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番茄果实由绿转红的过程中,焦磷酸:果糖-6-磷酸1-磷酸转移酶(PFP)的酸型发生转化。在体外通过胰蛋白酶处理部分纯化的番茄绿果实中PFP来探讨酶型转化的原因。蛋白免疫印渍结果证实PFP的α-亚基比β-亚基更容易受到胰蛋白酶的降解,这也是PFP经胰蛋白酶处理后酵解与生糖活性下降的原因。然而PFP的亚基经尿素解离后,以胰蛋白酶处理的蛋白免疫印渍分析却表明PFP的两种亚基均被胰蛋白酶更加有效地降解,显然α-亚基在PFP的高级结构中有更多的酶切位点外露,而β-亚基上的酶切酶点可能位于分子的内部受到有效的保护。  相似文献   

2.
比较了番茄果实和红果实中焦磷酸-D-果糖-6-磷酸 1-磷酸转移酶的两种酶型的结构和动力学特性。绿果实中大分子酶型Q2在酶蛋白量和酶活力方面均占绝对优势,而在红果实中小分子酶型Q1起主导作用。SDS-PAGE凝胶扫描结果显示绿Q2和红Q2的亚基组成不同。组成该酶的α-亚基和β-亚基的化学裂解肽谱表明两亚基差异很大,同时证明构成Q1和Q2的β亚基具有相同的肽谱。分析Q1和Q2的β亚基具有相同的肽谱。  相似文献   

3.
比较了番茄绿果实和红果实中焦磷酸-D-果糖-6-磷酸1-磷酸转移酶的两种酶型(Q1和Q2)的结构和动力学特性。绿果实中大分子酶型Q2(绿Q2)在酶蛋白量和酶活力方面均占绝对优势,而在红果实中小分子酶型Q1(红Q1)起主导作用。SDS-PAGE凝胶扫描结果显示绿Q2和红Q2(红果实中大分子酶型)的亚基组成不同。组成该酶的α-基(66kD)和β-亚基(60kD)的化学裂解肽谱表明两亚基差异很大,同时证明构成Q1和Q2的β亚基具有相同的肽谱。分析Q1和Q2的圆二色性(CD)光谱表明绿Q2和红Q2均主要由α-螺旋和β-折叠构成二级结构,几乎没有无规卷曲。动力学分析表明激活剂果糖-2.6-二磷酸不同程度地影响Q1和Q2对正反应底物的亲和力,而对逆反应活性无明显影响。绿Q2的正反应和逆反应最大活力比值低于绿Q1,红果实中则反之。  相似文献   

4.
用快速蛋白液相层析仪(FPLC)Mono Q柱(HR5/5)分离纯化成熟绿番茄果实中PFP的两种分子酶型及其特性。一种酶型为Q_1,是含两个β-亚基(60kD)的二聚体,比活为5μmol min~(-1) mg~(-1);另一种为Q_2,由四个α-亚基(66kD)和四个β-亚基(60kD)组成八聚体,比活为70.5μmol/min~(-1)·mg~(-1)。Q_1的分子量是120kD,Q_2的分子量介于500kD和530kD之间。用纯化的Q_2制备的抗血清专一地与Q_2起沉淀反应。PFP酶液贮存后,其Q_1/Q_2蛋白量比值增加明显,表明部分Q_2转化为Q_1。Q_1具有催化活力表明PFP的活性中心位于β-亚基。α-亚基可能借增强PFP酶对F2,6P_2的亲和力以提高酶的比活而起调节功能,但是Q_1的活力依赖于F2,6P_2的激活,表明β-亚基处也可能存在F_2,_6P_2的调节位点。Q_2含紧密结合的F2,6P_2分子,并表现出对F2,6P2_的不敏感性,基于此种现象,有必要重新认识PFP对F2,6P_2敏感性的内在实质。  相似文献   

5.
两个反义基因在番茄工程植株中的生理抑制效应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用番茄乙烯形成酶(EFE)和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反义cDNA转化番茄子叶,获得两个转基因系统,分别比较了两个基因系统果实和叶片的乙烯生成速率,果实中EFE酶活性和果胶酶活性,表明反义EFE基因在番茄工程植株中能显著抑制EFE酶活性和乙烯生成,反义PG基因则主要抑制是PG酶活性。  相似文献   

6.
用番茄乙烯形成酶(EFE)和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反义cDNA转化番茄子叶,获得两个转基因系统。分别比较了两个基因系统果实和叶片的乙烯生成速率、果实中EFE酶活性和果胶酶活性,表明反义EFE基因在番茄工程植株中能显著抑制EFE酶活性和乙烯生成;反义PG基因则主要是抑制其PG酶活性。  相似文献   

