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通过给26头仔猪口服大肠杆菌NY—10菌林(O33,:K.H)和ST-A菌株(未定型,但与前者血清型不同),研究了不同日龄仔猪肠道内大肠杆菌定居的规律。 给不同日龄仔猪口服109一3×1010个细菌,定期从各猪的直肠粪样中分离大肠杆菌,并崩相应抗血清对所分离的各株大肠杆菌加以鉴定。结果表明,NY-10或ST-A菌液经初生仔猪口服后,两者在肠道内的定居模式基本相同;NY-10菌株在不同日龄仔猪肠道内的定居曲线也大体一致。一个血清型大肠杆菌在肠道内占100%的优势期为5—6天,而总的定居期约10天,以后则被其它血清型大肠杆菌更替。在最初接种的NY 10株菌于定居肠道中消失后7一12天,给仔猪再次口服该栋菌4×1010个。发现该株菌迅速被排除,或者不篚从这些仔猜的直肠棉拭中分离到,或者仅在肠遒中定居很短的时期。与此相反,初次口服过ST-A菌株的仔猪,在口服NY一10株苗后,则后者在这些仔猪肠道内的定居模式与初次口服NY一10株菌的定居曲线相似。本试验证实,仔强肠道对大肠杆菌的排斥具有抗原特异性,其机制可能主要是寄上肠道对定居菌的主动免疫应答所致的免疫排除。  相似文献   

2.
应用斑点ELISA检测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定居因子抗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ETEC)在发展中国家是引起婴幼儿和旅游者腹泻的最主要病原菌。据WHO预测,全世界每年因ETEC引起腹泻而致死的5岁以下婴幼儿多达80万。该菌的致病机制是,它能粘附并定居到宿主小肠表皮细胞,繁殖产生耐热肠毒素或不耐热肠毒素,前者主要由定居因子抗原(CFA)负责,  相似文献   

3.
<正>6、腊样芽孢杆菌食物中毒(略) 7、大肠杆菌食物中毒 A、细菌及其毒素 大肠艾希氏菌是人和动物肠道正常菌丛的一部分,同时也在外环境中广泛存在。它是一种条件致病菌,可从许多传染病患者分离得到。现已确定它是人和幼龄家畜的肠道病原菌,并已为Craig(1972)和Sack(1975)所综述。自1973年以来,已被确认为一种食物源性病原菌,当时暴发了一次大肠杆菌肠胃炎,追踪到乳酪(Marier等1973)。  相似文献   

4.
两种厌氧培养法对人粪中某些厌氧菌分离结果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肠道正常菌群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人和动物在出生不久,肠道就有微生物定居。有的微生物是常住菌,另一些微生物是过路菌。这些在肠道内定居的微生物,它们之间以及它们  相似文献   

5.
在肠毒素大肠杆菌(ETEC)的已知定居因子抗原(colonization factor antigen,CFA)中,CFA Ⅰ、CFA Ⅱ和CFA Ⅳ分布较广,是优势血清型。在上述的CFAs中,CFA Ⅰ为单一抗原组分,而CFA Ⅱ则有3种抗原组分,分别称为CS1、CS2和CS3。临床分离株中常以CS1/CS3、CS2/CS3或单独以CS3的形式出现,可见CS3是CFA Ⅱ阳性菌株的共同抗原成分。已知CS3是由分子质量60Mu的质粒编码的。从CS3基  相似文献   

6.
<正>本研究发展了一种皮下肠道移植物模型,将大鼠的胎鼠小肠移植到同源成鼠背部皮下,在其成熟之后就将移植物末端外置,按照试验设计要求注入抗原,观察这种移植肠段是否具有下述功能:(a)细菌能否定居;(b)扫描电镜观察反否显示正常形态;(c)能否耐受大分子肠毒素的吸收;(d)是否能将特异性抗体分泌至肠腔内;(e)是否能证实产生记忆性反应及(f)是否诱导体液免疫耐受性。  相似文献   

