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对产自中国的瓦韦属薄叶组Lepisorus sect.Hymenophyton植物进行了分类学修订.基于标本研究、野外考察和实验观察发现,根状茎上鳞片的形态特征和孢子囊群上的隔丝的形态特征对该组种类的划分具有重要的分类学价值.在此基础上将<中国植物志>收载的薄叶组16种重新归并为5种,分别是天山瓦韦L.albertii、太白瓦韦L.thaipaiensis、丽江瓦韦L.likiangensis、粗柄瓦韦L.crassipes和网眼瓦韦L.clathratus,其余11种均被作为异名处理.通过对鳞片的测量,利用SPSS 11.5软件采用Average Linkage(between groups)并采用欧式距离平方进行聚类分析,可以将上述各种聚类为5个明显的类群.  相似文献   

2.
本属与其近亲属粉背蕨属(Aleuritopteris)及碎米蕨属(Cheilosoria)的区别,主要在于本属夏绿、中生,根状茎及叶柄的鳞片大,长圆形或卵圆披针形,先端长钻状,边缘有锯齿或有具柄的腺体;叶片长圆披针形,或有时为卵圆形,长为宽的2—3(4)  相似文献   

3.
报道了在广西西南部发现的一个中国新记录属——高平蕨属Caobangia A.R.Smith & X.C.Zhang,该属隶属于水龙骨科Polypodiaceae瓦韦亚科Lepisorioideae,与瓦韦亚科中的骨牌蕨属Lepidogrammitis、瓦韦属Lepisorus和伏石蕨属Lemmaphyllum在形态上较相似,区别在于该属具有长的丝状横走茎,茎上的鳞片基部呈粗筛孔状,叶单一(不分裂),同型或近二型,密被针状鳞片,孢子囊群着生于中脉两边各一行,无隔丝。该属只含一种,即高平蕨Caobangia squamata A.R.Smith & X.C.Zhang,目前仅知分布于越南北部的高平省和中国广西的西南部。本文根据原始文献和广西的标本对该单型属的特征作了描述,并提供了高平蕨在广西的生态照片。  相似文献   

4.
报道了在广西西南部发现的一个中国新记录属--高平蕨属Caobangia A.R.Smith & X.C.Zhang,该属隶属于水龙骨科Polypodiaceae瓦韦亚科Lepisorioideae,与瓦韦亚科中的骨牌蕨属Lepidogrammitis、瓦韦属Lepisorus和伏石蕨属Lemmaphyllum在形态上较相似,区别在于该属具有长的丝状横走茎,茎上的鳞片基部旱粗筛孔状,叶单一(不分裂),同型或近二型,密被针状鳞片,孢子囊群着生于中脉两边各一行,无隔丝.该属只含一种,即高平蕨Caobangia squamata A.R.Smith & X.C.Zhang,目前仅知分布于越南北部的高平省和中国广西的西南部.本文根据原始文献和广西的标本对该单型属的特征作了描述,并提供了高平蕨在广西的生态照片.  相似文献   

5.
鳞片是蕨类植物体表常见附属物,是蕨类植物非常显著的分类学特征。凤尾蕨科(Pteridaceae)在蕨类植物系统发育中的位置关系多次发生了变化,不同学者对该科中包含的类群也有着不同的观点。通过对该科76种植物的鳞片进行取材,利用解剖镜观察拍照,对各属鳞片特征进行描述。结果显示,鳞片特征在不同的属和亚科之间具有明显的形态差异。用GenBank数据库中的rbcL基因序列对所研究物种进行系统发育重建,并对鳞片的边缘特征和筛孔类型进行祖先性状重建,结果表明,全缘型鳞片和均质型鳞片是凤尾蕨科鳞片的祖征性状,非全缘类型和透明筛孔类型的鳞片是在后期演化过程中形成的特征。此外,透明和不透明类型的筛孔其形成可能与蕨类植物生活环境中的光照强度有关。  相似文献   

