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添加4种不同浓度的赤霉素和三十烷醇对赖氨酸发酵进行了摇瓶试验。结果表明:在添加适当浓度的激素时,对提高赖氨酸发酵单位有一定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一、法国用超滤获乳清滤液作为培养棒杆菌(Corynebacterium sp.)的碳源,加有无机盐、酵母提取物、维生素B_1等,pH=72.,温度34℃,良好通气,15立升摇瓶培养获赖氨酸产量为~15克/升(第三届欧洲生物工程学术会议,西德,1984)。  相似文献   

3.
赖氨酸流加发酵最优控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赖氨酸发酵动力学模型和庞特里金明小值原理的基础上,得出流加发酵的最优化底物流加方式。并进一步对流加发酵的全过程进行了分析,得出了在实际控制中较为可行的流加发酵全过程的总控制策略,实际控制表明在小型反应器中赖氨酸产生菌FB42的发酵水平为81.6g/l。、转化率为0.418%、生产强度为1.16g/h·L,和分批发酵相比分别提高了45.4%、9.7%和28.4%。  相似文献   

4.
装液量和接种量对红发夫酵母生长和虾青素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摇瓶中研究了不同接种量和装液量对红发夫酵母PhaffiarhodozymaAs2 .15 5 7生长及虾青素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在 5 0 0ml摇瓶中装液量为 5 0ml时对红发夫酵母生长及虾青素合成有利 ,接种量为 10 %有利于菌体生长和虾青素合成。  相似文献   

5.
赖氨酸是八大必需氨基酸之一,对食品工业、饲料工业有意义。改进赖氨酸的发酵生产,多年来均采用分离野生菌及物理化学的诱变,使赖氨酸的单位发酵产率有了很大的提高。还有利用代谢调控的方法,例如使谷氨酸棒状杆菌(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成为高丝氨酸缺陷型,在适宜的发酵条件下能产生大量的赖氨酸。按重量计,每消耗25-30%的葡萄糖,每升发酵液可收获75克赖氨酸。  相似文献   

6.
氮、钾营养对烤烟产量、产值和优质烟叶比例的影响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氮素和钾素对烤烟产量、产值及优质烟叶(中上等烟叶)比例的影响,结果表明:(1)烤烟产量与施钾肥量具有显著正相关,并与施氮肥量有关;(2)产值与施氮肥量呈显著二次曲线相关性;(3)中上等烟比例与施肥比例(N/K)呈显著负相关,与施钾量、烟叶含钾量、土壤供钾能力有关。试验区烤烟优质、适产,要求施氮量(N)105一l12.8kg/hm2,施钾量(K)217.95—261.45kg/hm2,施肥比例(N/K比)0.40—0.48(N:K=1:2.1—2.50或N:K2O=1:2.5—3.0)。  相似文献   

