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梅花鹿(CervusnipponTemminck)属于哺乳纲(Mammalia)动物,雌雄异体。产仔是母鹿的本能;生茸则是雄性激素分泌而表现出的第二性征,也就是说,只有公鹿才能生长鹿茸,并且有严格的季节性。一般在3月中旬至8月中旬为收茸季节,此后角盘逐渐骨化,直至来年春夏才又脱盘生茸。近年来虽曾  相似文献   

2.
仔鹿缺硒病     
黑龙江省萝北县某鹿场,1973年饲养梅花母鹿75只,春季产仔鹿73只,生后56—67日龄时,其中23只发生仔鹿缺硒病(是一种营养代谢性疾病),死亡7只。黑龙江省密山县某鹿场于1978年4—6月间,在116只仔鹿中有25只又发生缺硒病,死亡11只,其余用亚硒酸钠防治,全部好转。  相似文献   

3.
梅花鹿难产发病率约占母鹿全年总发病率40—50%。由于难产处理不当,不仅造成母鹿和仔鹿死亡,还可以引起母鹿不育。  相似文献   

4.
母鹿分娩后,哺乳时常舔舐仔鹿肛门,能够促进胎便的排除,对仔鹿是有益的。但是在梅花鹿的驯养实践中,往往由于饲养条件不好,密度过大,管理不善,饲料中矿物质不足等原因,或因阴雨连绵,圈舍泥泞,造成仔鹿下痢时,则母鹿对下痢的哺乳仔鹿的肛门舔舐不止,以至  相似文献   

5.
麋鹿幼仔一周龄内的活动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陆军  梁崇歧 《兽类学报》1993,13(4):251-255
本文对麋鹿幼仔(4雄、6雌)在初生一周龄内的活动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仔鹿白天大部分时间皆藏卧于隐蔽处,与鹿群呈隔离状态,其活动行为主要表现为求乳、运动、跟随或躲避等。初生仔鹿具有接近和跟随亲生母鹿的本能,在5日龄内其大部分活动都处在亲生母鹿的监护下,属伴随型;至6—7日龄后,仔鹿可随母鹿进入鹿群活动。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省玉泉养兽场是以养兽为纲,综合经营为方针的毛皮、果树基地。随着场子的建立,开始了养鹿。2年以来,已发展到46只。其中马鹿41只,完全是捕于我省的山区,逐只由山里运回家养的。通过改变习性、精心饲养,已繁殖了15只。1958年有9只性成熟的母鹿,到今年产仔期已实现满配、满孕、满生、满活、满壮等五满和产茸千两的成绩。归纳起来,主要是执行了如下一些重要措施:饲养管理上采取了六大根本办法,繁殖上抓住了五个中心环节,在饲养员中开展了以两爱为中心,十大树立为灵魂的政治思想教育。饲养管理上的六大根本措施1.给以充足清洁的饮水:水对于鹿的生长和长茸具有重要作用。据初步观察,公鹿在长茸期若雨水勤、饮水充足,茸角长的快而粗大;给母鹿充足的饮水,乳汁分泌多,仔鹿建壮。因此,鹿圈的水槽要经常有清  相似文献   

7.
在大小兴安岭的茫茫林海中,只见一位猎人手持长笛,吹奏出与公鹿鸣声相仿的悠扬乐声。这时母鹿以为配偶在嘶叫,便闻声而至;公鹿应声尾随并发出悦耳的呼唤,与笛声相合。熟练的猎人就佯装向公鹿迈近,边走边鸣长笛,“诱敌深入”。待鹿群鱼贯而入,猎人便伺机射杀带头的母鹿,然后依次猎取其余的母鹿和公鹿……。这是原始人类使用拟声工具诱捕兽类的一个场面,民族志中称此为“呼鹿”,它是旧石器时代晚期人类的一项重要发明。直到解放前夕,我国鄂伦春族等少数民族还保存着这种狩猎方式。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究繁殖状态对卵胎生鱼类生存适合度的影响,本文比较了孔雀鱼(Poecilia reticulata)产仔前后的静止代谢率(resting metabolic rate,RMR)、快速启动逃逸能力的变化特征以及产仔前以上生理生态参数与产仔量的关联。结果表明:产仔前实验鱼的RMR显著高于产仔后(P0.05),并与产仔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产仔前后实验鱼快速启动逃逸能力相关参数无显著变化(P0.05),产仔前最大线速度Vmax、单位时间内的质心移动位移D120 ms等均与产仔量不相关(P0.05)。研究表明,孔雀鱼繁殖需要较大的能量投入,而快速启动逃逸能力作为生存适合度的重要参数不受繁殖状态的影响,这可能与该物种的进化策略有关。  相似文献   

9.
黄山短尾猴的冬季产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动物的繁殖时间是动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对其栖息环境适应的结果。黄山的短尾猴属于季节性繁殖的动物,其产仔期一般在1~5月。但在2001年,记录了一例短尾猴在冬季产仔,产仔日期为11月29日。为分析其原因,依据1988~2001年连续14年的产仔数据及当地连续14年的气象资料(年平均气温、降水量及日照长度),统计学检验结果表明,黄山短尾猴产仔时间的推移与栖息地年平均气温显著相关(P<0 05),而与年平均降水量及日照长度无显著相关(P>0 05)。  相似文献   

