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进一步了解酵母甘露聚糖的精细结构信息,以便研究其功能,我们采用本实验室“拟规模化制备酵母甘露聚糖新工艺”,从废啤酒酵母(工厂下脚料)和市售鲜酵母细胞壁中制取了纯化的酵母甘露聚糖(mannan)。气相色谱法测定它们的糖组分和其相对含量,并且测定和比较分析酵母甘露聚糖与其组份糖的游离形式(甘露糖和葡萄糖)和酸解后的单体糖的可见—紫外吸收光谱和荧光发射光谱,和以He—Ne激光为激发光源的红外光谱。从中获得了:组份单糖聚合成甘露聚糖和多聚糖再分解成组份糖单体的光谱特征峰;和这些相关样品的光谱特征峰在聚合和分解过程中的变化与相应糖的细微结构变化的相关光谱信息。这些糖结构光谱特征相关信息为我们制备新型分子载体——甘露聚糖的聚合物(polymannan)和其功能研究提供了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了解酵母甘露聚糖对小鼠辐射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60 Co γ射线以82 Gy 照射 60 只小鼠,雌雄各半。其中 30 只在辐照前 10 分钟腹腔注射 400m g M an/kg,另 30 只注射生理盐水。结果:从比较研究项目:鼠的存活率,成活天数;40 天体重的动态变化;外同血 W B C、 R B C及 P L T 及脾指数等的数值差异上,均显示酸母甘露聚糖对60 Co γ射线辐射损伤有保护作用。同时也发现该保护作用存在性别敏感性差异。结论:酵母甘露聚糖是一种比较好的辐射防护剂;酵母甘露聚糖对雄性鼠辐射损伤的保护作用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P< 001)。  相似文献   

3.
在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镜下观察了魔芋(Amorphophalusconjac)球茎中甘露聚糖粒和淀粉粒的形态。两种贮藏多糖分别位于不同的细胞中。淀粉粒在造粉体内发育,以复粒存在,用魔芋球茎仔茎茎尖为材料观察显示,淀粉粒的形成早于甘露聚糖颗粒的形成。甘露聚糖粒形态多数近随圆形,一些甘露聚糖颗粒内包含了针晶体,但多数的甘露聚糖粒内部不包含针晶体,由纯净的甘露聚糖构成。  相似文献   

4.
迄今研究高等植物的β-甘露聚糖酶主要是用贮藏甘露聚糖的种子为材料(Halmer等1975,Halmer和Bewley 1979,Reid等1977,McCleary 1983)。营养器官贮藏甘露聚糖的植物,仅存在于单子叶植物的少数科(Meier和Reid 1982)。魔芋球茎贮藏大量甘露聚糖,Sugiyama等(1973)和Shimahara等(1975)从萌发的球茎中部分纯化了β-甘露聚糖  相似文献   

