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葛根素对去卵巢大鼠股骨骨密度、颌骨骨密度和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C反应蛋白(CRP)及雌二醇(E2)水平的影响。方法 3月龄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 group)、单纯去势组(OVX group)、去势+雌二醇治疗组(OVX-estrogen group)和去势+葛根素治疗组(OVX-puerarin group)。给药3个月后测量各组大鼠股骨和颌骨骨密度,血清中TNF-α和CRP及雌二醇(E2)水平。结果 OVX-puerarin组较sham组体重明显增加(P〈0.01);较OVX-estrogen组的TNF-α(P〈0.01)、CRP(P〈0.05)及E2(P〈0.01)水平显著下降;其下颌骨和股骨远端骨密度与OVX组、sham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但其股骨近端骨密度较OVX-estrogen组明显增加(P〈0.05)。结论葛根素作为抗炎因子,能够显著降低TNF-α和CRP的水平,但并不会提高雌激素的水平;葛根素对卵巢切除所致的骨质疏松症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但会明显提高机体体重。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兰州地区正常人群骨密度的变化特点,分析其变化规律,为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使用天津圣鸿公司SHY-Ⅰ数字式骨密度测定仪对兰州地区1907人进行检测,其中男1381例,女526例,分别做左前臂尺、桡骨测量。年龄20~85岁,每10岁为一年龄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男、女组骨密度峰值均在30~39岁,峰值后随年龄增加而骨密度下降,女性下降较男性显著。骨量减少及骨质疏松患病率在40岁后随年龄增长而增高,女性高于男性。老年人骨量减少及骨质疏松患病率高于中青年人,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患病率与老年男性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兰州地区健康人群骨密度随年龄变化,并与性别有关。骨密度的检测在骨质疏松症的早期预防和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兰州地区正常人群骨密度的变化特点,分析其变化规律,为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使用天津圣鸿公司SHY-I数字式骨密度测定仪对兰州地区1907人进行检测,其中男1381例,女526例,分别做左前臂尺、桡骨测量。年龄20~85岁,每10岁为一年龄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男、女组骨密度峰值均在30-39岁,峰值后随年龄增加而骨密度下降,女性下降较男性显著。骨量减少及骨质疏松患病率在40岁后随年龄增长而增高,女性高于男性。老年人骨量减少及骨质疏松患病率高于中青年人,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患病率与老年男性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兰州地区健康人群骨密度随年龄变化,并与性别有关。骨密度的检测在骨质疏松症的早期预防和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社区中老年女性居民骨密度与不同膳食模式的关系,为骨质疏松症的营养指导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纳入乌鲁木齐市社区45岁及以上女性居民566人,采用超声骨密度仪检测及问卷调查获得骨密度及膳食摄入情况,通过因子分析法提取膳食模式,分析膳食模式与中老年女性骨密度的关系。结果:本次调查中老年女性人群骨质疏松症患病率16.8%;共获得5种膳食模式:副食品模式,油盐模式,薯类及蔬菜模式,水产类及豆类膳食模式和主食模式;其中高水平水产类及豆类膳食模式人群较低水平该模式人群的骨密度T值高(t=-1.905,P=0.043)。结论:高水产与豆类的膳食模式摄入是骨质疏松症的保护因素;建议中老年女性居民应合理膳食,多摄入水产及豆类食物,促进骨健康。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补肾化痰方对去卵巢骨质疏松症大鼠血清脂联素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artarte-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 5b,TRACP5b)和血清β-I型胶原C-末端肽(C-terminal telopeptides of type I collagen,β-CTX)水平的影响。方法:SD大鼠行双侧卵巢切除术;术后3月以中剂量和高剂量补肾化痰方灌胃给药;术后5月,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仪检测大鼠股骨骨密度,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TRACP5b和β-CTX含量。结果:补肾化痰方中、高剂量组均能显著提高去卵巢骨质疏松症大鼠的骨密度,降低血清TRACP5b和β-CTX水平。结论:补肾化痰方对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症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6.
