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草鱼垂体催乳素的分离、纯化与鉴定的研究陈松林,邓文涛,陈细华,夏盛芹(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淡水鱼类种质资源与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沙市434000)催乳素(PRL)是由动物脑垂体合成与分泌的一种多肽激素,其在鱼类的主要功能是调节鱼体渗透...  相似文献   

2.
淡水鱼类种质资源生态库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生生物种质资源是水产增养殖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发达国家都十分重视水生种质资源的研究。我国自80年代以来开始淡水鱼类种质资源的研究,先后在长江水系进行了淡水鱼类种质资源天然生态库、人工生态库(含冷冻库)建设,同时进行了不同流域间淡水鱼类的考种,淡水鱼类种质鉴定技术、标准参数及种质标准研究,取得了较好的进展。    相似文献   

3.
视觉与听觉信息处理实验室设在北京大学,于1988年建成。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北京大学程民德教授,顾问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清华大学常迥教授。实验室主任为北京大学石青云教授。实验室的研究方向是紧密结合第五代计算机、智能机器人、智能武器、资源和企事业管理自动化等四个现代化的重大课题,开展机器视觉与听觉信息处理方面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其主要研究内容有:①计算机视觉,以实现实用的智能机器人视觉为目标,研究三  相似文献   

4.
《植物学报》2013,(5):I0001-I0001
湖南农业大学植物激素与生长发育湖南省重点实验室始建于1998年,在湖南农业大学植物激素重点实验室和植物激素湖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的基础上组建而成,现为作物种质创新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骨干实验室之一。目前实验室共有专职和兼职研究人员21人(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6人,讲师3人),客座研究人员和研究生50余人。拥有实验用房1200余平方米,仪器设备总价值约1500万元,在植物激素研究领域己具备较好的研究条件。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为官春云院士,实验室主任为萧浪涛教授。  相似文献   

5.
《生物技术通报》1999,15(6):46-47
1 概况实验室根据我国作物育种面临的任务和国际遗传育种学科发展的现状与趋势,从细胞与分子水平的结合上,开展以小麦为主的重要栽培植物及其亲缘种属的基因组分析和遗传操作研究,为育种提供新种质、新方法、新思路,提高育种效率与质量并发展分子细胞遗传学的基础研究。保持在外源有益染色体片段(基因)的转移、鉴定和利用方面的国内外领先水平,在其它研究领域达到和保持国内一流、国际先进水平。该实验室由陈佩度教授任实验室主任兼首席教授。刘大钧教授任学术委员会主任兼顾问。实验室现有教授5名,副教授5名,讲师3名,助教3…  相似文献   

6.
广东北江流域部分野生淡水鱼类种质资源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广东省北江流域野生淡水鱼类种质资源和遗传多样性,于2007—2008年开展了广东省北江流域部分野生淡水鱼类的调查,运用线粒体DNA D-loop测序方法开展遗传多样性分析,测定采集鱼类的mtDNA D-loop基因序列并提交GenBank数据库,运用相关软件分析序列并建立聚类树。采集的野生淡水鱼类32种,隶属于3目10科27属,其中鲤形目鱼类21种,占65.6%,鲈形目鱼类4种,占12.5%,鲇形目鱼类7种,占21.9%。在鲤形目鱼类中,鳅科、平鳍鳅科、爬鳅科共12种,占鲤形目鱼类的57.1%。调查结果表明,北江流域存在丰富的野生淡水鱼类物种多样性,须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北江流域淡水鱼类资源。测定的线粒体DNA D-loop序列均提交GenBank数据库获得序列号:EU380208-EU380236,EU697088-EU697148。测序结果和聚类树分析表明,线粒体DNA D-loop可作为鱼类种类鉴定的分子标记,分析结果印证了传统形态分类学的知识,提供了分子生物学证据。  相似文献   