5.
综述了豆科植物半乳甘露聚糖生物合成途径及调控的各个假说,为该多糖的体外生物合成、合成调控、合成部位以及半乳甘露聚糖胶的加工、利用提供参考.同时,也展望半乳甘露聚糖研究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6.
运用核磁共振氢谱(PMR谱)~(**)对各类酵母的细胞壁甘露聚糖进行比较研究,在我国尚无报道,其中某些酵母也尚无文献记载。本文结果表明:1.同菌株的胞壁甘露聚糖PMR谱型的重复性很好。2.同种不同株的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的多糖谱型也相同。3.所测的二端芽殖酵母中完全型与不完全型菌株的谱型很相似,如柠檬形克勒克酵母(Kloeckera apiculata)与葡萄有孢汉逊酵母(Hanseniaspora uvarum。4.某些分类系统上来源较杂的子囊菌酵母如单宁管囊酵母(Packysolen tanophilus)、萤光威克酵母(Wickerhamiaflurescens)与高糖固囊酵母(Citeromyces matritensis)则体现了各不相同的谱型。5.二株分自西双版纳的极为相近的类酵母(Saccharomycodes sp.)其多糖的(PMR)谱型与多糖的组分都彼此相同,有助于对它们的适当归类。这一切证明酵母胞壁多糖PMR谱型相似程度的比较是分类上较有意义的性状,有助于探讨亲缘关系,核实完全型与不完全型,也有助于对疑难菌株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半乳甘露聚糖胶酶法改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半乳甘露聚糖的水溶液在低浓度下仍具高黏性以及它的凝胶性质,因此在工业上具有很多重要的应用。半乳甘露聚糖聚糖的酶法改性主要包括脱去支链和切断主链两种方式。相对于化学改性来说,酶法改性具有易控制、反应条件温和等很多优点,因此成为改变半乳甘露聚糖分子结构以获得所需特性的最具潜力的改性方法。α-半乳糖苷酶和 β-甘露聚糖酶是半乳甘露聚糖改性和水解中最常用的酶。简要介绍了有关这两种酶的来源和新型制备菌株的近期研究概况。在医药和食品等工业中,酶法改性后的半乳甘露聚糖具有很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槐种子发育中胚乳细胞半乳甘露聚糖积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槐 ( Sophora japonica L.)开花约 60 d至种子成熟 ,为胚乳半乳甘露聚糖积累期。用组织化学方法 ,对储藏于胚乳细胞壁上的半乳甘露聚糖的形成积累进行了观察 ,结果表明 ,半乳甘露聚糖最先在邻近胚的胚乳细胞的粗面内质网的囊泡腔内形成 ,并通过细胞质膜分泌至细胞壁周围。此后 ,半乳甘露聚糖的积累逐渐向种皮方向扩展 ,及至种子成熟时 ,除糊粉层外 ,所有胚乳细胞几乎全由多糖所填充。此外 ,对半乳甘露聚糖发生部位及其积累过程的消长变化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甘露聚糖结合蛋白选择性糖识别的分子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甘露聚糖结合蛋白选择性糖识别的分子机制陈政良(广州第一军医大学免疫学教研室,广州510515)关键词甘露聚糖结合蛋白,糖识别甘露聚糖结合蛋白(mannan-bindingprotein,MBP)是一种血浆蛋白,因被发现能选择性识别并结合酵母菌外壁上的...  相似文献   

10.
甘露聚糖结合蛋白基因突变引起的免疫缺陷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甘露聚糖结合蛋白基因突变引起的免疫缺陷陈政良(第一军医大学免疫学教研室,广州510515)关键词甘露聚糖结合蛋白基因突变免疫缺陷甘露聚糖结合蛋白(MBP)是一种血清C型凝集素。其肽链包括N末端区、含Gly-X-Y重复顺序的胶原样区(colagen-l...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假丝酵母菌甘露聚糖抗原和假丝酵母菌IgG/IgM抗体、曲霉半乳甘露聚糖抗原和烟曲霉IgG抗体在侵袭性真菌病早期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已确诊侵袭性假丝酵母菌病患者18例,侵袭性烟曲霉病患者6例,单纯细菌感染患者20例,浅部真菌感染患者20例,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20例,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患者血清甘露聚糖和假丝酵母菌IgG/IgM抗体以及曲霉半乳甘露聚糖抗原和烟曲霉IgG抗体浓度,计算各指标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结果甘露聚糖抗原和假丝酵母菌IgG/IgM抗体联合测定的敏感度为66.7%,特异度为83.3%,阴性预测值为100.0%,阳性预测值为85.7%,ROC曲线下面积为0.992(95%CI:0.974~1.000);半乳甘露聚糖抗原和烟曲霉IgG抗体联合测定的敏感度为66.7%,特异度为95.0%,阴性预测值为98.2%,阳性预测值为100.0%,ROC曲线下面积为0.978(95%CI:0.934~1.000)。结论甘露聚糖抗原和假丝酵母菌IgG/IgM抗体、半乳甘露聚糖抗原和烟曲霉IgG抗体联合检测对深部真菌感染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酵母甘露聚糖(Mannan,简称Man)是能参与生物信息流影响生物体、特别是在糖基化方面起着重要调控作用的生物信息大分子.它是否能在抑制生物机体中肿瘤生长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研究结果表明:酵母甘露聚糖既能使患S-180瘤鼠的体质增强的同时又有抑制其体内所患S-180瘤生长的功效.Man抑制患鼠机体内的S-180瘤生长的功效(抑瘤率)随用量的增加而提高,当Man用量达360 mg(40 mg/Kg/d·9d)时,其抑瘤率达98.4%的最高水平,此时鼠体重增加1.66倍.Man的抑瘤功效有最佳适用量并存在性别敏感性,通常是雄性鼠的抑瘤率高于雌性鼠.Man抑制鼠S-180肿瘤生长的作用优于市售5-氟尿嘧啶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了解酵母甘露聚糖对小鼠辐射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60Coγ-射线以8.2Gy照射60只小鼠,雌雄各半,其中30只在辐照前10分钟腹腔注400mgMan/kg,另30只注射生理盐水。结果:从比较研究项目,鼠的存活率,成活天数;40天体重的动态变化;外同血WBC、RBC及PLT及脾指数等的数值差异上,均显示酸母甘露聚糖对^60Coγ-射线辐射损伤有保护作用,同时也发现该保护作用存在性别2敏感性  相似文献   

