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农业部(Washington.DC)农业研究局(ARS)独自或与其它部门合作开发了下述新产品和技术。 ARS分离出不产生黄曲霉毒素的曲霉菌株并申请了专利。此种“野生型”真菌为害花生作物并使企业每年损失以百万计的美元。ARS将与Gustafson, Inc. (Plano, TX)合作对此无害真菌对花生作物  相似文献   

2.
大豆灰斑病作为一种世界性的真菌病害,受到国内外植物病理学家与遗传育种界的普遍关注并开展了大量的研究(李海英等,1998;杨庆凯等,1988),而有关大豆灰斑病菌毒素的研究国内外报道极少。我所曾利用固体培养基提取毒素(陈绍江等,1998),但由于固体培养基的成分、PH值、菌丝生长量等难以控制和测定,增加了毒素提纯过程的难度。本试验对大豆灰斑病在液体培养基中毒素产生条件进行了研究,旨在为进一步深人研究该毒素理化特性、致病组分,揭示大豆灰斑病菌的致病机理并利用毒素进行抗原筛选等打下基础。1材料与方法1…  相似文献   

3.
研究分析了大豆连作、轮作土壤微生物区系,发现连作大豆根际土壤真菌富集,以其优势真菌回接大豆.紫青霉菌(Penicilliumpurpurogenum)能强烈抑制大豆生长发育.在实验室条件下分离获得该菌产生的毒素粗结晶,5μg·ml-1水培液中即可观察到大豆根系受害,根毛很少生长;30μg·ml-1水培液中大豆主根褐变严重,侧根几乎不再生长;200μg·ml-1导致一些大豆品种幼苗在2周内死亡这些结果表明,连作大豆土壤中该菌的大量存在及其产生的毒素是大豆连作障碍产生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关于寄主专化性毒素(Host-Specific Toxin,HST)的作用机制及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有了新进展;在14种寄主专化性毒素中,以Alternaria属的病原菌产生的专化性毒素的研究更为深入。非寄主专化性毒素(Non-Host-Specific Toxin,NHST)的研究着重在毒素产生的条件、生物活性测定、抗性鉴定以及检测被感染植物体的毒素含量等。本文综述了一些能产生专化性毒素和非专化性毒素的植物病原真菌,有链格孢(Alternaria)、镰孢(Fusarium)、尾孢(Cercospora)、轮枝孢(Verticillium)、梨孢(Pyricularia)、疫霉(Phytophthora)、长蠕孢(Helminthosporium)、黑团孢(Periconia)和核盘菌(sclerotinia)等属的病原菌。从所发表的文献表明真菌毒素在植物病害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细交链格孢菌酮酸(Te A)是链格孢菌毒素中最为重要的一种,其在适合的浓度对月季没有伤害而对月季长管蚜有趋避作用。从中国月季上分离纯化得到的两株链格孢属真菌,编号为0363和0645,经过培养性状对比、ITS和18S基因序列分析及显微形态观察,鉴定0363为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e.Keissler),0645为细极链格孢(Alternaria tenuissima)。用有机溶剂对两株菌株的毒素进行提取,得到的毒素粗提物利用HPLC分析测定,结果表明,两株菌的毒素粗提物中均含有细交链格孢菌酮酸(Te A)。以上研究结果为中国月季病虫害的防治及寄主植物介导的间接病虫互作机理研究提供实验材料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链格孢属真菌(Alternaria Nees)是世界上分布最广泛的真菌之一,可产生9种寄主选择性毒素(host-selective toxins,HST)。根据寄主不同,将链格孢属的7个生理小种称为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的7种致病型。每种致病型产生的HST都是低分子质量的次级代谢产物,只对敏感品种有毒,对抗性品种无毒。参与HST生物合成的基因都是多拷贝的,这些共同表达的基因组成基因簇。各致病型的基因簇位于一条小于2.0Mb的conditionally dispensable(CD)染色体上,CD染色体的不稳定性不影响菌丝的生长和孢子的萌发,但与菌株的致病力有关。从链格孢菌6种致病型得到毒素合成基因,日本梨致病型、草莓致病型、橘致病型有共同的EDA结构域,这3种致病型有很多EDA生物合成需要的同源基因。HST的分子遗传学研究为链格孢菌不同致病型的演化提供了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7.
大豆连作障碍研究I.大豆连作土壤紫青霉菌的毒素作用研究   总被引:21,自引:6,他引:15  
研究分析了大豆连作、轮作土壤微生物区系,发现连作大豆根际土壤真菌富集,以其优势真菌回接大豆,紫青霉菌能强烈抑制大豆生长发育。在实验室条件下分离获得该菌产生的毒素粗结晶,5μg·ml^-1水培液中即可观察到大豆根系受害,根毛很少生长;30μg·ml^-1水培液中大豆主根褐变严重,侧根几乎不再生长;200μg·ml^-1导致一些大豆品种幼苗在2周内死亡。这些结果表明,在连作大豆土壤中该菌的大量存在及其  相似文献   

