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陆续报道了植物(包括小麦、水稻、辣椒、番茄、苜蓿以及一些葫芦科的植物等)接触SO_2或HSO_3~-以及发生伤害后产生乙烯和乙烷(Bressan等1979,Peiser等1979,李振国等,1980, 刘愚等1980,1982)。最近我们观察到烟草和上述这些植物不同,它的叶片接触SO_2或HSO_3~-和发生伤害后大量产生丙烯和丙烷。就我们所知,植物受SO_2或HSO_3~-作用和伤害过程中产生三碳烃类尚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2.
应用动式熏气装置,研究了SO_2对小麦、水稻、辣椒、蕃茄和紫花苜蓿等植物体内乙烯产生的影响。所有供试植物接触二氧化硫时,如其浓度超过伤害阈值,在出现可见伤害症状之前,体内乙烯产生就显著增加;浓度提高,乙烯量也增多;伤害严重时,并伴有乙烷产生。如果二氧化硫浓度在阈值之下,植物可长期忍受而不发生可见伤害症状的情况下,根据供试植物的反应可分为两类:一类如辣椒,蕃茄,乙烯并不增加,甚至稍有降低趋势;另一类如小麦、水稻和紫花苜蓿,只要接触二氧化硫,就有乙烯增生,不论以后是否出现可见伤害症状。这说明应激乙烯的产生不完全是伤害的后果。从试验结果推测植物体内乙烯的产生可区别为三种水平,即基础乙烯——应激乙烯——伤害乙烯,如伤害严重到一定程度,则还有乙烷的产生,乙烯和乙烷的产生有互相消长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一般认为乙烯具有自我催化作用,微量的乙烯能发动和加速器官成熟、衰老,同时常常伴随着大量的乙烯产生(Abeles 1973,刘愚等1978,兵藤宏1978)。近年来发现在一定条件下,外源乙烯对绿色香蕉切片(Vendrell等1971)、冷藏鳄梨(Zeaberman等1973)、未成熟的无花果和蕃茄果实(Zeroni等1976)等的内源乙烯产生具有抑制作用。最近,Mikal等(1978)报道外加乙烯和丙烯能显著抑制黄化豌豆上胚轴切段伤害乙烯的生成。但用外源乙烯处理完整植株,对叶片等营养器官中乙烯生成有何影响,还未见有报道。另外,乙烯也是一种大气污染物,对植物的形态、生理等方面产生种种影响(Abeles 1973,夏叔芳等1979),了解外源乙烯污染对植物体内乙烯生成的影响,也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4.
内生菌协同宿主植物修复土壤复合污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壤复合污染日益严重,危及植物生长及人类发展,寻找修复土壤复合污染的有效方法已经成为环境领域的优先事项。复合污染指同一环境中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污染物,分为复合重金属污染、复合有机污染物污染及重金属-有机污染物复合污染。近些年发现内生菌能定殖在植物中,并且被感染的植物不会引起任何外在病症,其主要通过促进宿主植物生长,改变植物摄取污染物能力和酶促降解污染物等方法增强植物修复能力。本文综述了具有复合重金属和复合有机污染抗性的内生菌种类及其作用机制,并展望了内生菌协同宿主植物修复环境中复合污染物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
大气污染使植物生活环境发生了改变,植物体也产生了相应的反应。不同种类的植物对同一污染物及同一种植物对不同的污染物都有不同的反应,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氯和二氧化硫的大气污染给植物体正常的生  相似文献   

6.
SO_2和HF单独与复合熏气对一些木本植物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SO_2和HF是城镇工矿区最常见的污染气体。不少专题报告已经论述它们对植物的影响。由于在自然条件下植物往往受到二种以上有害气体的交互影响,因此近年来有关气体复合污染的研究,在国内外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大气复合污染对植物的影响较为复杂,它取决于污染质的浓度、作用时间和组合情况,植物的种类以及生物特性等。为此,植物对大气复合污染的反应,与单一污染相比较,表现各不相同。有的表现为大于相加,属增效反应,有的则小于相加,属拮抗反应;有的为协和,属累加反应。1981年,我们以金养麦(Fagopyrum cymosum Meisn.)为材料进行了SO_2和HF的复合试验,发现它在复合熏气时其伤害表现为增效反应。鉴于复合污染对木本植物影响的  相似文献   

