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二氧化硫对植物的伤害和植物对二氧化硫的抗性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一SO_2是我国当前最主要的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大,对植物的危害严重。研究SO_2对植物的影响已有百年以上历史,关于可见伤害症状的研究、对生长和各种生理过程的作用等方面已经积累了比较丰富的资料,但是,对于它引起植  相似文献   

2.
磷酸缓冲液对小麦苗二氧化硫伤害的防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
二氧化硫对蚕豆叶片伤害类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二氧化硫熏气处理后对蚕豆(ViciafabaL.)叶片的伤害可划为3种类型,即不可见伤害、可逆的可见伤害以及不可逆伤害。采用动态熏气的方法初步估计了3类伤害的阈值,不可见伤害阈值小于131.2μg/m ̄3×8hs,可见伤害阈值为1322.8μg/m ̄3×2hs,1322.8μg/m ̄3SO_2处理时不可逆伤害阈值介于16hs(累积小时数,下同)和24hs之间,而以775.0μg/m ̄3SO_2处理时,则介于32hs和40hs之间。认为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作为不可见伤害和不可逆伤害的指标较为适宜,可见伤害阈值则可沿用传统的5%伤害叶面积作指标。  相似文献   

4.
植物整株或叶片接触SO_2气体或HSO_3~-溶液,在发生伤害的情况下,引起叶内能与硫代巴比妥酸(TBA)起作用的物质(TBA-RS)增生,伤害程度与TBA-RS增加量在一定范围内呈线性相关。TBA-RS的增生,和乙烷产生一样,进一步说明SO_2伤害与膜脂过氧化有关,由HSO_3~-引起的TBA-RS增加,和乙烷产生以及K~+外渗类似,也随pH而变化,即在酸性环境中增加多,接近中性时降低;但TBA-RS与pH的关系曲线高峰值在pH5左近,与依赖于pH的乙烷、K~+外渗的曲线高峰值在pH3~4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5.
二氧化硫对植物光合色素伤害的机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刘荣坤 《生态学进展》1989,6(2):102-109
  相似文献   

6.
质膜透性的改变和二氧化硫伤害密切相关。当二氧化硫浓度超过伤害阈值时,叶组织的离子渗漏大量增加。渗漏越多,以后出现的可见伤害症状亦趋严重。如二氧化硫浓度在阈值之下,则膜透性基本不变。质膜受损表现为伤害的前奏,膜透性增加引起离子平衡的破坏可能是二氧化硫伤害的一个原因。接触二氧化硫时透性的变化可作为不同种和品种抗性强弱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在人工气候室的控制条件下应用动式熏气装置,进行了71种上海常见树木的熏气试验。观察了各种树木的叶伤害特征和抗性的季节变化,根据伤害阀值,把试验植物的相对抗性分为5个等级。  相似文献   

8.
应用动式熏气装置,研究了SO_2对小麦、水稻、辣椒、蕃茄和紫花苜蓿等植物体内乙烯产生的影响。所有供试植物接触二氧化硫时,如其浓度超过伤害阈值,在出现可见伤害症状之前,体内乙烯产生就显著增加;浓度提高,乙烯量也增多;伤害严重时,并伴有乙烷产生。如果二氧化硫浓度在阈值之下,植物可长期忍受而不发生可见伤害症状的情况下,根据供试植物的反应可分为两类:一类如辣椒,蕃茄,乙烯并不增加,甚至稍有降低趋势;另一类如小麦、水稻和紫花苜蓿,只要接触二氧化硫,就有乙烯增生,不论以后是否出现可见伤害症状。这说明应激乙烯的产生不完全是伤害的后果。从试验结果推测植物体内乙烯的产生可区别为三种水平,即基础乙烯——应激乙烯——伤害乙烯,如伤害严重到一定程度,则还有乙烷的产生,乙烯和乙烷的产生有互相消长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王玲玲  李俊  张涛  秦利 《昆虫知识》2007,44(3):382-384
以苜蓿尺蠖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的基因重组型病毒(AcMNPV-AaIT)及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H櫣bner)为材料,采用室内添食法研究增效物质对该病毒感染增效作用,筛选出对重组病毒具有感染增效作用的物质—刚果红。  相似文献   