14.
运用核磁共振氢谱(PMR谱) 对各类酵母的细胞壁甘露聚糖进行比较研究,在我国尚无报道,其中某些酵母也尚无文献记载。本文结果表明:1.同菌株的胞壁甘露聚糖PMR谱型的重复性很好。2.同种不同株的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的多糖谱型也相同。3.所测的二端芽殖酵母中完全型与不完全型菌株的谱型很相似, 如柠檬形克勒克酵母(Kloeokera apiculata)与葡萄有孢汉逊酵母(Hanseniaspora uvarum。4.某些分类系统上来源较杂的子囊菌酵母如单宁管囊酵母(Packysolen tanophilus)、萤光威克酵母(Wickerkamiaflurescens) 与高糖固囊酵母(Citeromyses matritensis) 则体现了各不相同的谱型。 5.二株分自西双版纳的极为相近的类酵母(Saccharomycodes sp.)其多糖的(PMR)谱型与多糖的组分都彼此相同,有助于对它们的适当归类。这一切证明酵母胞壁多糖PMR谱型相似程度的比较是分类上较有意义的性状,有助于探讨亲缘关系,核实完全型与不完全型,也有助于对疑难菌株的分析  相似文献   

15.
半乳甘露聚糖型植物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20  
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半乳甘露聚糖型植物胶的研究进展,包括半乳甘露聚糖胶的资源分布、生物学特性、理化性质、结构鉴定、分离提取、产品改性、应用及前景展望等。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33株枯草芽孢杆菌群菌株进行β-甘露聚糖酶活性筛选,其中的32株具有β-甘露聚糖酶活性,只有1株无β-甘露聚糖酶活性.通过基因克隆测序的方法获得33株枯草芽孢杆菌群菌株β-甘露聚糖酶基因编码区全序列,对酶基因进行同源性分析并构建系统发育树;在β-甘露聚糖酶基因系统发育树中,33株枯草芽孢杆菌群菌株聚为3个分支,分别是枯草芽孢杆菌分支、地衣芽孢杆菌分支和解淀粉芽孢杆菌分支;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和解淀粉芽孢杆菌β-甘露聚糖酶基因种内同源性大于91%,而种间同源性为60%69%.  相似文献   