7.
乙烯是一种植物激素,也是一种大气污染物。由于乙烯不象其它污染物那样直接影响人体健康和引起植物组织坏死等急性症状,故不大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但是,乙烯对植物的作用是很强烈的。早在上世纪许多工作者就已观察到乙烯的污染作用。1864  相似文献   

8.
氯气对植物呼吸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气污染物二氧化硫、臭氧、氟化氢等对植物生理代谢活动的影响,近年来国内外已有不少报道。李振国等报告用二氧化硫熏气,植物叶片有应激乙烯和乙烷的产生。Türk等用二氧化硫对地衣进行熏气试验,发现地衣的净光合速率下降,而放在暗处样品的呼吸速率有明显的增加。Barnes把松树暴露于15ppm的臭氧中后,光合作用明显受到抑制,呼吸作用则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9.
当大气受到污染后,植物就会不同程度地作出反应,如叶片的变色、脱落或枯死等。因此,可以利用植物对大气污染的异常反应,监测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成分和含量,以了解大气的质量状况。大气污染中的主要有害物质有:臭氧、过氧酰基硝酸酯类、二氧化硫和氟化物等。 臭氧 这是一种气态的次生大气污染物,氮氧化物在阳光照射下发生复杂反应的产物。它具有很强的毒性。 当植物与其周围环境进行正常的气体交换时,臭氧经气孔进入植物叶片,诱发一系列的污染伤害。其急性典型症状为:叶片上均匀地散布着形状、大小较规则的细密点状斑,呈棕色或黄褐…  相似文献   

10.
亚硫酸对玉米和高粱苗的伤害及磷酸缓冲液的防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二氧化硫(SO2)是我国主要大气污染物,严重影响植物生长和作物产量,因此探讨提高植物抗性,减轻SO2伤害的有效途径已为国内外诸多学者所关注[1~6]。刘荣坤等[2,7]首次提出用(1/15)mol·L-1,pH64的磷酸缓冲液处理小麦苗,可稳定膜结构,减少K 渗漏,提高SOD和POD活性,增强或新增同工酶,对SO2伤害有一定的防护作用。前述研究主要以小麦为研究材料,对某些木本植物也有一定的作用[8],对其它农作物的适用性还未见报道。SO2进入植物体内主要是通过亚硫酸(HSO-3或SO2-3)启动自由基进行过氧化伤害[5],而亚硫酸的直接影响与磷…  相似文献   

11.
在几种逆境下引起严重损伤后植物组织产生的乙烯和乙烷呈现此消彼长现象: 小麦黄化苗受机械伤害,在一定伤害程度内乙烯产生渐渐增加,伤害加重,乙烷明显上升,乙烯则相应下降。 通N_2引起麦苗伤害时,随着通N_2时间的延长,乙烷产生逐步上升,乙烯生成则递减。 受通N_2伤害的组织放在不同氧分压下,在低氧分压范围内(1~20%),乙烷产生随氧分压提高而上升,在高氧分压下则显著下降;乙烯生成随氧分压提高而一直增加。 严重冰冻后的麦苗织组只释放乙烷,再加入CuSO_4,促进乙烯产生同时减少乙烷生成。 牵牛花叶片对不同浓度HSO_3~-起反应而产生乙烯和乙烷时,也有类似的此消波长现象。 对植物组织在受伤害后出现的乙烯和乙烷的消长关系进行了讨论,并提出在某些条件下组织所产生的乙烯和乙烷有来自共同前体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2.
吴永波  叶波 《生态学报》2016,36(2):403-410
近年来,全球气温不断升高,亚热带部分地区夏季高温和临时性干旱现象日益显著,高温与干旱严重威胁着植物的生存与生长。采用盆栽和人工气候室方式模拟不同的温度和土壤水分梯度,研究了高温与干旱复合胁迫对构树幼苗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与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活性氧代谢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高温或干旱单一胁迫下,构树幼苗SOD、POD、CAT活性增加,复合胁迫下,SOD和POD酶活性高于单一胁迫,且随着复合胁迫时间延长而升高。SOD活性受温度和土壤水分双因素影响极其显著,复合胁迫对SOD活性有一定程度的叠加效应;(2)复合胁迫下,活性氧代谢物与MDA含量均显著高于单一胁迫,表明复合胁迫加剧对植物的伤害。通过改变抗氧化酶活性以减轻膜脂过氧化的伤害作用是有限的。  相似文献   