7.
<正>产肠毒素大肠杆菌(ETEC)是犊牛、羔羊和仔猪新生期腹泻的重要病因。从犊牛分离的ETEC大多数菌株表面具有K_(99)纤毛粘附素,它促进对小肠微绒毛的粘附与定居。腹泻犊牛中ETEC的分离率一般在4—30%范围内,看来有地区性差异。 用含有纤毛抗原的菌苗免疫母畜,通过其初乳的免疫力,可对ETEC引起的新生期腹泻提供保护。如今一些厂家已把有纤毛抗原的ETEC菌株纳入他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采用可逆性肠结扎成兔腹泻(RITARD)动物模型检测了毒素源性大肠杆菌(ETEC)定居因子抗原Ⅰ(CFA/Ⅰ)和表面抗原3(CS_3)重组菌株的肠道粘附力、免疫原性和保护性。经肠道及口服接种时重组菌株对肠道均有较强的粘附力,与CFAs阴性宿主菌相比P<0.01。口服免疫家兔时,第四周血清抗体滴度达到高峰,分别为1∶9 000和1∶80 000;肠道免疫家兔后血清效价在第二周达到高峰,滴度分别为1∶8 000和1∶60 000。在抗体滴度高峰时进行ETEC野生株攻毒,结果显示口服组抗腹泻保护率为66.7%~75%,肠道组为50.1%~71.4%。攻毒后免疫家兔的排菌天数较对照组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9.
定居因子CFA/I和CS6是肠毒素大肠杆菌 (ETEC)中重要的两种优势抗原 ,是ETEC疫苗研制的首选组分。采用基因重组技术将二者构建在以asd基因为选择标记的重组质粒上 ,与asd基因缺失突变型减毒福氏志贺氏菌FWL0 1构成宿主 载体平衡致死系统。实验结果表明 ,重组疫苗候选株能够稳定表达CFA/I和CS6抗原 ,并可在菌体表面形成相应菌毛。重组菌口服免疫BALB/c小鼠后 ,可诱生相应的抗CFA/I和CS6的特异性血清抗体IgG和分泌型抗体sIgA ,说明以志贺氏菌为载体 ,可以构建同时表达多个定居因子抗原的ETEC多价菌苗  相似文献   

10.
定居因子CFA/I和CS6是肠毒素大肠杆菌(ETEC)中重要的两种优势抗原,是ETEC疫苗研制的首选组分。采用基因重组技术将二者构建在asd基因为选择标记的重组质粒上,与asd基因缺失突变型减毒福氏志贺氏菌FWL01构成宿主.载体平衡致死系统,实验结果表明,重组疫苗候选株能够稳定表达CFA/I和CS6抗原,并可在菌体表面形成相应菌毛。重组菌口服免疫BALB/c小鼠后,可诱生相应的抗CFA/I和CS6的特异性血清抗体IsG和分泌型抗体sIgA.说明以志贺氏菌为载体.可以构建同时表达多个定居因子抗原的ETEC多价菌苗。  相似文献   

11.
肠毒素和定居因子抗原 (CFAs)是肠毒素大肠杆菌 (ETEC)两种主要的致病因素。有效的ETEC疫苗应包括这两种成分。采用基因重组技术 ,将定居因子CFA/II的共有抗原成分CS3菌毛抗原和LT B/ST融合肠毒素基因克隆至以asd基因为选择标记的重组质粒上 ,与asd基因剔除的弗氏志贺氏菌Fwl0 1构成了宿主 载体平衡致死系统。结果表明 ,在无抗生素条件选择的情况下 ,该重组菌可稳定表达CS3菌毛抗原和LT B/ST融合肠毒素抗原。通过口服和鼻饲方式免疫小鼠 ,可诱生相应的血清IgG抗体 ,同时能够检测到分泌型IgA的产生 ,表明该重组菌可以有效的诱导产生粘膜免疫。  相似文献   

12.
正常成年仓鼠肠道菌群可拮抗艰难梭菌在该动物肠道中定居。将该菌群转移到无菌小鼠并经过抗生素和热(70℃,10min)简化处理后,获得一组由严格厌氧菌组成的菌群,仍有拮抗艰难梭菌的能力,由此建立了一研究拮抗艰难梭菌在肠道中定居的实验动物模型。作者研究了屏障菌群与艰难梭菌相互作用的可能机制,并对与艰难梭菌有关的伪膜性结肠炎的病原学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正>K99株由一种质粒决定的,它有象发丝状的抗原结构,存在小牛、羊羔和偶然是仔猪的肠道致病性大肠杆菌的表面上。在细菌对宿主的肠粘膜的吸附作用方面这种抗原是重要的,在一分离株上它的存在可被作为一种有用的肠道致病性的指征。经吸收过的K99因子血清通常应用于检测抗原,因为K99在18℃生长的微生物上不能表达,有抗生长于37℃的标准株活菌的抗血清常常用生长于18℃的同源菌株进行吸收。  相似文献   

14.
前言人体是一个和外界接触的场所,即微生物群体在人的鼻腔、咽喉、口腔、肠道、阴道和皮肤等处形成,称为正常菌群(normal bacterial flora)。它是由与人体之间具有很深共生关系的定居菌群和共生关系较浅的栖居菌群构成。这些菌群相互之间  相似文献   

15.
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是人体肠道内重要的生理菌,它在机体内的多少是衡量健康状况的指标之一。众多研究表明,双歧杆菌具有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生物拮抗、免疫、抗衰老、抗肿瘤和营养等功能,在人体健康和疾病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新生儿出生时,肠道是无菌的,但在出生后不久,外界的菌就逐渐进入体内,有的菌和宿主细胞有一定的亲和力,通过粘附和定植在肠道定居,成为肠道的正常菌群。  相似文献   

