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程度与其主动外排泵蛋白的相关性。方法:首先用纸片扩散法检测64株临床鲍曼不动杆菌对8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将其分为A组(0~2种抗生素耐药)、B组(对3~5种抗生素耐药)和C组(对6~8种抗生素耐药);检测64株临床鲍曼不动杆菌对罗丹明6G的外排情况,筛选出罗丹明6G外排明显增加的菌株;并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主动外排泵基因AdeABC的表达水平。结果:64株鲍曼不动杆菌中有4株对0~2种抗生素耐药(A组),对3~5种抗生素耐药的有33株(B组),对6~8种抗生素耐药的有27株(C组);多重耐药组鲍曼不动杆菌罗丹6G外排明显增高,外排程度A组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主动外排基因的分布和菌株克隆相关性,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和制定恰当的感染控制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临床分离的80株鲍曼不动杆菌采用琼脂稀释法检测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adeB、adeG、adeJ外排泵基因的携带情况,脉冲场凝胶电泳法分析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同源性。结果 80株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中,57株为多重耐药株(MDRAB),且对多粘菌素B、头孢哌酮/舒巴坦和美罗培南较为敏感,对其他临床常用抗生素普遍耐药。adeB、adeG、adeJ外排泵基因分布广泛,在敏感菌株中存在率也很高;PFGE分型结果显示57株MDRAB菌株共分为四大群(A、B、C、D),并以流行克隆A为主。结论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耐药形式严峻,其临床分离株普遍存在外排泵编码基因adeB、adeG、adeJ,携带外排泵阳性MDRAB菌株的克隆播散是温州地区鲍曼不动杆菌发生耐药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研究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及β-内酰胺酶耐药基因的携带情况。采用VIKET Compact 2 全自动细菌鉴定系统进行细菌鉴定,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测定鲍曼不动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β-内酰胺酶耐药基因。32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13种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80%,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耐药率分别高达78.1%和71.9%,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31.3%,多粘菌素B抗菌活性最好,耐药率0%。检出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和头孢菌素酶(AmpC)耐药基因,未检出金属β-内酰胺酶(MBLs)耐药基因。32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TEM基因均阳性,17株检出PER基因,29株检出ADC基因。有16株菌同时携带TEM、PER、ADC基因。结果表明,同时携带TEM、PER、ADC基因是安徽医科大学解放军174临床学院鲍曼不动杆菌产生多重耐药性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变迁及外排泵基因携带情况,为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运用纸片扩散法检测我院2015-2017年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对18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并对耐药性变化趋势进行分析。PCR技术检测多重耐药菌adeB、adeJ、adeE、abeM四种外排泵基因的携带情况。结果三年时间共分离出鲍曼不动杆菌385株,检出数量逐年升高,以呼吸科和重症医学科为主,分别占32.7%和28.3%。药敏结果显示鲍曼不动杆菌对多黏菌素B (0.0%)、替加环素(0.0%~1.6%)耐药率最低,其次为头孢哌酮舒巴坦(22.9%~32.0%)。三年来鲍曼不动杆菌对左氧氟沙星、亚胺培南、美罗培南耐药率有显著升高,超过20%,对庆大霉素、阿米卡星耐药率下降超过10%。172株多重耐药菌(44.7%)中,PCR扩增结果显示adeB和adeJ阳性率分别为76.7%和51.2%,并有5株(2.91%)检出adeE基因。结论近三年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呈上升趋势,外排泵是导致其耐药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考察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并对泛耐药菌株的耐药基因进行检测。方法用纸片扩散法对60株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进行药物敏感试验,并用PCR法检测8株泛耐药菌株携带7种耐药基因OXA-51、OXA-23、OXA-24、OXA-58、aac(3)-Ⅰ、gyr A、abe M的情况。结果所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对临床常用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四环素类抗生素、磺胺类抗菌药及喹诺酮类抗菌药均产生耐药性;在8株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中OXA-51、OXA-23、OXA-58、gyr A、abe M基因检测均全部呈阳性;OXA-24基因检测均呈阴性;aac(3)-I基因检测有5株呈阳性,3株呈阴性。结论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情况严重,其耐药机制与多种耐药基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鲍曼不动杆菌的多重耐药性问题日趋严重,该菌外膜上外排泵过表达是导致其耐药性的重要机制。详尽地研究多药外排泵的机制以及寻找阻断其功能的外排泵抑制剂,将为多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治疗开辟新的路径。本文就近年来鲍曼不动杆菌外排泵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着重描述多药外排泵RND家族的耐药谱特征及其表达调控机制,同时,还阐述了MFS和MATE家族外排泵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临床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群体感应(QS)系统与主动外排泵MexAB-OprM系统基因表达水平与抗生素耐药关系。方法收集苏州市立医院和上海市江湾医院2011年2月至6月间临床标本中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定量分析细菌生物被膜形成能力;MIC法检测细菌抗生素耐药性,用多重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群体感应系统lasI、lasR及主动外排泵系统mexA基因,实时定量逆转录RT-PCR检测lasI、lasR和mexA基因的相对表达量。结果临床样本分离出84株铜绿假单胞菌,其中产生物被膜菌58株,占比69%;多重耐药菌共24株,占比28.6%;多重耐药菌株中产生物被膜有11株,占45.8%;多重耐药菌中mexA基因表达上调有18株,占75%;lasI基因表达上调有8株,占33.3%。结论多重耐药菌株的生物被膜形成率显著低于非多重耐药组,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主动外排泵MexAB-OprM系统基因表达出现显著上调,生物被膜菌的lasI基因表达显著上调而lasR基因的表达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8.