7.
秸秆还田配施不同比例化肥对晚稻产量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杨滨娟  黄国勤  徐宁  钱海燕 《生态学报》2014,34(13):3779-3787
在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对早稻的效应研究确定的最佳还田方式和还田量(粉碎还田3000 kg/hm2)基础上,以单施秸秆为对照,研究了秸秆还田配施不同比例化肥对晚稻产量、干物质积累与分配及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对照相比,秸秆3000 kg/hm2+N 150 kg/hm2+P2O575 kg/hm2+K2O 37.5 kg/hm2增产效果最为显著,在水稻的每穗粒数、千粒重、结实率、充实度和产量等方面增加幅度最大,分别为9.32%、4.28%、13.70%、2.74%和26.38%。(2)各处理的干物质茎鞘比例随着生育进程不断降低,从孕穗期的66.68%—77.00%降低至成熟期的25.97%—34.79%,除SNPK1外,叶片比例从孕穗期的23.00%—33.32%降低至成熟期的7.41%—21.03%;秸秆还田配施不同比例化肥处理的茎鞘比例在孕穗期、抽穗期和成熟期高于对照,而叶片比例与茎鞘比例呈相反趋势。(3)与对照相比,秸秆还田配施不同比例化肥处理提高了土壤pH值、有机碳、全氮、碱解氮、全磷、有效磷、全钾、速效钾,降低了土壤C/N比。研究结果说明,秸秆还田配施不同比例化肥可以提高植株干物质积累速率、群体生物量,合理改善土壤养分,保证较高的水稻增产潜力,其中秸秆3000 kg/hm2+N 150 kg/hm2+P2O575 kg/hm2+K2O 37.5 kg/hm2效果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8.
刘永环  贺明荣  王晓英  张洪华 《生态学报》2009,29(11):5930-5935
选用强筋小麦品种济麦20、烟农19、藁麦8901做试验材料,设置不同氮肥基追比例和籽粒灌浆中后期高温胁迫处理,研究了不同氮肥基追比例对高温胁迫条件下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追氮比例由50%增加到70%,3个品种的千粒重、籽粒产量、粗蛋白含量、湿面筋含量、醇溶蛋白含量、谷蛋白含量、HMW-GS含量、LMW-GS含量、HMW-GS/LMW-GS比值显著提高.济麦20和烟农19的谷蛋白大聚合体含量、谷蛋白大聚合体体积加权平均粒径和表面积加权平均粒径因追氮比例提高而升高, 藁麦8901则无显著变化.济麦20和烟农19的面团形成时间、面团稳定时间因追氮比例提高而延长, 藁麦8901基本不受影响.追氮比例由50%增加到70%,3个品种的籽粒支链淀粉/直链淀粉比值显著降低,淀粉糊化高峰黏度、低谷黏度、稀懈值、最终黏度和反弹值相应降低.总之,提高氮肥追施比例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灌浆期高温胁迫对小麦粒重和蛋白质质量的不利影响,但对淀粉质量产生负面效应,且品种间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L型多聚赖氨酸(L-PL)和D型多聚赖氨酸(D-PL)浸泡的玻片培养小鼠大脑皮层神经元细胞对其分化的影响。方法:取昆明白小鼠的大脑皮层细胞,分别用L-PL和D-PL进行培养,统计和比较细胞的分化比率、突起数量以及突起生长长度。结果:L-PL和D-PL培养的神经细胞第1、2天的分化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突起数和突起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L-PL、D-PL的浓度分别为20μL/m L、5μL/mL时,其对1、2天细胞的分化产生显著影响,并且D型多聚赖氨酸培养的细胞分化率高于L型。500、100、20μg/m L的L-PL中,100μg/ml L-PL培养细胞的分化率最高,而125、25、5μg/m L的D型多聚赖氨酸培养细胞分化率比较差异虽然无统计学意义,但25μg/ml D-PL培养神经细胞的分化率总体趋势高于其他浓度。D-PL所形成的粒径大小与L-PL不同,且D-PL的总体趋势稍大于L-PL。结论:L型多聚赖氨酸和D型多聚赖氨酸会在神经细胞生长早期对分化率产生影响,但不影响突起数和突起长度。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调节加酶量等方法来得到不同DE值梯度的液化清液,然后进行柠檬酸发酵摇瓶试验,旨在验证糖液DE值对柠檬酸发酵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了不同碳源,氮源以及发酵条件对茶树菇多糖产量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优化了深层发酵培养基。结果表明,茶树菇深层发酵最适的碳源为玉米粉,最适的氮源为酵母粉,最适的发酵条件为温度25℃,摇瓶装液量100mL/250mL,转速150r/min,接种量15%,起始pH自然。  相似文献   

12.
为了进一步提高极细链格孢菌产蛋白激发子的产量,通过单因子和多因子试验与分析,筛选优化了适于极细链格孢菌产生蛋白激发子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并检测了发酵过程中pH、还原糖、氨基氮和菌丝量变化以及与蛋白激发子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土豆淀粉和黄豆粉对蛋白激发子产量影响最大,其次是蛋白胨和无机盐。优化的发酵培养基主要成分(g/L):碳源I 15、葡萄糖5、玉米淀粉5、土豆淀粉20、谷氨酸10、氮源I5、黄豆粉10、硫酸铵5。确定了优化的培养条件,调整培养基起始pH为7.0~7.5,将18h菌龄的种子培养液按10%接种量接种到装液量为75mL的500mL摇瓶中,在温度(28±1)℃、摇床转速180r/min下培养可获得理想的蛋白产量。在优化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下,发酵12~48h该菌进入对数生长期,48h进入稳定生长期,60h菌丝扣蛋白激发子产量达最高。蛋白产量与菌体生物量呈正相关,当还原糖、总糖量消耗到最低水平时,菌丝产量和蛋白激发子产量达最高。优化的培养基菌丝干重收率迭3.9g/100mL,蛋白激发子产量达到5.17g/L,比普通的土豆液体培养基提高近4倍。  相似文献   

13.
对烟草节杆菌发酵产酶培养基进行了优化。在烟草节杆菌的初始发酵培养基条件下,肌酐酶初始酶活仅为9.2U/g湿菌。首先,通过肌酸诱导、金属离子筛选实验发现肌酸和金属离子对烟草节杆菌产肌酐酶酶活有重要影响;然后再通过碳源和氮源优化,以玉米浆和酵母膏作为复合氮源,可溶性淀粉为碳源,肌酐酶产量可达到108.5 U/g湿菌;在以上基础上,最后通过两次正交试验优化初始发酵培养基,最优培养基组成为:肌酸0.3%,玉米浆0.3%,可溶性淀粉0.4%,酵母膏0.7%,Fe~2+0.003%,Mn~2+0.006%,Mg~2+0.005%,K_2HPO_40.1%,KCl 0.5%。在优化后的发酵培养基条件下,烟草节杆菌肌酐酶酶活达到182.82 U/g湿菌,为初始发酵培养基酶活的19.87倍。  相似文献   

