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法提纯斜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Spodoptera litura  multinucleocapsid nucleopolyhdrovirus, SpltMNPV)包埋型病毒粒子(polyhedra-derived virus,PDV),以此病毒粒子作抗原,免疫家兔获得抗血清;用SDS裂解缓冲液提取斜纹夜蛾幼虫中肠组织细胞总蛋白。采用病毒铺覆蛋白印迹技术(VOPBA),利用抗PVD抗血清对病毒受体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斜纹夜蛾中肠细胞总蛋白中40kD、73kD、85kD的三种蛋白能够结合PDV。  相似文献   

2.
毕赤酵母表达的重组乙肝表面抗原SS1的纯化及性质鉴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毕赤酵母(Pichia pastoris)表达的重组乙肝表面抗原SS1的纯化以及蛋白质的理化性质及免疫原性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采用单抗亲和层析的方法,一步纯化即可得到纯度为95%的纯化蛋白质。ELISA和Western印迹鉴定表明,纯化的SS1融合蛋白同时具有良好的S和PrcS1抗原性。CsC1密度梯度离心和电镜检测的结果则表明,这一重组抗原可以形成与HBV亚病毒颗粒类似的颗粒结构。在BALB/  相似文献   

3.
金由辛 《生命的化学》2000,20(4):145-146
Sasaki等在ProcNatlAcadSciUSA 2 0 0 0年第 4期上报道了一种不依赖甲硫氨酸的翻译起始方式[1] 。PSIV (Plautiastaliintestinevirus)是一种昆虫RNA病毒 ,属蟋蟀麻痹样病毒组 (Cricketparalysis likeviruses) ,为正链RNA病毒。属于该组的还有DCV、RhPV、HiPV等。该组病毒的理化性质与哺乳动物的小RNA病毒 (picornavirus)相似 ,但基因图 1  (A)PSIV基因组结构 ;(B)预测的外壳蛋白编码区上游的茎环结构组织不同。…  相似文献   

4.
12株酵母菌的亲缘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克隆了9株假线酵母和1株克鲁维酵母的25SrDNA片段,测定其5′端部分苷酸序列与报道的Candidaalbicans及Saccharomycescerevisiae25SrDNA相应区域的核苷酸序列比较,采用neighbor-joining和boot-strap法分析并绘制系统树,结果提示CandidakefyrCBS834与Kluyveromyces cicerisporusCBS4857亲缘  相似文献   

5.
细胞衰老揭秘为研究Werners综合征发病的基因机制,分子生物学家Guarente和Davidsinclair利用酵母Saccharomycescerevisiae进行研究。这是因为Werners的特征是早衰,而酵母Saccharomycesce...  相似文献   

6.
粟酒裂殖酵母菌 (Schizosaccharmycespombe)的 pac 1基因于 1991年Yuichilino等首次报道。在温度敏感型的酵母突变体中 ,pac 1基因是一个多拷贝阻遏子 ,它使酵母在限制温度培养条件下的减数分裂不受调控 ,对酵母的生长过程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该基因有一个编码 36 4个氨基酸的开放阅读框 ,编码产物的羧基端与大肠杆菌核糖核酸酶Ⅲ有2 5 %的同源性。通过酶活性测定 ,已经确定它是一类依赖dsRNA的核糖核酸酶 ,具有降解dsRNA的功能[1,2 ] 。由于大多数植物病毒为RNA病毒 ,因此无论它的基…  相似文献   

7.
钟江  乐云仙 《病毒学报》2000,16(2):167-172
棉铃虫单粒包埋核型多角体病毒(Helicoverpa armigera single mucleocapsicd nucleopolyhedrovirud,HaSNPV)能够在棉铃虫肾卵巢细胞素SFE-HA-8212中有效复制,引起细胞解体死亡。通过培养HaSNPV感染后残存的细胞,建立了一株持续感染的细胞。该细胞在传代培养的6个月时间内(约25次传代),持续地释放有感染力的病毒粒子,培养液中病毒  相似文献   