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分析及抗菌治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了解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耐药谱和临床特点。方法分析2004年12月-2005年9月分离自住院患者标本的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资料及其治疗情况。结果从163株标本中分离出156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最低(20.51%),其次是亚胺培南(38.46%);临床常用6种抗菌药物治疗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患者应以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和β-内酰胺酶抗菌抑制剂作为第一线抗菌药物。病情严重尤其是全耐药时可联合用药,可提高效果。  相似文献   

9.
产β-内酰胺酶鲍曼不动杆菌基因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临床科室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状况并分析多重耐药株产β-内酰胺酶基因型,为有效的临床治疗和医院感染控制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采用纸片扩散(K-B)法测定临床分离的312株鲍曼不动杆菌对13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对其中120株多重耐药株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β-内酰胺酶基因,并对其扩增产物进行基因测序。结果鲍曼不动杆菌对美洛培南、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和替卡西林/克拉维酸的耐药率分别为0.0%、1.0%、30.8%和31.4%,其余抗菌药物耐药率在38.5%-80.1%;120株多重耐药菌株中,β-内酰胺酶基因分布AmpC型基因阳性率为66.7%(80/120)、SHV-12型基因阳性率为14.2%(17/120),PER-1型基因阳性率为16.7%(20/120),CTX-M-9型基因阳性率为8.2%(10/120),TEM-1型基因阳性率为9.2%(11/120);VER-1,CTX-M-1,CTX-M-2,OXA型均阴性。同时携带2种基因型有16株,携带3种基因型有14株。结论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流行株主要是产AmpC酶,且呈多重耐药。  相似文献   

10.
了解氨基糖苷类修饰酶、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在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中的流行情况。收集2014年12月至2015年3月厦门大学附属成功医院住院患者临床分离的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共28株,采用VIKET Compact 2全自动细菌鉴定系统进行细菌鉴定,应用纸片扩散法(K-B法)检测鲍曼不动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氨基糖苷类修饰酶、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结果显示,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除对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为21.4%外,对其他所测药物耐药率均50%,本组28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共检出5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aac(3)-Ⅰ、aac(3)-Ⅱ、aac(6')-Ⅰb、ant(3")-Ⅰ、aph(3')-Ⅰ和1种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arm A,阳性率分别为85.7%(24株)、7.14%(2株)、67.8%(19株)、92.9%(26株)、53.6%(15株)和82.1%(23株)。氨基糖苷类修饰酶、16S rRNA甲基化酶耐药基因是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氨基糖苷类耐药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情况,并检测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基因,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控制院内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利用K-B法检测45株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离株的耐药情况,通过改良Hodge试验、Carba NP试验和EDTA协同试验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碳青霉烯酶进行表型检测,并采用PCR技术检测鲍曼不动杆菌携带OXA-23和NDM-1型耐药基因的情况。结果 45株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离株中共筛出42株多重耐药菌株;利用改良Hodge试验和Carba NP试验检出36株碳青霉烯酶阳性菌株;采用PCR扩增出OXA-23,未扩增出NDM-1。结论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情况严重,且耐药基因OXA-23携带率高,治疗时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的耐药性及其耐药基因,为临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住院患者信息。使用VITEK-32微生物分析仪/梅里埃药敏卡片GN13鉴定MDR-Ab 95株。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多重PCR)检测MDR-Ab携带相关耐药基因。