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周雄 《蛇志》2002,14(2):77-77
1 检疫  应用各种诊断方法对出入蛇类及蛇产品进行检查 ,并采取相应的治疗防护措施 ,防止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1 )引种检疫。全面检查引来作种用的蛇 ,并进行过渡饲养 ,确定无病且不带病菌后方正规养殖。 (2 )日常检疫。在平时饲养过程中定期抽查 ,发现疫情及时处理。 (3 )出场检疫。检查出售的蛇及产品 ,保证质量 ,减少和杜绝疫病传播。  检疫项目为蛇的常见病 ,如 :口腔炎、肺炎、胃肠炎、体内外寄生虫、霉斑病及其他细菌疾病等。2 隔离  有典型症状或有某些疾病前兆症状的蛇 ,立即进行隔离 ,并进行场地消毒。隔离出来的蛇实行专…  相似文献   

2.
顾学玲 《蛇志》2002,14(2):11-11
给病蛇打针是治愈蛇病的最佳途径 ,但给蛇打针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1 )忌扎尾部 许多初养蛇者受人生病打针选臀部的影响 ,认为给蛇打针的最佳部位应在尾部 ,殊不知蛇尾部神经密布 ,稍有不慎便会造成尾部神经损伤 ,引起病蛇不适 ,严重者导致死亡。所以 ,在给病蛇打针时应选择心脏以下 ,脊骨两侧的肌肉丰满处。(2 )忌用粗针头 用粗针头给病蛇打针 ,因扎针较浅、针眼大 ,药水注入后容易流出 ,并且由于针眼大的直接原因 ,有时会导致注射部位发炎、流血 ,从而降低应有的防治效果。(3 )忌在胸部竖刺 给病蛇肌肉注射时不宜选在胸部竖刺 ,因蛇类…  相似文献   

3.
人工养肉蛇常见病的防治顾学玲顾孝玲(山东省青州市益都镇北城蛇蝎养殖园262500)养蛇和养家禽、家畜一样,在饲养过程中,蛇类会感染疾病。现将蛇类常见的疾病分述如下:1黑色霉病是由霉菌引起的一种蛇类常见皮肤病。此病多发于阴雨季节,病蛇腹部鳞片产生点块状...  相似文献   

4.
20 0 3年 6月 1 8日从长江重庆木洞段购回十几条活泼蛇SaurogobiodabryiBleeker。均由罾网捕捞 ,健康无损伤。放在室外水泥池饲养。室外水温白天2 6℃左右 ,夜晚 2 4℃左右 ,6月 2 6日在常规检查时又发现蛇身上出现小白点 ,病鱼体色发黑、消瘦、反应迟钝、体表粘液增多、浮头、体表和鳃遍布小白点 ;感染后期表皮有脱落现象。取病鱼体表一个白点镜检 ,可见虫体全身密布短而均匀的纤毛 ;大核呈马蹄形 ,确定为多子小瓜虫IchthyophthiriusmultifiliisFouquet。感染小瓜虫病的蛇 7月 6日死亡。蛇是否能大面积发病还有待进一步研究蛇(鱼…  相似文献   

5.
黎宗强  文国艺 《蛇志》2002,14(4):75-76
蟒蛇属于爬行纲 ,有鳞亚纲 ,蛇目 ,蟒蛇科(王蛇科 ,蚺蛇科 ) ,已列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由于人工饲养蟒蛇时间较短 ,对蛇类疾病防治缺乏经验 ,广西某动物园发生一起蟒蛇由口腔炎而致肺炎 ,最后死亡的病报。现将发病和治疗等情况报告如下。1 发病情况   2 0 0 1年 1 0月 3日 ,广西某动物园从外地引进野生蟒蛇 1 3条 ,最大的 3 5 kg,最小的 7.5 kg。2 0 0 1年 1 1月初发现个别有口腔炎症状 ,以后病蛇增加 ,并发展为肺炎。到 2 0 0 2年 3月中旬 ,1 3条蟒蛇全部死亡。发病时期可分为两个时期 ,第 1期是冬季 ,第 2期是春季。2 病蛇生前的…  相似文献   

