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9 毫秒
1.
皮肤瘢痕的治疗是临床难题,近年开展的干细胞移植为皮肤瘢痕的治疗开辟了一种新的治疗方法。为评估干细胞对皮肤瘢痕的治疗作用,探索皮肤疤痕的有效治疗方法,本文对干细胞对皮肤瘢痕的治疗作用进行了综述。已报道的临床多种干细胞治疗皮肤疤痕,均取得了较为肯定的治疗效果,但从整体水平观察,还处于初步探索阶段,积极开展不同种类干细胞对不同种类皮肤瘢痕类型的治疗效果,给药途径、干细胞浓度、剂量和安全性等多中心系统的规范研究,及治疗机制的深入探讨,将有力促进干细胞治疗皮肤瘢痕的广泛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
《生物学通报》2009,44(2):3-3
中国第四军医大学组织工程研发中心金岩领导的研究小组,建立了猪的皮肤烧伤模型,以研究含有骨髓干细胞的人造皮肤修复烧伤创面的实用性。猪的皮肤在解剖学和生理学上与人的皮肤比较接近。  相似文献   

3.
皮肤间充质干细胞是一种在皮肤中分离到的间充质干细胞,它具有强大的分化潜能,并且能长期保持多能性.本文介绍了皮肤间充质干细胞的发现及其特性,探讨了皮肤间充质干细胞的来源问题,并回顾了皮肤间充质干细胞作为一种潜在的细胞疗法在中枢/外周神经损伤、骨损伤和皮肤创伤中的研究,介绍了皮肤间充质干细胞大规模生产的一些尝试,并提出了未来需要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相似文献   

4.
人造皮肤     
孙伟 《植物杂志》2011,(7):58-61
皮肤可以让我们保持体内的水分平衡,而且它也是抵抗外界细菌的一道屏障。如巢没有皮肤的保护,蘑度烧伤者会出现严重脱水,一些危及生命的细菌趁机还会来捣乱。怎么办呢?将健康皮肤移植到受伤区域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有效方法,但是,可供移植的健康皮肤从何而来呢?  相似文献   

5.
皮肤外伤愈合的过程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伤口难以愈合。许多皮肤外伤治疗新技术的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如重组生长因子、生物工程皮肤、干细胞生物学等。基因修饰干细胞疗法是干细胞和基因重组疗法的结合,其中干细胞有治疗和基因传递载体两种作用,已经成为最有吸引力的组织再生策略,该文对此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6.
丘祥兴  沈铭贤  胡庆澧 《生命科学》2012,(11):1308-1317
干细胞具有"分化"和"脱分化"的特点和潜能,干细胞研究有着良好的医学前景,许多人类严重疾病的治疗有了新的希望。伴随着干细胞研究的开展和深入,出现了诸多伦理问题的争论。拟就干细胞研究的希望和现实、伦理争论的主要观点及干细胞研究伦理准则的构建,作一简要介绍,并就加强干细胞管理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小细胞外囊泡(small extracellular vesicles, sEVs)是近几年纳米医学界的新星,它有着独特的形态结构和理化性质,可以充当细胞间信息传递的介质,并作为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生物学标志物。现今人们越来越关注皮肤光老化问题,有关sEVs延缓和改善皮肤光老化的研究也逐渐成为热点。来源于间充质干细胞的sEVs不仅在皮肤光老化中有减轻炎症反应和减弱氧化损伤等的作用,而且对于其他皮肤疾病(例如皮肤创伤、斑块状银屑病、系统性红斑狼疮以及皮肤肿瘤等)也有着显著的作用。此外,由于sEVs的囊泡性质, sEVs正在成为一种新的药物递送系统。然而在将干细胞源性sEVs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方法时,仍需重视其安全性和毒性问题。  相似文献   