16.
表达毒素源性大肠杆菌定居因子抗原CS6的一组基因的克隆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人源毒素源性大肠杆菌(Enterotoxigenic E.Coil ETEC)是引起婴幼儿及旅游者腹泻的主要致病菌。ETEC的致病因子包括定居因子抗原 (Colonization factor antigens,CFAs)和肠毒素。大多数ETEC菌株均能产生抗原特异的菌毛,介导细菌与宿主小肠粘膜表面并在粘膜表面上受体的结合,使得细菌能定殖于粘膜表面并在粘膜的功能性清除中存活下来。已经报道的定居因子抗原包括CFA/Ⅰ,CFA/Ⅱ、CFA/Ⅲ、CFA/Ⅳ(PCF8775)、PCF09和PCFO159等。CFA/Ⅰ和CFA/Ⅲ均由单一的菌毛亚基构成,CFA/Ⅱ、CFA/Ⅳ则由多种表面抗原(colisurface antigen,CS)复合而成。所有的CFA/Ⅳ阳性菌株均表达CS6抗原,其中有些同时表达CS4或CS5抗原。CS4和CS5都是直径6~7nm的菌毛,能引起人和牛血红细胞的甘露糖抗性的凝集反应(MRHA)。迄今为止,没有观祭到CS6明显的菌毛结构,CS6也不能引起MRHA阳性反应。然而动物实验的结果表明,CS6是CFA/Ⅳ复合抗原中一种对定居作用最重要的抗原”,。本研究组已经通过分子克隆的手段获得了能分别表达CFA/Ⅰ和CS3抗原的重组菌株,用于人源ETEC疫苗的研究。本文报道了表达CS6菌毛抗原的DNA片段的克隆,并用免疫吸附制备的CS6抗血清测定了重组菌株表达的菌毛蛋白。  相似文献   

17.
定居因子抗原(CFA)是肠毒素大肠杆菌(ETEC)的重要毒性因子和保护性抗原,大多以菌毛的形式存在。此类抗原的表达及菌毛的装配需要2类基因的共同作用,即亚基结构基因和辅助蛋白结构基因。亚基是纤毛抗原的基本组成单位,而辅助蛋白则参与亚基蛋白分子的输送及装配过程。CS3亚基结构基因位于辅助蛋白结构基因的下游,处于CS3操纵子的3′端。CS3亚基结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分析揭示,在其翻译起始位点的上游存在着rbs位点及原核  相似文献   

18.
胡蜂抗原5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蜂抗原 5 (Ag5 )是胡蜂毒液中的一种主要变应原 ,对胡蜂过敏病人有变态反应作用。它一般由约 2 0 4个氨基酸残基组成 ,分子量约为 2 3kDa。不同的抗原 5之间有抗原交叉反应活性 ,且活性大小不同。它的cDNA已被克隆 ,并以融合蛋白的形式在大肠杆菌中进行表达。但Ag5的生物功能至今还不清楚。由于Ag5有抗原交叉反应活性 ,因此可将其用于免疫治疗。此外 ,Ag5还可用于植物病虫害防治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如何激发高效的肠道黏膜免疫应答来预防肠道感染始终是较为棘手的问题.本文旨在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Nissle 1917作为肠道黏膜免疫的安全靶向载体,调理胃肠道菌群紊乱、缓解溃疡性结肠炎以及利用益生菌固有特性或优化特性进行治疗的可能性等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大肠杆菌Nissle 1917(EcN)是一株可口服的优良益生菌,也可作为生物载体活苗候选株,兼有较强的肠道局部定殖能力和无免疫原性的特性.该菌株还可以作为载体靶向递呈TAT-凋亡素融合蛋白治疗结肠直肠癌,并在研发靶向递呈防御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上具有重要的功能.其基因修饰株能够原位递呈特定的抗原分子,有效激发特异性的黏膜免疫应答.重组大肠杆菌Nissle-HA 110-120具有体外表达特异性抗原的能力,但EcN菌体本身不会引起黏膜免疫应答,也不影响对自身抗原的外周免疫耐受.同时,EcN具有很好的安全性,尤其是因炎症导致肠道防御屏障破坏的时候,重组大肠杆菌Nissle-HA110-120在健康或患有急性结肠炎的小鼠体内都没有迁移、克隆扩增和激活特异性CD4+T淋巴细胞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大肠埃希菌(简称大肠杆菌)O157:H7毒力因子为志贺毒素2(stx2),其基因由温和噬菌体编码,由晚期基因启动子调控表达。stx2的合成与释放需要诱导噬菌体溶菌周期,而且正常肠道大肠杆菌感染了毒素编码的噬菌体就能制造毒素和噬菌体,使毒素水平远远超过病原性菌株本身的产量,作者在体外以及鼠肠道验证了这一假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