6.
2003年6月18日从长江重庆木洞段购回十几条活泼蛇(鱼句)Saurogobio dabryi Bleeker.均由罾网捕捞,健康无损伤.放在室外水泥池饲养.室外水温白天26℃左右 ,夜晚24℃左右, 6月26日在常规检查时又发现蛇(鱼句)身上出现小白点,病鱼体色发黑、消瘦、反应迟钝、体表粘液增多、浮头、体表和鳃遍布小白点;感染后期表皮有脱落现象.取病鱼体表一个白点镜检,可见虫体全身密布短而均匀的纤毛;大核呈马蹄形,确定为多子小瓜虫Ichthyophthirius multifiliis Fouquet.感染小瓜虫病的蛇(鱼句)7月6日死亡.蛇(鱼句)是否能大面积发病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蛇饲料及人工喂蛇方法研究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徐龙辉 《蛇志》1997,9(4):81-82
蛇饲料及人工喂蛇方法研究初探徐龙辉(广东省昆虫研究所广州510260)广东人对养蛇场归结了一句话:“十个蛇场九个亏”。可见养蛇之艰难。养蛇失败,究其原因主要有两条:一是收来的蛇多有内伤或经蛇仓、转运等周折而互传疾病,身体虚弱,到养蛇场以后便不断死亡。...  相似文献   

8.
WhiteJ宾萍  胡万达 《蛇志》2003,15(4):79-79
临床毒素学包括着一个较宽的医学情况范围 ,这些医学情况由于陆地和海上的有毒生物体的螯刺毒作用所致 ,而且还包括因摄入植物和动物毒素而引起的中毒。与毒素有关的疾病是引起全球性发病和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 ,特别是在那些热带和亚热带大陆地区。蛇咬伤是一种简单而又最重要的与毒素有关的疾病 ,在非洲、亚洲和美洲许多地区实质上是引起死亡的原因。最重要的蛇族是蝰蛇科和眼镜蛇科 ,它们引起一系列临床效应 ,包括局部坏死、神经毒性、凝血病和出血、肌毒性和肾脏毒性。这些效应因蛇的地理位置和种群而异。蜘蛛螯刺毒作用导致的发病率也是…  相似文献   

9.
蛇急性呼吸道感染的病原分离鉴定及其控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周维官  杨萍 《蛇志》2000,12(2):1-3
目的 为明确广西驯养蛇急性呼吸道感染的病因,并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方法 对患急性呼吸道感染而发病、死亡的驯养蛇27条进行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并从流行病学方面对病原的感染以及蛇发病的条件和因素进行研究。结果 我们发现,变形杆菌属的普通变形杆菌(P.vulgaris)和奇异变形杆菌(P.mirabilis)是主要的病原菌(占51.9%),其余的5种细菌分别占3.7% ̄7.4%不等。分离株所做的药物敏感  相似文献   

10.
据报道,霉菌菌体蛋白质的分解产物是有毒氮化物,脂肪酸的分解产物是类似溶血卵磷脂样的有毒物质。水牛吃了此类有毒物质容易中毒,黄牛次之。我地去年春季雨水较多,春花作物的霉菌病害较重,据不完全统计,有18头水牛和2头黄牛,发生牛疑似霉菌中毒病,死亡4头。  相似文献   

11.
目前 ,应用中草药预防蛇病还是一个全新的概念。然而应用中草药预防蛇病是减少蛇肉、蛇胆等抗生素残留的好措施 ,是生产绿色食品 (蛇肉 )的重要手段 ,应用中草药预防蛇病是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  中草药预防蛇病与抗生素、磺胺类药物等比较 ,具有下列优点 :一是毒副作用少或无 ;二是不在蛇体内残留造成药物超标 ;三是不会产生抗药性 ;四是药源丰富 ,在农村的房前屋后、坑洼坡地均可采到 ,无成本之忧。  使用中草药预防蛇病时 ,最好是多种草药联合运用 ,常用的中草药有苦参、紫苏、溪黄草、马缨丹、大青叶、狗干菜、白花蛇舌草、积血草、…  相似文献   