14.
利用国产培养基原料在摇瓶发酵中对重组大肠杆菌E.coliBL21生产降血压肽的发酵培养基进行了研究,根据试验结果得出优化的国产培养基配方质量分数为:酵母粉3%,蛋白胨2.5%,葡萄糖1%,NaCl0.5%。选择使用优化国产培养基虽然比进口培养基的表达量下降了15%,但是生产成本大大降低,为下一步的工业化生产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应用响应面法优化嗜热脂肪土芽孢杆菌培养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筛选并优化嗜热脂肪芽孢杆菌CHB1液体发酵培养基。方法:通过Plackett-Burman试验和响应面分析方法,确定培养基的主要影响因素和最佳浓度。结果:利用SAS软件进行分析,确定对响应值影响最大的3个因素为豆粕、酵母粉、K2HPO4。最佳培养基组成为0.51%、豆粕浓度为0.425%、K2HPO4浓度为0.994%。根据模型预测得到的理论最大菌数为2.94×10^8cfu。在初始条件下实验,菌数为2.40×10^8cfu,在优化的最佳培养基条件下,实际的菌数为3.06×10^8cfu。菌数比优化前提高了27.3%。试验值与预测值的误差为4.08%。结论:实验值与模型预测值拟合良好。  相似文献   

16.
固体培养基上比较了韩芝与树舌的菌丝生长速度,二者平均分别达到0.77 cm.d-1和0.67 cm.d-1;液体培养试验了不同碳氮比、培养基组成对韩芝菌丝生长的影响,得出了菌丝生长较适宜的碳氮比范围在18~24∶1,最适宜的碳氮比在22∶1;对比试验、正交试验得出韩芝液体培养最佳的培养基配方为(g.L-1):葡萄糖10.0、玉米粉20.0、大豆粉20.0、酵母粉5.0;在此条件下,菌丝的平均产量可达23.12 g.L-1。  相似文献   

17.
目的:采用响应面法对L-谷氨酰胺发酵培养基成分进行优化,以提高L-谷氨酰胺发酵产量。方法:首先利用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筛选出影响L-谷氨酰胺产量的主要因素葡萄糖、玉米浆和(NH4)2SO4,在此基础上采用最陡爬坡实验逼近最大响应区域,并利用中心组合设计及响应面分析法进行回归分析。结果:通过求解回归方程得到L-谷氨酰胺发酵培养基最佳浓度为葡萄糖100 g/L、玉米浆4.5 ml/L、(NH4)2SO437.2 g/L,L-谷氨酰胺产量理论最大值达41.0 g/L。结论:经模型验证,预测值与验证试验平均值接近,在优化条件下谷氨酰胺产量提高了37.6%。  相似文献   

18.
运用正交试验L18(37)设计对携带杀虫基因cry1Ac和虎纹捕鸟蛛毒素基因hwtx-Ⅰ的苏云金杆菌工程菌Bt0601的发酵培养基进行了优化研究.试验获得的最佳优化复合培养基配方为(%)玉米粉1.0,黄豆饼粉0.50,酵母膏0.15,蛋白胨0.05,磷酸二氢钾0.75,碳酸钙0.05,硫酸镁0.035.Bt0601在该优化培养基下发酵,48 h每mL发酵液产芽孢11.4×109个,伴孢晶体23.0×107个,对3龄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48 h的致死率达96.7%.普通发酵培养基下相应的芽孢产量为9.33×109个,伴孢晶体9.57×107个,毒力为68.5%.  相似文献   

19.
用正交试验法筛选樟芝菌适宜发酵培养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正交试验法对樟芝菌 (AntrodiacamphorataZang&Su)的发酵培养基进行了研究。选取马铃薯淀粉、葡萄糖、麦芽糖、酵母膏、蛋白胨、麸皮、KH2 PO4 、MgSO4 ·7H2 O等作为试验因素 ,采用L2 7(31. 3)正交表设计五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 ,对所选各因素的添加量分别作了试验 ,对菌丝干重和发酵液多糖含量结果作了方差分析 ,确定了合适的发酵培养基。试验结果表明 :樟芝菌的深层发酵适宜培养基是 :马铃薯淀粉 1 .0 0 % ,葡萄糖2. 0 0 % ,酵母膏 0 . 10 % ,蛋白胨 0 . 10 % ,麸皮 1 .0 0 % (或 0. 5 0 % ) ,KH2 PO4 0 . 10 % ,MgSO4 ·7H2 O 0 . 0 5 %。  相似文献   

20.
培养条件对一株木霉产纤维素酶过程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固态发酵和连续监测正交实验结果的方法,研究了培养温度、初始pH值、液料比和接种量对一株木霉(Trichodermasp.)发酵过程中微晶纤维素酶活、CMC酶活和滤纸酶活的影响及影响程度。指出液料比在整个发酵过程中是对产酶影响最大的因素,温度在发酵初期影响较大,初始pH和接种量的影响均不显著。总体看来,培养温度、初始pH值、液料比和接种量分别为30℃、4、7和5%是比较合适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