10.
短尾猴种群生态学研究Ⅱ.繁殖方式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李进华  李明 《兽类学报》1994,14(4):255-259
黄山短尾猴鱼鳞坑群为季节性繁殖,属产仔节律型。据1988、1990和1992年有全年婴猴出生日期的记录,计算出平均产仔日期在4月2日。雌猴性成熟年龄为5.4±0.5岁,其繁殖率受年龄和个体在群内的社会顺位的不同而有所不同。顺位高的繁殖率高,产仔时间亦早。本文还首次提出了雌性产仔经历对一年度产仔影响的数据。  相似文献   

11.
秦岭野生大熊猫繁殖生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83-1990年,调查研究了秦岭野生大熊猫的发情期与发情交配行为,产仔期和产仔育幼洞穴的选择。发现发情期一年中有两个时期,好1-4分和6-9月份,产仔育幼洞穴为海拔1800米左右的阳坡天然石洞。  相似文献   

12.
羚牛秦岭亚种的产仔地特征及早期母幼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生育后代是每个动物在种群内扩散其遗传基因的惟一方式。确保产仔期间自身的安全和新生后代的安全,是动物种群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都要面对的问题。因此,在长期进化过程中每个物种在栖息地的选择和利用方面,都将隐蔽条件作为重要的因子(Bailey,1984)。无论是在隐蔽的洞穴中产仔、还是在不利于隐蔽的草原上集群产仔,都是动物为了保证在产仔过程中免受天敌攻击和新生幼仔的安全而形成的保证种群长期存活的生存策略(Sinclair,1977;Estes and Estes,1979)。  相似文献   

13.
梅花鹿性行为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梅花鹿(Cerous nippon)的性行为,不仅可以揭示其性活动规律,而且对制定适宜的配种方案,改进育种措施,提高繁殖性能等,均有指导意义。也可为饲养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我们于1981—1983年,对本场梅花鹿的性行为,进行了初步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一) 梅花鹿的发情特点 1.初次发情年龄梅花鹿公、母鹿,生长发育良好的15—18个月性成熟。但在生产上母鹿参加配种的适宜年龄是2周岁,公鹿为3周岁以上。  相似文献   

14.
杨营  余刚 《四川动物》1991,10(4):41-41
1990年,都江堰市九甸坪圈养繁殖场,配种黑熊(Selenarctos thibetanus)9头,有3头产出4只幼仔。现整理报道于后。1圈舍繁殖场海拔高800m,配种期的温度在22—30℃,产仔期的温度在-2—5℃。每个单圈5m2,产仔圈9m2。运动场总面积400m2,圈内设有水池。2试验动物参加繁殖的黑熊年龄均在4岁以上,发育及体况良好,无疾病及体外寄生虫,被毛光亮。种公熊5头均为未手术熊,母熊9头,其中未手术熊3头,手术后引流胆汁熊2头,手术引流胆汁后淘汰熊4头。原在笼内关养3年以上,活动量少,缺乏阳光,于1990年4月放入繁殖圈中饲养。3发情周期与发情表现人工饲养下黑熊…  相似文献   

15.
大熊猫妊娠及产仔行为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祥明  余建秋 《四川动物》1999,18(4):179-181
对人工饲养下8 只次怀孕产仔大熊猫的妊娠反应、产仔行为和7 只次配种未孕大熊猫行为进行比较研究表明, 受配雌兽到一定时间后摄取窝头情况可作为判断是否怀孕及预测产期的重要行为指标。怀孕产仔大熊猫和假孕大熊猫都有类似的反应: 减食, 拒食窝头、竹, 活动量明显减少, 乳房、外阴发生较大变化, 舔外阴、含竹作巢等。但前者拒食窝头并持续到产后一段时间, 后者有的在拒食窝头的中途出现摄食窝头的行为; 有的减食或拒食不久又摄食窝头- 再拒食- 再摄食, 活动量减少, 外阴、乳房仅有微弱变化。产仔大熊猫的预产期在减食窝头后25 天左右或拒食窝头后的21 天左右。大熊猫产仔期破羊水次数与每胎产仔只数有关。  相似文献   

16.
马来穿山甲(Manis javanica)为极度濒危物种,已报导该物种的怀孕期长度差异较大,需要更多的直接观察案例来确定其怀孕期长短。广西林业科学研究院穿山甲人工救护与繁育基地通过室内圈养方式驯养穿山甲,记录了14例马来穿山甲产仔情况:其中圈养前野外受孕、场内产仔9例;野外受孕、圈养死亡的母体1例;不确定受孕情况母兽产仔1例;圈养条件下交配怀孕并产仔3例,其中2例是母兽进场后第2次产仔。根据初步观察结果,估计马来穿山甲孕期为5~6个月。  相似文献   