7.
利用GFP示踪细胞内源性P53活性检测DNA损伤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DNA损伤的检测对预防癌症和遗传病等非常重要。采用分子克隆技术,将报告基因—绿色荧光蛋白(GFP)置于SV40基本启动子调控下,构建成对照载体pSV-GFP。在SV40基本启动子上游插入寡核苷酸P53RE,构建成示踪载体p53RE-GFP。转染NIH3T3细胞,以GFP示踪细胞内源性P53的转录激活活性。紫外线照射或H2O2处理转化细胞使DNA损伤,诱导细胞内源性P53的表达。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成像系统(LSCIS)对细胞进行红、绿、蓝三色光融合成像,并测定GFP经488nm激发后发出的绿色荧光光密度,验证GFP示踪P53的特异性。p53RE-GFP转化细胞3T3-REG经紫外线照射或H2O2处理后,GFP的表达增高,处理后1hr光密度即达到最高水平,随后逐渐降低。血清“饥饿”—非DNA损伤处理的3T3-REG细胞,以及经紫外和H2O2处理的对照载体pSV-GFP转化细胞3T3-SVG,GFP的表达无明显增强。实验表明:GFP示踪内源性P53转录激活活性用于检测DNA损伤有很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适宜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以牛血球为材料,经溶血等处理和丙酮沉淀,获得牛血球超氧化物歧化酶粗品。此粗酶可以通过DEAE-Sepharose和CM-Sepharose快速柱层析,获得超氧化物歧化酶纯品。纯化的酶比活可达13500u/mg,经PAGE、SDS-PAGE和快速蛋白液相色谱(FPLC)检测,结果表明,纯化酶是均一的Sephadex G-100凝胶过滤测得该酶分子量为31,800,SDS-PAGE测得亚基分子量为15  相似文献   

9.
钙对不同成熟期番茄果实的PG活性及其合成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研究了钙处理不同成熟期番茄果实对果壁组织中钙含量与转化、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活性与 PG 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钙处理绿熟期的番茄果实可使总钙和可溶性钙含量明显增加,并较多转化为结合钙;后期处理,进入和转化的钙都减少。同样,钙处理愈早,对果实 PG 活性的抑制愈强,绿熟期处理可完全抑制 PG 活性。凝胶电泳结合钌红染色,证明绿熟期果实无 PG,PG 是在果实成熟过程中新合成的。钙处理愈早,对 PG 合成的抑制愈强,绿熟期钙处理可完全抑制 PG 合成。  相似文献   

10.
比较了照光和黑暗条件下玉米叶片果糖-6-磷酶激酶-2和果糖-2,6-二磷酸酯酶的活力变化。当玉米植株从暗中转入光下后,其叶片PFK-2的活力随光照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而FBPase-2活力变化不明显;从光下转入暗后叶片PFK-2活力明显上升,FBPase-2活力仍无明显变化;其PFK-2/FBPase-2比值在光处理时下降,暗处理时上升。同时叶片中果糖-2,6-二磷酸的含量与PFK-2/FBPa  相似文献   

11.
将编码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FIt-1胞外区1-3loop316个氨基酸残基的cDNA插入到含AOX1启动子和α分泌信号肽序列的Pichia pastoris酵母载体中,构建了重组表达质粒pPIC9K/FIt=1(1-3),转化酵母景菌GS115,筛选His^+Mut^s表型转化子,经插瓶培养,1%甲醇诱导表达4d后,SDS-PAGE结果显示,培养上清中FIt-1(1-3)表达这总蛋白的30-%  相似文献   

12.
不同温度下后熟香蕉果实果皮生理与颜色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香蕉果实经乙烯利处理后,比较20℃和30℃下后熟期间的果皮色泽、淀粉转化及几种细胞壁降解相关酶活性的变化。在20℃下,香蕉果实能正常褪绿和软化,而30℃高温则明显抑制了褪绿转黄,加速了果皮软化。与20℃后熟比较,30℃促进了香蕉果皮中淀粉向可溶性糖的转化,提高了多聚半乳糖醛酸酶、纤维素酶、果胶甲酯酶等的活性。讨论了香蕉果皮可溶性糖含量与青皮熟形成之间的可能关系。  相似文献   

