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肠杆菌科细菌是革兰阴性杆菌中最常见的一类细菌,在一定条件下可引起医院和社区感染。临床首选β-内酰胺类抗生素来抗感染,但由于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导致肠杆菌科细菌产生相应的灭活酶及水解酶或菌株细胞结构改变,从而破坏β-内酰胺环使其对抗生素作用的敏感性下降甚至耐药,给临床抗感染治疗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为更好地指导临床用药,拟就肠杆菌科细菌的耐药表型、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机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219株阴沟肠杆菌对16种抗菌药物耐药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阴沟肠杆菌的耐药状况;方法:测定近三年分离的219株阴沟肠杆菌对16种抗生素的耐药率;结果:阴沟肠杆菌具有较高的耐药率及多重耐药性且有耐药率逐年上升趋势,其机制可能与细菌产生β内酰胺酶、外膜微孔蛋白改变及青霉素结合蛋白改变三方面有关  相似文献   

3.
程玉林  陈民均 《微生物与感染》1994,17(5):214-216,224
几乎所有的革兰氏阴性杆菌染色体上都有β-内酰胺酶基因ampC,它通常表达水平很低,受ampR,ampD,ampE和ampG等多基因产物的调控,一些细菌有ampR,(如阴沟肠杆菌),使ampC基因的表达成为可诱导。它经诱导或突变激活后可高水平表达,从而在此类菌的外质间隙中出现大量的β-内酰胺酶,酶再通过水解或捕获进入到外质间隙中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从而引起耐药。  相似文献   

4.
产生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1 (New delhi metallol-β-lactamase 1,NDM-1)的肠杆菌科细菌对大部分β-内酰胺抗生素耐药,其导致的感染难以治疗。细菌中编码NDM-1基因的获得可能会影响它的致病性和适应性,这可能使产NDM-1的细菌的感染治疗和传播更加复杂。产NDM-1阴沟肠杆菌流行率高,现对阴沟肠杆菌的致病过程以及NDM-1对其致病性和适应性的影响作一概述,为产NDM-1阴沟肠杆菌的感染治疗和传播控制提供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5.
β—内酰胺抗生素与葡萄球菌青霉素结合蛋白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谷良 《微生物与感染》1993,16(6):264-265,244
β-内酰胺抗生素攻击的目标是细菌中的青霉素结合蛋白(PBP)。葡萄球菌中有4种PBP(PBP1~4),只要有1种存在即能合成细胞壁。葡萄球菌的耐药机理有多种:由于β-内酰胺酶的产生,PBP的改变,对耐甲氧苯青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则由于另一种PBP2a的产生。PBP2a有合成细胞壁的功能,但对β-内酰胺抗生素亲和力低。此PBP由mecA基因编码,有认为这是一个外基因与自身β-内酰胺酶基因重  相似文献   

6.
临床分离的革兰阴性细菌的耐药谱及耐药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了解前临床上分离G^-细菌的药敏状况和耐药机制及提供合理使用抗生素的依据。方法 主要使用MICROSCAN WALKAWAY/-40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对1999年3月-2000年3月全院住院病人的尿、痰、腹水、脓液、创面、前列腺液、血液等培养呈阳性的标本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共检出G^-菌1152株包括27个菌属80个菌种,觉细菌是大肠埃希菌(16.1%)、铜绿假单胞菌(6.5%)、肺炎克雷伯菌(5.3%)等。G^-杆菌(除不动杆菌外)对第三代头孢霉素敏感率已降到(3.0%-76.1%)、对亚胺培南(80.7%-92%)、头孢哌酮/舒巴坦(58.8%-100%)、阿米卡星(41.4%-93.2%)、环丙沙星(30.5%-67.3%)较敏感;对第三代头孢霉素产生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肺炎克雷伯菌高达35.0%-36.9%,大肠5埃希菌达21.8%-23%。对常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产诱导酶(IB),铜绿假单胸菌高达51%-60.9%,弗劳地枸橼酸菌达4.5%-63.6%,阴沟肠杆菌达8.7%-35.3%。结论 目前G^-杆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药的主要机制是产生ESBLs和IB0G^-杆菌引起的感染首选亚胺培南单用或第三代浆孢霉素复合制剂(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阿米卡星或氟喹酮类,第三代头孢霉素除非药敏提示否则不宜选用。  相似文献   