8.
美国农业部农业研究局的William Langenberg和LingYu Zhang发现了一种原始的真菌,这种真菌能将基因导入大部分植物中。Olpidium brassicae是一种发现于全球气候条件下的土壤-住宅真菌,它能将DNA导入草和阔叶植物中,而在这两类植物中细菌载体往往受到限制。该真菌是一种专性植物寄生物,可  相似文献   

9.
美国农业部农研局(ARS)的一名研究人员偶然发现,真菌白僵菌的一种特殊菌株能使甘薯枯黄粉虱致死,这种粉虱在去年给美国的花生、蔬菜和棉花种植者造成的损失为五亿美元。Fermone Corp.确信上述真菌的杀枯黄粉虱能力,首先与USDA协商其许可证。ARS的研究者James Wright首先从德克萨斯棉铃象(虫甲)上分离到白僵菌,他与Fermone一起研究出用油培养可扩散到作物物上的上述真菌。Fermone正向美国环保署申请在8个州的4000英亩土地上试验白僵菌对几种作物的防治  相似文献   

10.
虎杖内生真菌产白藜芦醇苷菌株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组织培养法对秦巴山区虎杖进行内生真菌分离,通过内生真菌的液体发酵,对发酵液和菌丝的乙酸乙酯萃取液进行HPLC分析检测,筛选出一株产白藜芦醇苷的菌株M-56,其产量达1.029 mg/L。根据该菌株的形态特征及菌丝ITS序列分析,将该株菌确定为无性型真菌丝孢纲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ria。  相似文献   

11.
【背景】高通量测序分析作为深入了解环境微生物群落组成的重要方法,已成为植物内生真菌多样性研究的有效手段,然而由于引物的扩增差异,采用不同引物可对实验结果分析造成影响。同时,盐角草作为世界上最耐盐的植物之一,存在着多种功能性的内生真菌,而较为全面介绍其内生真菌组成和多样性的报道鲜见。【目的】为了揭示盐角草内生真菌的多样性,解析不同扩增引物对内生菌多样性分析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真菌高通量测序常用引物对ITS1-5F、ITS1-1F、ITS2对采自乌鲁木齐达坂城盐湖的盐角草内生真菌进行扩增,开展其内生真菌OTU的分析。【结果】通过不同引物对扩增并测序共获得102个盐角草内生真菌OTU,涉及真菌界8个门和未分类菌群,其中子囊菌门(Ascomycota)占绝对优势,其次为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在属层次上,盐角草内生真菌共涉及64个属及20个未分类属,其中Alternaria、Cladosporium、Podospora等3个属为盐角草内生真菌优势菌群。对不同引物对扩增测序结果分析表明,不同引物对扩增对分析内生真菌OTU数量和种类具有明显的影响,在全部所得的102个OTU中,...  相似文献   