6.
鳞片是蕨类植物体表常见附属物, 是蕨类植物非常显著的分类学特征。凤尾蕨科(Pteridaceae)在蕨类植物系统发育中的位置关系多次发生了变化, 不同学者对该科中包含的类群也有着不同的观点。通过对该科76种植物的鳞片进行取材, 利用解剖镜观察拍照, 对各属鳞片特征进行描述。结果显示, 鳞片特征在不同的属和亚科之间具有明显的形态差异。用GenBank数据库中的rbcL基因序列对所研究物种进行系统发育重建, 并对鳞片的边缘特征和筛孔类型进行祖先性状重建, 结果表明, 全缘型鳞片和均质型鳞片是凤尾蕨科鳞片的祖征性状, 非全缘类型和透明筛孔类型的鳞片是在后期演化过程中形成的特征。此外, 透明和不透明类型的筛孔其形成可能与蕨类植物生活环境中的光照强度有关。  相似文献   

7.
光镜下比较研究了假瘤蕨属(水龙骨科)2系、5亚系36种植物鳞片的显微特征.结果表明:该属植物的鳞片具有3种形状:卵状盾形、卵状钻形和披针形;3种边缘:全缘、微缘毛及纤维状毛.鳞片特征在系间具有一定的区别:不裂系具有卵状钻形或卵状盾形、全缘或具微缘毛的鳞片;羽裂系具有卵状盾形和披针形的鳞片,边缘以具微缘毛及纤维状毛为主....  相似文献   

8.
中国赖草属(禾本科)一新种——贫穗赖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蔡联炳 《西北植物学报》2006,26(7):1464-1467
报道了中国西部赖草属一新种———贫穗赖草。该种相似于若羌赖草和广叉赖草,但它不同于前者在于穗状花序的中部或下部具孪生小穗,外稃披针形、无毛,具1.0~1.5 mm长的短尖头,内稃短于外稃1.0~1.5 mm,沿上部脊疏生小刺,叶鞘无毛,具非膜质边缘;不同于后者在于秆较高,叶片内卷,穗状花序稀疏、狭窄,小穗较短,颖较长,外稃披针形、较长,具5条不明显的脉。  相似文献   

9.
中国产瓦韦属植物叶柄与根状茎的比较解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详细观察了已发表的60种瓦韦属植物叶柄和根状茎的横切面。瓦韦属植物叶柄维管束条数最多7条,最少2条,其中2个较粗,其余较细,排成一字型、三角型、四角型、半轮型等。根状茎上的维管束条数最少5条,最多16条,属于网状中柱,维管束不规则环形排列,夏绿种类厚壁组织较少或没有,常绿种类厚壁组织较多。叶柄与根状茎的研究对瓦韦属组的划分和种的确立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参考这些特征,瓦韦属相应地划分成六个组,即:大叶瓦韦组、扭瓦韦组、瓦韦组、革质叶瓦韦组、纸质叶瓦韦组、网眼瓦韦组。一些种类相应地进行了合并。  相似文献   

10.
酢浆草属5种植物的微形态特征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光镜和扫描电镜观察了酢浆草属(Oxalis L.)5种植物的叶、花、花粉和部分种子的微形态结构。5种植物叶片上均具有平列型气孔器,外围3~4个不规则表皮细胞;酢浆草(O.corniculata L.)、铜锤草(O.corymbosa DC.)及白花酢浆草(O.acetosella L.)叶片两面均有气孔器,下表皮犹密;紫叶酢浆草(O.triangularis A.St.-Hil.)和山酢浆草(O.griffithii Edgew.et Hook.f.)的气孔器只分布于叶片下表皮。不同种间及长、短雄蕊上的花粉粒大小各异,花粉多呈近球形(酢浆草、白花酢浆草)、长球形(紫叶酢浆草、山酢浆草)或超长球形(铜锤草),极面观为三裂圆形,赤道面大多具3沟,少数4沟,表面具有不规则的穴状或粗网状纹饰,网眼内无或有乳突状突起(铜锤草、紫叶酢浆草)。酢浆草种子较小,表皮纹饰为比较规则的不等边六角形网眼,网眼中间具棱柱状突起,上有钩状附属物;山酢浆草种子较大,表皮粗糙程度低于酢浆草。  相似文献   