8.
1982年,Prusiner等发现,在感染瘙痒病的仓鼠脑中有一种异常蛋白,名其为“蛋白质感染颗粒”(proteinaceousinfectiousparti-cle)。Prusiner用prion(现译为朊病毒)这一名词把这类病原体与病毒、细菌、真菌以及其它已知的病原体区分开。后来发现这种蛋白质能够自我催化复制,且有两种构象,即正常态的PrPC和感染态的PrPSC。两者的化学性质也不同:PrPC能溶于非变性洗涤剂而PrPSC不溶;PrPC易被蛋白酶消化而PrPSC则具部分抗性。在酵母中,朊病毒不…  相似文献   

9.
信息库     
1 用法弗克鲁维酵母的杀伤毒素控制葡萄酒细尖酵母酵母杀伤毒素在发酵工业中 ,可用于控制野生酵母的生长。当前 ,在葡萄酒工业中用于酿造和改进葡萄酒质量的杀伤酵母属于酿酒酵母 (Saccharomycescerevisiae)。但是K2型酿酒酵母的杀伤毒素对酵母的杀伤谱比较窄 ,只能杀伤敏感的酿酒酵母 ,对其他野生酵母 ,如有孢汉逊酵母 (Hanseniaspora) ,克勒克酵母 (Kloeckera) ,毕赤酵母 (Pichia) ,类酵母 (Saccha romycodes)等属的菌株没有杀伤作用。研究表明 ,在葡萄表面和新鲜葡…  相似文献   

10.
侵染半夏的两种病毒的分离纯化和初步鉴定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用自然感染的半夏(Pinelliaternata)为材料,经粗提纯后检查到一种线状病毒和一种球状病毒,用两种方法对担提纯样品中的病毒粒子进行了分离纯化。10%-70%连续甘油梯度80000g离心150分钟获得两条病毒带,经紫外吸收测定均为强的核蛋白吸收峰,病毒粒子检查分别为球状和线状病毒粒子,线状病毒经浓缩收集为均一成份.与芋花叶病毒(Dasheemmosaicvirus,DMV)抗体有强的阳性反应。粗提纯样品经0.8%琼脂糖凝胶电脉分离为一条蛋白带,该条带回收后经紫外吸收测定为核蛋白吸收峰,电镜下检查为均一的球状病毒,以TMV为对照、醋酸铀(UAC)负染后测得该球状病毒(pinelliasphericalvirus1.PsV-1)的大小为31.7nm;戊二醛固定后磷钨酸(PTA)负染测得PsV—1的大小为34.0nm。各组分经SDS-聚丙烯酸胺凝焦电泳分析测得线状病毒和球状病毒的外壳蛋白分子量分别为20KD和28KD。初步确定线状病毒为DMV.球状病毒PsV—1为侵梁天南星科半夏的一种新病毒。  相似文献   

11.
将编码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FIt-1胞外区1-3loop316个氨基酸残基的cDNA插入到含AOX1启动子和α分泌信号肽序列的Pichia pastoris酵母载体中,构建了重组表达质粒pPIC9K/FIt=1(1-3),转化酵母景菌GS115,筛选His^+Mut^s表型转化子,经插瓶培养,1%甲醇诱导表达4d后,SDS-PAGE结果显示,培养上清中FIt-1(1-3)表达这总蛋白的30-%  相似文献   

12.
酵母K.cicerisporus基因组中有启动子功能的DNA片段的克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以3′-氨基糖苷磷酸转移酶基因(APHI)为报告基因的一套启动子探针质粒pSK-kan401、pSK-kan1105、pSK-kan1238,从酵母Kluyveromycescicerisporus基因组中克隆到8个有较强启动功能的DNA片段,分析出3′端DNA序列,并在酵母Kluyveromyceslactis中通过检测报告基因与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基因(GAPDH)的mRNA表达量的比值,确定它们的功能强度,其中pSK-kan401-41和pSK-kan1105-51两个克隆的插入片段具有较强的启动子功能,并证明这两个片段在酵母K.cicerisporus中也有启动子功能。  相似文献   

13.
原位杂交研究对虾白斑杆状病毒在虾体内感染过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应用地高辛标记的对虾白斑杆状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baculovirus,WSSV)核酸探针,与人工感染后不同时间采集的对虾组织样品进行原位杂交,以动态研究病毒从侵染至对虾以病死亡的过程。将典型感染WSSV的病虾组织投喂健康对虾,结果显示:WSSV道德通过侵染消化道上皮进入虾体内增殖,此后随着细胞裂解、病毒粒子释放,游离的粒子伴随血淋巴循环进而杂其它靶组织,直至对虾发病死亡  相似文献   