12.
一种有趣的泽兰尾孢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紫茎泽兰Eupatorium adenophorum Spreng是近年蔓延于云南省的一种杂草,今年在该草上除出现一种天敌泽菌实蝇Procecidochares utilts Stone并形成虫瘿外,近来又发现在该草上感染了一种寄生真菌,能形成叶片死斑,迄今尚未发现其他寄主,可望对草势蔓延有所抑止。现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13.
以灭草烟作为筛选剂,利用基因枪法建立一种安全高效的大豆遗传转化体系.比较不同筛选剂对大豆胚尖外植体丛生芽诱导数目的影响.与卡那霉素、潮霉素和草胺膦等传统筛选剂相比,以灭草烟作为筛选剂可使丛生芽的数目增加1倍以上.克隆了拟南芥突变体csrl-2中突变的乙酰羟基酸合成酶基因(ahas),以其作为筛选标记基因,构建可利用灭草烟作为筛选剂的植物表达载体.利用基因枪法将该载体转化大豆,获得6棵灭草烟抗性植株,分子检测证明外源ahas基因整合到5棵转基因大豆植株的基因组中.  相似文献   

14.
AM真菌和胞囊线虫对大豆根内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鲁豆4号’大豆接种丛枝菌根(AM)真菌聚生球囊霉Glomus fasiculatum和大豆胞囊线虫(SCN)Heterodera glycines 4号生理小种后, 定期测定大豆根系中AM真菌及线虫侵染速率、过氧化物酶(PO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β-1,3葡聚糖酶及几丁质酶活性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 接种AM真菌大豆根系中4种酶活性高于对照水平; 先接种AM真菌后接种SCN处理根系中POD、PAL及几丁质酶的活性高于只接种SCN的处理,并且酶活性峰值出现的时间均早于或相当于后者。另外,PAL及几丁质酶活性出现高峰时期也正是AM真菌侵染率迅速升高及线虫侵染速率快速下降期。因此,AM真菌先激活了大豆的防御反应,然后使其对SCN的侵染产生快速反应,PAL及几丁质酶在AM真菌诱导的抗、耐线虫病害机制中起重要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先接种AM真菌后接种SCN处理大豆根系中,β-1,3葡聚糖酶活性低于只接种AM真菌的处理。作者认为本试验条件下,该酶在大豆抗SCN病害中的作用表现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将‘鲁豆4号’大豆接种丛枝菌根(AM)真菌聚生球囊霉Glomus fasiculatum和大豆胞囊线虫(SCN)Heterodera glycines 4号生理小种后, 定期测定大豆根系中AM真菌及线虫侵染速率、过氧化物酶(PO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β-1,3葡聚糖酶及几丁质酶活性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 接种AM真菌大豆根系中4种酶活性高于对照水平; 先接种AM真菌后接种SCN处理根系中POD、PAL及几丁质酶的活性高于只接种SCN的处理,并且酶活性峰值出现的时间均早于或相当于后者。另外,PAL及几丁质酶活性出现高峰时期也正是AM真菌侵染率迅速升高及线虫侵染速率快速下降期。因此,AM真菌先激活了大豆的防御反应,然后使其对SCN的侵染产生快速反应,PAL及几丁质酶在AM真菌诱导的抗、耐线虫病害机制中起重要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先接种AM真菌后接种SCN处理大豆根系中,β-1,3葡聚糖酶活性低于只接种AM真菌的处理。作者认为本试验条件下,该酶在大豆抗SCN病害中的作用表现不明显。  相似文献   