11.
陆树刚   《广西植物》1990,10(3):186-188
<正> 植株成丛生长。根状茎直立或斜升,多分枝,具纤细的匍匐茎。叶簇生。叶柄被披针形棕色的鳞片。叶片卵状披针形,二回羽状。小羽片或裂片边缘有锯齿。囊群盖小,膜质。 该组近于sect. Fibrillosae Ching,但裂片的叶脉三分叉或羽状,容易区别;该组不同于sect. Dryopteris在于根状茎分枝。  相似文献   

12.
叶柄具二色卵形、卵状披针形或阔披针形鳞片;叶片中部以下不逐渐缩短;小羽片具耳状突起;小鳞片短型,稀疏。 该系约25种,主产亚、欧、美洲。中国约15种,除东北外,大部分地区有分布。 假黑鳞耳蕨 新拟  相似文献   

13.
本组以“叶片二回羽状(不为细裂),草质,叶轴不具芽胞,小羽片具小羽柄,小鳞片窄型”等为主要特征而区别于耳蔽属其它组。全世界约50余种,欧、亚、美和非洲广布。中国“  相似文献   

14.
智丽  蔡联炳 《植物研究》2006,26(2):129-130
报道了青海赖草属植物一新种:圆稃赖草(Leymus oblongolenmatus L. Zhi et L.B. Cai)。该种的主要特征如下:多年生草本,杆直立、光滑、疏丛,高60~90 cm。叶鞘粗糙,边缘膜质,长于或短于节间,叶舌膜质;叶片边缘内卷。穗状花序直立、密集、黄绿色,长10~15 cm,宽5~15 mm,穗轴粗糙,小穗常3~4枚生于每节,含3~6小花;颖披针形,长4~7 mm,具3~5脉,边缘膜质;外稃长圆状披针形,不明显3脉,背部疏生短柔毛;花药黄色,长4~5 mm。该种与L. paboahus相似。  相似文献   