7.
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郭庆兰 《微生物与感染》2000,23(6):19-21,24
β内酰胺酶是细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的主要原因。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是其中重要的一种,其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在世界各地多次引起医院内感染的暴发流行,而在临床常被漏检。本文综述了ESBLs的特性、流行病学、分子结构、耐药机制及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8.
肠杆菌科细菌是社区获得性感染和院内感染的重要病原菌,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的大量、不合理使用,导致临床肠杆菌科细菌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情况日趋严重,其中产金属β-内酰胺酶是导致细菌耐药的主要机制之一.本研究就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的肠杆菌科细菌产生的金属β-内酰胺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阴沟肠杆菌是肠杆菌科中常见的院内感染细菌,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由于其抗菌谱广、抗菌力强,成为治疗产ESBLs和AmpC酶革兰阴性杆菌感染的有效抗菌药物.但随着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广泛应用,临床上出现很多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阴沟肠杆菌(carbapenem-resistant Enterobacter cloacae,CREL),本研究就其耐药机制,从产碳青霉烯酶和非产碳青霉烯酶两方面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摘要:目的 了解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08—2016年阴沟肠杆菌的临床感染分布及耐药性变迁。方法 采用WHONET 5.6软件回顾性分析各年阴沟肠杆菌的检出率、标本类型分布及耐药情况。结果 2008—2016年共分离出2 009株阴沟肠杆菌,主要来源于痰液标本,占52.41%。药敏结果显示,阴沟肠杆菌对氨苄西林/舒巴坦的耐药率最高,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最低。与2009年相比,2016年阴沟肠杆菌对氨苄西林/舒巴坦和亚胺培南之外的10种抗生素的耐药率均显著下降(P<0.05)。结论 阴沟肠杆菌对临床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基本呈下降趋势,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的阴沟肠杆菌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1.
青霉素结合蛋白及其介导细菌耐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是一类广泛存在于细菌细胞膜表面的膜蛋白,是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主要作用靶位。在细菌合成细胞壁肽聚糖的过程中,PBPs主要发挥糖基转移酶、肽基转移酶和D-丙氨酰-D-丙氨酸羧肽酶(D,D-羧肽酶)活性,是细菌生长繁殖中不可或缺的酶。不同种类细菌所含PBPs各不相同,其结构的改变、数量的增多、与抗生素亲和力的下降以及产生新的青霉素结合蛋白是直接导致细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的重要原因。随着各类抗菌药物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问题日趋严重,其耐药水平也越来越高。因此,近年来全球围绕PBPs开展的研究工作越来越多。本文对PBPs的分类、结构和功能、与细菌耐药性的关系及检测方法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福建省南平市第二医院分离的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进行碳青霉烯类基因和其他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检测。方法收集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采用Vitek-2 Compact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仪器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采用改良Hodge试验对实验菌株进行表型检测;利用PCR及测序法对常见的碳青霉烯类和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进行检测;质粒接合试验检测碳青霉烯类耐药基因是否具有可转移性。结果共收集到4株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呈多重耐药性。2株改良Hodge试验阳性。试验菌株均检出碳青霉烯类耐药基因(NDM-1、IMP-8或VIM-2),并同时携带有其他β内酰胺类基因;4株细菌中有3株的碳青霉烯类耐药基因接合成功。结论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已在福建基层医院出现,并具有一定传播性,应引起相关主管部门的注意,以防耐药菌的流行。  相似文献   

13.
超广谱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性与耐药质粒介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超广谱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敏感性与耐药质粒的关系,探讨耐药质粒在细菌之间传递的方式。方法:(1)配制耐药质粒提取试剂;(2)对LB细菌培养液进行耐药质粒的提取与检测;(3)对从12株ESBL细菌中提取的质粒进行质粒转化、质粒接合传递及药敏试验。结果:(1)此12株ESBL细菌中提取的耐药质粒进行电泳显示此质粒较大,约20.0kb。(2)质粒转化后,其转化子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全部耐药,对氨基糖甙类、喹诺酮类和磺胺类全部敏感。质粒结合传递体的耐药谱与以上相同。结论: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敏感性与耐药质粒介导密切相关,耐药质粒能把耐药基因传递给其他细菌,在细菌之间相互传递。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目前革兰阴性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形势日趋严峻,耐药率日益增高,菌种类型也从非发酵菌扩大到肠杆菌科细菌.其耐药机制主要以产碳青霉烯酶为主,辅以细菌外膜蛋白通透性降低、主动外排泵功能亢进和药物作用靶点青霉素结合蛋白改变等多种耐药机制协同作用.耐药基因众多,新耐药基因层出不穷,耐药机制复杂,给临床和科研带来了极大挑战.本文主要就革兰阴性细菌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机制及耐药菌的流行情况做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5.
细菌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耐药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起源于1944年链霉素的发现,其主要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以及破坏细菌胞浆膜的完整性。具有抗菌谱广、杀菌完全、与β-内酰胺等抗生素有很好的协同作用,是最常用的抗感染药物。它依赖电子转运,通过细菌内膜而到达胞质溶胶中后,与核糖体30S亚基结合,但这种结合并不阻止起始复合物的形成,而是通过破坏控制翻译准确性的校读过程来干扰新生链的延长。随着临床的广泛和不科学使用,细菌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耐药性逐年增高,其耐药机制也十分复杂,主要包括细菌产生使抗生素失活的修饰酶、细菌对药物的摄取和积累减少,以及核糖体结合位点的减少等;另外还发现有新的机制参与细菌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耐药过程。现将细菌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耐药机制进行综述,并探讨联合用药控制耐药。  相似文献   

