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本文报道采自四川通江县的一新种蜒,赵氏多棘蜒Polycanthagynachaoisp.nov.,同时与近似种P.erythromelas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2.
3.
目的阐明爬行动物蝘蜒消化管各段内分泌细胞的类型、局部分布、分布密度和形态学特征。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中链霉卵白素一过氧化物酶(S-P)法。结果在蝘蜒消化管内鉴别出5种内分泌细胞,即: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生长抑素(somatostatin,SS)、胃泌素(gastrin,GAS)、高血糖素(glucagon,GLU)、P-物质(substance P,SP)免疫活性(immnoreactive,IR)细胞。5-羟色胺免疫活性细胞是消化管中最主要的内分泌细胞类型,以不同密度分布于消化管各段,其中胃幽门部位分布密度最高。生长抑素免疫活性细胞在消化管内仅局限分布于胃部。胃泌素免疫活性细胞仅见于幽门和十二指肠部位。高血糖素免疫活性细胞仅分布于回肠和直肠。P-物质免疫活性细胞仅出现在直肠部位。蝘蜒消化管内分泌细胞形态多样:圆形、椭圆形、纺锤形、梭形、楔形、锥形以及不规则形。胃部多数内分泌细胞分布于胃腺中,食管和肠管中多数内分泌细胞则分布于上皮细胞间。结论蝘蜒和其它爬行动物胃肠内分泌细胞的分布存在一定共同特征,然而也存在着一些特有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中国小叶春蜓属研究(蜻蜓目,春蜓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记述了小叶春蜓属中国的4种及1亚种,描述了其中1新种.间纹小叶春蜓,新种Gomphidia interruptistria sp.nov.(图1~11)正模♂,云南省勐腊县瑶区,海拔1 000 m,2004-07-28,查岭生采.模式标本存放于陕西师范大学动物研究所.文中附有该属在我国的种检索表.新种与G.k.kruegeri及G.k.fukienensis相似,其主要区别见表1.词源:新种的背条纹和领条纹,以及背条纹和肩前上点均完全间断,故取名间纹小叶春蜓.  相似文献   

5.
陕西省环尾春蜓属一新种(蜻蜓目:春蜓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记述采自陕西省汉中市郊的环尾春蜓属1新种:汉中环尾春蜓Lamelligomphus hanzhongensis,sp.nov.,。模式标本存放于山西大学。  相似文献   

6.
中国云南省奇春蜓属一新种(蜻蜓目:春蜓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记述中国新记录属——奇春蜓属Perissogomphus Laidlaw,1922和1新种——朝氏奇春蜓P.asahinai,sp.nov.,模式标本保存在大理学院。  相似文献   

7.
蜓类一新属——莎车蜓(Shachella)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描述了塔里木西南缘上石炭威宁阶下部(莫斯科阶下部)蜓类一新属莎车蜓(Shachella),此属与Profusulinella特征相似,但外圈出现蜂巢状构造(微孔构造),但外圈出现蜂巢状构造(微孔构造),这种构造与希瓦格蜓科之典型蜂巢层无本质之区别,可称为细蜂巢层。  相似文献   

8.
中国台箭蜓属一新种(蜻蜓目:箭蜓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勇  郑哲民 《昆虫学报》1988,(4):407-409
台箭蜒属(Davidius Selys)主要分布于印度、缅甸、日本及中国等地,其主要特征是前翅无翅基亚前缘横脉,后翅三角室约为前翅三角室二倍,其中有一横脉,上肛附器基部腹方通常有一突起,阳茎末端圆盘状,无鞭状构造。据赵修复先生1954年记载,本属在我国有6种,分布在福建、江西、广西、四川,陕西、河北及东北等地。本文报道分布于陕西的  相似文献   

9.
云南钩尾春蜓亚科二新种(蜻蜓目:春蜓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记述采白云南省春蜒科2新种:卢氏奈春蜒Nychogomphus lui sp.nov.和文山刀春蜒Scalmogomphus wenshanensis,sp.nov.。模式标本保存于浙江自然博物馆昆虫标本室。  相似文献   

10.
记述萨蜓属Sarasaeschna Karube & Yeh的中国种类共计6种,其中包括1新种,即朱氏萨蜓S.zhuae sp.nov..正模♂,福建省华安县,2007-07-05,徐奇涵采.模式标本存放在漳州城市职业学院生物标本室.给出了萨蜓属中国已知种的名录、地理分布和检索表.新种区别于萨蜓属其它种的主要特征如下:1)在萨蜓属中个体最大;2)脸部总体为棕色,仅后唇基上缘具狭小黄色横带;3)腹部第3~7节基部侧面具大而明显的黄绿色斑;4)上肛附器腹侧亚端部具1半圆形突起.正中处和近基部2/5处各具1小齿;下肛附器长达上肛附器的5/6,为萨蜓属中最长者.  相似文献   

