位将皮肤从泄殖孔剪至颏部。对消化和呼吸系统进行观察和测量。结果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基本形态结构与其它蛇类相似。但也有其特点:上颌的两侧左右各有两排细小的牙齿,胰管在十二指肠壁外与胆总管汇合共同开口于十二指肠。呼吸系统主要由气管和肺构成。气管位于食管腹面,末端连接正常的右肺,末端一侧则连接着退化的左肺。右肺长囊状,明显分为呼吸部和气囊部。左肺很小,呈卵圆形囊状。结论由于生活习性和生存环境的不同,各蛇种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也表现形态结构方面的不同。  相似文献   

15.
秦岭地区西藏山溪鲵种群结构及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给出了秦岭地区西藏山溪鲵种群的统计学参数,包括年龄锥体、现时生命表、存活曲线,并对各年龄的存活及死亡原因作了分析。结果表明,当年生幼体及三龄变态期个体死亡率升高,这主要与当年生幼体适应急流冲击的能力弱以及三龄变态期个体更换栖息生境有关。径流涵养林的无计划采伐及破坏流溪河道是造成种群数量下降的人为因素。种群保护措施应以保护径流量的稳定为主。  相似文献   

16.
观察北方山溪鲵(Batrachuperus tibetanus)精巢生精小叶和间质区在繁殖周期的显微结构,并测量了生精小叶的直径、生精小叶和间质区的体密度。结果显示,在精子排空期,精巢中排空区内间质细胞最发达,体密度达到最大值。在精子形成期和成熟期,间质区体密度比增殖期和成熟分裂期明显增大。说明间质区体密度的增大与精子形成以及繁殖活动密切相关,排空小叶中的支持细胞可能对间质区的间质细胞发育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血液学指标不仅可以反映动物生理和病理变化,也能体现动物对环境的适应。本文利用血液学方法检测了27尾龙洞山溪鲵(Batrachuperus londongensis)个体的血细胞组成和血红蛋白含量,龙洞山溪鲵血红蛋白平均含量为4.16×10~(-2) g/ml;红细胞卵圆形,细胞核椭圆形位于中央或亚中央,红细胞平均含量为6.04×10~4个/mm3;白细胞数量较少,多为圆形或近圆形,平均含量为2.90×10~3个/mm3;白细胞中淋巴细胞最多,其次为单核细胞、嗜碱性细胞和中性细胞,嗜酸性细胞最少。血液参数中仅中性细胞和嗜碱性细胞的百分比在雌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头体长、体重和各血液参数的相关性均不显著。同时,将研究结果与其他小鲵科动物的数据进行了比较。本文报道的龙洞山溪鲵血细胞组成和血红蛋白含量的基础数据为其后续的健康监测和诊断以及适应进化的研究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