15.
蛱蝶翅鳞片的超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房岩  王同庆  孙刚  丛茜 《昆虫学报》2007,50(3):313-317
对我国东北地区典型常见蛱蝶科15属20种蝴蝶翅鳞片的超微结构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结果显示:蛱蝶翅鳞片形态上可分为窄叶形、阔叶形和圆叶形3种,鳞片长65~135 μm,宽35~85 μm,间距48~112 μm。蛱蝶翅鳞片的超微结构可分为拱桥形、棋盘形和筛孔形3 种。拱桥形结构和棋盘形结构比较接近,二者与筛孔形结构差异较明显。在已观察的种类中,线蛱蝶属红线蛱蝶翅鳞片上的纵肋突起最小(200 nm×300 nm),闪蛱蝶属柳紫闪蛱蝶翅鳞片上的纵肋突起最大(590 nm×560 nm)。鳞片具有相似的形状、结构和排列,尤其是同属蝴蝶翅鳞片超微结构的形状和尺寸差异较小,表明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接近。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先前学者报道的国产赖草属24个物种、72个代表居群形态和叶表皮微形态性状特征的观测和研究,结果发现:(1)原国产赖草属物种在旗叶长宽、叶片被毛状况、花序直曲和长宽、穗轴每节小穗数、每小穗小花数、外稃和内稃长度等15个外部形态学性状上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可将参试物种区分为3个不同的组;大赖草、粗穗赖草、硕花赖草和柴达木赖草多穗组植物的穗状花序粗壮呈圆锥状、直立、密集,穗轴同节着生3-多枚小穗,每小穗常含3~10小花,颖线状披针形等,致使其处于该属最原始的地位;皮山赖草、若羌赖草和格尔木赖草单穗组物种的穗状花序细弱呈线状、直立、疏松,穗轴每节仅着生1枚小穗,每小穗往往含2~5小花,颖线状披针形或锥形,这些较高级的外部形态特征使得该组植物隶属于赖草属中较高级的类群;而少穗组植物的外部形态性状通常介于前两组植物的中间过渡状态,因而它的系统地位自然也应处于多穗组和单穗组植物之间。同时,依据外部形态性状的递变趋势分析显示,3组植物具有直接的派生渊源。(2)国产赖草属植物的叶表皮皆由长细胞、短细胞、气孔器细胞和刺毛所组成,表现为典型的狐茅型;它们除在长细胞类型和壁的厚薄、气孔器保卫细胞的体积和类型等性状上具有明显重叠而显示相似外,其它多数性状如长细胞的长度和壁的波曲程度、短细胞的分布式样、副卫细胞的形状及刺毛的类型等性状上具有明显差异,其可将赖草属植物鉴分为与形态学界定结果完全相同的3个组。同时,根据3组植物及组内物种叶表皮性状的演化趋势,对各组和组内物种的演化关系和系统位置分析表明,多穗组植物最原始,少穗组植物较进化,单穗组植物最高级;多穗组可能直接派生了较进化的少穗组,并在少穗组的基础上进而产生了最高级的单穗组。赖草属属下类群的这一系统关系与利用外部形态特征所获得的系统与进化关系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7.
鹅观草属部分种的叶表皮微形态特征及其分类学意义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在过去叶表皮实验的基础上 ,本文从鹅观草属不同组、系中新增解剖了 1 6个有代表性的种。根据这些种叶片反映的表皮微形态特征 ,进一步证实了鹅观草属共族分属以及属下类群划分的正确性 ,揭示了属中各主要类群的演化水平和系统发育关系。研究结果最后表明 :鹅观草属的半颖组最原始 ,在系统发育中它可能既派生了较进化的小颖组和大颖组 ,又派生了最进化的长颖组 ;在大颖组中 ,齿草系较原始 ,纤毛草系较进化 ,宽叶草系最进化 ,纤毛草系和宽叶草系可能相继起生于齿草系。并且 ,鹅观草属的这种进化关系同过去细胞学和形态学提供的证据是基本一致的。  相似文献   

18.
植株中等大小。根状茎直立或斜升。叶簇生。叶柄被金黄色披针形的鳞片。叶片一至二回羽状复叶。囊群盖大、贝壳状,革质,笼罩着成熟的孢子囊群。 本组与大果鳞毛蕨组Sect.Pandae Frasm-Jenkins接近,但叶片一至二回羽状,囊群盖贝壳状,故易区别。 该组大约有7种,云南产6种,本文记载5种。  相似文献   

19.
蔡联炳 《植物研究》1996,16(3):273-280
叶片表皮、叶片横切面、花粉和淀粉粒的微观特征,对青藏高原的特有类群三蕊草属Sinochasea Keng的系统位置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三蕊草S.trigyna Keng在上述微观性状上与毛蕊草Duthiea brachypodia(P.Candargy) Keng et Keng f.差距最小,与冠毛草Stephanachne pappophorea(Hack.)Keng差距次之,与宝兴野青茅Deyeuxia moupinensis(Franch.) Pilger和拂子茅Calamagrostis epigeios(L.) Roth差距最大;三蕊草属的系统位置应处于毛蕊草所隶的燕麦族Aveneae中;在系统演化上,燕麦族是最原始的类群,它可能直接或间接地派生了针茅族Stipeae和剪股颖族Agrostideae。  相似文献   

20.
鹅观草属部分种的叶表皮微形态特征及其分类学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过去叶表皮实验的基础上,本从鹅观草属不同组、系中新增解剖了16个有代表性的种。根据这些种叶片反映的表皮微形态特征,进一步证实了鹅观草属共族分属以及属下类群划分的正确性,揭示了属中各主要类群的演化水平和系统发育关系。研究结果最后表明:鹅观草属的半颖组最原始,在系统发育中它可能既派生了较进化的小颖组和大颖组,又派生了最进化的长颖组;在大颖组中,齿草系较原始,纤毛草系较进化,宽叶草系最进化,纤毛草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