11.
对伊朗中部阿巴德地区Surmaq组三个层位标本的研究揭示,Sumatrina旋壁致密层之下缺失蜂巢层,并源于一类壳体纺锤形、蜂巢层极簿的Afghanella;从Praesumatrina→Afghanellaschencki和由Praesumatrina→Afghanellaelliptica→Sumatrina代表了两条独立的演化线系。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大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祖德 《昆虫知识》1996,33(4):231-232
  相似文献   

13.
宁夏的含(竹蜓)地层出露较好,剖面和柱状剖面有7处.含(竹蜓)地层自下而上为:下石炭统臭牛沟组、中卫组,上石炭统羊虎沟组,上石炭—下二叠统太原组.(竹蜓)动物群有15属68种及亚种,其中1新种.可建立(竹蜓)化石带 Eostaffella-Mediocris 带 (C_1), Profusulinella 带 (C_2~1) 及 Sphaeroschwagertna 带 (P_1~1),并与甘肃靖远及华北地台其它地区的(竹蜓)化石带对比.  相似文献   

14.
陈欣  赵尔宓 《四川动物》2007,26(2):392-394,I0008
对一个物种变异特征的研究在种及种下分类工作中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以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CIB)两栖爬行动物标本馆馆藏铜蜓蜥(Sphenomorphus indicus)标本430号为对象,对其鳞片数目及排列的变异做了统计分析。鳞被特征是有鳞目蜥蜴亚目物种重要的鉴别特征,本文主要研究了铜蜓蜥吻鳞、上鼻鳞、额鼻鳞、额鳞、前额鳞、眶上鳞、额顶鳞、顶间鳞、顶鳞、颈鳞、鼻鳞、颊鳞、颞鳞、上唇鳞、下唇鳞、颏鳞、后颏鳞、颔片、背中线鳞、腹中线鳞、环体一周鳞的特征及其变异情况,并运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2003计算鳞片的变异频率、变异范围、平均鳞片数目。根据鳞片变异频率的不同可将其分为三类:数量恒定无变异的鳞片、可出现变异的鳞片、绝对有变异的鳞片。发现:①过去文献对于颈鳞有无的判断存在不足;②西藏墨脱地区标本头部眶上鳞、额顶鳞、顶间鳞数目和排列方式的特殊变异现象。研究结果为今后铜蜓蜥的鉴别提出了更准确的标准,并建议今后应对铜蜓蜥西藏墨脱居群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以解释其头部鳞片特殊变异的成因。  相似文献   

15.
<正> 本书由福建农学院生物防治研究所赵修复教授著,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年2月出版。 本书是我国第一本最完备的春蜓分类专著。该书分总论和各论两大部分。总论分4章,论述中国春蜓分类研究简史、形态特征、中国春蜓地理分布和中国春蜓科分类系统。形态特征一章,除列举重要分类特征外,还选择双峰弯尾春蜓作外部形态详细研究,使本科分类建立在坚实的形态学基础上。各论分4章,记述本科的4个亚科、33属、145种,内含在本书中发表的2新属、11新  相似文献   

16.
陕西省环尾春蜓属一新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记述采自陕西省汉中市郊的环尾春蜓属1新种汉中环尾春蜓Lamelligomphus hanzhongensis,  相似文献   

17.
江尧桦 《昆虫知识》1993,30(5):303-303
<正> 1991年6月12日笔者在连云港市云台乡妇联河边网捕蜻蜒稚虫时,采得1头足畸形蜻蜒末龄雄性稚虫,经鉴定为马大头Anax par-thenope julius Brauer。通过饲养羽化为成虫,发现成虫与稚虫的畸形足各有不同,现记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通过野外和室内实试检测蝘蜒逃逸行为的影响因子。野外研究显示,蝘蜒可接近距离与隐蔽所间距呈显著正相关。与动物体温和基底温度无关;在开阔生境中,成体和幼体的可接近距离相似.而郁闭生境中成体的可接近距离显著大于幼体。室内试验表明。两性蝘蜒的可接近距离差异显著,繁殖期雌体的可接近距离大于雄体。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记叙了山东淄博地区威宁期(竹蜓)类11属、44种及亚种(包括4新种、2未定种),并建立一个(竹蜓)带Fusulina-Fusulinella,二个亚带:1.Fusulinella provecta-Beedeina pseudokonnoi亚带;2.Fusulina cylindrica-F. quasicylindrica亚带。同时论述了(竹蜓)类动物群的性质及其横向分布和对比。  相似文献   

20.
记述黑额蜓属1新种,刘氏黑额蜓Planaeschna liui sp.nov..新种区别于黑额蜓属其它种的主要特征如下:1)上唇中基部具1对黄绿色斑,上颚基部具1黄绿色小斑;2)腹部第9节背面端半部黄褐色,侧面端下部土黄色,腹部第10节背面具1黄褐色大斑,侧面下部土黄色;3)上肛附器在中部扭曲,下肛附器长度超过上肛附器一半,其基端宽度与腹部第10节高度相等;4)阳茎末节近方形,前端稍平截,基部两侧具1对稍向前弯曲的大耳状突.正模♂,福建武夷山,2008-07-16,邱志鹏采.模式标本存放在福建农林大学作物病虫生物防治研究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