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目的探索原发性肝癌小鼠(H-ras12V小鼠)肠道微生态的特异性。方法设立7月龄的H-ras12V小鼠为实验组,C57BL/6J常态小鼠为对照组。小鼠在标准饮食下饲养2个月。于实验第8周无菌收集小鼠粪便,进行V3-V4高可变区16SrDNA基因组测序,分析两组小鼠肠道菌群多样性和组成的差异。结果肝癌小鼠成瘤率为100%。α多样性:稀释曲线趋于平缓,样品测序数据量较合理。β多样性:通过Anosim分析确定两组组间差异显著大于组内差异(R=0.2857,P=0.0037)。菌群结构:门水平优势菌群有拟杆菌门、厚壁菌门、变形菌门等,属水平优势菌群有Barnesiella、Alloprevotella、拟杆菌属等。显著性差异物种:通过Kruskal-Wallis test分析,发现拟杆菌属等7个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肝癌H-ras12V小鼠肠道微生态多样性和菌群结构有显著差异,其中拟杆菌属及其特殊结构鞘脂与肝硬化及肿瘤关系密切,可能与肝癌存在联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种类抗生素对小鼠肠道菌群多样性和组成动态变化的影响。方法采用健康SPF级雌性C57BL/6小鼠2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CON组)6只、万古霉素组(VAN组)6只和多黏菌素组(PMB组)8只,通过饮用抗生素方式连续处理5周,于3周、5周采集小鼠粪便样本进行16S rRNA基因的V4-V5区测序。结果与CON组相比,VAN组处理3周和5周菌群多样性显著降低,以疣微菌门(阿克曼菌科)、变形菌门(肠杆菌科)及无胆支原体科相对丰度显著增加,拟杆菌门(Muribaculaceae菌科、普雷沃菌科)和毛螺菌科显著减少为特征(P均0.05)。PMB组处理3周后,菌群多样性显著增加,以普雷沃菌科和毛螺菌科相对丰度显著增加,疣微菌门(阿克曼菌科)和Muribaculaceae菌科显著减少为特征。PMB处理5周后,菌群多样性显著降低,以疣微菌门(阿克曼菌科)相对丰度显著增加,而厚壁菌门(毛螺菌科)显著减少为特征(P均0.05)。结论用不同种类的抗生素处理不同时间后小鼠肠道菌群组成不同,但多样性均显著降低,且抗生素处理时间越长菌群多样性降低幅度越大,菌群种类越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常见SPF级小鼠和大鼠的肠道菌群多样性。方法分别采集广东地区三家实验动物生产单位的C57BL/6、ICR、BALB/c小鼠和Wistar、SD大鼠的盲肠内容物样品,用细菌16S rDNA通用引物扩增V4-V5区域,采用Illumina Miseq 2×300 bp测序平台进行测序,使用生物信息学方法进行微生物群落分析、Alpha多样性分析与Beta多样性分析。结果对序列去杂优化后OTU聚类分析,稀释性曲线说明本次测序的数据量合理;实验小鼠和大鼠肠道菌群共分成八个门,其中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厚壁菌门(Firmicutes)占据主要地位,属水平上主要是拟杆菌属(Bacteroides)、Hungatella、副杆状菌属(Parabacteroides)、乳酸杆菌属(Lactobacillus)等;样品间差异性分析显示相同设施来源动物的菌群组成相似性较高;Alpha分析结果显示来源于同种设施的动物物种丰富度相近;Beta分析显示相同设施动物的肠道菌群差异较小,但品系对肠道菌群差异性有所影响。结论不同来源设施的饲养环境是动物肠道菌群多样性的主要影响因素,不同品系对肠道菌群多样性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广西油茶地区人群肠道菌群的特征。方法采用1∶1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在广西油茶地区和非油茶地区按性别、年龄匹配收集20对健康男性人群粪便和血样,同时收集个体一般信息和食物摄入信息;测定血生化指标,采用16S rDNA的 V4-V5区序列进行高通量测序分析肠道菌群的差异。 结果油茶组人群肠道菌群丰度(Ace指数、Chao1指数)较非油茶组显著增加(t=2.202、3.210,P=0.034、0.003);厚壁菌门、柔壁菌门在油茶组中丰度显著高于非油茶组,拟杆菌门、梭杆菌门在非油茶组中显著高于油茶组;油茶组Dialister、Faecalibacterium、毛螺旋菌属、普雷沃菌属、棒状杆菌、微球菌、双歧杆菌的丰度显著高于非油茶组;油茶组人群体质量、BMI、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超敏C 反应蛋白水平显著降低(t或z=2.682、3.843、2.238、2.702、1.581,P=0.007、<0.001、0.031、0.010、0.013)。