结果:95株MDR-Ab对头孢类抗菌药物耐药率为100%。对氨苄西林-舒巴坦和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分别为95.79%和81.05%,对美罗培南和亚胺培南耐药率分别为56.84%和57.89%,对庆大霉素和阿米卡星耐药率均为88.42%,对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耐药率分别为100%和88.42%,对四环素、米诺环素、替加环素耐药率分别为87.37%、16.84%和9.47%,对多粘菌素B耐药率为1.05%。95株MDR-Ab中携带β-内酰胺酶中A类酶耐药基因TEM、PER分别95株和25株,D类酶耐药基因OXA-51、carO和adeB各95株,OXA-23基因90株。携带消毒剂耐药基因qacE 60株。携带16S r RNA甲基化酶耐药基因armA 75株。每株MDR-Ab除携带TEM+carO+adeB+OXA-51四种基因外,另同时携带四种基因20株(21.05%),三种基因38株(40.00%)。结论:MDR-Ab对多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高,携带的耐药基因型主要为TEM、carO、adeB及OXA-51。携带多种耐药基因是MDR-Ab耐药重要原因。加强医院感染防控、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对于延缓泛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发展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消毒剂耐药基因检测及同源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临床分离株对医院常用消毒剂苯扎溴铵和醋酸氯已定的耐药表型与qacE△1-sul1基因型的相关性并分析菌株的同源性。方法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菌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用PCR方法检测qacE△1-sul1基因,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析菌株的同源性。结果20株MDRAB中,18株(90%)qacE△l-sul1阳性,2株(10%)qacE△1-sul1阴性。qacE△1-sul1阳性株对苯扎溴铵的MIC50、MIC90、MBC50和MBC90分别是qacE△1-sul1阴性株的2倍、2倍、8倍和8倍。而qacE△1-sul1阳性株对醋酸氯已定的MIC50、MIC90、MBC50和MBC90分别是qacE△1-sul1阴性株的2倍、2倍、4倍和8倍。PF-GE显示:18株qacE△1-sul1阳性MDRAB可分为A~F6个PFGE克隆。2株qacE△1-sul1阴性MDRAB均为B克隆。结论MDRAB对消毒剂耐药性升高与qacE△1-sul1基因相关,临床存在多个克隆株的传播。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23株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情况及对耐药基因分析,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用珠海迪尔DL-96鉴定系统进行细菌鉴定及K-B法进行药敏试验,用碳青霉烯酶4种基因的特异性引物对其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和基因型分析,并通过网上GenBank进行比对以确定编码酶基因的类型。结果 23株鲍曼不动杆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左旋氧氟沙星、丁胺卡那霉素、多黏菌素B的耐药率分别为80%、45%、30%、10%,对其他抗生素的耐药率均在90%以上。携带D类碳青霉烯酶OXA-23基因有18株(78%),携带OXA-51基因有15株(65%),OXA-24、OXA-58基因引物PCR扩增为阴性,随机各抽取3株OXA-23基因阳性株进行测序后通过在网上GenBank比对与OXA-23标准株99%同源,OXA-51基因阳性株与OXA-51标准株98%同源。结论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鲍曼不动杆菌对多黏菌素的耐药率最低,其次是丁胺卡那霉素,其中以携带OXA-23型碳青霉烯酶基因为主,应引起临床高度关注,防止在院内广泛传播。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重症监护室(ICU)耐亚胺培南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特性。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ICU分离的菌株采用常规方法进行菌株分离,经革兰染色、氧化酶试验等初筛,再经VITEK-32型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菌株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共检测到98株鲍曼不动杆菌,其中耐亚胺培南的鲍曼不动杆菌为50株(占51.0%),标本来源大部分为痰液(占94.9%)。耐亚胺培南鲍曼不动杆菌对常用16种抗菌药物耐药率〉50%的有15种,耐药率〉90%有3种,分别为氨苄西林(98.0%)、头孢唑林(99.0%)和呋喃妥因(99.0%),对抗菌药物耐药率最低仅为头孢哌酮/舒巴坦(10.2%),另外检测到对所用抗菌素泛耐为4株(8.0%);而对亚胺培南敏感的鲍曼不动杆菌对常用16种抗菌药物耐药率〉50%的仅为4种,耐药率〉90%同样为氨苄西林(100%)、头孢唑林(97.9%)和呋喃妥因(97.9%),耐药率比较低的为美罗培南(10.4%)、妥布霉素(16.7%)和环丙沙星(16.7%),耐药率最低也为头孢哌酮/舒巴坦(6.3%)。结论 ICU分离耐亚胺培南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性严重,出现了泛耐菌株;临床可根据药敏试验选用抗菌药物,一般条件下耐亚胺培南鲍曼不动杆菌建议选用头孢哌酮/舒巴坦。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及碳青霉烯酶基因型进行研究,以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方法:收集青岛市海慈医疗集团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从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60株,用琼脂稀释法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 IC),改良Hodge试验检测碳青霉烯酶,用PCR法检测OXA-23,OXA-24,OXA-58基因,并对PCR产物进行测序。