胡娅  向楠  唐曦  蹇顺华  周亚娜 《生物磁学》2011,(12):2227-2229
目的:观察补肾化痰方对去卵巢骨质疏松症大鼠血清脂联素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artarte-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 5b,TRACP5b)和血清β-I型胶原C-末端肽(C-terminal telopeptides of type I collagen,β-CTX)水平的影响。方法:SD大鼠行双侧卵巢切除术;术后3月以中剂量和高剂量补肾化痰方灌胃给药;术后5月,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仪检测大鼠股骨骨密度,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TRACP5b和β-CTX含量。结果:补肾化痰方中、高剂量组均能显著提高去卵巢骨质疏松症大鼠的骨密度,降低血清TRACP5b和β-CTX水平。结论:补肾化痰方对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症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7.
骨质疏松症的根本病因是由于多种因素导致成骨细胞介导的骨形成与破骨细胞介导的骨吸收过程之间的负平衡,引起骨质进行性丢失,骨密度降低,骨脆性增加,进而导致骨折风险增加。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DNA甲基化可通过调控相关基因表达调节成骨细胞/破骨细胞的分化与功能,进而影响骨形成/骨吸收平衡,介导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发展。现主要阐述DNA甲基化与骨代谢调节和骨质疏松症之间的关系,并对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唑来膦酸在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过程中患者骨密度及疼痛的变化。方法:设计为期两年的随机、前瞻性研究,通过Achilles定量超声(QUS)系统测量骨密度(BMD),进行问卷调查、疼痛评估,共入选60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唑来膦酸组和对照组,唑来膦酸组使用唑来膦酸及元素钙治疗;对照组使用元素钙治疗。治疗前后分别进行骨密度测定及疼痛评估,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治疗两年后.与治疗前比较,唑来膦酸组BMD上升(P〈0.05);对照组BMD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临床获益率分别为73.33%和46.67%,无显著差别(P〉0.05)。结论:唑来膦酸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有良好作用,能提高骨密度,对骨质疏松的治疗及预防骨折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以去卵巢骨质疏松症模型大鼠为研究对象,采用比较分析与去卵巢骨质疏松症相关的多项因子的方法,试图探究左、右归丸的效应机理。将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OVX组)、己烯雌酚组、左归丸组、右归丸组,每组12只。除空白组、假手术组外,将各组大鼠双侧卵巢切除制备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大鼠模型。造模一周后,分别给予各组相应的蒸馏水或药物,持续治疗12周。测定各组大鼠腰椎骨密度、血清钙、血清碱性磷酸酶(ALP)含量和大鼠胫骨骨髓中OPG、RANKL、Wnt1蛋白的表达量。与空白组、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OPG、骨密度均显著下降(p0.01),而ALP、RANKL、Wnt1明显升高(p0.01);各给药组较OVX组,OPG、骨密度不同程度提高,ALP、RANKL、Wnt1则有不同程度降低(p0.05)。结果表明,左、右归丸能够抑制骨吸收,降低骨转化率,使骨形成和骨吸收趋于平衡,可有效防治去卵巢骨质疏松症模型大鼠的骨流失并改善骨组织形态,并且右归丸疗效优于左归丸;本研究为中医防治PMOP提供坚实的实验依据,并从分子水平揭示左、右归丸的治疗机理,推动了左、右归丸治疗PMOP作用机制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服用阿伦膦酸钠复合钙剂时骨质疏松症的4年疗效.方法:60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口服阿仑膦酸钠剂量每周70 mg,同时服用乐力每天2g(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分别测定治疗开始前、治疗后6个月、2和4年,腰椎、股骨颈和全髋骨密度,血清碱性磷酸酶(ALP)和血清Ⅰ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CTX).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6个月、治疗后2年和治疗后4年,腰椎、股骨颈和全髋部位骨密度均显著提高(P<0.01);与治疗6个月比较,治疗后2年和治疗后4年,各部位骨密度仍继续增加均有显著提高(P<0.01);与治疗后2年相比,治疗4年后腰椎骨密度仍继续增加,有显著提高(P<0.05),而股骨颈和全髋部位骨密度基本维持不变.治疗6个月后,ALP和CTX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均<0.01),治疗2和4年后,这两种骨转换指标仍维持较低水平,但无进一步显著下降.结论: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治疗前相比,阿仑膦酸钠服用后6个月,2年和4年能够明显降低骨转换生化指标,增加男性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密度,且服用4年内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依替膦酸二钠对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以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在西安交通大学附属三二0一医院门诊及住院部接受治疗的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将60例患者按照接受治疗时间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钙尔奇D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之上加用依替膦酸二钠,两组治疗时间12个月。比较两组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股骨颈骨密度和腰椎骨密度均治疗前升高(P0.05),对照组治疗前与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疗后的股骨颈和腰椎骨密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骨密度治疗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腰背疼痛治疗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Trap-5b水平较治疗前下降(P0.05),观察组的Balp和对照组的Trap-5b和Balp水平较治疗前有下降趋势,但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Trap-5b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依替膦酸二钠可有效改善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密度及骨疼痛,有效降低Trap-5b和Balp水平,抑制破骨过程,但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临床需综合评估患者情况合理选择用药。  相似文献   

12.