结论广西油茶地区人群肠道菌群多样性具有显著特征,为通过肠道菌群研究油茶的健康效应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旨在调查阿尔茨海默症模型小鼠(APP/PS1双转基因小鼠,AD小鼠)与野生型小鼠(C57BL/6小鼠)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差异,以及添食罗伊氏乳酸杆菌SL001 (Lactobacillus reuteri SL001)对两种小鼠肠道微生物菌群结构组成的影响,探讨其是否可对AD小鼠起到积极的改善作用。首先将雄性AD模型和野生型小鼠分别分成添食组和未添食组(每组5只),添食组小鼠每天用0.2 mL浓度为5×10~(11) CFU/mL的L. reuteri SL001菌悬液灌胃,未添食组则每天接受等量的无菌PBS,通过口服管饲法进行给物,周期为45 d。实验结束后,采集小鼠的粪便样本,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了16S rRNA V3–V4区序列,并对群落结构和多样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4个处理组小鼠的肠道微生物OTUs总共包括19个门、40个纲、64个目、104个科和175个属。AD模型小鼠的α多样性大于野生型小鼠,但是两者之间的差异不显著。添食L. reuteri SL001后,两种小鼠的α多样性均增加,AD模型小鼠的增幅较小。在门水平上,4组小鼠的优势菌门均为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AD模型小鼠中的拟杆菌门丰度低于野生型,厚壁菌门的丰度高于野生型,添食L. reuteri SL001会降低小鼠的厚壁菌门/拟杆菌门的比例(F/B)。在目水平上,AD模型小鼠中的拟杆菌目(Bacteroidales)、乳酸杆菌目(Lactobacillales)、芽胞杆菌目(Bacillales)和双歧杆菌目(Bifidobacteriales)的相对丰度低于野生型小鼠。在属水平上,丰度较高的属有Allobaculum、毛螺旋菌属(Lachnospiraceae_NK4A136_group)、拟杆菌属(Bacteroides)、乳酸菌属(Lactobacillus)。AD模型小鼠的拟杆菌属、乳酸菌属、双歧杆菌属(Bifidobacterium)、和拟普雷沃菌属(Alloprevotella)的相对丰度低于野生型小鼠,添食L. reuteri SL001会增加这些属以及拟杆菌目、乳酸杆菌目、芽胞杆菌目和双歧杆菌目在AD模型小鼠中的丰度。AD模型小鼠的丁酸弧菌属(Butyrivibrio)相对丰度也低于野生型,添食L. reuteri SL001后,其相对丰度在两种小鼠中均出现降低。野生型小鼠的优势菌种为杆菌纲(Bacilli)中的乳酸杆菌科(Lactobacillaceae),AD模型小鼠中未发现优势菌群,这一结果与不同比例物种分类树结果相符。文中结果揭示了AD模型小鼠与野生型小鼠肠道微生物多样性差异,也表明添食L. reuteri SL001可以改善小鼠肠道细菌群落结构组成,对AD模型小鼠能够起到一定程度的积极调整作用。  相似文献   

6.
张璐瑶  吴林玲  毕富玺  闫颖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21,33(12):1385-1390, 1397
目的通过对细菌性阴道病(BV)患者肠道菌群及阴道菌群16S rDNA扩增子测序,分析其结构、多样性、相关性以及BV对肠道菌群的影响,为今后治疗BV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BV患者11例(BV组),健康者9例(C组),留存阴道分泌物及新鲜粪便进行16S rDNA基因检测分析。结果C组阴道菌群以乳杆菌属为主,BV与加德纳菌属、普雷沃菌属、Sneathia、窄食单胞菌属(Stenotrophomonas)、阿托波菌属、Shuttleworthia、巨型球菌属密切相关。BV组肠道、阴道菌群丰富度均高于C组。Alpha多样性分析中C组和BV组肠道菌群、阴道菌群的Shannon指数组间比较,χ2值为29.137, P=0.000<0.05,两组阴道菌群Shannon指数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V组高于C组。物种多样性曲线反映本研究样本测序数据量的合理性,表明BV组的肠道菌群多样性、丰富度均高于C组,主坐标分析表明C组肠道与阴道的菌群结构差距较大,BV组肠道与阴道的菌群结构有相似之处,且两组肠道菌群结构接近。BV组阴道菌群中厚壁菌门丰度较C组低,放线菌门、拟杆菌门较C组高;BV组肠道菌群中拟杆菌门丰度较C组低;C组肠道中拟杆菌门明显高于阴道,厚壁菌门明显低于阴道; BV组阴道菌群中放线菌门丰度高于C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V阴道菌群与肠道菌群具有相关性,BV可能引起肠道菌群结构比例和多样性的改变。  相似文献   

7.