13.
丛枝菌根对有机污染土壤的修复作用及机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丛枝菌根(AM)是丛枝菌根真菌(AMF)与植物根系相互作用的互惠共生体,能改良土壤结构,增强植物抗性.自然界中已知的AMF有170多种,分布广泛,且可与大多数植物共生.利用AM修复有机污染土壤正成为一个崭新的研究方向.本文综述了AM对多环芳烃、酞酸脂、石油和农药等一些典型有机污染物污染土壤的修复作用.AM修复有机污染土壤的机理主要包括:AMF代谢有机污染物;AM分泌酶,降解污染物;AM影响根系分泌作用,并促进根际微生物对有机污染物的降解;AMF宿主植物吸收积累污染物.AM修复研究中,高效AMF的筛选、复合菌种效应、土壤老化、AM作用下植物对有机污染物的吸收积累等几方面仍有待于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4.
水生植物能够吸收重金属污染物,净化环境且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本实验选取常见的3种水生植物鸢尾、菖蒲、水葫芦,采用水培方法,研究不同植物对Pb~(2+)的抗性;以及在Pb-Zn复合污染下,Zn~(2+)的存在对水葫芦吸收Pb2+的影响。结果表明,单一污染时水葫芦对较高浓度的含铅废液表现出一定的抗性,菖蒲对中低浓度含铅废液抗性较好,鸢尾次之。在复合污染条件下,水葫芦对铅、锌的吸收在不同浓度范围内分别存在着协同效应和拮抗效应。植物不同组织对铅的吸收累积程度不同,3种水生植物体内的重金属含量均呈现出地下部分高于地上部分,对重金属铅的体内转移能力不明显,不属于超富集植物,因此这3种植物均不适合处理高浓度含铅废液。  相似文献   

15.
恩诺沙星和铜复合污染对蚯蚓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农田土壤畜禽粪源污染的实际出发,以典型兽药抗生素恩诺沙星(ENR)和饲料添加剂铜(Cu)为污染物,研究了两污染物单一/复合暴露对蚯蚓的毒性效应.结果表明: 单一污染暴露下,恩诺沙星(0.1~4 mg·kg-1,28 d)对蚯蚓蛋白酶未产生显著影响,对纤维素酶和碱性磷酸酶产生了抑制作用,而对酸性磷酸酶产生了诱导效应;铜(20~200 mg·kg-1,28 d)对蚯蚓的蛋白酶、纤维素酶和磷酸酶活性总体均表现为抑制效应.复合污染暴露下,两污染物对蚯蚓消化酶的影响以抑制效应为主,且对纤维素酶和酸性磷酸酶的抑制表现出毒性增加的协同效应.消化酶随暴露时间的响应动态规律为: 调整性反应(3 d)-激烈反应(7 d)-反应平复(14 d)-慢性暴露(28 d).慢性暴露结果显示,含高剂量(200 mg·kg-1 Cu或4 mg·kg-1 ENR)污染物的复合组更具生态风险性.  相似文献   