13.
植物病毒载体表达外源蛋白表达水平高、表达速度快、宿主范围广。本研究用马铃薯X病毒(PVX)载体在番茄果实中表达胸腺素α1(Tα1),是一种快速高效生产医用蛋白的新方法。将pGEM-T-Easy-Tα1质粒酶切,获得大约100bp大小的Tα1基因片段,并将该片段与PVX载体(pGR-107)连接,用SalI和ClaI酶切鉴定,筛选出阳性重组体。进一步将重组质粒转化根癌农杆菌GV3101,用农杆菌注射法(Agroinjection)侵染不同生长阶段的番茄果实,用ELISA检测外源蛋白Tα1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已成功构建了pGR107-Tα1表达载体,在农杆菌的菌液密度(OD600值)为1.0、番茄植株开花后2周半到3周时侵染番茄果实,Tα1的表达量最大。  相似文献   

14.
用Bacillussphaericus63菌为材料,经DNA-Sepharose和CibacronBlueF3GA-Sepharose两步亲和层析,将Bsp63Ⅰ纯化到均一程度。酶比活力达61400U/mg蛋白。用凝胶过滤法测得该酶分子量为113800。该酶样品在SDS-PAGE中呈现为一条蛋白带,并测得其亚基分子量为56800。用DNS-Cl法测得该酶N-末端氨基酸为丙氨酸。上述结果表明该酶分子是由两个相同亚基组成。  相似文献   

15.
淋巴毒素(LT)存在分泌型及膜结合型两种表达形式。膜型LT早由分泌型亚单位LT-α通过跨膜亚单位LT-β连续接在细胞膜上,构成一个异源三聚体结构。LT-β亚基为TNF配体超家族成员之一,其相应的特异笥受体为TNF受体相关蛋白(TNFRrp),称作LT-β受体。膜型LT可能具有独特的生物学功能,特别是对正常淋巴结的发育形成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利用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的藻红蓝蛋白α-亚基脱辅基蛋白与藻蓝胆素PCB重组,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和高效可逆光化学性质分析表明,藻红蓝蛋白α-亚基脱辅基蛋白与藻蓝胆素直接重组,生成的胆素蛋白中辅基色素仍为藻蓝胆素;而藻红蓝蛋白α-亚基脱辅基蛋白与藻蓝胆素在藻红蓝蛋白α-亚基重组酶(pecE和pecF基因的表达产物)催化下重组,生成的胆素蛋白中辅基色素转变为藻紫胆素,并具有高效可逆光化学特性。  相似文献   

17.
由H SD17B1基因编码的人Ⅰ型17β-羟类固醇脱氢酶(17β-hydroxysteroiddehydrogenasetype1简称Ⅰ型17HSD)催化雌酮与雌二醇之间的转化。本文研究环腺苷一磷酸简化(cAMP)对该酶在培养的绒癌胞系(JAR和JEG-3)中表达的调节作用。用8-bromo-cAMP处理两种绒癌细胞后,观察到在伴随1.3kbⅠ型17HSDmRNA表达的同时,I型17HSD蛋白浓度  相似文献   

18.
从Meth ylomonas sp.GYJ3菌株中经DNEAE-SepharoseCl-6B阴离子交换层析和SephacrylS300凝胶层析分离出纯化出甲烷加氧酶羟基酶组分,经HPLC分析,纯度大于90%,分子量为240kD,纯化们数为3.9,比活为225nmol环氧丙烷每分钟毫克蛋白,SDS-PAGE表明,羟基化酶由三个亚基组成,亚基分子量为56、43、27kD.ICPAES测定羟基化酶的Fe  相似文献   

19.
老年大鼠单核/巨噬细胞分泌和表达肿瘤坏死因子增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老年时肿瘤坏死因子(TNF-α)分泌及表达的改变,在内毒素(LPS)1.0μg/ml刺激大鼠单核/巨噬细胞后,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培养液中TNF-α含量,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K)测定TNF-αmRNA。同时测定培养液中一氧化氮(NO)和前列腺素I2(PGI2)的含量。结果显示:老年鼠TNF-α分泌量及其mR-NA明显高于青年鼠。NO产量在老年鼠与青年鼠之间无明显差异。老年鼠PGI2分泌明显低于青年鼠。由于PG能抑制TNF-α释放,从而推测,PGI2产生能力的降低可能是老年大鼠单核/巨噬细胞TNF-α分泌量明显高于青年鼠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0.
以杂交稻(汕优63)为试验材料,在木村B营养液中培养至三叶期,用草酸5mmol/L预处理水稻2d,再处以氧化胁迫(用0.1mmol/L浓度的活性氧诱发剂甲基紫精处理)。结果表明:MV诱发的氧化胁迫下,Rubisco及其它可溶性蛋白快速降解。草酸预处理可明显缓解Rubisco及其它可溶性蛋白的降解,降解速率分别降低1/3和1/2左右,植株经草酸处理后其叶片中几种抗氧化酶如AsA-POD、SOD、C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