观察梅花鹿茸胶原酶解物(CSDV)对去势大鼠骨质疏松症防治作用的实验研究。通过对模型组、给药组和假手术组在形态计量学指标,生物力学指标和血清生化指标的评价,考察鹿茸胶原酶解物的作用。结果表明CSDV能够明显提高去势骨质疏松症大鼠骨密度,调节血清碱性磷酸酶水平和骨钙素水平。说明鹿茸胶原酶解物在防治去势大鼠骨质疏松症方面具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13.
脉冲电磁场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为观察脉冲电磁场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临床选择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病人57例为治疗组,采用XT-2000B型骨质疏松治疗仪治疗,并与活络骨康丸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对比研究。结果:治疗组血骨钙素、尿吡啶酚、骨密度、临床症状,均较治疗前持续改善(P〈0.05)。而两组治疗后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说明脉冲电磁场能够有效的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治疗效果与药物相同。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右归丸联合液体钙片对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血清雌激素水平、骨钙素(BGP)水平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5年9月本院收治的82例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根据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使用骨化三醇软胶囊和液体钙软胶囊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以右归丸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1个月后血清雌二醇(E2)水平、BGP水平、骨密度变化,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血清E2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BG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腰椎L1-4正位、右侧股骨颈、左侧股骨颈骨密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总临床疗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右归丸联合液体钙片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能明显改善患者血清雌激素、BGP水平,增加骨密度,临床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5.
杨熳  卢冰婕  段媛媛  陈晓峰  马建岗  郭燕 《遗传》2017,39(8):726-736
为探索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基因与中国汉族人群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 BMD)的关系,解析该基因调节骨质疏松症的功能机制,进而为中国汉族人群的骨质疏松症的防治提供依据。本研究从我国陕西地区征集了1300例汉族样本,并测量髋部/脊椎骨密度。选取BDNF基因上的14个标签SNPs进行基因分型,与1300例样本BMD进行关联分析,发现8个SNPs与髋部/脊椎BMD显著关联(P < 0.05)。其中,SNP rs16917237同时与髋部和脊椎骨密度关联,经Bonferroni校正后仍表现出显著性(0.05/14 = 0.0036)。整合连锁不平衡和单体型分析、表观功能注释、表达数量基因座分析、代谢通路分析进一步探索BDNF基因调节骨质疏松症的机制。构建小鼠前成骨细胞系(MC3T3-E1)人骨形态形成蛋白(rhBMP-2)诱导分化模型,利用小干扰RNA(siRNA)敲除BDNF。结果显示:14个SNPs位于同一单体型内;rs16917237在成骨细胞中表现出较强的激活型组蛋白H3K4me1、H3K4me3、H3K27ac修饰信号以及P300结合信号,表明其在成骨细胞中可能具有调控活性;rs16917237在11个组织中均能显著影响BDNF基因表达;BDNF基因位于与成骨细胞增殖分化相关的MAPK通路中;BDNF敲低能够显著降低MAPK通路中与成骨分化相关的CREB 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提示其可能通过调控CREB表达进而影响成骨分化。生物信息学分析和功能实验结果一致,表明BDNF基因可能是影响骨质疏松症的重要功能基因。  相似文献   

16.