16.
小麦黄化苗受伤后(切段)经过约15分钟滞后期,ACC和伤害诱导乙烯增加相平行,两者都能被AVG抑制。环己酰亚胺、DNP,KCN等能抑制诱导乙烯生成,自由基清除剂如抗坏血酸、没食子酸丙酯、苯甲酸钠,也有一定抑制作用,放线菌素D则没有作用。表明伤害诱导乙烯生成亦是遵循Met→SAM→ACC→乙烯途径,伤害刺激了ACC合成,导致乙烯增加。几种不同类型的表面活性剂(SDS,Tween,Triton及CTMA)都具有抑制作用。诱导乙烯的消失并不是由于ACC减少,也不是ACC转化为乙烯的能力下降,推测在伤害诱导乙烯生成和消失过程中,可能还有其它调节步骤或方式存在。  相似文献   

17.
利用树木叶片铅含量指示大气铅污染状况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前言环境保护,首先需要进行污染监测,监测可为环境污染的程度,污染物的来源、种类、数量以及污染处理要求和治理后的效果提供依据。污染监测有物理、化学和生物三种手段。生物监测中的植物监测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如需了解多种毒物的复合污染作用,用一般物理、化学手段难于测定,而植物监测却能达到较为理想的效果,而且它还有经济、简便等优点。植物监测环境污染的方法很多,主要有污染区的监测植物调查,指示植物的定点监测及分析监测植物体内污染物含量等三种方法。我国因为环境保护工作开展较晚,植物监测工作处在开始阶段,利用植物体内某些污染物含量变化来反映环境污染状况,则报导尚很少。但是,一些污染物被植物吸收后,积累明显,稳  相似文献   

18.
铜、砷及其复合污染对黄豆(Glycine max)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6,自引:6,他引:26  
通过水培实验研究了Cu、As单一及复合污染对黄豆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部分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Cu、As污染明显抑制黄豆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对黄豆种子萌发时的呼吸强度、蛋白酶活性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且随着Cu、As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增强,呈负相关;而OD活性则随污染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呈正相关,Cu、As污染共同存在时,随二者投加比例不同出现不同程度的拮抗效应,可以降低和缓解单一污染物的毒害作用。  相似文献   

19.
北京远郊区臭氧污染及其对敏感植物叶片的伤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臭氧(O3)是一种氧化性很强且生物危害很大的二次污染物.监测表明北京远郊区O3浓度高于近郊区和城区,经常超过敏感植物O3临界浓度(78.5μg/m3),自然植物的暴露剂量AOT40(超过78.5 μg/m3的空气O3浓度小时值累计量)值达到了98.9mg/m3,可能已经对植物生长造成危害.通过对远郊区O3浓度监测点(北京蟒山森林公园)26种乔木和灌木植物的调查,参考国外有关植物野外观测和模拟实验的植物O3伤害症状特征及植物O3伤害鉴别标准,发现其中15种植物出现了比较明显的O3伤害症状,表现为叶片出现点状、块状黄斑或褐色灼伤状干枯,表明北京远郊区的乔木和灌木已经受到了空气O3污染的危害.另外11种植物也出现了类似O3危害的伤害症状,需要进一步的研究验证是否由O3污染造成.  相似文献   

20.
多环芳烃(PAHs)和重金属是土壤环境中有机和无机污染物的典型代表,二者来源广泛且能在土壤中长期存在,极易造成复合污染。研究表明,PAHs和重金属共存时会发生复杂的相互作用,使复合污染土壤修复往往比单一污染土壤修复更加困难。生物修复具备成本低、不造成二次污染、适用于大范围修复等优势,是极具应用前景的PAHs和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修复技术。本文总结了土壤中PAHs和重金属复合污染的分布特点及交互作用,对PAHs和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生物修复技术作用机理及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PAHs和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生物修复技术的发展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