12.
顾学玲 《蛇志》2003,15(4):74-75
人类常用于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及全身性细菌感染的抗生素同样适用于蛇病的预防和治疗。作者在养殖蛇类的实践中 ,常在蛇的食饵中加入抗生素 ,不仅能预防蛇类疾病 ,而且还能改善蛇类的新陈代谢 ,促进生长 ,提高成活率或饲料转换率。  常用的抗生素有青霉素、红霉素、先锋霉素、氯霉素、庆大霉素、土霉素等。使用粉针剂型抗生素时 ,如青霉素、链霉素等 ,应现用现配 ,稀释后的药液超过 2 4 h后禁止使用。  现在市场上销售的兽用药物种类很多 ,如果在给蛇治病时不注意配伍禁忌 ,不但起不到应有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还可能引起病蛇中毒死亡。…  相似文献   

13.
毒蛇咬伤是临床常见急症之一,病情变化迅速,致残致死率高,因此做好蛇伤病人早期救治显得十分必要。而院前急救是蛇伤治疗前期的一个关键性步骤,对毒蛇咬伤的预后影响较大。有资料表明,毒蛇咬伤患者的死亡原因之一是由  相似文献   

14.
蛇油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植飞  郑卫平 《蛇志》2004,16(1):67-70
蛇油为蛇科动物蛇的脂肪经炼制提取而成.蛇油的应用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入药始见于<五十二病方>[1].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了蛇油的功效:蛇脂"绵裹塞耳聋,亦傅肿毒",又"摩着物,皆透也".说明蛇油渗透力强,并且有消肿毒的作用.民间常用蛇油治疗冻疮、皲裂、湿疹及水火烫伤.现就蛇油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试论蛇类的饲养技术和管理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肉用蛇一直走俏市场 ,价格一再攀高 ,供不应求 ,刺激了养蛇业的发展。目前国内主要养殖的种类有毒蛇中的五步蛇 (尖吻蝮 )、眼镜蛇、银环蛇 (主要是用于孵化仔蛇出售 )。无毒蛇有王锦蛇、滑鼠蛇 (水律蛇 )、黑眉锦蛇 (锦蛇 )、棕黑锦蛇 (虎尾蛇 )、乌梢蛇、榕蛇等。王锦蛇、黑眉锦蛇和滑鼠蛇适于南北各地养殖 ,是国内养殖最多、效益较高、最有发展前途的 3种蛇。但是 ,国内很多蛇场因为不懂饲养技术和管理方法 ,造成蛇类死亡严重 ,消瘦不增重 ,经济效益低。作者从事养蛇多年 ,现将养殖蛇类过程中积累的一些养殖技术和管理方法报道如下 ,…  相似文献   

16.
大白菜感染霜霉菌后细胞超微结构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研究了大白菜抗病品种和感病品种受霜霉菌侵染后叶肉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及其与抗病性的关系。大白菜受霜霉菌侵染后,在抗病品种叶片中,靠近侵染点处的几个细胞由于纤丝化而迅速死亡,此即过敏性死细胞。过敏性细胞坏死是一种主要的抗性机制。在过敏性坏死细胞周围的一些细胞的细胞质中出现大量吞噬体和质膜体;线粒体膨大成长条形,其内嵴的数量增多,高尔基体小泡也大量增加;核糖体丰富;内质网膨大。这些超微  相似文献   