去卵巢骨质疏松症大鼠模型骨密度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观察3月龄SD雌鼠切除双侧卵巢29周内模型组和雌二醇组动物第三腰椎及股骨骨密度的变化,同时与假手术组比较。结果表明,SD雌性大鼠切除卵巢9周股骨骨密度明显低于假手术组(P<001),13周后腰椎骨骨密度也有显著差异(P<001),29周内模型稳定。皮下注射苯甲酸雌二醇40μgkg×2次周,在12周能够明显提高切卵巢SD大鼠的股骨骨密度并使其接近正常,16周后第三腰椎的骨密度也能够明显提高。切卵巢骨质疏松症大鼠模型治疗性给药需要大约9~13周左右模型才能成功,切除卵巢后29周内模型仍然稳定。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中药藏红花提取液对去卵巢大鼠股骨骨密度及血清骨代谢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选用48只4月龄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6组:假手术组、模型组、戊酸雌二醇组、藏红花低、中、高剂量组。术后4周各组分别给予相应制剂灌胃,术后12周处死,分别测定股骨骨密度、子宫指数、雌二醇、血钙、血磷、碱性磷酸酶。结果:与模型组相比,藏红花各剂量组股骨骨密度明显升高(p<0.01),雌二醇测定值升高(p<0.01),碱性磷酸酶显著降低(p<0.01),血钙及血磷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戊酸雌二醇组比较,藏红花各剂量组子宫指数显著降低(p<0.01)。结论:藏红花提取液有助于抑制去卵巢大鼠骨量的丢失,改善骨代谢,对骨质疏松症具有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8.
曹鹏冲  雷伟  高雁翎  颉强  程欢  刘帅 《生物磁学》2011,(6):1009-1012
目的:研究中药藏红花提取液对去卵巢大鼠股骨骨密度及血清骨代谢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选用48只4月龄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6组:假手术组、模型组、戊酸雌二醇组、藏红花低、中、高剂量组。术后4周各组分别给予相应制剂灌胃,术后12周处死,分别测定股骨骨密度、子宫指数、雌二醇、血钙、血磷、碱性磷酸酶。结果:与模型组相比,藏红花各剂量组股骨骨密度明显升高(p〈0.01),雌二醇测定值升高(p〈0.01),碱性磷酸酶显著降低(p〈0.01),血钙及血磷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戊酸雌二醇组比较,藏红花各剂量组子宫指数显著降低(p〈0.01)。结论:藏红花提取液有助于抑制去卵巢大鼠骨量的丢失,改善骨代谢,对骨质疏松症具有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与继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54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为实验组及38例同期在我院治疗的肺功能正常的非COPD患者为对照组,分析和比较其腰椎(L1-4)和股骨近端的骨密度、肺功能、血气以及血钙、磷等生化指标.结果:实验组腰椎(L1-4)和股骨近端的骨密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不同严重程度的COPD患者骨质疏松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随着COPD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增加,骨质疏松的发生率逐渐上升.实验组骨密度的降低与PaO2的变化呈显著正相关.结论: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易发生骨质疏松,低氧血症可能是其并发骨质疏松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0.
罗小珍  禤品莲 《蛇志》2009,21(1):34-37
按照WHO定义,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微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虽然大多数患者并不直接引起死亡,但对其健康、生活质量、社会负担带来的影响非常重大。骨质疏松症已经成为一个世界范围的、主要的、越来越严重的公共问题。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受多种因素影响,主要包括环境和遗传两方面。已经确定峰值骨密度的60%~80%由遗传决定,20%由环境决定。环境因素的影响虽小,但是可控制,而作为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活习惯的控制无疑对骨质疏松症的预防起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