10.
二氧化硫剂量与植物急性伤害关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应用大气污染植物动态反应模拟装置系统测定了菜豆和苜蓿的SO_2剂量-反应关系。这2种植物对SO_2有类似的敏感性,0.5ppmSO_2×4小时产生可见伤害症状。苜蓿在2.0ppm×4小时出现50%的叶片可见伤害;菜豆在1.0ppm×8小时显示出50%的叶片可见伤害,2.0ppmSO_2×12小时引起100%的叶片可见伤害。 剂量-反应表面图的形状表明,菜豆和苜蓿出现可见伤害症状需要一定的暴露间隔。SO_2剂量和可见伤害率之间不成线性关系。SO_2浓度和暴露时间对叶片可见伤害率都有影响,两者相比,就菜豆而言,浓度是更重要的因素,但是对苜蓿,浓度和时间是同等重要的。  相似文献   

11.
在几种逆境下引起严重损伤后植物组织产生的乙烯和乙烷呈现此消彼长现象: 小麦黄化苗受机械伤害,在一定伤害程度内乙烯产生渐渐增加,伤害加重,乙烷明显上升,乙烯则相应下降。 通N_2引起麦苗伤害时,随着通N_2时间的延长,乙烷产生逐步上升,乙烯生成则递减。 受通N_2伤害的组织放在不同氧分压下,在低氧分压范围内(1~20%),乙烷产生随氧分压提高而上升,在高氧分压下则显著下降;乙烯生成随氧分压提高而一直增加。 严重冰冻后的麦苗织组只释放乙烷,再加入CuSO_4,促进乙烯产生同时减少乙烷生成。 牵牛花叶片对不同浓度HSO_3~-起反应而产生乙烯和乙烷时,也有类似的此消波长现象。 对植物组织在受伤害后出现的乙烯和乙烷的消长关系进行了讨论,并提出在某些条件下组织所产生的乙烯和乙烷有来自共同前体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2.
花粉数量对芝麻受精结实、胚胎发育和后代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研究了芝麻授粉时的花粉数量对受精结实、胚胎发育和后代的作用。试验处理包括1、4、10、20、40粒花粉等各级限量授粉及大量授粉对照。结果表明:每一粒花粉理论上能使一粒胚珠受精结成一粒种子。花粉数量减少引起胚的早期发育延缓与不整齐,但后期发育渐趋正常,接近或赶上对照胚。限量授粉与大量授粉的后代(F_1、F_2)看不出显著差别。本文讨论了以下问题:(1)受精作用的基本形式是“一对一”还是“多对一”?(2)“多余”花粉起什么作用?(3)限量授粉是不是一种有效的育种途径?  相似文献   

13.
小麦孕穗期用4000ppm乙烯利处理诱导雄性不育时,穗部乙烯大量释放的时间集中在大约10天以内,形成高峰。乙烯熏气直接处理三天(1~100ppm,每天12小时),明显增加不育率,但对植株生长发育的其它方面未见影响。AgNO_3(500ppm)预处理对乙烯利(乙烯)抑制小麦生长和杀雄等具有拮抗作用。对杀雄过程中乙烯利的运转、分解以及乙烯的作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印楝油对印楝素的增效作用和保护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印楝油对印楝素具有增效作用,印楝素A和印楝种子石油醚抽提物和印楝种子植物油分别按1:10(m/m)混用处理斜纹夜蛾3龄幼虫,共毒系数分别为150.17和226.87,印楝素B和两者混用后的共毒系数分别为166.00和242.18。印楝种子植物油对印楝素具有保护作用,在54℃下热贮7d,印楝油(甲醇:印楝油=9-1,v/v)对印楝素A和印楝素B的保护效果分别为56.96%和50.86%;热贮14d,保护效果分别为26.72%和38.42%。  相似文献   

15.
增效磷对杀虫剂的增效作用及其防治棉蚜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棉蚜是我国北方棉区棉苗期的主要害虫,长期以来,由于连年大量使用农药,棉蚜抗性发展很快,为防治棉蚜每年需喷4—10次农药,用量和费用逐年增加,农药对环境的污染也日趋严重,寻找新的增效剂与现有农药混配,提高杀虫效果,减少农药用量,降低用药费用是当前击破抗性,防治害虫的一条有效途径。 根据Oppenoorth(1972)报道,增效磷对家蝇多功能氧化酶和羧酸酯酶有抑制作用,经  相似文献   