16.
AM真菌和胞囊线虫对大豆根内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将‘鲁豆4号’大豆接种丛枝菌根(AM)真菌聚生球囊霉Glomus fasiculatum和大豆胞囊线虫(SCN)Heterodera glycines4号生理小种后,定期测定大豆根系中AM真菌及线虫侵染速率、过氧化物酶(PO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β—1,3葡聚糖酶及几丁质酶活性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接种AM真菌大豆根系中4种酶活性高于对照水平:先接种AM真菌后接种SCN处理根系中POD、PAL及几丁质酶的活性高于只接种SCN的处理,并且酶活性峰值出现的时间均早于或相当于后者。另外,PAL及几丁质酶活性出现高峰时期也正是AM真菌侵染率迅速升高及线虫侵染速率快速下降期。因此,AM真菌先激活了大豆的防御反应,然后使其对SCN的侵染产生快速反应,PAL及几丁质酶在AM真菌诱导的抗、耐线虫病害机制中起重要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先接种AM真菌后接种SCN处理大豆根系中,β—1,3葡聚糖酶活性低于只接种AM真菌的处理。作者认为本试验条件下,该酶在大豆抗SCN病害中的作用表现不明显。  相似文献   

17.
从两个不同生长时期野生远志中分离内生真菌菌株88株,隶属于28个属,研究了各菌株对3种指示菌的拮抗作用。结果表明,远志不同生长时期不同部位的内生真菌数量、分布、种群存在差异,其优势属为Alternaria Nees。茎中内生真菌种类较多。88株内生真菌中有73株菌至少能拮抗1种指示菌,占总菌数的83.0%。4株抗性较强的菌株分别隶属于Trichothecium Link、Cephalosporium Corda、Alternaria Nees、Dactuliophora C.L.等。  相似文献   

18.
真菌毒素是真菌的次生代谢产物,对生物有毒害作用。材料证明,低剂量长期接触会致癌,摄入量大会引起急性中毒,甚至死亡。早在1931年,Raistrick就从桔青霉中分离到桔青毒素,但直至1960年英国发生火鸡中毒事件,发现了黄曲霉毒素,并进一步证明其对动物具有强烈致癌作用以后,真菌毒素才逐渐引起各国的注意。在我国,花生、大米、大豆等粮食作物上的真菌分布,已有人进行过大量研究。但对调味品,尤其是辣椒面中的真菌污染情况研究甚少。作者对昆明市售辣椒面中真菌分布的种类、数量及其毒素进行调查,报导如下。回材料和方法:1996年11…  相似文献   

19.
裸盖菇属的真菌鉴定及分子系统学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裸盖菇属(Psilocybe)的许多真菌含有神经致幻型毒素,这些毒素被中国卫生部列为A类管制药品。在药检时,这些真菌样品通常是粉末。因此,仅依靠形态分类鉴定该类真菌非常困难。研究采用ITS序列分析的方法鉴定该类真菌并初步探讨了该属种间的系统发育关系。由系统发育树推断Psilocybe属可能是多源进化的。通过序列分析可以鉴定真菌样品为Psilocybe属。  相似文献   

20.
20种植物提取物抑制植物病原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小麦纹枯病菌(Rhizoctonia cerealis)、番茄灰霉病菌(Alternaria solani)这两种植物病原真菌为供试菌,对采自江西省吉安市的20种植物提取物的抑制菌丝生长活性及孢子萌发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供试质量浓度为1 mg/mL时,黄花草木樨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分抑菌效果最好,对小麦纹枯病菌和番茄灰霉病菌两种菌的抑制率均达100%;窃衣、小白酒草、羊蹄和车前草的抑制作用次之,对两种菌的抑制率均大于80%;单从对一种病原菌的抑制作用看,还有黄荆对小麦纹枯病菌率为100%,空心莲子草、窃衣、小白酒草和鬼针草对番茄灰霉病菌的抑制率为100%,但是,这20种供试植物的石油醚相和水相萃取物对两种病原真菌的抑制效果均不强.抑制病原菌孢子萌发亦得到类似结果.以上结果提示植物抑菌活性成分主要存在于乙酸乙酯萃取部分,黄花草木樨、窃衣、小白酒草等的提取物作为植物源杀菌剂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