8.
调节表皮干细胞增殖和分化的信号通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蕾蕾  杨晓 《生命科学》2008,20(2):237-240
表皮干细胞能够维持正常表皮的新陈代谢、毛囊周期循环以及参与创伤情况下创面的修复,皮肤肿瘤的发生也与其密切相关。表皮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受到严格的调控,了解表皮干细胞增殖与分化的调控机制将有助于治疗脱发、创伤以及皮肤肿瘤等疾病。文章着重概述了Wnt和Bmp信号对于控制干细胞命运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烧伤毒素(Burn Toxin,BT)是一种存在于体液循环中、且具有特异抗原性的一种氧化而聚合的脂蛋白。其抗体对机体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它是近年来创伤的临床与基础研究的热门课题之一。国外已进行到定量的临床测定阶段,但国内至今未见有关研究的报道。 为进一步研究与探讨烧伤的机理。以及与临床治疗的关系,协作组开展了对人和大鼠人工致烧伤皮肤中毒素提取物的制备及生化分析的研究。参考瑞士Allg(?)wer等报道的关于BT研究的技术程序。并根据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因在退行性或遗传性等疾病中潜在的治疗前景,成体干细胞可塑性引起众多学者的广泛兴趣。有许多报道显示骨髓源干细胞植入体内可生成多种组织细胞,但到目前为止,成体干细胞可塑性尚存争议,尤其是关于成体干细胞体内分化成皮肤组织的报道较少且意见不一。本工作,自成年BALB/C小鼠的骨髓中分离获得并体外培养扩增多能间充质干细胞,将适量的供体BALB/C小鼠骨髓源多能间充质干细胞和一定量的C57BL/6小鼠骨髓细胞经尾静脉共同植入经致死量照射的成年C57BL/6小鼠。40天后,观察到受体C57BL/6小鼠背部出现白色毛发,逐渐扩展至3—4cm^2,同时还出现在颈部和腹部,取该部位的皮肤组织进行免疫组化检测及RT—PC汉检测。蛋白水平和基因水平的结果均显示受体C57BL/6小鼠出现白色毛发处的皮肤组织为BALB/C来源。首次直接证明了成体骨能源多能间充质干细胞体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分化成皮肤干细胞及皮肤组织。不仅为研究体内诱导皮肤分化的机制也为鉴定成体多能干细胞提供了一个模型,也为成体干细胞可塑性理论提供了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干细胞是一类具有无限分化能力和修复器官功能的原始细胞,是一种重要的细胞资源,具有巨大的研究价值和临床应用前景。干细胞及其衍生组织、器官可应用于临床,形成一种全新的治疗手段或"药物",干细胞治疗将在未来5到10年对传统医疗行业产生颠覆性突破,也将促进现代制药业巨大转型,同时产生巨大的新兴市场。如何正确理解国家政策合法开展干细胞临床研究推进干细胞产业发展是值得关注的重要课题。本文浅析了干细胞的概念以及发展现状,阐述了近几年医院在探索干细胞领域的实践以及成效,并展望了干细胞的未来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2.
大疱性表皮松解症(epidermolysis bullosa, EB)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皮肤疾病,其特征主要表现为皮肤易发生水疱和溃疡。近年来,有关EB的遗传学和临床表型的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EB的致病基因主要编码与皮肤结构、功能密切相关的蛋白质,这些基因突变会影响角质形成和皮肤结构稳定性。EB的临床表型有很大的异质性,从轻度的水疱和溃疡到严重的皮肤剥离。临床上将EB分为4个主要类型,不同类型的EB存在不同的临床特征和病程。目前,EB的治疗主要是支持性疗法,基因治疗、干细胞治疗和蛋白质替代疗法还需进一步研究。本文从EB的遗传学、临床表型和治疗方法入手进行综述,以深入理解EB的发病机制和寻找更有效的治疗策略,以期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3.
受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绕过iPS细胞步骤,首次直接将实验鼠的皮肤细胞转化成神经细胞的影响。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干细胞和癌症研究所绕过诱导多功能干细胞(iPS细胞)这一中间环节,直接将成人体皮肤细胞变为血液细胞。这意味着那些因为手术或者贫血治疗等而需要血液的患者,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患者的皮肤组织易受内源性及外源性的各种损伤,且创面具有愈合慢、易感染等特点,这种特点在下肢皮肤创伤中表现尤为突出,常伴有高截肢风险,故糖尿病皮肤损伤可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间充质干细胞(MSCs)是一类多能干细胞,其具有易分离、易培养、多向分化和免疫源性低等特征,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创伤修复、组织再生等研究。对于糖尿病皮肤损伤,MSCs的临床移植治疗已成为继药物、手术之后的又一种治疗新技术。本文结合MSCs的生物学特性,对其应用在糖尿病皮肤损伤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黄瓜籽油的提取与精炼黄瓜是一种时令蔬菜,但在民间很早以前,就有人用未成熟的黄瓜捣碎后治疗皮肤烧伤。还将捣碎的黄瓜涂抹在皮肤上,使皮肤变得细腻、滑润。对粉刺、雀斑、老年斑等也具有良好的防治功效。根据这些事实,国外对黄瓜的药理作用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发现是...  相似文献   