14.
从豌豆(Pisum sativum L.)中提取总RNA, 逆转录出cDNA 第一条链后, 以大麦钙调蛋白结构基因两端的寡聚核苷酸为引物, 用PCR方法合成豌豆钙调蛋白基因, 克隆到Blue-script 载体上并测定其全序列。结果与已知的苜蓿(Medicago sativa L.)、水稻(Oryza sativaL.)、大麦(Hordeum vulgare L.)、电鳗(Electrophoridae)、根瘤(Aspergillus nidulans)、酵母(Saccharomycescerevisiae) 钙调蛋白基因相比,同源性较高(91.3% —60.8% ),其不同部分则常常是C和T相替换。进一步分析发现,上述七种来源的钙调蛋白基因之间,常有某些核苷酸替换方式占优势,它们对于氨基酸密码子的使用也各有偏爱  相似文献   

15.
昆虫杆状病毒增效蛋白(enhancin)曾被称为病毒促进因子(synergisticfactor,SyF)或病毒增效因子(viralenhancingfactor,VEF),它长期以来被认为只存在于昆虫颗粒体病毒(Granulosisvirus,GV)中的一类蛋白质,已知有8种GV中含有增效蛋白。自Tanada[1~4]1959年从美洲一星粘虫(Pseudaletiaunipuncta,Pu)GV中分离出增效蛋白并证实它有增强PuMNPV的感染力后,一直很受人们关注。从它的作用机理到氨基酸序列…  相似文献   

16.
中国对虾杆状病毒基因克隆及探针制备与检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收集的中国对虾(Penaeuschinensis)病虾样品中分离到一种杆状病毒,经负染在电镜下观察,完整病毒粒子大小为110×280~320nm。病毒核酸经EcoRI酶切,克隆到pUC18质粒上,经筛选得到两个克隆L46、M13,克隆片段分别为2.14kb和3.58kb。将这两个基因片段和对虾白斑综合征杆状病毒(WhiteSpotSyndromeBaculovirus,简称WSSV)基因克隆片段A26制备探针,共同用点杂交法对我国沿海地区的病虾样品进行检测,以了解我国沿海地区对虾杆状病毒的分布,并确定中国对虾杆状病毒与WSSV的同源性。  相似文献   

17.
斜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几丁质酶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以苜蓿丫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Autographa calitirnica multinucleocapsid nuclear polyhedrosis virus,AcMN-PV)基因组含几丁质酶基因(chiA)的pstI M片段为探针,通过Southern杂交将斜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Spodoptera litura nuclear polyhedrosis virus,SpltNPV)的chi  相似文献   

18.
吴金美  吴祥甫 《病毒学报》2000,16(3):247-251
苜蓿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 Autographa californica nuclear polyhedrosis virus,AcMNPV)在细胞质中合成其囊膜蛋白,但在细胞核内组装并包埋病毒粒子,这些蛋白的核定向转运机制是人们甚感兴趣的课题。以AcMNPV多角体衍生型病毒ODV(occlusion-derived virus,ODV)的一种囊膜蛋白ODV-E18为对象,通过E18与一个标记短肽F  相似文献   

19.
将枯草杆菌β-1,3-1,4-葡聚糖酶基因(bgIS)2.7kbEcoRI片段和酵母染色体rDNA片段克隆到整合型不含酵母自主复制序列(Autonomusly replicating sequence)的大肠杆菌/酵母菌穿梭质粒YIP5上,构建成YIP5-bgIS-rDNA的杂种质粒PCZH,转化S.cerevisiae并得到表达。稳定性测定表明,Y33(PCZH101)和Y33(PCZH104)  相似文献   

20.
SMAD4在嗜甲醇酵母中的表达及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Smad4是新近发现的一种肿瘤抑制基因。在50%的胰腺癌和30%的结肠癌中,此基因发生突变或缺失。利用Pichia pastoris酵母表达系统,以胞外分泌的方法表达了SMAD4蛋白,并对SMAD4蛋白的生化性质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表达蛋白的分子量约67kD,经Western印迹鉴定,与SMAD4抗全有特异的结合反应,N末端13个氨基酸的序列与Smad4 cDNA推断的序列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