结果:①鲍曼不动杆菌检出率前两位是ICU病房和呼吸科病房,分别占32.3%和27.4%,多重耐药鲍曼不杆菌阳性率最高的是ICU,为70.6%(12/17),其次为呼吸科病房,为35.0%(7/20),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曲松、头孢他啶、头孢吡肟、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庆大霉索、阿米卡星、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加替沙星、头孢哌酮/舒巴坦、氨曲南耐药率分别为92.3%、55.4%、88.6%、86.3%、80.3%、30.0%、35.0%、76.6%、79.6%、75.1%、87.1%、48.3%、42.0%和79.6%.②在21株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有14株碳青霉烯酶表型阳性,检出率为66.7%,有18株PCR扩增出OXA-23基因,检出率85.7%,全部菌株blaOXA-24及blaOXA-58PCR扩增均为阴性,PCR产物测序表明与鲍曼不动杆菌(AY795964.1)blaOXA-23基因序列100%同源。结论: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性严重;表型和基因型检测证实本院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耐药机制主要是产OXA-23型酶。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3年临床分离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或自动化仪器法进行药敏试验,参照CLSI 2013年版判读结果,用WHONET5.5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2013年共收集非重复临床分离菌3996株,其中革兰阴性菌2 623株(65.6%),革兰阳性菌1 373株(34.4%)。标本来源以痰液为主(23.2%),其次为血液(21.6%)和尿液(17.8%)。居前5位的菌种依次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分别占20.9%、10.1%、9.4%、8.7%和7.4%。甲氧西林耐药金葡菌和CNS(MRSA和MRCNS)分别占各自菌株的21.3%和82.0%,未发现对万古霉素和替加环素耐药的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中青霉素耐药株占16.4%,β溶血性链球菌对红霉素、克林霉素和四环素耐药率较高。屎肠球菌对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高于粪肠球菌,共检测出2株粪肠球菌对万古霉素耐药。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菌属细菌(肺炎克雷伯菌、产酸克雷伯菌)中ESBLs的检出率分别为60.2%和27.2%,产ESBLs株对大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高于非产ESBLs株。肠杆菌科细菌对厄他培南和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均低于10%。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为8.7%。鲍曼不动杆菌除对左氧氟沙星耐药率为34.6%外,对其他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大于50.0%,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检出率为74.9%。结论我院临床分离菌仍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细菌耐药性仍是临床重要问题,尤其是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肺炎克雷伯菌(CRKP)增加较快,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鲍曼不动杆菌引起医院感染的特点以及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的变化趋势。方法应用美国BD公司Phoenix^TM100全自动细菌和药敏系统鉴定仪对所分离的364株鲍曼不动杆菌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46株鲍曼不动杆菌来自痰液、伤口分泌物、中段尿、静脉血及大便,分别占58.96%、30.92%、5.49%、4.34%、0.29%。药敏结果显示鲍曼不动杆菌对多粘菌素和米诺环素敏感性最高,耐药率低于10.4%。结论加强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监测,了解其耐药性变迁,可合理指导用药,有效控制鲍曼不动杆菌耐药菌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皖北地区ICU病房内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产金属β-内酰胺酶(metallo-β-lactamase,MBL)情况。方法收集皖北地区3家教学医院ICU病房中不动杆菌,K-B纸片扩散法检测其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情况;PCR法检测blaIMP、blaVIM等MBL基因。结果共收集35株耐亚胺培南、美罗培南非重复分离鲍曼不动杆菌菌株,其中9株(25.7%)金属酶初筛阳性;PCR检测5株(5/35,14.3%)产IMP型MBL,1株(1/35,2.9%)VIM型MBL。结论在本地区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中首次发现IMP和VIM型金属酶,提示产金属酶机制参与本地区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耐药,值得进一步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