7.
淡水鱼类功能生态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在全球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生物多样性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丧失,全球生物正经受第六次生物多样性危机。淡水生态系统是最脆弱的生态系统之一。淡水鱼类作为淡水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承受着日趋严重的气候变化、栖息地退化、生物入侵和过度捕捞等压力,面临巨大的威胁。在此背景下,如何准确评估鱼类种群和群落对环境变化的响应,以及鱼类群落结构和功能的变化对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是淡水鱼类多样性和淡水生态系统保护的关键问题。近年来,淡水鱼类功能生态学的快速发展为解答这一问题提供了一个框架。系统地介绍了淡水鱼类功能生态学主要研究内容、方法、进展及其应用,并着重介绍了淡水鱼类功能特征及其与环境的关系、环境变化下的功能生态学响应研究。据此提出了淡水鱼类功能生态学未来的重点研究方向,指出了其在鱼类多样性保护和资源利用等领域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农业部作物种质资源与生物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实验室概况农业部作物种质资源与生物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于1996年9月经农业部批准并正式命名成立。贾继增、常汝镇研究员分别担任实验室主任和副主任。我国著名的作物种质资源专家董玉琛研究员任学术委员会主任。该实验室...  相似文献   

9.
淡水鱼类功能多样性及其研究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群落功能多样性备受生态学界关注,被认为是能解决生态问题的一种重要途径。我国对于群落功能多样性主要集中在植物群落和微生物群落,而在鱼类群落方面的研究几乎是空白。我国鱼类资源正面临着严重威胁,包括水坝建设导致的鱼类通道受阻、水库形成造成鱼类产卵场功能消失、过度捕捞、水质恶化和富营养化加重、外来种入侵等因素,导致渔业资源急剧衰退,水生生态系统功能下降。以淡水鱼类群落为例,对鱼类功能多样性的数据获取及处理分析与评价、测定指标及计算方法与研究难点等进行综述,以期为鱼类资源保护提供新的理论依据和切入点。  相似文献   

10.
中国淡水鱼类人工增殖放流现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随着鱼类资源的持续衰退以及保护水产学的兴起,鱼类人工增殖放流已由传统渔业增殖发展成为特有珍稀鱼类种群恢复的主要技术手段。近年来,我国淡水鱼类人工增殖放流涉及水系多、规模大且种类丰富,取得了显著效果并积累了大量基础资料和经验。为深入开展人工增殖放流基础研究,规范技术并提升生态效益,该文收集整理了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分别从基础理论、塘养种群管理及效果评价等方面阐述人工增殖放流的理论背景,并结合我国"四大家鱼"、中华鲟、胭脂鱼、滇池金线鲃及其他珍稀濒危鱼类人工增殖放流现状,讨论了野外监测和效果评价的作用和意义,提出放流种群遗传局限性、数量和规格权衡以及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权衡等问题,旨在为相关研究和人工放流实践提供系统资料。  相似文献   

11.
赣东北地区鱼类区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赣东北地区共有鱼类135种和亚种,隶属于10目22科80属。其中纯淡水鱼类128和亚种,占总数的94.8%。鲤形目是最主要鱼类群,有95种和亚种,占纯淡水鱼类的74.2%。鲤科鱼类最丰富,有80种和亚种,占纯淡水鱼类的62.5%。此地区鱼类区系以东亚特有的江河平原鱼类为主要组成成分;此外,既有老第三纪原始类群的后裔种类,又有南亚暖水性类群鱼类,而且全北区冷水性类群鱼类也分布于此。与邻近水系比较,此  相似文献   

12.
元素有机化学实验室设在南开大学。实验室主任和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为李正名教授,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为北京大学金声教授。主要学术带头人陈茹玉教授,王积涛教授,李正名教授,王序昆教授,金桂玉副教授。本实验室主要从事农药化学和金属有机化学两个方面的研究工作。主要研究内容①农药化学:研究新的生物活性母体,创新高效、低毒、无公害并具有中国特色的农药新品种(包括除草剂、杀虫剂、杀菌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等),开拓研制仿生农药。如超高效新农药的研究,元素有机新农药的研究,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化学结构与  相似文献   