16.
《生物学通报》2007,42(12):58-58
美国和日本的科学家通过改造人体皮肤细胞,培育出一种外观和作用与胚胎干细胞(ES)非常接近的干细胞。这项技术使得在不使用胚胎或卵母细胞的前提下生产用于疾病研究或治疗的干细胞成为可能,从而避开一直困扰学术界的伦理争论.大大推动了与干细胞有关的疾病疗法研究。  相似文献   

17.
人体皮肤可用生物反应器培养瑞士科学家用生物反应器培养人体皮肤,迄今为止已治疗了30名烧伤病人,效果良好。这种生物反应器由计算机操纵,把人体表皮细胞放在有控制的培养液中每次能培养出0.4m2的皮肤。这种方法的新颖之处在于使用一种透明的塑料薄膜,让皮肤细...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烧伤膏对烫伤小鼠皮肤创面修复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50只小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组、模型组,烧伤膏高、中、低剂量组。除正常组和模型组外,烧伤膏实验组小鼠每天外涂烧伤膏治疗,连用15天。治疗结束后,采用Masson染色技术检测各组小鼠皮肤厚度及细胞病理形态;采用生化法检测皮肤中羟脯氨酸(Hyp)含量;采用ELISA技术检测皮肤中的TNF-α,IL-1β、Collagen I、EGF和TGF-β1的含量。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小鼠皮肤烫伤创面可见表皮细胞脱落,结构模糊,细胞变性坏死,表皮和真皮厚度明显减少,胶原纤维变薄,排列紊乱无序,呈断裂状;烧伤后创面局部组织中Hyp、TNF-α、IL-1β的含量显著升高(P0.01,P0.01,P0.01),而EGF、TGF-β1和Collagen I含量均明显减少(P0.01,P0.01,P0.01),而应用烧伤膏治疗15天后,上述各项实验指标明显得到改善。结论:烧伤膏抑制创面早期感染,减少胶原蛋白的分解和促进后期创面修复的作用可能与抑制炎性细胞因子和增加皮肤相关生长因子表达的作用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19.
人的正常上皮细胞在一般的体外培养情况下很难分化成类似于机体的上皮样结构。为了得到上皮结构进行相关研究,近年来,国外建立了Raft(船式)培养方法。本文在长期从事细胞培养的工作中,摸索出了适合国内一般实验室条件的Raft细胞培养操作方案,模拟体内人皮肤结构的分化层次,以纤维细胞与胶原作为混合基质(作为上皮细胞的滋养物),同时加入一些生长因子、激素和必需的蛋白等成分。将纤维细胞、胶原和添加成分做为基层过夜培养,次日将培养好的上皮细胞种到上面,过夜培养后即为“skin equivalent”(皮肤等价物),将“皮肤等价物”移到一种网状金属架上以使细胞在气-液状态下培养,在这种条件下,培养中的上皮细胞与体内上皮细胞自然生长的状态、环境非常类似,在体外导致上皮细胞分化成清晰可见的层次。此项技术在临床治疗烧伤以及其它皮肤损伤的疾病方面有潜在的应用价值,也为研究皮肤的正常生理功能以及癌症的发生、发展以及治疗提供了一种模型。  相似文献   

20.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4,(34):6801-6804
<正>Nature:干细胞治疗角膜疾病取得进展近日,中山大学眼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对外宣布由中美联合研究干细胞治疗角膜疾病的突破性成果已在《自然》杂志发表,该研究证实调控角膜缘干细胞分化的关键因子WNT7A和PAX6在角膜谱系专向分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首次将皮肤干细胞诱导分化为角膜缘干细胞,并成功修复角膜功能,为治疗角膜疾病提出了新策略。这是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研究团队与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研究团队在国家重点实验室这一平台上开展合作研究和联合攻关所取得的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