17.
藏羚羊雌性种群的迁徙行为和产仔行为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2005年6~7月,我们在新疆昆仑山西部的一处藏羚羊繁殖地,对一个雌性藏羚羊的迁徙种群进行了研究。整个调查区域的海拔是4500~5000m,植被覆盖率小于5%,主要植被是垫状驼绒藜(Ceratoidescompacta)。根据研究结果,我们估计在本产仔季节,共有4000~4500头雌性藏羚羊迁徙聚集到一个1200km2的区域内,集中产仔地面积约为350km2。产仔的高峰期是在6月18日~7月7日,其间只有40%的成年雌性产仔,这可能和2004年冬西藏阿鲁盆地的降雪量较大导致藏羚羊在交配期和怀孕期身体条件较弱有关。这个区域的雌性藏羚羊迁徙自西藏的西部,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之间到达该区域,然后在7月上旬开始返回。研究区域内的狼、赤狐和大型猛禽是主要的捕食者,但是出现的频次很少。研究区域内大部分藏羚羊成体和幼仔的死亡和天敌捕食没有关系。我们对藏羚羊主要采食的植物的营养成分进行分析,没有发现这个区域和其南部其他区域的差异,所以食物可能不是藏羚羊迁徙的主要原因。躲避捕食者、躲避传播寄生虫病的昆虫干扰、或者是避开牧民和家畜,这些因素都有可能导致藏羚羊雌性迁徙到这个区域产仔。基于本次研究,我们建议新疆和田地区能够对这个产仔地进行严格保护,禁止产仔期的人类干扰,同时有必要考虑建立一个大型保护区,或者和相邻保护区联合起来进行管理。  相似文献   

18.
食蚊鱼卵胎生习性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霆隽  曹春华 《生物学通报》2005,40(3):56-57,F003
2001年初夏,我们在学习《动物学》时,为验证课本中关于食蚊鱼(Gambuisa Amnis)卵胎生的理论知识.从野外捕回一些食蚊鱼,其中一尾正在产仔,我们仔细观察了它产仔的全过程,然后将它单独饲养于室内。1个月后,意外发现这尾雌鱼再次产仔、这是什么原因呢?经查阅文献,见到郑文彪的“卵胎生鱼类的受精受孕方式”一文和高书堂等的“放养食蚊鱼”一文。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2014—2016年三个冬季(12月—翌年2月)收集了北京南海子麋鹿苑半散放麋鹿自然脱落的角,并观察和记录了2015—2017年发情期(5—9月)群主更替和2016—2018年产仔期(3—7月)麋鹿幼仔出生情况,结合2014—2018年年平均气温、季平均气温、月平均气温、年降雨量、雨季开始时间、种群密度等环境因子,对鹿角脱落、群主更替、产仔等繁殖特征的年节律及其环境影响因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麋鹿鹿角脱落、群主更替、产仔的年节律均存在年际差异。2)鹿角脱落时间为12月开始,1月下旬或2月上旬结束。3)发情期为5月下旬或6月上旬开始,9月上旬结束;2015—2017年发情期时间有延长的趋势。4)产仔期为3月中旬或4月中旬开始,5月下旬或7月下旬结束。5)麋鹿鹿角脱落、群主更替、产仔的年节律存在明显的同步关系,其中鹿角脱落开始时间、鹿角脱落高峰期、鹿角脱落结束时间、第一次发情期开始时间、群主更替高峰期、产仔期开始时间、产仔高峰期、产仔期结束时间与前一年度比较均出现同步提前的现象。6)鹿角脱落年节律存在随着12月平均气温升高而提前的现象;产仔期开始时间和产仔高峰期存在随着前一年9月平均气温的升高而提前的现象。7)鹿角脱落年节律表现出随着年降雨量的增多而提前的现象;第一次发情期开始时间、群主更替高峰期的年节律表现出随着前一年度年降雨量的增多而提前的现象。8)麋鹿鹿角脱落、群主更替、产仔的年节律均不存在随着种群密度升高或降低而提前或延迟的现象。麋鹿繁殖特征的年节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气候、营养、种群密度、纬度等环境因子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吕慎金  杨林  杨燕  魏万红 《生态科学》2009,28(5):433-437
2007年4月至8月,以江苏省扬州市瘦西湖景区茱萸湾公园梅花鹿(Cervus nippon)为研究对象,采用扫描取样法(Scansampling)和全事件记录方法(All-occurrence recording),研究了28只梅花鹿昼间行为节律。结果表明:梅花鹿昼间取食、卧息、观望、反刍、移动、修饰行为频次依次减少,取食和卧息行为频次占昼间行为的80%。昼活动节律中,取食和反刍行为频次有两个高峰期,分别在7:30和17:30左右。而卧息行为频次高峰期在11:00~14:00之间。对公鹿、母鹿和幼鹿群体取食和卧息行为频次分析表明,在9:30~11:30时间段和12:30~17:30连续时间段内,公鹿及母鹿取食频次与幼鹿取食频次差异显著,在7:30~8:30和9:30~10:30及12:30~17:30连续时间段内,公鹿的卧息行为频次与母鹿和幼鹿卧息行为频次差异显著。本结论可为梅花鹿饲养管理和遗传保护提供基础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