16.
接触二氧化硫后小麦叶片中逆境乙烯的生物合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AVG和AOA强烈抑制二氧化硫处理小麦叶片中乙烯产生和ACC合成,对MACC的形成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CoGl_2明显抑制乙烯产生,而ACC大量积累,MACC含量则未因ACC增加而相应增加。DNP和CCCP也抑制乙烯产生,但前者引起ACC大量积累,后者引起ACC含量下降。CHI对乙烯产生和ACC形成均显示强烈的抑制作用,同时也明显抑制MACC形成。这表明小麦叶片接触SO_2引起的逆境乙烯也是循蛋氨酸→SAM→ACC→乙烯途径。  相似文献   

17.
宋运佳  钟晴  张蓉  孙许涛 《生命的化学》2023,(10):1547-1555
二氧化硫(sulfur dioxide,SO2)是一种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酸性气体,以往常被认为是有害物质。内源性SO2是继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一氧化碳(carbon monoxide,CO)和硫化氢(hydrogen sulfide,H2S)之后的第四种气体信号分子,可以在心血管组织中内源性生成,并且在心血管系统调节中发挥着重要的生理和病理学作用。SO2对心功能发挥剂量依赖性的负性肌力作用,其中三磷酸腺苷敏感钾通道参与其中。SO2还能减轻各种有害刺激引起的心肌损伤,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和心肌肥厚中发挥重要作用,作用机制与SO2的抑制炎症和抗氧化作用有关。此外,SO2还可以抑制心肌细胞的凋亡和自噬。因此,内源性SO2在维持心血管系统的稳态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将围绕内源性SO2生成代谢、心血管生物学效应及对内源性SO2/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  相似文献   

18.
小麦黄化苗受伤后(切段)经过约15分钟滞后期,ACC和伤害诱导乙烯增加相平行,两者都能被AVG抑制。环己酰亚胺、DNP,KCN等能抑制诱导乙烯生成,自由基清除剂如抗坏血酸、没食子酸丙酯、苯甲酸钠,也有一定抑制作用,放线菌素D则没有作用。表明伤害诱导乙烯生成亦是遵循Met→SAM→ACC→乙烯途径,伤害刺激了ACC合成,导致乙烯增加。几种不同类型的表面活性剂(SDS,Tween,Triton及CTMA)都具有抑制作用。诱导乙烯的消失并不是由于ACC减少,也不是ACC转化为乙烯的能力下降,推测在伤害诱导乙烯生成和消失过程中,可能还有其它调节步骤或方式存在。  相似文献   

19.
植物源挥发物对昆虫信息素的增效作用及其增效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植物源挥发物和昆虫信息素是昆虫的重要信息物质,二者协同作用以调节昆虫的行为.通过增加触角电位、信息素接收神经元动作电位和脉冲频率,特异性植物源挥发物能显著增强昆虫性信息素和聚集信息素的引诱力.这种对昆虫信息素的增效作用受昆虫体内的章鱼胺及其受体介导.特异性植物源挥发物和章鱼胺受体结合,降低性信息素接收神经元对性信息素的反应阈值,增强性信息素接收神经元敏感性.这可能是植物源挥发物对昆虫信息素具有增效作用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20.
钙对臭氧伤害小麦的防护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春小麦分别用0、1‰、3‰、5‰浓度的CaCl_2溶液浸种及培养,9天后,用0.3—0.7ppm浓度的臭氧(O_3)对幼苗熏气0、4、8、12h,观测到来经Ca~(2+)处理材料的叶片,其外渗液紫外吸收值和电导率随O_3处理时间延长都有不同程度的升高,而叶内可溶性糖和叶绿素含量都明显降低,经过3‰Ca~(2+)处理O_3熏气4—12h的材料,其外渗液紫外吸值、电导率、外渗糖、蒸腾强度都低于对照,其叶内可溶性糖及叶绿素含量均高于对照,证收明在一定O_3浓度范围内,3‰CaCl_2对O_3侵害小麦有明显的防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