王楠  肖纯凌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21,33(8):897-899, 904
目的建立长期暴露高浓度PM_(2.5)的ICR小鼠动物模型,探索长期暴露于PM_(2.5)对呼吸道微生物组成的影响。方法以沈阳市黄河北大街为采样点,收集空气中细颗粒物,用浓度为200μg/mL的PM_(2.5)建立染尘染毒ICR小鼠模型,染尘周期为6个月,用无菌棉拭子进行咽拭取材后,使用靶向16S rRNA基因的V3-V4区域进行高通量测序来研究它们的微生物群。结果染尘组小鼠呼吸道菌群OTU总数大于对照组,物种分类分析后主要优势菌门为拟杆菌门、厚壁菌门和变形菌门。2组差异物种分析得出拟杆菌门和螺旋体菌门丰度染尘组大于对照组,变形菌门丰度染尘组小于对照组。此外α多样性分析Chao1指数和Ace指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染尘组与对照组小鼠呼吸道菌群具有明显差异性,证实长期高浓度PM_(2.5)暴露导致呼吸道菌群失调。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肠道微生物与首发抑郁症的关系。方法 选取本院92例首发抑郁症患者纳入抑郁症组,并取同期年龄、性别构成等匹配体检健康者50例作为对照组,评估其24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评分,并于量表评估完成24 h内进行新鲜粪便的收集,以PCR法定性分析16S rRNA V3-V4可变区,并采用Pearson法分析菌群与HAMD-24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两组菌群多样性指数(Ace、Chao、Shannon、Simpso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主坐标分析(PCoA)显示两组肠道微生物群落构成有差异。LEfSe结果显示,首发抑郁症患者以拟杆菌门、β-变形菌纲、产碱菌科、幽门螺杆菌和伯克菌目等肠道微生物为主;对照组优势菌主要包括厚壁菌门、乳酸杆菌目和双歧杆菌科等。抑郁症组厚壁菌门、放线菌门、柔壁菌门、Ruminococcus、Subdoligranulum、Enterobacter、Coprococcus、Bifidobacterium、Lactobacillus丰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拟杆菌门、Klebsiella、Flavonifracto...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不同分娩方式对晚期早产儿肠道菌群定植的影响。方法 以胎龄(周)为34~(0/7)~36~(6/7)的15例晚期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根据分娩方式分为自然分娩组(n=8)和剖宫产组(n=7)。收集早产儿出生后3 d、7 d、14 d的粪便标本,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细菌16S rRNA可变区中的V4区进行测序,分析肠道菌群多样性及组成结构。结果 (1)自然分娩组晚期早产儿粪便标本菌群多样性指数逐渐上升,剖宫产组的多样性指数较平稳,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45份粪便标本中共检测出10个菌门,均以变形菌门、厚壁菌门、放线菌门和拟杆菌门为优势菌门,两组晚期早产儿生后变形菌门、拟杆菌门所占比例逐渐降低,厚壁菌门、放线菌门呈增多趋势。两组相比,剖宫产组7 d、14 d时拟杆菌门的相对丰度显著低于自然分娩组(Z=-2.896,P=0.004;Z=-2.120,P=0.040),变形菌门相对丰度仅在7 d时显著高于自然分娩组(Z=-2.190,P=0.030);(3)两组研究对象中,除自然分娩组14 d时以双歧杆菌属为优势菌属外,余下均以肠杆菌属为优势菌属。相比于自然分娩组,在7 d时剖宫产组拟杆菌属所占比例显著降低(Z=-2.806,P=0.005),肠杆菌属所占比例显著升高(Z=-2.199,P=0.030)。结论 剖宫产能显著影响婴儿早期肠道菌群的定植,降低肠道中早期拟杆菌的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探讨IgE介导的牛乳蛋白过敏(cow′s milk protein allergy, CMA)婴幼儿肠道菌群结构和组成的变化。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2013年6月入组食物过敏患儿,选择出IgE介导的CMA(IgE-CMA)患儿4例,非IgE介导的CMA(non-IgE-CMA)患儿4例,采集粪便样本进行454焦磷酸测序分析,血清样本进行细胞因子检测。结果 与non-IgE-CMA患儿相比较,IgE-CMA患儿肠道菌群多样性Shannon指数(t=-2.996,P=0.010)和Simpson指数(t=-1.786,P=0.036)显著改变,菌群多样性下降,菌群丰富度指数ACE(t=0.406,P=0.021)显著升高。β-多样性PCA分析可显著区分两组,提示IgE-CMA患儿肠道菌群发生显著改变。LEfSe组成差异分析发现肠道菌群中硬壁菌门和拟杆菌门的改变与CMA的不同表型无关,IgE-CMA婴儿中链球菌、肠球菌、鞘氨醇单胞菌、双歧杆菌、罗思氏菌属、红球菌和梭菌属第Ⅺ簇等减少,而厌氧杆菌和狭义梭菌属增加,可用于鉴别诊断CMA表型。结论 IgE可决定C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