17.
天然来源的多糖底物上常存在乙酰基取代,特异性的乙酰酯酶能够切割这些底物上的乙酰基,从而有利于聚糖底物的进一步降解.对Bacillus sp. N16-5甘露聚糖利用基因簇上编码的乙酰酯酶AesA进行了基因克隆和异源表达,并对其酶学性质进行了研究.aesA基因长957bp,编码318个氨基酸,属于碳水化合物酯酶第7家族.AesA对4-甲基伞形酮乙酸酯(4-methylumbelliferyl-acetate)表现出较好的催化活性,金属离子Fe3+,Fe2+,Mn2+及Cu2+对AesA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AesA与甘露聚糖酶ManA对乙酰化的甘露聚糖底物具有显著的协同作用.此项研究有助于理解嗜碱芽孢杆菌Bacillus sp.N16-5对甘露聚糖的水解机制,并且在甘露聚糖降解中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制备抗曲霉菌半乳甘露聚糖的单克隆抗体,并基于获得的抗体建立用于快速准确检测曲霉菌感染的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以期可用于侵袭性曲霉菌病的临床诊断。方法:提取曲霉菌半乳甘露聚糖后免疫BALB/c小鼠,筛选与制备抗曲霉菌半乳甘露聚糖的单克隆抗体,通过间接ELISA法与Western Blot方法开展单克隆抗体检测性能分析,使用获得的单克隆抗体建立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并初步应用于曲霉菌感染血清检测。结果:获得抗曲霉菌半乳甘露聚糖单克隆抗体5株,均可特异性识别曲霉菌半乳甘露聚糖,以其中性能最佳的3C9抗体和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3C9抗体配对为基础,建立了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通过初步评价确定该方法可应用于临床侵袭性曲霉菌病血清检测,并且该方法与现有商品化试剂盒相比检测背景值较低,可更有效区分曲霉菌感染阴阳性血清。结论:本研究筛选获得针对曲霉菌半乳甘露聚糖的特异性单克隆抗体,以该抗体为基础建立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具有潜在转化应用前景,可为侵袭性曲霉菌病的临床诊断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9.
半乳甘露聚糖胶的研究、生产和应用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前言半乳甘露聚糖(Galactomannann)是植物的贮备性多糖,它主要存在于具胚乳的豆类植物的种子中。此外,如番荔枝属的Annona muricata,三色旋花(convolvulus tricolor)(Kooiman 1971),糙叶番薯(Ipomoca muricata)(Khanna and Gupta 1967)及白头银合欢(Leucacna leucocephala)的种子也含半乳甘露聚糖。在红车轴草(Trifolium pra-tense)叶茎部组织中也获得半乳甘露聚糖(Gaillard and Bailey 1968;Buchala and Mci-  相似文献   

20.
病原真菌感染与TOLL样受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黎  纪蕾  孟玉芬  陈世平   《微生物学通报》2006,33(4):158-162
TOLL样受体(TLR)是参与天然免疫的主要模式识别受体之一,与许多微生物病原体及其产物的病原相关分子模式PAMP结合后通过MyD88依赖性或非依赖性途径启动宿主胞内信号传导途径,引发一系列生物学效应。白色念珠菌表面的特征性糖磷脂甘露聚糖可被TLR2、TLR4识别,诱导前炎性细胞因子的释放及促进中性粒细胞的聚集等来介导宿主的抗真菌免疫反应。烟曲霉则可能利用表型转换(酵母样与菌丝态),通过不同TLRs逃避宿主天然免疫系统的识别。新型隐球菌的多糖荚膜成分葡糖醛氧化甘露聚糖GXM可与TLR2、TLR4、CD14结合,在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对GXM的内化、吞噬中起重要作用,而不是诱导细胞因子的分泌;酿酒酵母胞壁成分酵母多糖则可激活TLR2、TLR6异源二聚体。总之,TLR与真菌配体相互作用的具体机制及其活化后胞内信号传导调控机制的深入研究与分析,对临床真菌病的免疫调节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