16.
革兰阴性杆菌ESBLs和AmpC酶的检测及耐药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检测引起医院感染的革兰阴性杆菌携带产ESBLs和去阻遏AmpC酶状况,探讨各菌对临床常用抗生素的主要耐药机制及耐药性,为临床制定合理使用抗生素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VITEK-32)做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用纸片扩散确证法检测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用三维法检测高水平表达染色体编码的AmpC酶。结果158株革兰阴性杆菌ESBLs检出率为26.6%,主要菌为大肠埃希菌(45.2%)、肺炎克雷伯菌(42.9%)、阴沟肠杆菌(11.9%)。AmpC酶检出率为10.1%,主要为鲍曼不动杆菌(43.8%)、阴沟肠杆菌(25%);上述产酶细菌均对青霉素和一、二、三代头孢菌素、磺胺类、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耐药,对亚胺培南敏感。结论革兰阴性杆菌耐药机制主要是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和AmpC酶,这些产酶菌株均出现多重耐药。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宁波地区临床分离的亚胺培南耐药的阴沟肠杆菌所携带的β-内酰胺酶耐药基因,以确定本地区亚胺培南耐药的阴沟肠杆菌的主要基因型别及其流行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收集2010年1月1日至2011年4月30日临床分离的阴沟肠杆菌,筛选出亚胺培南耐药菌株用PCR法进行blaOXA-10、blaOXA-2、blaOXA-1、blaKPC、blaIMP、blaVIM、blaNDM-1、blaIMI-1、blaSME、blaSHV-38等多种基因的同时检测。结果共收集到阴沟肠杆菌311株,筛选出对亚胺培南耐药的6株(编号为37号、60号、89号、90号、92号、120号),占1.92%;PCR检测结果显示60号、89号、92号、120号菌株同时产blaKPC型碳青霉烯酶和OXA-10型广谱β-内酰胺酶。结论首次在亚胺培南耐药的阴沟肠杆菌中发现了blaKPC与blaOXA-10同时存在的菌株;亚胺培南耐药的阴沟肠杆菌其耐药机制复杂,且多种耐药机制共存,亟待我们积极深入的探索研究。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淮北采煤塌陷区小型湖泊南湖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肠杆菌的流行情况及其特征,本研究采集淮北南湖水样,接种麦康凯琼脂培养基(MacConkey),利用双纸片协同增效试验确证产ESBLs肠杆菌,K-B纸片扩散法测定阳性菌株药敏性,PCR检测其基因型。结果发现15个水样中有3个产ESBLs肠杆菌(3/15, 20.0%),共获得3个非重复产ESBLs肠杆菌,分别为Escherichia spp.、Klebsiella spp.和Enterobacter spp.。这3个非重复产ESBLs肠杆菌均为多重耐药菌株,对青霉素等绝大多数β-内酰胺类和多种非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这3株菌株均含CTX-M型ESBLs,其中2个表达CTX-M-9组,另一个产CTX-M-8/25组ESBLs。淮北塌陷区南湖水体流行产CTX-M型ESBLs多重耐药肠杆菌,是抗生素抗性细菌库,可能介导致病耐药菌的传播。本研究对于了解淮北采煤塌陷区水体生态健康和控制耐药菌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李丽  刘岚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2,24(4):375-378,382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是治疗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以及高产头孢菌素酶肠杆菌科细菌感染最有效的药物.但近年来,出现越来越多对其耐药的细菌,其中肺炎克雷伯菌碳青霉烯酶(Klebsilla pneumoniae carbapenemase,KPC)是引起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的主要机制,目前产KPC细菌呈世界范围流行趋势,且其感染死亡率高,故需快速、灵敏的检测方法,以提高感染患者治愈率.  相似文献   

20.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产生是由甲氧西林敏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获得外源性的SCCmec所致。MRSA菌株可以产生一种新的青霉素结合蛋白PBP2a,PBP2a降低了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亲合力,从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产生耐药性。PBP2a由mecA基因编码,mecA基因存在于葡萄球菌盒式染色体(Staphylococcal cassette chromosome mec,SCCmec)中,SCCmec是一种可移动的遗传元件,该元件还携带除mecA基因外的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基因,造成多重耐药(Multidrug-resistance,MDR)。SCCmec目前主要分为8型,其中又分为若干亚型。SCCmec的基因型与MRSA的流行背景有关,不同地区的SCCmec基因分型分布可能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