13.
淡水鱼类精子的冷冻与保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养殖鱼类精子的保存具有深刻的研究意义和良好的应用前景,关于鱼类精子的冷冻保存国内外已经有开展了不少研究。对淡水鱼类精子的冷冻保存,特别是淡水鱼类精子的超低温冷冻保存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根据2019年4月至2021年3月的调查数据,对海南岛陵水河流域淡水鱼类群落结构、多样性及其历史变化进行了研究。共调查到鱼类47种,隶属于6目19科,其中海南特有种7种,陵水河流域历史未记录种21种。鲤形目(Cypriniformes)鱼类种类最多,为23种,占物种总数的49%。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为3.12、物种丰富度(D)为6.10、均匀度指数(J'')为0.81、优势度(λ)为0.06。与历史资料相比陵水河流域土著鱼类缺失种类达16种,其中受威胁鱼类种类锐减明显,同时外来鱼类种类显著增加。本研究结果为陵水河流域淡水鱼类多样性保护策略制定提供科技支撑,同时为海南省热带淡水鱼类多样性保护研究积累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5.
作者在1975—1985年对河北省淡水鱼类进行了采集与观察,现根据淡水鱼类的地理分布特点及其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提出河北省淡水鱼类地理区划,可作为中国淡水鱼类区划的补充,为河北省渔业区划提供了基础资料,为合理开发利用淡水渔业资源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酸性水对几种主要淡水鱼类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酸性水对几种主要淡水鱼类的毒性影响,结果表明,这几种淡水鱼的胚胎和鱼苗的死亡率与H的浓度呈现相关性,在低pH水平下,胚胎的发育进程明显地迟缓,要使鱼类受精卵正常孵化不受影响,水中的pH值应保持在6.5以上,在受试的几种鱼类中,没有发现对低pH敏感性有显著性差异,但在各自的发育过程中,其敏感性呈出现较大的差异,当pH〈6.0时,鱼的鳃组织就会受到损害,低pH加上铝,则对鱼类呈现  相似文献   

17.
作者分别于2001年和2005年对海南中部鹦哥岭的鱼类进行了实地调查,记录到62种鱼类,其中23种为鹦哥岭地区新记录种.结合文献资料,该地区共记载有淡水鱼类7目20科59属75种(含亚种),占海南岛已知淡水鱼类的70.8%:海南特有种16个,占海南特有淡水鱼类的80.0%.鱼类群落中以山区溪流性小型鱼类为主.鹦哥岭南北两坡(南坡昌化江流域,北坡南渡江流域)共有的鱼类共36属42种,占鹦哥岭纯淡水鱼类总种数的60.0%.但两坡的鱼类组成存在一定差异:昌化江流域以山区溪流性鱼类为主,南渡江流域则较多平原江河性物种.利用多样性指数,得出鹦哥岭鱼类物种多样性最高的是南渡江流域的南开河和昌化江流域万冲河段的支流.鱼类的垂直分布集中在海拔200-600 m的中低海拔水体,海拔600 m以上鱼类稀少,而在900 m以上没有发现鱼类.有关部门近年已在鹦哥岭建立自然保护区,为有效保护珍贵的鱼类资源,按照当地鱼类水平和垂直分布特点划定鱼类重点保护河段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
水稻种质资源群体分为自然种质资源和遗传资源两类,是作物遗传改良和功能基因组学研究的基础材料。现简要介绍利用水稻种质资源群体开展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定位数量性状位点、剖析基因变异与功能多样性、发掘与利用有利基因、分析基因组多样性及驯化选择区域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及其展望。  相似文献   

19.
《动物学杂志》2008,43(1):I0001-I0001
濒危水生动物保护学科组隶属于长江水产研究所淡水鱼类种质资源与生物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学科组组长危起伟研究员/博士,主要成员包括杨德国研究员、陈细华研究员/博士等12名中青年科技人员,另有博士、硕士研究生10余名。  相似文献   

20.
鱼类的渗透压调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鱼类由于其生活的特定环境——水环境 ,经常与体液是不等渗的 ,淡水鱼类的组织液存在着比介质高的渗透浓度 ,而海水种类的体液比它们生活的海水渗透浓度低 ,所以鱼类必须进行对其来说非常重要的渗透调节 ,以维持组织内特定的水分和盐类平衡。鱼类渗透浓度的调节主要是通过肾脏、鳃等器官来完成的。1 淡水鱼类通常淡水鱼类和海水鱼类体液的含盐浓度相差不大 ,均约为 7‰ ,以 mosm/ kg[渗透毫摩尔 /公斤 (升 )水= 2 2 .4个大气压 ]表示淡水鱼血液的渗透压范围是 2 6 5~ 32 5 mosm/ kg。而淡水的盐水浓度在 3‰以下 (渗透压小于 5 mosm/ kg)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