17.
杨萍  周维官 《蛇志》1998,10(3):8-9
目的探讨蛇场蛇死亡与细菌感染的关系。方法从85条死蛇中随机抽样20条,取其心脏积血进行微生物检验。结果从其中的14条死蛇中分离出腐败谢瓦纳拉菌,分离阳性率为70%。结论认为该菌可能是蛇病死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8.
马铃薯疮痂病(potato scab)是世界范围内广泛存在的土传细菌性病害,难以防治。植物毒素thaxtomins由疮痂病链霉菌(Streptomyces scabies)次级代谢产生,是马铃薯疮痂病的主要致病原因,对马铃薯等作物产业造成严重危害。鉴于疮痂病链霉菌在农业上的重要作用,其中thaxtomins生物合成过程和分子调控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并取得了较好的进展。本文综述了thaxtomins的结构特征、生物合成与异源表达,并重点介绍了疮痂病链霉菌中thaxtomins生物合成的分子调控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有利于深入认知疮痂病链霉菌次级代谢调控网络,为未来开发新型马铃薯疮痂病的防治策略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9.
从乌梢蛇肌肉中提纯了果糖1,6-二磷酸酯酶,其最适pH 在中性,分子量14万,由四个亚基组成,二价金属离子镁、锰或锌为表现活力所必需,一价金属离子钾、铵和铯能激活此酶。在不同浓度的甲醇、乙二醇、甘油和二甲基甲酰胺的水溶液中测活表明,蛇肌果糖1,6-二磷酸酯酶比兔肌的这一酶更易失活,提示了在蛇肌酶分子中疏水键对维持酶的三维结构起着更大的作用。K~ 存在下,蛇肌酶的最适pH 从无K~ 时的6.6位移至7.0;而兔肌酶在同样条件下,不论有否K~ ,均为pH7.4。表明K~ 对蛇肌酶有专一性的相互作用。K~ 对蛇肌果糖1,6-二磷酸酯酶的激活是一别构激活作用,具有正协同性,但其Hill 系数随着底物浓度的增高而减小;另一方面,底物抑制的阈值随着K~ 浓度增高而上升,表明K~ 与过量底物为一对相拮抗的别构效应剂,它们与酶的结合部位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K~ 的别构效应导致过量底物与酶的亲和力下降,使酶趋于活性状态;过景底物的别构效应对抗了K~ 的激活,使酶趋于非活性状态。在K~ 存在下,5,5'-二硫-(2-硝基苯甲酸)与酶上巯基的反应速度较无K~ 的为快,表明K~ 的存在改变了酶的构象,使巯基更易发生反应。对于过量底物有抑制作用的酶,在其底物浓度大于抑制阈值的条件下的动力学处理,本文提出了一个公式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从乌梢蛇肌肉中提纯了果糖1,6-二磷酸酯酶,其最适pH在中性,分子量14万,由四个亚基组成,二价金属离子镁、锰或锌为表现活力所必需,一价金属离子钾、铵和铯能激活此酶。在不同浓度的甲醇、乙二醇、甘油和二甲基甲酰胺的水溶液中测活表明,蛇肌果糖1,6-二磷酸酯酶比兔肌的这一酶更易失活,提示了在蛇肌酶分子中疏水键对维持酶的三维结构起着更大的作用。K~ 存在下,蛇肌酶的最适pH从无K~ 时的6.6位移至7.0;而兔肌酶在同样条件下,不论有否K~ ,均为pH7.4。表明K~ 对蛇肌酶有专一性的相互作用。K~ 对蛇肌果糖1,6-二磷酸酯酶的激活是一别构激活作用,具有正协同性,但其Hill系数随着底物浓度的增高而减小;另一方面,底物抑制的阈值随着K~ 浓度增高而上升,表明K~ 与过量底物为一对相拮抗的别构效应剂,它们与酶的结合部位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K~ 的别构效应导致过量底物与酶的亲和力下降,使酶趋于活性状态;过量底物的别构效应对抗了K~ 的激活,使酶趋于非活性状态。在K~ 存在下,5,5′-二硫-(2-硝基苯甲酸)与酶上巯基的反应速度较无K~ 的为快,表明K~ 的存在改变了酶的构象,使巯基更易发生反应。对于过量底物有抑制作用的酶,在其底物浓度大于抑制阈值的条件下的动力学处理,本文提出了一个公式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